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的门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8746发布日期:2022-05-06 00:4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的门架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安装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建筑的门架机构。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3.现有的门架框在建筑安装领域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其中门架框通常由横梁和立柱构成。现有的立柱上端由于要对接其它部件,通常采用缩管的方式使得立柱的上部分的直径变小,进而满足多个所述门架框之间的组合。上述缩管的方式,造成两个不同直径的连接处容易开裂,另外该种工艺制作难度大,且报废率较高。
4.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架框,其通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压铆前的相互独立,压铆后的一体设置,能够避免连接处开裂现象的产生。
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的门架机构,包括横梁件、与所述横梁件配合的立柱件,
7.所述横梁件包括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间隔设置的第二横梁;
8.所述立柱件包括两个第一立柱和两个第二立柱,
9.两个所述第一立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立柱固定连接,以形成闭环式框架;
10.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能够插入与其对应的第一立柱中且向外延伸;
11.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重叠的部分通过压铆工艺均向内凹陷以形成固定连接的压铆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柱的轴线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设置在临近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处,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临近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处。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的直径尺寸在48-48.6mm之间,所述第二立柱的直径尺寸在37.8-38.2mm之间。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同心设置,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同心度误差不大于0.5mm。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表面设置有镀锌层。
17.进一步地,所述镀锌层的厚度在75-100μm之间。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立柱的连接处设置有角板件。
19.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第二立柱在安装过程中是可以插入所述第一立柱内的,在安装前两者相互独立,通过铆接后两者能够相对固定设置,这样能够有效完成后续的支撑和对接等动作;上述的对接方式,替换了现有技术中的缩管工艺,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外力作用下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连接处开裂等现象;另外,根据使用情况,所述立柱件的长度大致在两米,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长度是小于两米的,这样在运输、上下料等工作中更加便捷优化。
20.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立柱件的结构示意图。
24.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压铆部;6、角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7.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的门架机构,包括横梁件、与所述横梁件配合的立柱件,
28.所述横梁件包括第一横梁1、与所述第一横梁1间隔设置的第二横梁2;
29.所述立柱件包括两个第一立柱3和两个第二立柱4,
30.两个所述第一立柱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梁1与第二横梁2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横梁1与所述第二横梁2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立柱3固定连接,以形成闭环式框架;
31.所述第二立柱4的一端能够插入与其对应的第一立柱3中且向外延伸;
32.所述第二立柱4与所述第一立柱3重叠的部分通过压铆工艺均向内凹陷以形成固定连接的压铆部5。
33.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二立柱4在安装过程中是可以插入所述第一立柱3内的,在安装前两者相互独立,通过铆接后两者能够相对固定设置,这样能够有效完成后续的支撑和对接等动作;上述的对接方式,替换了现有技术中的缩管工艺,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外力作用下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连接处开裂等现象;另外,根据使用情况,所述立柱件的长度大致在两米,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的长度是小于两米的,这样在运输、上下料等工作中更加便捷优化。
3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件和立柱件均采用钢材料制成,以保证足够的强度,以适用于后续的工作。其中所述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与第一横梁1与第二横梁2形成闭环式框架。具体地,所述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均位于竖直平面内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也均竖直平面内且沿水平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的左右两端能够分别固定在一个第一立柱3上,此处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销钉锁紧的方式,从而形成闭环式框架。
35.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横梁1设置在临近所述第一立柱3的上端处,所述第二横梁2设置在临近所述第一立柱3的下端处,形成的闭环式框架的对角线允许误差要不大于4mm,从而更好地保证闭环式框架的结构稳定性。
36.所述第一立柱3的直径尺寸在48-48.6mm之间,所述第二立柱4的直径尺寸在37.8-38.2mm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3和所述第二立柱4同心设置,所述第一立柱3与所述第二立柱4同心度误差不大于0.5mm。所述第二立柱4的下端能够从所述第一立柱3的上端面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立柱3内,两者在水平方向上相重叠的部分沿径向施加压铆力,使得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的受力处均向内凹陷形成能够相互铆接的压铆部5,进而实现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之间的相对固定。值得注意是,第二立柱4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立柱3的设计,是为例便于后续其它部件的连接,包括能够插入另一个门架机构中的第一立柱3内。上述的方式完全替换了现有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外力作用下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连接处开裂等现象。
37.所述第一立柱3和所述第二立柱4的表面设置有镀锌层,所述镀锌层的厚度在75-100μm之间。采用镀锌层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具有较好的防腐、防磨等特性,尤其是在户外工作环境中,以及多次的拆卸、安装等工序中,上述的特性表现的尤为突出。
38.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与所述第一立柱3的连接处设置有角板件6。具体地,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一横梁1与两个第一立柱3的连接处设置有该角板件6,该角板件6的设置,能够有效对形成的密封式框架结构提供刚好的加强硬度,进而保证该密封式框架结构在受到外力时仍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9.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