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机姿态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09616发布日期:2022-05-18 15:5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机姿态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相机姿态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应用机器视觉技术来检测样品的外观品质是当前工业和科研领域的热门方向,获取的图片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相机的姿态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图片的获取,所以在视觉检测设备中经常需要对相机的姿态进行调整。目前,相机通常采用固定式连接,相机姿态无法调整。但由于机械零件存在加工误差,相机安装后容易有小角度倾斜,影响成像质量,尤其表现在微观结构拍摄中,不能获得高质量的照片,相机姿态无法调整。如何能够以一种简单的结构实现对相机姿态的快速准确调节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相机姿态的快速准确调节的相机姿态调整装置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相机姿态调整装置,包括:
6.底座;
7.位于所述底座上的可在x、y平面内转动的安装件;以及
8.结合固定在所述底座一侧端面上的调整块;
9.所述底座与安装件之间围合形成有容纳相机的安装空间;
10.所述安装件上包括有调节螺栓,相机通过调节螺栓悬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调节螺栓被配置为通过调整拧入量以调整相机相对于x、y平面的姿态;
11.所述调整块包括有与所述底座结合固定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安装件对应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上包括有贯穿所述调整块配合部的调整螺栓,该调整螺栓被配置为通过调整拧入量以调整安装件在x、y平面内的转动量。
12.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安装件包括顶壁部;以及
13.由所述顶壁部的两相对边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部;
14.两侧壁部的底部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用以与底座形成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包括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下两侧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包括有固定顶丝,所述固定顶丝的靠近底座的端部与所述底座顶面之间可抵接固定;
15.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底座之间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固定。
16.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顶壁部以及两侧壁部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围合形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调节螺栓贯穿所述顶壁部两侧表面,所述相机通过调节螺栓安装于所述安装件的顶壁部上。
17.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调整螺栓的内侧端部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部位
置;该调整螺栓的内侧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螺接固定;
18.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通孔为长条孔结构,该呈长条孔结构的通孔内沿通孔的延伸方向排列有两个固定顶丝。
19.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调整块与第一连接部之间包括有调整间隙;
20.所述调整螺栓被配置为通过调整拧入量调整调整块与安装件之间的间隙,以实现安装件在x、y平面内的转动量的调整。
21.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调节螺栓的数量为四个,呈矩形排布设置在所述安装件的顶壁部。
22.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安装件的顶壁部包括有顶丝孔,所述顶丝孔位于四个所述调节螺栓的中心位置;
23.该顶丝孔内配置有定位顶丝,所述定位顶丝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件顶壁部可与相机相抵接固定;
24.所述定位顶丝被配置为定位安装件顶壁部与相机之间形成的间隙距离。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相机姿态调整装置,利用设置在安装件上的调节螺栓以及设置在调整块上的调整螺栓相互配合,通过手动微调机械运动实现相机姿态的微调节,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误差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及误差大等缺点。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图1示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相机姿态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
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2.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相机姿态调整装置,结合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件2以及调整块3,所述安装件2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可相对于底座1在x、y平面内转动,所述调整块3通过螺栓与底座1的一侧端面结合固定。所述底座1和安装件2之间围合形成有容纳相机100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件2上开设有调节孔20,所述调节孔20内设置有与调节孔对应配合的调节螺栓(图未示出),相机100通过调节螺栓悬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通过调整调节螺栓的拧入量可以调整相机100相对于x、y平面的姿态。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块3包括与所述底座1结合固定的固定部31以及与所述安装件2对应的配合部32。所述固定部31上开设有螺纹孔310,调整块3通过设置在螺纹孔内的螺栓与底座1结合固定;所述配合部32上开设有调整孔,所述调整孔内设置有调整螺栓4,通过调整调整螺栓4的拧入量可以调整安装件2在x、y平面内的转动量。
34.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2包括顶壁部21以及由所述顶壁部21的两相对边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部22,两侧壁部22的底部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用于与底座1形成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2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3上开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23上下两侧表面的通孔230,所述通孔230内设置有固定顶丝5,在完成相机100的姿态调整后,拧紧所述固定顶丝5,使得固定顶丝5的靠近底座1的端部与底座的顶面之间抵接固定,起到固定安装件2的作用。
35.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4通过转轴6与底座1可转动地连接固定,在调整螺栓4作用下,安装件2绕所述转轴6在x、y平面内转动。位置确定后,拧紧转轴6以及固定顶丝5,对安装件2进行固定。
36.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顶壁部21以及两个侧壁部22和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围合形成用于安装相机100的安装空间,所述调节孔20贯穿所述顶壁部21的两侧表面,所述调节螺栓与调节孔20对应配合设置,调节螺栓穿过调节孔20贯穿所述顶壁部21的两侧表面,所述相机100通过调节螺栓安装在所述安装件2的顶壁部21上,调整调节螺栓的拧入量即可实现相机100相对于x、y平面的姿态调整。
37.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调整螺栓4的内侧端部对应第一连接部23的侧部位置,如图1中所示出的,所述调整螺栓4的内侧端部对应第一连接部23的前端面,该调整螺栓4的内侧端部与第一连接部23的前端面螺接固定,通过调整调整螺栓4的拧入安装件2的拧入量可以调节安装件2相对于调整块3的位置,进而实现安装件2带动相机100绕转轴6的轴线转动,调整相机在x、y平面内的转动量。需要说明的是,在调整螺栓转动时,该调整螺栓4相对于调整块3的配合部32在调整螺栓4的轴向方向上不产生位移,具体地,所述调整螺栓4包括与所述调整块3的配合部32对应的杆部(图未示出)以及位于配合部32的靠近第一连接部23一侧的限位结构(图未示出),从而实现在在调整螺栓转动时,该调整螺栓4相对于调整块3的配合部32在调整螺栓4的轴向方向上不产生位移。
38.在其它地实施例中,该调整螺栓4的内侧端部与第一连接部23的前端面也可以抵接固定,通过调整调整螺栓4相对于调整块的拧入量可以调节安装件2相对于调整块3的位置,进而实现安装件2带动相机100绕转轴6的轴线转动,调整相机在x、y平面内的转动量。与
之对应的所述安装件与调整块之间应设置有用以将转动后安装件复位的复位件,该复位件可选用具有弹性复位功能的弹簧,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39.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30位长条孔结构,具体地,该长条孔结构的通孔230内沿通孔的延伸方向排列有两个固定顶丝5,在完成相机的姿态调整后,拧紧固定顶丝5,使固定顶丝5的靠近底座1的端部与所述底座1的顶面之间抵接固定,实现相机100的固定。两个固定顶丝的设计能够减少安装件与底座固定后位置发生意外偏移的情况,使得安装件以及固定于安装件上的相机能够稳定保持在所调整好的位置。
40.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块3与第一连接部23之间包括有调整间隙,在需要调整相机的姿态时,通过调整调整螺栓4的拧入量调整调整块3与第一连接部23之间的间隙大小,相应地,安装件2带动相机100绕转轴6转动,从而实现安装件2带动相机100在x、y平面内的转动量调整。
41.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顶壁部21上开设有四个调节孔20,四个调节孔20呈矩形排布设置在所述安装件2的顶壁部21上,每个所述调节孔20中均设置有一个调节螺栓,四个调节螺栓相互配合实现相机相对于x、y平面的姿态调整。
42.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2的顶壁部21开设有顶丝孔210,所述顶丝孔210位于四个所述调节螺栓的中心位置,该顶丝孔210内配置有定位顶丝,所述定位顶丝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件2的顶壁部21与相机100相抵接固定,使相机100与安装件2的顶壁部21之间保持一定的调节间隙,在进行相机姿态调节时,以顶丝与相机100的接触点为支点,调节四个调节螺栓的拧入量,即可实现相机相对于x、y平面的姿态调整。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相机姿态调整装置在进行相机姿态调整的步骤是:安装件2通过转轴6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座1上,调整块3结合固定在底座1的一侧端面上,并使得调整块3与安装件2之间保持一定的调节间隙,通过调整螺栓4进行预紧连接。利用调节螺栓将相机100悬置在安装空间内,并在顶丝孔210内拧入顶丝,使得相机100与安装件2的顶壁部21之间保持一定的调整间隙。以顶丝与相机100的接触点为支点,调整四个调节螺栓的拧入量,调节相机100与安装件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四个调节螺栓相互配合实现相机相对于x、y平面的姿态调整;调节调整螺栓4的拧入量,调整调整块3与第一连接部23之间的间隙大小,相应地,安装件2带动相机100绕转轴6转动,从而实现安装件2带动相机100在x、y平面内的转动量调整。调整完成后,拧紧固定顶丝5,使固定顶丝5的靠近底座1的端部与所述底座1的顶面之间抵接固定,同时还需要拧紧转轴6,实现相机100的固定。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在安装件上的调节螺栓以及设置在调整块上的调整螺栓相互配合,通过手动微调机械运动实现相机姿态的微调节,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误差小等优势。
45.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