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安全高密闭性气密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3183发布日期:2022-08-23 22:0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安全高密闭性气密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安全高密闭性气密阀。


背景技术:

2.用于隔断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个分区,有很高的气密性,可以满足特殊场合下的安全要求。即使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保证其气密性,密封等级是根据kta3601和din25414制定,符合核电站指导手册压差为2000pa,泄漏量为0.01m3/h*m2)。
3.现有的气密阀在使用时,通常会在阀口的位置安装一个胶圈,但是胶圈通常是安装在阀口与阀板连接位置,但是现有的胶圈在使用时容易因为阀板的移动而晃动,进而产生间隙,导致气密性程度降低,影响阀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气密阀在使用时,通常会在阀口的位置安装一个胶圈,但是胶圈通常是安装在阀口与阀板连接位置,但是现有的胶圈在使用时容易因为阀板的移动而晃动,进而产生间隙,导致气密性程度降低,影响阀门的正常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生物安全高密闭性气密阀。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安全高密闭性气密阀,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侧内表面靠近顶部位置转动贯穿设置有上连杆,且外壳内部后表面靠近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上连杆的表面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两个所述上连接块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的相对侧壁转动连接有下连接块,所述外壳的两侧内表面底部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座,且外壳的内表面底部位置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顶部位于下连接块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且两个安装座的相对一侧滑动贯穿设置有导杆,所述压板的顶部后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外壳的内底部边缘位置设置有胶圈。
6.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表面与上连杆的端面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导杆的表面两侧位置分别与相邻的导座的表面滑动连接。
8.优选的,每一个所述下连接块的表面底部与相邻的安装座的表面转动连接,且下连接块的表面与导杆的表面转动贯穿设置。
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底部开设有燕尾槽,且燕尾槽的内表面与胶圈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上连杆、上连接块、下连接块、导杆、安装座和导座,便于通过上连杆旋转实现上连接块旋转,并且通过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的转动连接以及下连接块与导杆的转动连接,便于导杆随着上连杆的旋转而上升,同时通过限位块与滑槽的滑动连接,便于在导杆带动压板上升时实现压板的角度调节,进而实现外壳的底部的打开,进
而实现外壳的开合。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胶圈和燕尾槽,便于通过燕尾槽与胶圈的滑动连接,实现胶圈的位置固定,进而防止胶圈随着压板的升降而位移,进而保证阀门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物安全高密闭性气密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物安全高密闭性气密阀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物安全高密闭性气密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物安全高密闭性气密阀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1、外壳;2、上连杆;3、上连接块;4、调节件;5、导座;6、下连接块;7、燕尾槽;8、压板;9、卡块;10、胶圈;11、导杆;12、安装座;13、固定板;14、滑槽;15、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生物安全高密闭性气密阀,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两侧内表面靠近顶部位置转动贯穿设置有上连杆2,且外壳1内部后表面靠近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外壳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调节件4,调节件4的表面与上连杆2的端面固定连接,上连杆2的表面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3,两个上连接块3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卡块9,且卡块9的相对侧壁转动连接有下连接块6,外壳1的两侧内表面底部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座5,且外壳1的内表面底部位置设置有压板8,压板8的顶部位于下连接块6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2,且两个安装座12的相对一侧滑动贯穿设置有导杆11,导杆11的表面两侧位置分别与相邻的导座5的表面滑动连接,每一个下连接块6的表面底部与相邻的安装座12的表面转动连接,且下连接块6的表面与导杆11的表面转动贯穿设置,压板8的顶部后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且固定板13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4,限位块15的表面与滑槽14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22.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设置的上连接块3与下连接块6转动连接,当上连接块3旋转时,便于防止下连接块6旋转,并且通过下连接块6与安装座12的转动连接以及与导杆11的贯穿转动连接,同时如图3所示,导杆11的两侧与u型设置的导座5的表面滑动连接,便于实现导杆11只能沿着导座5的高度方向进行移动,并且导杆11的两端呈圆柱形设置,即保证导杆11在移动的同时可以在导座5内旋转,而且设置的安装座12也便于实现下连接块6底部的位置相对固定,即防止下连接块6的底部晃动,造成气密阀内部的组件损坏,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设置的滑槽14呈v型设置,并且滑槽14内表面与固定板13滑动连接,因此当压板8随着导杆11的升降而升降时,以实现滑槽14与固定板13实现相对滑动,并且v型设置的滑槽14也便于在滑槽14与固定板13相对滑动时实现压板8旋转,进而实现气密阀的开合。
23.实施例2,如图1-4所示,外壳1的内底部边缘位置设置有胶圈10,外壳1的内底部开设有燕尾槽7,且燕尾槽7的内表面与胶圈10滑动连接。
24.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设置的胶圈10便于实现压板8与外壳1内底部的封死,进而保证气密阀关闭时气密阀本身的密封性,而设置的燕尾槽7便于实现胶圈10的相对位置固定,而且胶圈10为橡胶材质,因此便于通过压板8与胶圈10的接触面产生弹性变形进而实现与压板8的缝隙处封死,并且如图4所示,便于通过燕尾槽7实现胶圈10的位置固定,防止胶圈10晃动。
25.工作原理,旋转调节块4实现上连杆2旋转,进而实现上连接块3旋转,进而实现下连接块6带动导杆11上升,进而在固定板13与滑槽14的滑动连接,以及导杆11与导座5的滑动连接,实现导杆11在上升过程中实现压板8旋转,然后将弹性材料的胶圈10从外壳1的底部塞入外壳1的内部,并且通过胶圈10的弹性复位实现胶圈10贴合在外壳1的内底部,并且通过燕尾槽7实现胶圈10贴紧外壳1的底部,进而实现胶圈10的安装固定。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