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配备于中心轴承支承件的防振衬套。
背景技术:2.在配备于车体的传动轴配备对其中心轴承进行支承的中心轴承支承件。由此,抑制在传动轴产生的振动向车体(车体的车身)侧的传递,减少车室内的低频噪声等噪声。另外,还已知在中心轴承支承件中,为了提高对来自传动轴的振动传递的抑制效果而在安装于车体侧的托架设置防振衬套的技术。在这样的技术中,利用螺栓将托架与防振衬套一起固定于车体,从而将中心轴承支承件安装于车体。此处,通过将形成于托架的孔(供螺栓的轴部插入并贯穿的孔)设为长孔,来吸收车体的前后方向的各种部件的尺寸误差。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将各种部件安装于车体时,首先在传动轴安装中心轴承支承件,接下来将传动轴的两端安装于车体。然后,最后进行位置调整以吸收尺寸误差,同时利用螺栓将托架与防振衬套一起安装于车体。
3.此处,防振衬套包括安装于车体侧的上衬套、以及隔着托架而设置在与上衬套相反的一侧的下衬套。为了将托架与防振衬套一起最后安装于车体,以往采用在预先将上衬套临时固定于车体侧并将下衬套配置于托架的状态下,利用螺栓进行螺纹紧固连结,由此在将托架固定于车体的同时组装防振衬套的方法等。然而,因各种部件的尺寸等,有时无法采用这样的方法。因此,研究使上衬套与下衬套嵌合而作为防振衬套预先临时固定于托架的方法。然而,在这样的方法中,在上衬套与下衬套的嵌合不完全的情况下,有可能在作业中导致防振衬套从托架脱离,作业性降低。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2803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31822号公报
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9-1993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9.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因将上衬套与下衬套临时组装时的不完全嵌合而引起的脱落的防振衬套。
11.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13.即,本发明的防振衬套配备于对传动轴的中心轴承进行支承的中心轴承支承件,
14.所述防振衬套的特征在于,包括:
15.上衬套,安装于车体侧;以及
16.下衬套,设置成能够嵌合于所述上衬套,
17.所述防振衬套设置有干涉部,所述干涉部在所述下衬套嵌合于所述上衬套的过程中相互干涉,所述干涉部形成嵌合音产生结构,所述嵌合音产生结构当所述下衬套在临时组装时嵌合于所述上衬套时产生声音。
18.根据本发明,由于干涉部形成嵌合音产生结构,因此当将下衬套在临时组装时嵌合于上衬套时,发出声音。由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确认上衬套和下衬套已嵌合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上衬套与下衬套的嵌合不完全的情况。
19.可以为,所述干涉部由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衬套和所述下衬套两者的突起构成,所述突起被设置成当所述下衬套在临时组装时嵌合于所述上衬套的过程中,通过相互按压而变形并在嵌合完成时都恢复至原来的形状由此产生声音。
20.另外,可以为,在构成所述干涉部的突起中,设置于所述上衬套和所述下衬套中的一者的突起由环状突起构成,且设置于另一者的突起由沿周向空开间隔地设置多个的非环状突起构成。
21.这样,由于设置于上衬套和下衬套中的另一者的突起由沿周向空开间隔地设置多个的非环状突起构成,因此能够在相邻的非环状突起之间形成间隙,使声音有效地传播到外部。
22.另外,可以为,所述上衬套具有第一内环、与第一内环同心地配备的第一外环、以及与所述第一内环和所述第一外环一体地设置的第一弹性体,
23.所述下衬套具有第二内环、与第二内环同心地配备的第二外环、以及与所述第二内环和所述第二外环一体地设置的第二弹性体,并且
24.所述防振衬套构成为在第一弹性体的外周面与第二弹性体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嵌合,且在第一弹性体的外周面设置有所述环状突起,在第二弹性体的内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非环状突起。
25.进一步,可以为,所述非环状突起包括:第一倾斜面,构成为随着远离所述上衬套而远离所述下衬套的中心轴线;以及第二倾斜面,设置在比第一倾斜面靠所述上衬套侧的位置,且构成为随着靠近所述上衬套而远离所述中心轴线,
26.第一倾斜面相对于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倾斜角度比第二倾斜面相对于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倾斜角度大。
27.发明效果
28.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因将上衬套与下衬套临时组装时的不完全嵌合而引起的脱落。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中心轴承支承件的外观图。
30.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振衬套安装于车体时的形态的剖视图。
31.图3是示出组装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振衬套时的形态的剖视图。
32.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合完成音产生机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参照附图并基于实施例例示性地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其中,该
实施例所记载的结构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以及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特定的记载,就并非旨在将该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
34.(实施例)
35.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振衬套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中心轴承支承件的外观图,示出了中心轴承支承件的主视图、以及将中心轴承支承件中的托架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振衬套安装于车体时的形态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组装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振衬套时的形态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与防振衬套整体的剖视图一起,还示出将其一部分(由椭圆包围的部分)放大了的剖视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合完成音产生机制的图。需要说明的是,防振衬套为大致旋转对称形状,在图2~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以包含防振衬套的中心轴线的面剖切各种构件所成的剖面。
36.《中心轴承支承件向车体侧的安装》
37.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实施例的中心轴承支承件10向车体侧(车体的车身)的安装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由圆圈包围的部分放大地示出安装防振衬套100之前的托架12的一部分。如该图所示,在托架12设置有长孔12a。这样,通过由长孔12a构成形成于托架12的孔,能够吸收车体的前后方向的各种部件的尺寸误差。也就是说,当在将各种部件安装于车体时,将中心轴承支承件10(中心轴承支承件主体11)安装于传动轴(未图示),接下来将传动轴的两端安装于车体。然后,最后进行位置调整以吸收尺寸误差,同时利用螺栓将托架12与防振衬套100一起安装于车体的车身2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示出采用以下结构的情况,即,通过将螺栓的轴部30(外螺纹)紧固在设置于车身20的内螺纹21,从而将防振衬套100和托架12安装于车身2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将螺母紧固在设置于车身侧的外螺纹(例如,在车身埋入有螺栓的结构)从而将防振衬套100和托架12安装于车身20的结构。
38.《防振衬套》
39.参照图2以及图3,对本实施例的防振衬套100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防振衬套100包括安装于车体侧的上衬套110、以及设置成能够嵌合于上衬套110的下衬套120。需要说明的是,下衬套120隔着托架12配置在与上衬套110相反的一侧。并且,在本实施例的防振衬套100中设置有干涉部,该干涉部在下衬套120嵌合于上衬套110的过程中相互干涉。另外,该干涉部形成嵌合音产生结构,当下衬套120在临时组装时嵌合于上衬套110时该嵌合音产生结构产生声音。对于该嵌合音产生结构的详细内容,将在后叙述。
40.上衬套110具有第一内环111、与第一内环111同心地配备的第一外环112、以及与这些第一内环111和第一外环112一体地设置的第一弹性体113。第一内环111是由金属等构成的环状的构件,其由圆筒部111a、以及设置于圆筒部111a的一端的向外凸缘部111b构成。构成为在圆筒部111a的内侧供螺栓的轴部30插入并贯穿。另外,构成为向外凸缘部111b与车体的车身20相抵。第一外环112是由金属等构成的平垫圈状的构件。通过配备该第一外环112,从而上衬套110被稳定地支承于托架12。进一步,第一弹性体113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该第一弹性体113包括发挥防振功能的环状部113a、以及设置于环状部113a的外周面的环状突起113b。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内环111和第一外环112作为嵌入部件进行嵌入成型,能够得到一体地包括第一内环111、第一外环112以及第一弹性体113的上衬套110。
41.下衬套120具有第二内环121、与第二内环121同心地配备的第二外环122、以及一
体地设于这些第二内环121和第二外环122的第二弹性体123。第二内环121是由金属等构成的平垫圈状的构件。构成为在该第二内环121的内侧(内周面121a的内侧)供螺栓的轴部30插通。第二外环122是由金属等构成的平垫圈状的构件。通过配备该第二外环122,从而下衬套120被稳定地支承于托架12。进一步,第二弹性体123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该第二弹性体123包括发挥防振功能的环状部123a、以及设置于环状部123a的内周面的多个非环状突起123b。这些多个非环状突起123b沿周向空开间隔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4个非环状突起123b等间隔地配置。另外,通过将第二内环121和第二外环122作为嵌入部件进行嵌入成型,能够得到一体地包括第二内环121、第二外环122以及第二弹性体123的下衬套120。
42.并且,本实施例的防振衬套100构成为,在上衬套110中的第一弹性体113的外周面与下衬套120中的第二弹性体123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嵌合。并且,如上所述,在第一弹性体113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突起113b,在第二弹性体123的内周面设置有多个非环状突起123b。这些设置于第一弹性体113的环状突起113b和设置于第二弹性体123的多个非环状突起123b在下衬套120嵌合于上衬套110的过程中,承担作为相互干涉的干涉部的作用。
43.关于这方面,参照图4进行详细说明。上述的环状突起113b以及非环状突起123b在下衬套120临时组装时嵌合于上衬套110的过程中,通过相互按压而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的(a)中,用实线示出通过相互按压而变形了的环状突起113b以及非环状突起123b,用虚线示出变形前的状态。并且,在上衬套110与下衬套120嵌合了的瞬间(非环状突起123b越过环状突起113b的瞬间),这些环状突起113b和非环状突起123b都恢复至原来的形状。此处,环状突起113b和非环状突起123b构成为,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当以被弹开的方式猛烈地恢复至原来的形状时产生声音(参照图4的(b))。
44.这样,由分别设置于上衬套110和下衬套120两者的突起(环状突起113b和多个非环状突起123b)构成的干涉部形成当下衬套120嵌合于上衬套110时产生声音的嵌合音产生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环状突起113b和多个非环状突起123b,可以适当设定尺寸形状、刚性(第一弹性体113和第二弹性体123的材料)以及非环状突起123b的数量等,以使得当下衬套120在临时组装时嵌合于上衬套110时产生声音。
45.另外,关于本实施例的下衬套120中的非环状突起123b,其包括第一倾斜面123b1、以及设置在比第一倾斜面123b1靠上衬套110侧的位置的第二倾斜面123b2。第一倾斜面123b1构成为随着远离上衬套110而远离下衬套120的中心轴线。另外,第二倾斜面123b2构成为随着靠近上衬套110而远离下衬套120的中心轴线。并且,构成为,第一倾斜面123b1相对于与下衬套120的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倾斜角度α比第二倾斜面123b2相对于与上述的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倾斜角度β大(参照图3)。
46.《本实施例的防振衬套的优点》
47.根据本实施例的防振衬套100,由于干涉部形成嵌合音产生结构,因此当将下衬套120在临时组装时嵌合于上衬套110时,发出声音。由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确认它们已嵌合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上衬套110与下衬套120的嵌合不完全的情况。由此,在将中心轴承支承件10安装于车体的作业中等,能够抑制防振衬套100从中心轴承支承件10的托架12脱离。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48.另外,为了产生嵌合音,设置于下衬套120的突起由沿周向空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
非环状突起123b构成。因此,在相邻的非环状突起123b之间形成间隙,能够使在嵌合完成时产生的声音有效地传播到外部。因此,作业者能够更可靠地确认上衬套110与下衬套120已嵌合的情况。
49.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倾斜面123b1的倾斜角度α比第二倾斜面123b2的倾斜角度β大,所以具有如下优点。即,在将下衬套120嵌合于上衬套110的过程中,由于非环状突起123b越过环状突起113b时会产生大的阻力,因此在嵌合的瞬间,下衬套120和上衬套110能够以被强力弹开的方式返回至原来的形状。由此,能够产生大的声音。另外,例如,在采用图3中利用沿上下方向开模那样的模具(未图示)来嵌入成型下衬套120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多个非环状突起123b成为底切(undercut)。因此,在从模具取出成型品时,需要进行所谓的强制脱模。然而,通过将倾斜角度α和倾斜角度β设为上述那样的关系,能够在不对非环状突起123b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强制脱模。
50.(其他)
51.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采用在上衬套110设置环状突起113b且在下衬套120沿周向空开间隔地设置多个非环状突起123b的结构的情况。然而,在本发明中,还包括在上衬套沿周向空开间隔地设置多个非环状突起且在下衬套设置环状突起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当然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52.附图标记说明
53.10 中心轴承支承件
54.11 中心轴承支承件主体
55.12 托架
56.12a 长孔
57.20 车身
58.21 内螺纹
59.30 轴部
60.100 防振衬套
61.110 上衬套
62.111 内环
63.111a 圆筒部
64.111b 向外凸缘部
65.112 第一外环
66.113 第一弹性体
67.113a 环状部
68.113b 环状突起
69.120 下衬套
70.121 第二内环
71.121a 内周面
72.122 第二外环
73.123a 环状部
74.123b 非环状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