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1437发布日期:2022-08-09 23:4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金融、保险、电信、公共服务等营业前台在进行业务办理时需要用到多种类型的电脑外接硬件设备,并将这些设备全部连接在工作人员的电脑主机上。例如用户在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需要采集用户的照片信息、证件信息以及签名信息等,需要用到的设备有摄像头、手写板以及二代身份证识别仪等设备。
3.由于电脑外接硬件设备都要配置电源线、数据线等线材,同时这些线材的会具有不同的接口规格和线长类型,由此造成主机usb接口以及电源插口的挤占,进而产生用电安全隐患,甚至由于主机usb接口数量较少,难以同时外接上述这些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收纳装置,以至少解决电脑外接设备的线材过多导致用电安全隐患以及主机无法承受过多线材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纳装置,用于收纳与控制终端连接的外接硬件设备,包括:支撑架,包括架体以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架体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本体和形成于第一支撑本体一侧的凹槽,凹槽用于容纳外接硬件设备,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件用于夹持外接硬件设备;集线机构,设置于支撑架,集线机构包括电源集线单元和数据线集线单元,电源集线单元包括一电源引线以及多个电源接口,数据线集线单元包括一数据引线以及多个数据线接口;排线机构,设置于架体,排线机构用于将外接硬件设备的引线引导至集线机构。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本体中围设凹槽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阶梯面,阶梯面包括面向凹槽开口的第一表面和朝向凹槽内部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放置外接硬件设备。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本体中围设凹槽的底壁以及各个阶梯面第一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层。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本体的一侧并延伸至凹槽,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外接硬件设备。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连接于第一支撑本体背离凹槽的一侧与架体之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架体的顶端。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包括柔性连接部和夹持部,柔性连接部连接于架体,夹持部连接于柔性连接部并用于夹持外接硬件设备,夹持部能够通过柔性连接部调节相对架体的位置和角度。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架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背的顶端和底端,集线机构包括盒体,
盒体位于底端,电源集线单元和数据线集线单元均位于盒体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排线机构包括基体以及设置于基体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槽,基体设置于架体的一侧,多个容纳槽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架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背的顶端和底端,容纳槽由顶端延伸至集线机构。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排线机构还包括第三夹持件,第三夹持件连接于基体并用于将引线抵接至容纳槽内。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对多条外接硬件设备的线材进行了归整处理,将多根数据线、电源线集中归纳在一起,向外汇总成为一根数据引线连接至控制终端、一根电源引线连接至外部电源,具有集约化效果,精简了连接至控制终端的和外部电源的引线,即使在外部硬件设备更多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所有外部硬件设备均能连接至控制终端和外部电源上,满足了使用需求,同时也降低了用电安全隐患。
16.不仅如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通过形成于第一支撑本体的凹槽有效限制外接硬件设备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避免收纳装置在频繁使用的前提下难以避免地受到外力的轻微晃动而导致外接硬件设备滑出第一支撑组件而掉落于地面上的情况发生,有力保证了外接硬件设备的使用安全。类似的,第二支撑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夹持件夹持外接硬件设备,夹持的安装方式有效保证了被夹持的外接硬件设备的安全,相对单纯放置的方式来说,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17.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中第二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中集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中第一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面图;
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中排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支撑架;
27.11、架体;
28.12、第一支撑组件;
29.121、第一支撑本体;122、凹槽;123、阶梯面;124、第一表面;125、第二表面;126、加强件;
30.13、第二支撑组件;
31.131、第一夹持件;132、柔性连接部;133、夹持部;134、固定板;135、第一夹持爪;136、第二夹持爪;
32.2、集线机构;
33.21、电源集线单元;22、数据线集线单元;23、电源引线;24、电源接口;25、数据引线;26、数据线接口;27、盒体;
34.3、排线机构;
35.31、基体;32、容纳槽;33、第三夹持件;
36.x、第一方向;
37.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技术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即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描述。
4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中第二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中集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用于收纳与控制终端连接的外接硬件设备,收纳装置包括支撑架1、集线机构2和排线机构3。
44.支撑架1包括架体11以及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于架体11的第一支撑组件12和第二支撑组件13,第一支撑组件12包括第一支撑本体121和形成于第一支撑本体121一侧的凹槽122,凹槽122用于容纳外接硬件设备。第二支撑组件13包括第一夹持件131,第一夹持件131用于夹持外接硬件设备。
45.集线机构2设置于支撑架1,集线机构2包括电源集线单元21和数据线集线单元22,电源集线单元21包括一电源引线23以及多个电源接口24,数据线集线单元22包括一数据引线25以及多个数据线接口26。其中,电源接口24用于连接各外接硬件设备的电源线并通过电源引线23连接至外部电源,多个数据线接口26用于连接各外接硬件设备的数据线并通过数据引线25连接至控制终端。
46.可选的,控制终端可为营业前台的电脑主机。
47.外接硬件设备可为手写板、二代身份证识别仪、摄像头等。
48.排线机构3设置于架体11,排线机构3用于将外接硬件设备的引线引导至集线机构2。其中,引线为数据线和电源线中的至少一种。
4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组件12和第二支撑组件13来放
置多个外接硬件设备,并且通过第一支撑组件12的凹槽122来容纳外接硬件设备,通过第二支撑组件13的第一夹持件131来夹持外接硬件设备。排线机构3将多个外接硬件设备的引线有序地引导至集线机构2中,集线机构2将多个外接硬件设备的多条引线转换成一条数据引线25和一条电源引线23,数据引线25连接至控制终端的数据引线接口,电源引线23连接至外部电源。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能够对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外接硬件设备进行归整放置,依据用户操作习惯分成不同操作区,提供了用户触手可及的便捷办理方式,且有效降低了工作面的混杂情况,减少了外接硬件设备上灰尘、污渍的产生情况,提供了一个便捷、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不仅如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通过形成于第一支撑本体121的凹槽122有效限制外接硬件设备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避免收纳装置在频繁使用的前提下受到外力的轻微晃动时外接硬件设备滑出第一支撑组件12而掉落于地面上的情况发生,有力保证了外接硬件设备的使用安全。类似的,第二支撑组件13通过设置第一夹持件131夹持外接硬件设备,夹持的安装方式有效保证了被夹持的外接硬件设备的安全,相对单纯放置的方式来说,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51.而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对多条外接硬件设备的线材进行了归整处理,将多根数据线、电源线集中归纳在一起,向外汇总成为一根数据引线25连接至控制终端、一根电源引线23连接至外部电源,具有集约化效果,精简了连接至控制终端的和外部电源的引线,即使在外部硬件设备更多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所有外部硬件设备均能连接至控制终端和外部电源上,满足了使用需求,同时也降低了用电安全隐患。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支持金融、保险、电信、公共服务等营业前台的多业务场景办理的便捷服务方式,提高了业务服务能力,尤其适应于营业前台空间狭小的办公场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5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中,架体11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相背的顶端和底端。可选的,架体11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空心支撑杆,其中,横截面垂直于第一方向x。进一步可选的,支撑杆具有角的部分均设置为倒圆角。
54.可选的,第一支撑本体121为板状结构,凹槽122形成于第一支撑本体121朝向架体11顶端的一侧。
55.可选的,凹槽122用于容纳手写板、二代身份证识别仪等外接硬件设备。第一夹持件131用于夹持摄像头等外接硬件设备。
56.可选的,第一支撑组件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组件12的其中一个连接于架体11的底端,形成用于支撑架体11的底座结构。两个第一支撑组件1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架体11的顶端和底端之间。
57.可选的,连接于架体11的底端的第一支撑组件12用于放置手写板,位于架体11的顶端和底端之间的第一支撑组件12用于放置二代身份证识别仪。以此使得收纳装置在竖直方向分成三个操作区,较为符合营业前台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及人体工效学原理。第一支撑组件12的数量为多个时,支撑架1则形成了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个操作区,即上、中、下三个操作区,对于用户来说,办理业务更为方便快捷,用户只需一直待在原位即可,避免用户来回移动身体位置来适应不同外接硬件设备的位置,用户体验较好。
58.进一步的,当第一支撑组件1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支撑组件12的尺寸可以
各不相同,例如,形成底座结构的第一支撑组件12的尺寸大于其他第一支撑组件12的尺寸,本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59.可选的,第一夹持件131设置于架体11的顶端。第一夹持件131夹持摄像头6时,将其设置于架体11的顶端,即相对人体处于较高位置,在采集照片时更为便捷,较为符合人体工效学原理。
6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中第一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面图。
61.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本体121中围设凹槽122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阶梯面123,阶梯面123包括面向凹槽122开口的第一表面124和朝向凹槽122内部的第二表面125,第一表面124用于放置外接硬件设备。
62.可选的,第一支撑本体121中围设凹槽122的侧壁形成有两个阶梯面123。
63.通过设置阶梯面123,使得凹槽122能够同时满足多种尺寸外接硬件设备的容纳需求,例如,当设置一个阶梯面123时,可满足两种尺寸外接硬件设备的容纳需求,其中,第一表面124用于放置较大尺寸的外接硬件设备,第一支撑本体121中围设凹槽122的底壁用于放置较小尺寸的外接硬件设备。当设置两个阶梯面123时,可满足三种尺寸外接硬件设备的容纳需求,其中,两个第一表面124以及第一支撑本体121中围设凹槽122的底壁用于放置外接硬件设备。当设置三个或更多阶梯面123时可以此类推,本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64.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凹槽122为用于容纳一种规格外接硬件设备的凹槽结构。即不设置阶梯面123的凹槽结构。
6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本体121中围设凹槽122的底壁以及各个阶梯面123的第一表面124均设置有防滑层。
66.可选的,防滑层为多个间隔设置于第一支撑本体121中围设凹槽122的底壁以及各个阶梯面123的第一表面124上的凸起结构。防滑层采用橡胶或硅胶材质制作。
67.通过在第一支撑本体121中围设凹槽122的底壁以及第一表面124上设置防滑层,不仅可在用户使用时大幅度减少外接硬件设备在凹槽122中的滑动,提升用户体验,而且为外接硬件设备的安全增加了一重保障,有力地避免外接硬件设备滑出,同时由于防滑层采用橡胶或硅胶材质制作,因此可同时起到防止外接硬件设备磨损的作用。
68.可选的,第一支撑本体121中围设凹槽122的侧壁能够抵接于外接硬件设备的周侧。当第一支撑本体121中围设凹槽122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阶梯面123,阶梯面123的第二表面125能够抵接于外接硬件设备的周侧。如此设置,可使得外接硬件设备与凹槽122恰好匹配,进一步防止外接硬件设备的移动,保障外接硬件设备的安全。
6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12还包括第二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本体121的一侧并延伸至凹槽122,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外接硬件设备。
70.可选的,第二夹持件包括扭簧、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第一夹持部固定于第一支撑本体121,第二夹持部延伸到凹槽122上方,第二夹持部通过扭簧将外接硬件设备牢牢地抵接在凹槽122内。
71.当然,第二夹持件也可以其他起到夹持作用的部件,例如也可以能够产生弹性势能的弹性件,弹性件具有弯折连接且相平行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固定于第一支撑本体121,另一部分用于抵接外接硬件设备。本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72.通过在第一支撑本体121上设置第二夹持件,将外接硬件设备牢牢地抵接在凹槽122中,不仅可防止其滑动,而且为外接硬件设备的安全又增加了一重保障。
7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74.请参阅图1和图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12还包括加强件126,加强件126连接于第一支撑本体121背离凹槽122的一侧与架体11之间。
75.可选的,加强件126为直角三角支架,三角支架的其中一边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本体121上,其中一边固定设置于架体11上。当然,加强件126也可以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为直杆结构,直杆结构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本体121背离凹槽122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架体11上。本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加强件126设置于位于架体11底端上方的第一支撑本体121上。
76.通过在第一支撑本体121与架体11之间设置加强件126,为位于架体11底端上方的第一支撑本体121提供了支撑,保证其稳固性,避免在用户使用时出现损坏断裂的情况。
77.请继续参照图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31包括柔性连接部132和夹持部133,柔性连接部132连接于架体11,夹持部133连接于柔性连接部132并用于夹持外接硬件设备,夹持部133能够通过柔性连接部132调节相对架体11的位置和角度。
78.可选的,柔性连接部132为可折弯的线束。例如,可折弯线束的内芯为铁丝缠绕的线束。铁丝线束外部包裹缓冲层,缓冲层采用柔性材质。当然,柔性连接部132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在产生变形并维持变形的结构,本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79.可选的,夹持部133包括固定板134、弹簧、第一夹持爪135和第二夹持爪136,固定板134固定于柔性连接部132,第一夹持爪135和第二夹持爪136相对设置且形成用于夹持外接硬件设备的夹持空间,第一夹持爪135固定设置于固定板134靠近柔性连接部132的一端,第二夹持爪136滑动连接于固定板远离柔性连接部132的一端,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夹持爪136和固定板134,弹簧能够沿第一夹持爪135和第二夹持爪136的排列方向伸缩以带动第二夹持爪136向靠近第一夹持爪135的方向运动。
80.当然,夹持部133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夹持的结构,例如夹持部133可仅包括固定板134以及设置于固定板134上下两端的第一夹持爪135和第二夹持爪136。本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81.在夹持部133与架体11之间设置柔性连接部132,通过改变柔性连接部132的变形来改变夹持部133相对架体11的位置和角度,即改变夹持部133相对架体11的高度和角度,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身高用户的使用需求,为用户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
82.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集线机构2包括盒体27,盒体27位于底端,电源集线单元21和数据线集线单元22均位于盒体27内。
83.可选的,盒体27固定设置于架体11的底端。电源集线单元21和数据线集线单元22固定设置在盒体27内,外接硬件设备的引线穿过盒体27的侧壁伸入至盒体27中,电源引线23和数据引线25穿过盒体27的侧壁伸出盒体27外。
84.通过设置盒体27,将电源集线单元21和数据线集线单元22隐藏在盒体27中,不仅能够带给用户整齐有序的良好体验,同时也可避免灰尘的聚集,而且将电源接口24和数据线接口26保护起来,可减少安全隐患。
8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中排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86.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排线机构3包括基体31以及设置于基体31的多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容纳槽32,基体31设置于架体11的一侧或者基体31与架体11为一体式结构,多个容纳槽3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排列。架体11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相背的顶端和底端,容纳槽32由架体11的顶端延伸至集线机构2。
87.可选的,第一支撑组件12和第二支撑组件13设置于架体11的同侧,基体31固定设置于架体11背向第一支撑组件12和第二支撑组件13的一侧。
88.各个容纳槽32的宽度可各不相同,以适应于不同外接硬件设备的引线。
89.设置排线机构3,便于外接硬件设备引线的整理归纳,使外接硬件设备的引线有序整齐地排列,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用电安全隐患。
9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排线机构3还包括第三夹持件33,第三夹持件33连接于基体31并用于将引线抵接至容纳槽32内。
91.可选的,第三夹持件33为线夹。当然,第三夹持件33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将引线抵接至容纳槽32内的夹持结构。例如,第三夹持件33为弹性夹持件,弹性夹持件具有弯折连接且相平行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固定于基体31,另一部分用于抵接外接硬件设备的引线。本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92.设置第三夹持件33,使外接硬件设备的引线抵接于容纳槽32内,保持外接硬件设备的引线整齐,同时当外接硬件设备从支撑架1上掉落时也可通过第三夹持件33为其提供支撑,进一步保障外接硬件设备的安全。
93.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