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气体输送管道的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5915发布日期:2022-03-20 02:4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压力气体输送管道的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输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压力气体输送管道的集水装置。


背景技术:

2.输送管道是指专门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管道,采用管道输送物资的方法叫管道运输,压力管道在进行气体运输时,一部分气体自身会含有一定的水分,在长时间输送过程中,管道内壁会沾有水分,不及时排出,容易对内壁产生腐蚀。
3.基于上述,传统的压力气体输送管道的集水排水方式是将管道进行倾斜,倾斜后的管道,在内壁沾染水珠后,会自动向低的方向滑动,收集排出,管道的倾斜,倾斜角度较小,内壁的水分滑动速度慢,收集效果差,且水管内壁沾染的水分并不能够全部进入到排水口处,内部仍有残留,对管道内壁仍会产生腐蚀。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压力气体输送管道的集水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压力气体输送管道的集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压力气体输送管道的集水方式,内壁的水分滑动速度慢,收集效果差,且水管内壁沾染的水分并不能够全部进入到排水口处,仍有残留,对管道内壁仍会产生腐蚀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压力气体输送管道的集水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压力气体输送管道的集水装置,包括输送管装置;
8.所述输送管装置为圆管状结构,且输送管装置内壁开设有方形凹槽;
9.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滑动安装在输送管装置内部;
10.出口封堵装置,所述出口封堵装置一端插入到集水装置内部;
11.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固定安装在输送管装置内部,且排水装置顶部一端与出口封堵装置相连接。
12.进一步,所述输送管装置包括:
13.外管道,外管道为圆管状结构,外管道内壁开设有方形凹槽;
14.固定连接架,固定连接架固定安装在外管道内部;固定环,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外管道内部。
15.进一步,所述集水装置包括:
16.转动轴,转动轴一端通过固定连接架与外管道内壁固定连接;控制杆,控制杆插入固定连接架内部并通过锥齿轮与转动轴转动连接。
17.进一步,所述集水装置包括:
18.推动架,推动架中部与转动轴表面螺纹连接;
19.集水环,集水环表面开设有进水孔,且集水环内侧与推动架固定连接;吸水海绵,吸水海绵一端与推动架固定连接。
20.进一步,所述出口封堵装置包括:
21.排水管,排水管一端插入到集水环内部,排水管另外一端开设有圆形出水孔;固定支撑架,固定支撑架与外管道内壁固定连接;
22.封堵柱,封堵柱与固定支撑架中部滑动连接,封堵柱表面设置有弹簧。
23.进一步,所述排水装置包括:
24.集水箱,集水箱安装在外管道内部;连接进水口,连接进水口固定安装在集水箱顶部,且连接进水口一端设置有连接管;
25.封闭阀,封闭阀安装在连接进水口底部。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装置内部设置有集水装置,通过控制集水装置内部的吸水海绵进行滑动,可以将管道内壁沾染的水分进行充分的吸收,减少水分残留对内壁产生的损害,集水效果好,并且在吸收完成后,吸水海绵继续滑动,吸水海绵会受到挤压,将海绵内侧水分挤入到内部收集起来;通过在装置内部设置有出口封堵装置和排水装置,集水装置通过出口辅助装置与排水装置相连接,集水装置内部的水会进入到排水装置内部,方便进行排放。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环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水装置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出口封堵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装置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402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35.1、输送管装置;
36.101、外管道;102、固定连接架;103、固定环;
37.2、集水装置;
38.201、转动轴;202、控制杆;203、推动架;204、集水环;205、吸水海绵;
39.3、出口封堵装置;
40.301、排水管;302、固定支撑架;303、封堵柱;
41.4、排水装置;
42.401、集水箱;402、连接进水口;403、封闭阀。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实施例:
47.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48.本实用新型提供压力气体输送管道的集水装置,包括输送管装置1;输送管装置1为圆管状结构,且输送管装置1内壁开设有方形凹槽;输送管装置1包括:外管道101,外管道 101为圆管状结构,且外管道101内壁开设有方形凹槽;集水装置2,集水装置2滑动安装在输送管装置1内部;出口封堵装置3,出口封堵装置3一端插入到集水装置2内部;排水装置4,排水装置4固定安装在输送管装置1内部,且排水装置4顶部一端与出口封堵装置3 相连接。
49.如图2所示,输送管装置1包括:
50.固定连接架102,固定连接架102固定安装在外管道101内部,固定连接架102能够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固定环103,固定环103整体为圆环状结构,且固定环103表面开设有凹槽,并且固定环103固定安装在外管道101内部。
51.如图3所示,集水装置2包括:
52.转动轴201,转动轴201为表面开设有螺纹的圆柱形结构,且转动轴201一端通过固定连接架102与外管道101内壁固定连接;控制杆202,控制杆202插入固定连接架102内部并通过锥齿轮与转动轴201转动连接,控制杆202能够起到控制转动轴201旋转的作用;推动架203,推动架203中部与转动轴201表面螺纹连接,转动轴201转动能够起到带动推动架203滑动的作用;集水环204,集水环204整体为中空的圆环状结构,且集水环204表面开设有进水孔,且集水环204内侧与推动架203固定连接,集水环204能够起到集水作用;吸水海绵205,吸水海绵205一端与推动架203固定连接,吸水海绵205能够起到收集外管道101内壁表面水分的作用。
53.如图4所示,出口封堵装置3包括:
54.排水管301,排水管301一端插入到集水环204内部,排水管301另外一端开设有圆形出水孔;固定支撑架302,固定支撑架302与外管道101内壁固定连接;封堵柱303,封堵柱 303一端为圆柱形结构,且封堵柱303另外一端为漏斗状结构,且封堵柱303与固定支撑架 302中部滑动连接,封堵柱303表面设置有弹簧,封堵柱303插入到排水管301出水孔中能够起到封堵排水管301的作用。
55.如图5所示,排水装置4包括:
56.集水箱401,集水箱401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且集水箱401安装在外管道101内部;连接进水口402,连接进水口402固定安装在集水箱401顶部,且连接进水口402一端设置有
连接管,并且连接管一端开设有两组进水孔;封闭阀403,封闭阀403安装在连接进水口 402底部,封闭阀403能够起到方便排放排水装置4内部收集来的水分作用。
57.在另一实施例中,集水装置2滑动走以后,封堵柱303表面的弹簧回弹,推动封堵柱303 重新将排水管301的出水孔堵住,将封堵柱303表面的弹簧替换成橡胶弹力环也能够起到回弹效果。
58.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59.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控制转动轴201进行转动,通过锥齿轮带动控制杆202开设旋转,控制杆202转动通过表面设置的螺纹带动推动架203滑动,推动架203带动集水环204 以及表面的吸水海绵205滑动,吸水海绵205能够将管道内壁的水分进行吸收收集,集水效果好,吸水海绵205继续滑动,吸水海绵205与固定环103相接触,集水环204滑动并挤压吸水海绵205,吸水海绵205内部的水分会通过集水环204开设的圆孔进入到内部收集起来,在吸水海绵205内部大部分水分进入到集水环204内部后,反向旋转转动轴201,推动架203 推动集水环204与固定环103分离,集水环204底部的排水管301滑动,排水管301还能够起到限位作用,连接进水口402一端的连接柱滑动插入到排水管301一端的圆孔中,推动封堵柱303滑动,连接进水口402一端的连接柱插入排水管301内部,连接进水口402一端的连接柱表面的进水孔与排水管301内部相接触,水会顺着连接柱表面的进水孔进入到集水箱 401内部,完成集水,集水装置2滑动走以后,封堵柱303表面的弹簧回弹,推动封堵柱303 重新将排水管301的出水孔堵住,水进入集水箱401通过封闭阀403排出。
6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