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暖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节能暖通管道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2.建筑节能暖通管道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净化系统送回风管、中央空调通风管、工业送排风通风管、环保系统吸排风管、矿用抽放瓦斯管、矿用涂胶布风筒等,在暖通管道安装时,需要使用暖通管道连接装置对暖通管道进行连接,建筑节能暖通能够保证暖通具有节能性。
3.现有的建筑节能暖通管道连接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常常可能出现接口处不密封的情况,而且在进行管道的对接时,操作还不方便,若接口处密封效果不好,就可能导致暖通管道接口处发生泄漏现象,导致建筑节能暖通的节能性不好,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暖通管道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暖通管道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节能暖通管道连接装置,包括:
8.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对接块,所述第一对接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顶部开设有卡紧槽;
9.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块,所述第二对接块的侧壁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块活动卡接在方形槽内;
10.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在第二对接块的顶部,所述固定柱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滑块,所述升降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活动卡接在卡紧槽内。
11.优选的,所述卡紧机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柱的顶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升降滑块转动连接在丝杆底部。
12.优选的,所述丝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升降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轴承内。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杆,所述第二对接块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圆杆活动插接在限位孔内。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块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对接块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和第一密封槽内活动卡接有密封圈。
15.优选的,所述第二对接块的顶部开设有与楔形块位置对应的插接槽口。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暖通管道连接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该建筑节能暖通管道连接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方便使用者快速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行对接,并且使得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接口处密封效果好,且固定稳定,降低工作人员对暖通管道对接时的体力消耗,而且保证了暖通管道接口处不会发生泄漏现象,保证建筑节能暖通的节能性好,满足使用者需求。
18.2、该建筑节能暖通管道连接装置,设置的卡紧机构通过丝杆进行控制,简化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接口处的对接步骤,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方便,设置的限位圆杆与限位孔的配合能够使得第一对接块和第二对接块之间受到侧向支撑,保证对接稳定,接口处不易发生歪斜现象。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对接块的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对接块的结构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母座的结构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滑块和楔形块的结构图。
24.图中:1、第一管道;2、第一对接块;201、第一密封槽;3、第二管道;4、第二对接块;401、第二密封槽;5、方形块;501、卡紧槽;6、密封圈;7、方形槽;8、固定柱;9、固定板;10、螺母座;11、升降滑块;12、丝杆;13、楔形块;14、插接槽口;15、限位圆杆;16、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节能暖通管道连接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
26.第一管道1,第一管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对接块2,第一对接块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方形块5,方形块5的顶部开设有卡紧槽501;
27.第二管道3,第二管道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块4,第二对接块4的侧壁开设有方形槽7,方形块5活动卡接在方形槽7内;
28.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固定柱8,固定柱8固定连接在第二对接块4的顶部,固定柱8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滑块11,升降滑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楔形块13,楔形块13活动卡接在卡紧槽501内。
29.根据附图1、3、4和5所示,卡紧机构还包括固定板9,固定板9固定连接在固定柱8的顶部,固定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母座10,螺母座10内螺纹连接有丝杆12,升降滑块11转动连接在丝杆12底部,设置的卡紧机构通过丝杆12进行控制,简化了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3接口处的对接步骤,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方便。
30.根据附图5所示,丝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升降滑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丝杆12转动连接在轴承内,设置的转动把手方便工作人员对丝杆12进行转动。
31.根据附图1、2和3所示,第一对接块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杆15,第二对接块4上开设有限位孔16,限位圆杆15活动插接在限位孔16内,设置的限位圆杆15与限位孔16的配合能够使得第一对接块2和第二对接块4之间受到侧向支撑,保证对接稳定,接口处不易
发生歪斜现象。
32.根据附图1、2和3所示,第一对接块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201,第二对接块4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401,第二密封槽401和第一密封槽201内活动卡接有密封圈6,设置的密封圈6增强第二密封槽401和第一密封槽201之间的密封性。
33.根据附图1、3和4所示,第二对接块4的顶部开设有与楔形块13位置对应的插接槽口14,设置的插接槽口14与方形槽7相连通。
34.工作原理:该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方便使用者快速对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3进行对接,并且使得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3之间的接口处密封效果好,且固定稳定。
35.在对接时,首先将限位圆杆15和限位孔16位置对齐,并横向推动第一对接块2和第二对接块4相向运动,使得限位圆杆15沿着限位孔16滑动,并且方形块5也会插接在方形槽7的内部,在第一对接块2和第二对接块4接触时,此时将丝杆12转动,丝杆12沿着螺母座10向下螺旋移动,丝杆12同步推动升降滑块11运动,升降滑块11带动楔形块13向下运动,楔形块13穿过插接槽口14并卡入卡紧槽501的内部。
36.在楔形块13卡入卡紧槽501的内部时,楔形块13的斜面会对卡紧槽501的内壁施加横向推力,并推动方形块5横向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对接块2向第二对接块4运动,并实现第一对接块2向第二对接块4的挤压密封。
37.通过设置的密封圈6能够使得第一对接块2向第二对接块4之间的密封效果好,在第一对接块2向第二对接块4之间挤压时,会带动密封圈6挤压形变并对接口缝隙处密封。
38.后期拆下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3时,与上述对接过程反之即可,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
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