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配置用自锁式防松螺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0512发布日期:2022-06-22 01:3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配置用自锁式防松螺母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配置用自锁式防松螺母组件。


背景技术:

2.螺母配用螺栓使用的紧固件,需与螺栓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这种连接形式称螺栓连接,如把螺母从螺栓上旋下,又可以使这两个零件分开,故螺栓连接是属于可拆卸连接,螺母在机械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多数情况下需要配合螺栓使用,螺栓连接在长时间的使用下,螺母由于外界震动等各种原因极易发生松动脱落现象,导致螺栓与螺母之间的稳定性差,间接导致螺栓连接失效,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配置用自锁式防松螺母组件。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机械配置用自锁式防松螺母组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外截面为均为正多边形,筒体内贴合设有两螺母,底端螺母侧壁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底端螺母底面与筒体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筒体内侧壁对称开有两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内贴合滑动设有第一燕尾块,所述第一燕尾块侧壁与顶端螺母侧壁固定连接,顶端螺母底面与底端螺母顶面贴合,所述燕尾槽内贴合滑动设有第二燕尾块,所述第二燕尾块设置在第一燕尾块正上方,所述第二燕尾块底面固定连接有拉升弹簧,所述拉升弹簧一端与第一燕尾块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燕尾块侧壁开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二滑槽内贴合滑动设有t形滑块,所述t形滑块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侧壁与t形滑块侧壁贴合,所述筒体顶面对称开有两第一滑槽,所述筒体侧壁对称开有两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一滑槽相通,所述通孔与第二滑槽相通,所述通孔截面为方形,所述t形滑块横杆穿入通孔中,所述t形滑块竖杆侧壁与筒体侧壁贴合,所述筒体侧壁对称开有两通槽,所述通槽与第一滑槽相通,所述通槽与燕尾槽相通,所述通槽内贴合滑动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侧壁与第二燕尾块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内贴合滑动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面贴合设有l形杆,所述l形杆竖杆穿过第二滑块且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竖杆与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滑杆,所述滑杆形状为z形,所述滑杆竖杆侧壁为斜面,所述滑杆一横杆穿入通孔内与t形滑块侧壁贴合,所述滑杆另一横杆侧壁与l形杆竖杆侧壁贴合,所述滑杆的斜面为第二滑块斜面贴合,所述滑杆截面为方形且与通孔相匹配,所述第一滑槽正上方设有t形螺纹杆,所述t形螺纹杆横杆顶面为弧形,所述t形螺纹杆竖杆穿入第一滑槽内与第二滑块顶面固定连接,所述t形螺纹杆竖杆上套有与之相匹配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所述螺纹筒外壁固定套有轴承,所述轴承外环与筒体表面固定连接,所述t形螺纹杆竖杆上套有t形螺纹管,所述t形螺纹管表面不与t形螺纹
杆表面接触,所述t形螺纹管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块另一侧壁与t形螺纹管侧壁固定连接,所述t形螺纹管竖管贴合套有与之相匹配的螺纹套筒,所述t形螺纹管与t形螺纹杆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滑块另一侧壁与螺纹套筒侧壁固定连接,所述t形螺纹管竖管底面与螺纹筒顶面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t形螺纹管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
7.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与t形螺纹杆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
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第一燕尾块、第二燕尾块、拉升弹簧、t形滑块、橡胶块、第一滑块、第二滑块、l形杆、滑杆、t形螺纹杆、轴承、螺纹筒、t形螺纹管和螺纹套筒能够实现将两螺母与螺杆紧紧的贴合在一起,与此同时间接给与一螺母拉力,使得一螺母具有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增加螺母与螺杆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螺母与螺杆之间的稳定性,形成自锁作用,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俯视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12.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13.图中:筒体1、螺母2、第一燕尾块3、第二燕尾块4、拉升弹簧5、t形滑块6、橡胶块7、第一滑块8、第二滑块9、l形杆10、滑杆11、t形螺纹杆12、轴承13、螺纹筒14、t形螺纹管15、螺纹套筒16、燕尾槽1-1、通孔1-2、通槽1-3、第一滑槽1-4、第二滑槽3-1。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5.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机械配置用自锁式防松螺母组件,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外截面为均为正多边形,筒体1内贴合设有两螺母2,底端螺母2侧壁与筒体1内壁固定连接,底端螺母2底面与筒体1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筒体1内侧壁对称开有两燕尾槽1-1,所述燕尾槽1-1内贴合滑动设有第一燕尾块3,所述第一燕尾块3侧壁与顶端螺母2侧壁固定连接,顶端螺母2底面与底端螺母2顶面贴合,所述燕尾槽1-1内贴合滑动设有第二燕尾块4,所述第二燕尾块4设置在第一燕尾块3正上方,所述第二燕尾块4底面固定连接有拉升弹簧5,所述拉升弹簧5一端与第一燕尾块3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燕尾块3侧壁开有第二滑槽3-1,所述第二滑槽3-1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二滑槽3-1内贴合滑动设有t形滑块6,所述t形滑块6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二滑槽3-1内设有橡胶块7,所述橡胶块7侧壁与t形滑块6侧壁贴合,所述筒体1顶面对称开有两第一滑槽1-4,所述筒体1侧壁对称开有两通孔1-2,所述通孔1-2与第一滑槽1-4相通,所述通孔1-2与第二滑槽3-1相通,所述通孔1-2截面为方形,所述t形滑块6横杆穿入通孔1-2中,所述t形滑块6竖杆侧壁与筒体1侧壁贴合,所述筒体1侧壁对称开有两通槽1-3,所述通槽1-3与第一滑槽1-4相通,所述通槽1-3与燕尾槽1-1相通,所述通槽1-3内贴合滑动设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侧壁与第二燕尾块4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4内贴合滑动设有第二滑块9,所述第二滑块9顶面贴合设有l形杆10,所述l形杆10竖杆穿过第二滑块9且与筒体1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10竖杆与第二滑块9滑动连接,所
述第一滑槽1-4内设有滑杆11,所述滑杆11形状为z形,所述滑杆11竖杆侧壁为斜面,所述滑杆11一横杆穿入通孔1-2内与t形滑块6侧壁贴合,所述滑杆11另一横杆侧壁与l形杆10竖杆侧壁贴合,所述滑杆11的斜面为第二滑块9斜面贴合,所述滑杆11截面为方形且与通孔1-2相匹配,所述第一滑槽1-4正上方设有t形螺纹杆12,所述t形螺纹杆12横杆顶面为弧形,所述t形螺纹杆12竖杆穿入第一滑槽1-4内与第二滑块9顶面固定连接,所述t形螺纹杆12竖杆上套有与之相匹配的螺纹筒14,所述螺纹筒14设置在第一滑槽1-4内,所述螺纹筒14外壁固定套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外环与筒体1表面固定连接,所述t形螺纹杆12竖杆上套有t形螺纹管15,所述t形螺纹管15表面不与t形螺纹杆12表面接触,所述t形螺纹管15设置在第一滑槽1-4内,所述第一滑块8另一侧壁与t形螺纹管15侧壁固定连接,所述t形螺纹管15竖管贴合套有与之相匹配的螺纹套筒16,所述t形螺纹管15与t形螺纹杆12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滑块8另一侧壁与螺纹套筒16侧壁固定连接,所述t形螺纹管15竖管底面与螺纹筒14顶面固定连接。
16.所述t形螺纹管15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
17.所述第二滑块9与t形螺纹杆12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
18.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代替传统的螺母进行与螺栓搭配使用,首先将螺栓穿过预留孔然后依次与本装置的两螺母2进行连接,然后旋转筒体1,筒体1带动螺母2在螺栓上旋转移动,底端的螺母2带动筒体1移动,筒体1带动t形滑块6移动,t形滑块6带动第一燕尾块3移动,第一燕尾块3带动顶端的螺母2移动,从而实现两螺母2的同步移动,筒体1带动轴承13移动,轴承13带动螺纹筒14移动,螺纹筒14带动t形螺纹管15移动,t形螺纹管15带动螺纹套筒16移动,筒体1带动滑杆11移动,滑杆11带动第二滑块9移动,第二滑块9带动t形螺纹杆12移动逐渐与设备表面贴合后不能移动,此时筒体1继续旋转,筒体1间接发生向上移动,筒体1推动滑杆11移动,滑杆11推动第二滑块9移动,此时t形螺纹杆12与设备贴合不能,t形螺纹杆12不能移动使得第二滑块9不能移动,第二滑块9逐渐推动滑杆11发生横向移动,滑杆11逐渐移动推动t形滑块6移动挤压橡胶块7,t形滑块6横杆逐渐从通孔1-2中滑出,筒体1间接带动螺纹筒14在t形螺纹杆12移动,t形螺纹杆12不能移动,从而使得螺纹筒14发生移动的同时发生自转,螺纹筒14带动t形螺纹管15旋转,t形螺纹管15旋转带动螺纹套筒16移动,螺纹套筒16带动第一滑块8移动,第一滑块8带动第二燕尾块4移动拉动拉升弹簧5发生弹性形变,当t形螺纹杆12顶端全部进入到第一滑槽1-4中后,此时当t形螺纹杆12顶面与筒体1顶面处于同一平面,此时的筒体1顶面与设备底面贴合,而此时滑杆11推动t形滑块6移动刚好从通孔1-2滑出,t形滑块6不在插入到通孔1-2中,无法实现限位作用,拉升弹簧5具有拉动第一燕尾块3向上移动的趋势,第一燕尾块3带动顶端螺母2有向上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得螺母2紧紧贴在螺栓上,增加螺母2与螺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螺母2的自锁作用,提高螺母2与螺栓之间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满足使用需求,橡胶块7的设置起到对t形滑块6的复位作用,l形杆10的设置为第二滑块9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有效的防止第二滑块9发生旋转,保证装置正常工作。
1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
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