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3133发布日期:2023-07-23 13:1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轴与壳体之间组装有支承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的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1、通常,汽车的变速器的轴被嵌入壳体的滚动轴承支承。该滚动轴承具有与轴的外周嵌合的内圈、在内圈的径向外侧同轴配置的外圈以及组装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多个滚动体。

2、此处,在支承变速器的轴的滚动轴承中,为了使滚动轴承相对于壳体的组装作业变容易,通常,将外圈间隙配合于壳体。即,以外圈的外周的圆筒状的嵌合面的外径尺寸始终小于壳体的内周的圆筒状的嵌合面的内径尺寸的方式来设定尺寸公差。

3、另一方面,在将外圈间隙配合于壳体的情况下,若在从轴对内圈施加了径向载荷的状态下使轴旋转,则往往产生外圈相对于壳体逐渐旋转的现象(蠕动现象)。

4、作为该蠕动现象的机理之一,公知有以下的内容。即,若从轴对内圈施加径向载荷,则该径向载荷经由滚动体而向外圈传递,从而外圈呈波形变形。若内圈在该状态下旋转,则滚动体一边滚动一边沿周向移动,因此,外圈的波形的变形也沿周向移动,从而该外圈的变形形成行波。而且,因该行波,会在外圈的外周的嵌合面与壳体的内周的嵌合面之间产生微小的滑动,该微小的滑动累积,由此产生蠕动现象。

5、同样,在将轴间隙配合于内圈的情况下,也往往在内圈与轴之间产生蠕动现象。

6、为了抑制该蠕动现象,本技术的发明人已经提出了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的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具有轴、包围轴的外周的壳体以及在轴与壳体之间支承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外圈与壳体间隙配合。而且,为了抑制在该外圈与壳体之间产生蠕动现象,而在外圈的外周的1个部位形成使外圈的外周的圆筒状的嵌合面在周向断开的退让面。

7、该轴承装置在外圈的外周形成有使圆筒状的嵌合面在周向断开的退让面,因此通过该退让面,能够切断外圈的波形的变形作为行波传递至壳体,从而能够抑制蠕动现象。

8、例如,在通过滚动轴承支承水平配置的轴,且轴在铅垂向下的径向载荷从轴施加于内圈的状态下旋转时,壳体与外圈的圆筒状的嵌合面中的、和轴的铅垂下侧的不足180°的规定的中心角对应的范围成为载荷施加区域。

9、而且,在以外圈的外周的退让面位于该载荷施加区域的方式组装了滚动轴承时,在载荷施加区域使外圈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成为非接触,因此能够切断外圈的波形的变形作为行波传递至壳体,从而抑制蠕动现象。另一方面,在以外圈的外周的退让面位于离开载荷施加区域的区域(例如,壳体与外圈的圆筒状的嵌合面中的轴的铅垂上侧的范围)的方式组装了滚动轴承时,在组装之后不久,外圈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在轴的铅垂下侧的载荷施加区域接触,从而外圈的波形的变形作为行波传递至壳体,由此虽暂时产生蠕动现象,但外圈因该蠕动现象而逐渐旋转,从而在外圈的外周的退让面到达了载荷施加区域之后,外圈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周在载荷施加区域成为非接触,因此能够切断外圈的波形的变形作为行波传递至壳体,从而外圈不会进一步旋转,进而蠕动现象消退。

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45987号公报

11、本技术的发明人虽认为在如专利文献1的图1那样在滚动轴承的外圈的外周仅设置一处退让面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不论将滚动轴承组装为外圈的外周的退让面位于载荷施加区域,还是组装为外圈的外周的退让面位于离开载荷施加区域的区域,均与其组装的朝向无关地,能够抑制蠕动现象,但知晓了实际上存在无法抑制蠕动现象的状况。而且,在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后,明确了在滚动轴承的载荷施加区域变动的情况下,无法抑制蠕动现象。

12、即,施加于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的方向不恒定,存在始终变动的情况。典型而言,存在施加于滚动轴承的载荷是旋转载荷的情况(施加于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的方向旋转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滚动轴承的载荷施加区域始终移动,因此若如专利文献1的图1那样,使用在外圈的外周仅设置一处退让面的滚动轴承,则伴随着载荷施加区域的移动,在载荷施加区域重叠于退让面的位置时,能够切断外圈的波形的变形作为行波而传递至壳体,但载荷施加区域离开退让面的位置的期间,外圈的波形的变形作为行波而传递至壳体,从而产生蠕动现象。而且,即使外圈的外周的退让面因该蠕动现象而移动至任意的位置,载荷施加区域也始终移动,因此作为其结果,蠕动现象没有消退。换句话说,在如旋转载荷被施加于滚动轴承的情况那样,滚动轴承的载荷施加区域始终移动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的图1那样,可知若在滚动轴承的外圈的外周设置了一处退让面,则无法抑制蠕动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便在施加于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的方向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蠕动现象的轴承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提供以下结构的轴承装置。

3、一种轴承装置,其具备:

4、轴;

5、壳体,该壳体包围上述轴的外周;以及

6、滚动轴承,该滚动轴承在上述轴与上述壳体之间支承径向载荷,

7、上述滚动轴承具有套圈,上述套圈与上述轴和上述壳体中的任一方亦即对象部件间隙配合,

8、上述套圈和上述对象部件具有相互嵌合的圆筒状的嵌合面,

9、上述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10、在上述套圈和上述对象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沿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两个以上的退让面,该退让面以使该部件所具有的上述嵌合面在周向断开的方式遍及该嵌合面的轴向整个宽度延伸。

11、据此,在套圈和供该套圈间隙配合的对象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沿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两个以上的退让面,因此即便在如旋转载荷被施加于滚动轴承的情况那样,施加于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的方向变动的情况下,套圈的波形的变形也难以作为行波向对象部件传递,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蠕动现象。

12、上述退让面能够形成于上述套圈。即,能够在上述套圈沿周向隔开间隔形成两个以上的退让面,该退让面以使上述套圈所具有的上述嵌合面在周向断开的方式遍及该嵌合面的轴向整个宽度延伸。

13、另外,能够采用上述对象部件是上述壳体,上述套圈是外圈的结构。即,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滚动轴承具有与上述壳体间隙配合的外圈,上述外圈和上述壳体具有相互嵌合的圆筒状的嵌合面,在上述外圈沿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两个以上的退让面,该退让面以使外圈所具有的上述嵌合面在周向断开的方式遍及该嵌合面的轴向整个宽度延伸。

14、上述退让面优选在上述外圈的外周沿周向等间隔地以3个以上6个以下的范围设置。

15、若在上述外圈的外周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3个以上的上述退让面,则即便在施加于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的方向变动,从而载荷施加区域始终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始终保持某一个退让面在该载荷施加区域的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蠕动现象。此外,通过使在上述外圈的外周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的退让面成为6个以下,能够确保每一个退让面的周向长度,因此能够有效地切断外圈的波形的变形作为行波传递至壳体。

16、上述退让面也能够采用平面状的形状、凹圆弧状的形状,但优选采用形成为通过比上述外圈所具有的上述嵌合面的径向位置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凸圆弧状的曲面。

17、据此,与采用平面状的形状或者采用凹圆弧状的形状来作为形成于外圈的外周的退让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因形成退让面而导致的外圈的径向的壁厚的减少,从而能够抑制施加了径向载荷时的外圈的挠曲。

18、优选采用退让面的周向的两端与上述外圈所具有的上述嵌合面平滑地连接的结构。

19、据此,由于外圈的退让面与嵌合面平滑地连接,所以能够防止外圈的退让面与嵌合面的连接部攻击壳体的嵌合面由此产生过大的表面压力。

20、优选上述退让面形成为即便在对上述滚动轴承施加了最大径向载荷的情况下,上述退让面与上述壳体所具有的上述嵌合面也不接触而在两者之间确保有径向间隙。

21、据此,在施加于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较大时,也能够可靠地抑制蠕动现象。

22、本发明的轴承装置在套圈和供该套圈间隙配合的对象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沿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两个以上的退让面,因此即便在如旋转载荷被施加于滚动轴承的情况那样,施加于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的方向变动的情况下,套圈的波形的变形也难以作为行波传递至壳体,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蠕动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