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7566发布日期:2022-09-20 21:1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监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道路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道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结构存在损坏风险,且随着道路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损坏风险也越高,因此,实现道路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3.目前,现有道路监测主要靠人工巡查和远程摄像监控,人工巡查虽然观察细致,误差小,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监测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且人工巡查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远程摄像监控的方式安全性高,且成本低,但是现有用于监测的摄像头均为固定式安装,即固定安装于某一路段(如闸道口、隧道进出口、高速入口、枢纽互通等道路易损区域),且拍摄角度有效,受拍摄距离影响,灵活性低,导致监测到的路面图像存下精度低、误差大,难以满足使用需求,不利于路面病害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以设置横跨路面的第一导轨和设置于道路两侧且沿道路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连通,且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高度可自动升降,实现了视野调节,并将拍摄组件自动滑动设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实现了拍摄组件在重点区域内的自主循环监测,多方位监测重点区域,并且能通过移动靠近待监测区域,提升检测准确性和灵活性,满足道路监测需求,利于路面病害检测。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7.轨道,轨道包括第一导轨、两第二导轨以及升降支腿,第一导轨横跨于道路上方,两第二导轨均沿道路延伸方向布置且分别位于道路的两侧,同时,两第二轨道分别与第一轨道的两端连接并形成“u”字形结构,升降支腿设置于道路的两侧,升降支腿安装于两第二导轨的下方;
8.滑移件,滑移件设置于轨道上,滑移件包括滑轨和滑板,滑轨设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且布置方向一致,滑板滑设于滑轨上;
9.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齿条、驱动电机以及驱动齿轮,齿条设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且布置方向一致,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滑板上,驱动齿轮安装于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并与齿条啮合;
10.拍摄组件,拍摄组件包括摄像头和控制箱,控制箱和摄像头均设置于滑板上,摄像头朝向道路布置,且摄像头电连接于控制箱上。
11.上述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其中,拍摄组件还包括转
动座,转动座设置于摄像头和滑板之间,转动座为旋转电机,转动座电连接于控制箱上。
12.上述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其中,控制箱包括控制电路板和供电电源,拍摄组件电连接于控制电路板上,同时,控制电路板与供电电源电连接。
13.上述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其中,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传输组件,无线传输组件与远程终端通信连接。
14.上述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其中,无线传输组件为4g模组,且无线传输组件具有外置天线。
15.上述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其中,还包括伸缩套,伸缩套设置于升降支腿和轨道之间,伸缩套套设于升降支腿外,且伸缩套的上端安装于轨道的底部,伸缩套的下端安装于升降支腿的外壁上。
16.上述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其中,还包括外罩,外罩具有带底部开口的凹腔,滑移件、驱动组件以及拍摄组件中的控制箱均设置于凹腔中,同时,外置天线伸出外罩外。
17.上述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其中,外罩的顶部呈倾斜布置,滑板上设置有固定架,外罩的凹腔的顶壁固定安装于固定架上。
18.上述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导轨的底部且朝向地面设置,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控制箱电连接。
19.上述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二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设置于外罩上且竖直朝上设置,第二距离传感器与控制箱电连接。
20.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21.上述的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横跨道路和沿道路两侧延伸的轨道,且轨道具有升降支腿,实现轨道高度的调节,满足不同视野拍摄需求,并于轨道上设置滑移件,滑移件上设置驱动组件和拍摄组件,使得拍摄组件能沿轨道的布置方向滑移至道路的不同位置处,实现了拍摄组件在重点区域内的自主循环监测,且能通过自身移动靠近待监测区域,实现对道路重点区域的多方位监测,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满足道路监测需求,利于路面病害检测。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24.附图中:1、轨道;11、第一导轨;12、第二导轨;13、升降支腿;2、滑移件;21、滑轨;22、滑板;3、驱动组件;31、齿条;32、驱动电机;33、驱动齿轮;4、拍摄组件;41、摄像头;42、转动座;5、外置天线;6、伸缩套;7、外罩;71、固定架;8、第一距离传感器;9、第二距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
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包括:轨道1、滑移件2、驱动组件3以及拍摄组件4。
27.具体的,轨道1包括第一导轨11、两第二导轨12以及升降支腿13,此时,将第一导轨11横跨于道路上方,实现对道路横向方向上的覆盖,同时,将两第二导轨12均沿道路延伸方向布置且分别位于道路的两侧,通过两第二导轨12实现了对道路延伸方向上的覆盖,从而满足对道路多方位监测的使用需求。同时,两第二轨道1分别与第一轨道1的两端连接并形成“u”字形结构,实现了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1的连通,形成整体结构,不仅提高了结构强度,同时也为后续拍摄组件4移动至任何位置处提供了条件。另外,升降支腿13设置于道路的两侧,避免阻碍道通行,同时,将升降支腿13安装于两第二导轨12的下方,通过升降支腿13实现了对轨道1高度的升降调节,满足后续不同视角拍摄需求,同时也维持了轨道1两侧受力均匀的需求,提高了轨道1升降的平稳性。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的道路为闸道口、隧道进出口、高速入口、枢纽互通等重点道路易损区域,实现定点巡检路面病害,保证重点区域的道路安全。
28.具体的,滑移件2设置于轨道1上,为后续拍摄组件4沿轨道1移动提供了条件。此时,滑移件2又包括滑轨21和滑板22,滑轨21设置于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12上且布置方向一致,即滑轨21覆盖了道路两侧的纵向以及道路横向,完成对待测道路的多方位检测。另外,将滑板22滑设于滑轨21上,使得滑板22能沿滑轨21滑动,为后续拍摄组件4在导轨上沿滑轨21滑动提供了条件。
29.具体的,驱动组件3又包括齿条31、驱动电机32以及驱动齿轮33,将齿条31设置于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12上,且齿条31的布置方向与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12的布置方向一致,使得齿条31同样覆盖道路两侧的纵向和道路的横向,同时,将驱动电机32固定安装于滑板22上,实现了驱动电机32在滑板22上的稳定安装,且将驱动齿轮33安装于驱动电机32的转轴上并与齿条31啮合,即在驱动电机32转动时,驱动电机32带动驱动齿轮33转动,从而驱动滑板22在滑轨21上移动,实现位置调节,从而满足自主巡检等使用需求。
30.具体的,拍摄组件4又包括摄像头41和控制箱,将控制箱和摄像头41均设置于滑板22上,既能避免移动导致的接线困难问题,还能实现摄像头41跟随滑移件2移动,满足多方位检测需求。另外,摄像头41朝向道路布置,拍摄路面病害图像,满足对路面病害的检测需求,且摄像头41电连接于控制箱上,实现对摄像头41的供电以及为后续将拍摄到的照片传输至远程终端提供了条件。
31.更加具体的,拍摄组件4除了包括摄像头41和控制箱外,还设置有转动座42。此时,将转动座42设置于摄像头41和滑板22之间,且转动座42为旋转电机,转动座42电连接于控制箱上,即通过控制箱控制转动座42转动,从而实现摄像头41拍摄角度的调节,更好提高了拍摄灵活性,满足多方位检测的使用需求。
32.更加具体的,拍摄组件4中的控制箱又包括控制电路板和供电电源,供电电源为蓄电池等更换式可充电电源,满足滑移件2的移动需求,同时,将拍摄组件4电连接于控制电路
板上,且控制电路板与供电电源电连接,实现了电路导通,满足拍摄组件4的正常工作需求。值得指出的是,驱动组件3中的驱动电机32同样电连接于控制电路板上,实现了对驱动电机32启停、正反转等运动的控制,满足控制需求。
33.更加具体的,控制箱中的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传输组件,且无线传输组件与远程终端通信连接,优选的,无线传输组件为4g模组,实现了远程无线传输,即将摄像头41拍摄的路面病害图像通过无线传输组件传输至远程终端,避免布线繁琐问题,另外,借助了已经普及的4g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建设成本低,使用可靠。值得指出的是,无线传输组件具有无线驱动电路,上述的无线传输组件以其无线驱动电路包括但不限定为现有手机等移动设备中的联网组件和相关驱动电路,能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即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为保证信号发射和接收,无线传输组件具有外置天线5,信号发射和接收效果更好、更可靠。
34.更加具体的,升降支腿13和轨道1之间还设置有伸缩套6,其长度可伸缩,结构与风琴罩相同,此时,伸缩套6套设于升降支腿13外,并且,伸缩套6的上端安装于轨道1的底部,伸缩套6的下端安装于升降支腿13的外壁上,即伸缩套6能适应升降支腿13的长度变化,还能将升降支腿13的伸缩部位进行包裹,保护效果更好,结构设计更合理。
35.更加具体的,滑移件2上还设置有外罩7,此时,外罩7具有带底部开口的凹腔,在将外罩7安装于滑移件2上时,滑移件2、驱动组件3以及拍摄组件4中的控制箱均设置于凹腔中,即通过外罩7将滑移件2、驱动组件3以及控制箱进行遮盖,提高防水防尘效果。另外,无线传输组件的的外置天线5伸出外罩7外,避免了外罩7屏蔽信号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36.更加具体的,外罩7的顶部呈倾斜布置,即外罩7的顶部为斜面,可使雨水等及时排走。同时,于滑板22上设置有固定架71,并将外罩7的凹腔的顶壁固定安装于的固定架71上,即通过固定架71实现了外罩7在滑板22上的稳定安装,从而使得外罩7能跟随滑板22移动,实现对滑板22上的驱动组件3以及控制箱等结构进行保护,结构设计更合理。
37.更加具体的,第二导轨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距离传感器8,使得第一距离传感器8能跟随轨道1做升降运动,并且,第一距离传感器8竖直朝向地面设置,第一距离传感器8与控制箱电连接,使得在轨道1做升降运动时,第一距离传感器8能检测其与地面的高度,从而防止轨道1过度下降而影响道路上的车辆通行的问题,更安全可靠。
38.另外,如装置安装于隧道出口等有高度限制的道路处时,由于隧道有高度限制,需要在外罩7上设置第二距离传感器9,且第二距离传感器9竖直朝上设置,第二距离传感器9与控制箱电连接,通过第二距离传感器9检测其与隧道顶部的距离,从而防止轨道1过度升高而导致碰撞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39.本实施例提供的多方位人工智能识别路面病害的检测装置,包括轨道1、滑移件2、驱动组件3以及拍摄组件4;通过将轨道1的第一导轨11横置于道路上方,并将轨道1的两第二导轨12沿道路的延伸方向分别设置于道路的两侧,且第二导轨12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支腿13,实现了轨道1高度的调节,同时,将滑移件2安装于轨道1上,且滑移件2上设置有驱动组件3和拍摄组件4,通过驱动组件3驱动滑移件2在轨道1上移动,通过拍摄组件4实现对道路上路面病害图像的拍摄,实现了对道路的多方位检测,且能实时调整拍摄视野,灵活性更好,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满足检测需求,利于路面病害检测。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
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