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效果好的雷达发射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3951发布日期:2022-04-09 09:5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风效果好的雷达发射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发射机的固定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风效果好的雷达发射机支架。


背景技术:

2.雷达发射机是指为雷达提供大功率射频信号的无线电装置。它所产生的射频能量经馈线系统传送至天线,并通过天线形成的波束向空中辐射。一般具有高电压、大功率、体积和重量较大、成本较高的特点。按发射机调制方式,可分为连续波发射机和脉冲调制发射机;按发射机所采用功率放大器件,可分为真空管发射机和全固态发射机;按发射机组态,可分为集总式发射机和分布式发射机;按工作频段,可分为短波发射机、米波发射机、分米波发射机、厘米波发射机、毫米波发射机等;按发射信号产生方式,可分为自激振荡式发射机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雷达发射机在使用时需要雷达发射机支架对雷达发射机进行支撑和调节。
3.目前市面上的雷达发射机底座为了给雷达发射机提供稳定的支撑,通过大体积的空心支撑柱进行支撑,但其会承受较大的风阻,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时,承重能力较低,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抗风效果好的雷达发射机支架,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效果好的雷达发射机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通过大体积的空心支撑柱进行支撑,但其会承受较大的风阻,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时,承重能力较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风效果好的雷达发射机支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水平角度调节架,所述水平角度调节架中间位置处的上下两端和内部均设置有水平角度调节架中心支撑板,所述水平角度调节架两侧的上下两端和内部均设置有水平角度调节架侧支撑板,所述水平角度调节架中间位置处的上方设置有风向传感器,所述水平角度调节架的下端设置有转动连接座,所述转动连接座的下端设置有转动块,所述支撑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plc模块箱,且plc模块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且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与转动块传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水平角度调节架呈u形结构,所述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方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限位座,所述转动限位座的内部设置有转动块槽,且转动块与转动块槽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plc模块箱内部下方设置有蓄电池,且蓄电池位于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的下方,所述蓄电池内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逆变器,所述蓄电池内壁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plc模块,所述水平角度调节架两侧的上方设置有垂直调节座,所述垂直调节座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中间位置处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所述固定座的上方设置有水平调节座,且水平调节座上方的两侧设置有垂直角度驱动电机。
8.优选的,所述水平调节座的上方设置有雷达发射器,所述雷达发射器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垂直角度调节架,所述垂直角度调节架与水平调节座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垂直角度驱动电机与垂直角度调节架与水平调节座之间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水平调节座的下端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水平角度调节架中间位置处的内部和两侧的内部以及垂直调节座的内部均对称设置有八个风轮,所述垂直调节座内的风轮的上方和水平角度调节架内风轮的下方均传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
10.优选的,所述风向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垂直角度驱动电机和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风向传感器、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垂直角度驱动电机和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风向传感器对风向进行实时监测并发送给plc模块,plc模块通过风向的变化驱动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通过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水平角度调节架进行整体转动,让水平角度调节架上的水平角度调节架侧支撑板和水平角度调节架中心支撑板与风向平行,从而大幅度的减少风阻,同时又可保持良好的支撑性,通过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的设置同时调节雷达发射器的水平方向,从而实现在转动水平角度调节架时保持雷达发射器发射方向的稳定,解决了通过大体积的空心支撑柱进行支撑,但其会承受较大的风阻,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时,承重能力较低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平角度调节架的内部安装的八个风轮,通过风的驱动可带动风轮转动,风轮将转动传动给风力发电机,从而可以有效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储存的电能可用于驱动雷达发射机支架上的各电气设备,从而减少了电能的消耗,绿化环保。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走过来支撑座、支撑板、转动限位座和转动连接座的连接关系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a区局部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18.图中:1、支撑座;2、支撑板;3、转动限位座;4、转动连接座;5、水平角度调节架;6、垂直角度调节架;7、plc模块箱;8、风向传感器;9、垂直调节座;10、风轮;11、风力发电机;12、转动块槽;13、转动块;14、蓄电池;15、plc模块;16、逆变器;17、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18、支撑座固定板;19、引风板;20、水平角度调节架侧支撑板;21、水平角度调节架中心支撑板;22、垂直角度驱动电机;23、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24、固定座;25、水平调节座;26、雷达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抗风效果好的雷达发射机支架,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上方设置有水平角度调节架5,水平角度调节架5中间位置处的上下两端和内部均设置有水平角度调节架中心支撑板21,水平角度调节架5两侧的上下两端和内部均设置有水平角度调节架侧支撑板20,水平角度调节架5中间位置处的上方设置有风向传感器8,水平角度调节架5的下端设置有转动连接座4,转动连接座4的下端设置有转动块13,支撑座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plc模块箱7,且plc模块箱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17,且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17与转动块13传动连接。
21.进一步,水平角度调节架5呈u形结构,支撑座1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上方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限位座3,转动限位座3的内部设置有转动块槽12,且转动块13与转动块槽12转动连接。
22.进一步,plc模块箱7内部下方设置有蓄电池14,且蓄电池14位于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17的下方,蓄电池14内壁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逆变器16,蓄电池14内壁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plc模块15,水平角度调节架5两侧的上方设置有垂直调节座9,垂直调节座9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座24,且固定座24中间位置处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23,固定座24的上方设置有水平调节座25,且水平调节座25上方的两侧设置有垂直角度驱动电机22。
23.进一步,水平调节座25的上方设置有雷达发射器26,雷达发射器26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垂直角度调节架6,垂直角度调节架6与水平调节座25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垂直角度驱动电机22与垂直角度调节架6与水平调节座25之间的转轴传动连接,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与水平调节座25的下端转动连接。
24.进一步,水平角度调节架5中间位置处的内部和两侧的内部以及垂直调节座9的内部均对称设置有八个风轮10,垂直调节座9内的风轮10的上方和水平角度调节架5内风轮10的下方均传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11。
25.进一步,风向传感器8的输出端与plc模块1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lc模块15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17、垂直角度驱动电机22和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风力发电机11的输出端与逆变器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逆变器16的输出端与蓄电池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蓄电池14的输出端分别与风向传感器8、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17、垂直角度驱动电机22和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6.工作原理:使用时,风向传感器8对风向进行检测同时发送给plc模块15,plc模块15此时控制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17的转动,第一水平角度驱动电机17带动转动块13在转动块槽12的内部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块13上方的转动连接座4驱动水平角度调节架进行转动,从而让水平角度调节架5上的水平角度调节架侧支撑板20和水平角度调节架中心支撑板21与风向水平,从而有效减少风吹动到水平角度调节架5上造成雷达发射机支架承受较大的风阻,同时板状结构可提高支架的支撑力,风的吹动带动风轮10转动,风轮10与风力发电机11相关传动,从而通过风力发电机11进行发电,发出的电量提供给逆变器16转变传输
给蓄电池14进行存储,通过plc模块箱7控制垂直角度驱动电机22驱动让雷达发射器26沿水平角度调节架5与水平调节座25之间转轴转动,通过plc模块箱7驱动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23转动,第二水平角度驱动电机23与水平调节座25传动连接,从而通过水平调节座25的转动带动雷达发射器26进行水平方向的调节。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