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4702发布日期:2023-01-03 22:0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机动车传动系中布置于驱动单元与变速器之间的离合器装置,包括平行式双离合器,其具有用于选择性在离合器输入侧与第一离合器输出侧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一多片离合器以及用于选择性在离合器输入侧与第二离合器输出侧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二多片离合器,其中,第一多片离合器具有可由第一传力件施以致动力的第一摩擦片组,第二多片离合器具有可由第二传力件施以致动力的第二摩擦片组,并且第一传力件穿过第二摩擦片组的摩擦片中的空口延伸到第一摩擦片组。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de 10 2012 017 955 a1揭示了一种具有平行式双离合器的机动车离合器装置。双离合器包括第一多片离合器和第二多片离合器。第一多片离合器用于选择性在离合器输入侧与第一离合器输出侧之间传递扭矩,而第二多片离合器用于选择性在离合器输入侧与第二离合器输出侧之间传递扭矩。这样,第一多片离合器具有可由第一传力件施以致动力的第一摩擦片组,而第二多片离合器具有可由第二传力件施以致动力的第二摩擦片组。由于它是一种平行式双离合器,故上述两个摩擦片组布置为轴向错列或在轴向方向上相互对齐。这两个摩擦片组可在同一轴向方向上被相关的传力件施以致动力。第一传力件具有沿轴向方向突出的致动指,该致动指延伸穿过第二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中的空口以达第一摩擦片组,并且能够对其施以致动力。
3.公知的离合器装置虽行之有效,但仍在空间需求和关于从第二多片离合器传递扭矩的力矩均匀性方面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改进通用型离合器装置,使其具有更紧凑的结构,在传递扭矩时还会确保高度的力矩均匀性。
5.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解决方案为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特征。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参阅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6.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设计为在机动车传动系中布置于驱动单元(优选地内燃发动机)与变速器(优选地双离合变速器)之间。离合器装置具有平行式双离合器,其优选地构造为湿式双离合器。这样,双离合器具有第一多片离合器,用于选择性在离合器输入侧(优选地输入侧摩擦片支架)与第一离合器输出侧(优选地第一输出侧摩擦片支架)之间传递扭矩。另外,双离合器包括第二多片离合器,用于选择性在离合器输入侧与第二离合器输出侧(优选地第二输出侧摩擦片支架)之间传递扭矩。第一多片离合器具有可由第一传力件施以致动力的第一摩擦片组,而第二多片离合器具有可由第二传力件施以致动力的第二摩擦片组。传力件优选地构造为钣金件。由于双离合器为平行式双离合器,故第一摩擦片组与第二摩擦片组在轴向方向上错列,其中两个摩擦片组优选地布置为在轴向方向上相互对齐。第一传力件穿过第二摩擦片组的摩擦片(优选地外摩擦片)中的空口延伸到第一摩擦片
组,以便能够对其施以致动力。这样实现了非常紧凑的离合器装置结构。为了进一步减少空间需求并且在通过双离合器的第二多片离合器传递扭矩时实现高水平的力矩均匀性,第二传力件穿过第一传力件中的空口延伸到第二摩擦片组,以便能够对其施以致动力。经证实,第一传力件由此可以布置得相对靠近第二摩擦片组,而不必考虑贯穿第一传力件的第二传力件的中间布置,从而减小轴向方向上的空间需求。这也会减小径向方向上的空间需求,主要因为贯穿第一传力件的第二传力件不必在径向方向上外伸过多就能围绕第一传力件并与第二摩擦片组相互作用。第二传力件经由空口贯穿第一传力件,因此优选地进一步在第一传力件与第二传力件之间建立旋转带动连接,这意味着第二传力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其相对于第二摩擦片组的输入侧摩擦片的转动位置,由此在通过第二多片离合器传递扭矩时确保高度的力矩均匀性。
7.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传力件具有致动指,该致动指延伸穿过第一传力件中的空口。为此,优选地设置多个在周向方向上相互间隔的致动指,它们延伸穿过第一传力件中相应布置的空口。原则上,空口可以是第一传力件的边侧切口,但就提高第一传力件的稳定性而言,经证实有利的是,第一传力件中的空口构造呈窗口状,其中,窗口状空口应理解为四周边缘闭合的空口。另外,本实施例中经证实有利的是,在第一传力件的径向段中形成空口,这样就能保证切口极小,从而提高稳定性,又能保证缩短第一传力件贯穿的行程,从而降低空间需求。另外优选的是,径向段与致动指彼此一体成型,就此经证实有利的是,第二传力件、任选地第一传力件构造为钣金件。
8.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有利实施例中,第一传力件具有致动指,该致动指延伸穿过第二摩擦片组的摩擦片(优选地外摩擦片)中的空口。为此,第一传力件上优选地设置有多个在周向方向上相互间隔的致动指,它们延伸穿过第二摩擦片组的摩擦片中相应布置的空口。第二摩擦片组的摩擦片中的空口优选地构造为窗口状空口或摩擦片中的边侧切口,经证实特别有利的是,边侧切口构造为所述摩擦片处摩擦片齿圈的齿间空间的径伸部分,从而保持较低的加工成本。
9.为了能够关于周向方向特别均匀地施加致动力到第一摩擦片组上,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特别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传力件的致动指上布置有沿周向方向环绕的抵压部,该抵压部可压靠第一摩擦片组,以通过第一传力件和环绕的抵压部对第一摩擦片组施加致动力。为了实现致动指可靠地布置于抵压部上,优选地,抵压部具有沿轴向方向突出的凸舌,致动指在径向方向上、优选在径向方向上朝内支撑于凸舌上。沿轴向方向突出的凸舌优选地与抵压部一体成型。
10.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抵压部中设置有空口,第一传力件的致动指延伸到该空口中,以在必要时实现致动指与抵压部之间的旋转带动连接,该抵压部又可以优选地与离合器输入侧处于旋转带动接合。为了实现特别简单地制造抵压部,抵压部中的空口优选地通过将凸舌从抵压部的基体中压出而产生,其中,抵压部的基体优选为基本上环形盘状的基体。
11.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特别有利实施例,抵压部的凸舌上设置有径向突出、优选地径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延伸到致动指的容纳部中,使抵压部在轴向方向上固定至致动指。优选地通过压印产生突出部。
12.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双离合器的离合器输入侧经由
支撑毂沿径向方向支撑于固定壳体上。这里优选的是,离合器输入侧的支撑毂经由两个径向轴承支撑于固定壳体上,优选地支撑于固定壳体的承管上,其中经证实有利的是,两个径向轴承构造为滚动轴承。通过使用两个径向轴承或滚动轴承来将支撑毂支撑于壳体上,减少了离合器输入侧的摆动,从而减少了扭矩传递的不均匀性,这种效果还能如此得以加强:如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两个径向轴承在径向方向上相互偏置地支撑于壳体和/或支撑毂上。由于两个径向轴承相互偏置,优选地也在轴向方向上相互间隔,从而形成了一种使得离合器装置在支撑毂和相邻壳体的区域中实现更紧凑结构的布置。为了还能确保简单的组装与拆卸,本实施例中还优选的是,从轴向方向观察时,两个径向轴承不具有任何重叠区域。
13.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特别优选实施例中,离合器输入侧包括带有流体管线的供应毂,经由该流体管线可以向双离合器供应液压流体和/或冷却流体和/或润滑流体。所述流体优选为燃油。为此,供应毂优选地延伸到固定壳体的开口中,其中特别优选地在供应毂的径向朝外侧面与开口的径向朝内壁体之间设置旋转馈通部,以沿径向方向在供应毂中的流体管线与壳体中的流体管线之间建立流通连接。由于这种旋转馈通部布置,供应毂可以在径向方向上相对更靠内布置,以便能够在供应毂在径向方向上朝外的一侧上为双离合器的其他组件提供更多的结构空间或减小整体径向结构尺寸,这样特别有利的是,双离合器与电机组合使用以形成用于机动车传动系的混合动力模块。
14.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离合器输入侧基本上由外摩擦片支架形成,其具有用于第一摩擦片组和第二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的外摩擦片支架段。这里优选的是,外摩擦片支架段具有与第一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相关联的旋转带动轮廓以及与第二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相关联的旋转带动轮廓,它们具有相同的形状和/或尺寸。替代地或补充地,与各外摩擦片相关联的旋转带动轮廓构造为使得它们直接相互过渡,即又称之为用于第一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的公共或连贯的旋转带动轮廓。
15.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特别优选实施例中,外摩擦片支架段在径向方向上朝外的一侧上抗转动地布置有电机的转子,以便创建上述有利的用于机动车传动系的混合动力模块,其中,电机优选地还具有定子,但该定子固定至壳体和/或不能旋转。电机的转子优选地布置或紧固至离合器输入侧的外摩擦片支架段,使得该转子与两个摩擦片组径向错列,进而与第一摩擦片组和第二摩擦片组具有至少一个轴向重叠区域,以实现关于轴向方向特别紧凑的结构。
16.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该离合器装置还具有第三多片离合器,用于选择性在离合器输入毂与离合器输入侧之间传递扭矩。因此,离合器装置中优选地集成了分离式离合器,该分离式离合器例如能够仅通过电机来运行。第三多片离合器具有第三摩擦片组,该第三摩擦片组可由第三传力件施以致动力和/或布置为在轴向方向上与第一摩擦片组和第二摩擦片组对齐,以便关于径向方向减小结构尺寸。
17.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双离合器的离合器输入侧的外摩擦片支架段具有与第三多片离合器的第三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相关联的旋转带动轮廓,从而所述离合器输入侧的外摩擦片支架段同样代表第三多片离合器的输出侧。这里优选的是,离合器输入侧的外摩擦片支架段上与第三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相关联的旋转带动轮廓以
及与第一摩擦片组和第二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相关联的旋转带动轮廓具有相同的形状和/或尺寸。替代地或补充地,与第三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相关联的旋转带动轮廓直接过渡到与第一摩擦片组和第二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相关联的旋转带动轮廓中,即又称之为第一摩擦片组和第二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以及第三摩擦片组的外摩擦片的连贯啊或公共的旋转带动轮廓。
18.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片组和第二摩擦片组在第一轴向方向上可由第一传力件和第二传力件施以致动力,而第三摩擦片组在与第一轴向方向相反的第二轴向方向上可由第三传力件施以致动力。
19.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三多片离合器可经由双离合器的离合器输入侧的支撑毂中的流体管线供应有液压流体和/或冷却流体和/或润滑流体,以确保向第三多片离合器供送流体。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设置旋转馈通部,以在支撑毂中的流体管线与固定壳体中的流体管线之间建立流通连接,经证实还有利的是,旋转馈通部沿轴向方向布置于上述两个径向轴承或滚动轴承之间以使支撑毂可转动地支撑于固定壳体上。
20.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第一传力件和第二传力件、任选地第三传力件可液压驱动。这里优选的是,相应的传力件为此具有活塞段,该活塞段可施以相应的液压压力。故优选的是,第一传力件或其活塞段与第一压力室和第一压力平衡室相关联,其中,第一压力平衡室优选地产生所谓的离心油平衡。通过相应的方式,第二传力件或其活塞段优选地与第二压力室和第二压力平衡室相关联。如果第三传力件也可液压驱动,则优选的是,第三传力件或其活塞段与第三压力室和第三压力平衡室相关联,以便在此情况下也实现至少部分的离心油平衡。
21.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压力室和第二压力平衡室直接由公共的分隔壁界定。换言之,第一压力室中的流体和第二压力平衡室中的流体直接邻接分隔壁的彼此相背的侧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从离合器装置的简单轻型结构意义上优选的是,公共的分隔壁紧固至供应毂进而不与供应毂一体成型。
22.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第一传力件在轴向方向上布置于第二传力件之后,而第一摩擦片组在同一轴向方向上布置于第二摩擦片组之后,且/或第一压力平衡室在同一轴向方向上布置于第二压力平衡室之后,且/或第一压力室在同一轴向方向上布置于第二压力室之后。第一传力件在轴向方向上布置于第二传力件之后当然不会影响到第二传力件中穿过第一传力件中的空口延伸到第二摩擦片组或突出于第一传力件中的空口的那些部段。另外,本实施例中还优选的是,第二压力平衡室、任选地第一压力平衡室在径向方向上与第二摩擦片组错列,使得第二压力平衡室、任选地第一压力平衡室与第二摩擦片组之间存在轴向重叠区域,在该区域中能够实现相对较短的结构轴向长度。
23.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还设置用于检测离合器输入侧的转动位置的传感器,该传感器优选地构造为所谓的分解器,一般需要该分解器来控制电机。本实施例中还优选的是,传感器构造为固定式,例如紧固至壳体,并探测可随同转动地设置于离合器输入侧上的结构。经证实在测量精度和紧凑结构方面还有利的是,传感器布置为在轴向方向上与电机对齐。为了能够防止传感器受到电机干扰,还优选的是,中间壁在轴向方向上布置于传感器与电机之间,经证实有利的是,中间壁布置于离合器输入侧上。这样,分
隔壁可以例如构造为基本上环形盘状和/或布置或紧固至外摩擦片支架段在径向方向上朝外的一侧上。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并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予以详细说明。
25.图1示出了机动车传动系内的离合器装置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2的实施例,该离合器装置2在机动车传动系中布置于驱动单元4(仅示意性示出)与变速器6之间,其中,变速器6中还显示出变速器壳体8、第一变速器输入轴10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2。按照相应的箭头指示相反的轴向方向14和16、相反的径向方向18和20以及相反的周向方向22和24,其中,离合器装置2具有沿轴向方向14、16延伸的旋转轴线24。
27.离合器装置2布置于湿室28内,该湿室28在轴向方向14上由第一离合器壳体段30界定、在径向方向18上由第二离合器壳体段32界定并且在轴向方向16上由变速器壳体8界定。两个离合器壳体段30、32和变速器壳体8皆构造为固定的壳体或壳体段,使得它们不会沿周向方向22、24绕旋转轴线26转动。
28.离合器装置2具有平行式双离合器34。平行式双离合器34基本上由用于选择性在离合器输入侧38与第一离合器输出侧40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一多片离合器36以及用于选择性在离合器输入侧38与第二离合器输出侧44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二多片离合器42组成。第一多片离合器36具有由外摩擦片和内摩擦片组成的第一摩擦片组46,而第二多片离合器42具有由外摩擦片和内摩擦片组成的第二摩擦片组48,其中,这两个摩擦片组46、48布置为在轴向方向14、16上相互错列或相互对齐以形成平行式双离合器34。
29.离合器输入侧38基本上由外摩擦片支架、径向段52和径向段56组成,外摩擦片支架具有管状外摩擦片支架段50,径向段52在轴向方向14上续接外摩擦片支架段50而在径向方向20上向内延伸到离合器输入侧38的支撑毂54,径向段56在轴向方向16续接外摩擦片支架段50而在径向方向20上向内延伸到离合器输入侧38的供应毂58。第一离合器输出侧40由内摩擦片支架形成,该内摩擦片支架与第一摩擦片组46的内摩擦片相关联且沿径向方向20向内延伸,以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10处于旋转带动连接。第二离合器输出侧44由另一内摩擦片支架形成,该内摩擦片支架与第二摩擦片组48的内摩擦片相关联且沿径向方向20向内延伸,以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2处于旋转带动连接,其中,两个变速器输入轴10、12沿轴向方向16穿过供应毂58延伸到变速器6的变速器壳体8中,并且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2构造为空心轴,第一变速器输入轴10延伸穿过该空心轴。供应毂58还经由两个径向轴承60(这里为滚动轴承的形式)在径向方向18、20上可转动地支撑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2上。
30.另外,离合器装置2具有构造为分离式离合器的第三多片离合器62。第三多片离合器62用于选择性在离合器输入毂64与离合器输入侧38(更确切为离合器输入侧38的外摩擦片支架段50)之间传递扭矩,该离合器输入毂64直接或间接地与驱动单元4(优选地构造为内燃发动机)的输出侧处于旋转带动连接。第三多片离合器62就具有第三摩擦片组66,该第三摩擦片组66的内摩擦片与抗转动地连接到离合器输入毂64的内摩擦片支架68相关联,而
第三摩擦片组66的外摩擦片与离合器输入侧38的外摩擦片支架段50相关联。第三摩擦片组66布置为在轴向方向14、16上与第一摩擦片组46和第二摩擦片组48错列或对齐。
31.离合器输入侧38的外摩擦片支架段50就具有与第二摩擦片组48的外摩擦片相关联的第一旋转带动轮廓70、与第一摩擦片组46的外摩擦片相关联的第二旋转带动轮廓72以及与第三摩擦片组66的外摩擦片相关联的第三旋转带动轮廓74,其中,所述旋转带动轮廓70、72、74具有相同的形状和/或尺寸。而且,第一旋转带动轮廓70在轴向方向14上直接过渡到第二旋转带动轮廓72中,而第二旋转带动轮廓72在轴向方向14上直接过渡到第三旋转带动轮廓74中。因此,对于所有三个摩擦片组46、48、66的外摩擦片,创建了制造特别简单的公共连贯旋转带动轮廓,其中,所述这三个旋转带动轮廓70、72、74围成的尺寸相同,尤其是这些旋转带动轮廓的内径和外径相同,任选地齿圈相同。
32.所有三个多片离合器36、42、62皆可液压驱动。这样,第一摩擦片组46可由第一传力件76在轴向方向14上施以致动力,而第二摩擦片组48可由第二传力件78在同一轴向方向14上施以致动力。反之,第三摩擦片组66与第三传力件80相关联,第三摩擦片组66可由该第三传力件80在相反的轴向方向16上施以致动力。传力件76、78、80分别构造为钣金件并可在轴向方向14、16上移位。
33.第一传力件76具有活塞段82,该活塞段82在轴向方向16上与第一压力室84相关联而在轴向方向14上与压力平衡室86相关联,以实现离心油平衡。轴向段88在径向方向18上向外邻接活塞段82,该轴向段88从活塞段82沿轴向方向16延伸以过渡到径向段90中,该径向段90从轴向段88开始沿径向方向18向外延伸。径向段90中设置有在周向方向22、24上相互间隔的窗口状空口92,图中仅示出其中一个空口。径向段90沿径向方向18向外过渡到多个周向方向22、24上相互间隔的致动指94,这些致动指94从径向段90开始沿轴向方向14延伸。致动指94延伸穿过第二摩擦片组48的外摩擦片中的空口96以达第一摩擦片组46。致动指94在径向方向18、20上布置于外摩擦片支架段50与第二摩擦片组48的内摩擦片之间。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空口96呈窗口状,但替代地,空口96也可以构造为第二摩擦片组48的外摩擦片中的边侧切口,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该边侧切口构造为外摩擦片的摩擦片齿圈的齿间空间的径伸部分。从图中还可看出,第一压力室84以及第一压力平衡室86在径向方向18、20上与第二摩擦片组48错列。
34.第一传力件76在轴向方向14上布置于第二传力件78之后,而第一摩擦片组46在同一轴向方向14上布置于第二摩擦片组48之后。第二传力件78也具有活塞段98,该活塞段98在轴向方向16上与第二压力室100相关联而在轴向方向14上与第二压力平衡室102相关联,以便针对第二传力件78同样实现离心油平衡。第二压力平衡室102在轴向方向14上直接由紧固至供应毂58的分隔壁104界定,其中,第一压力室84也在轴向方向16上直接由分隔壁104界定。因此,分隔壁104又可称为公共分隔壁104,压力平衡室102和压力室84中的流体与之直接相邻。轴向段106沿径向方向18向外邻接活塞段98,该轴向段106从活塞段98开始沿轴向方向16延伸,以通往第二传力件78的径向段108,其优选地平行于第一传力件76的径向段90。在径向方向18上又邻接径向段108的是致动指110,这些致动指110从径向段108开始沿轴向方向14延伸并在周向方向22、24上相互间隔。
35.致动指110布置于半径r1上,致动指94布置于半径r2上,半径r1远小于半径r2。这样节省了径向方向18上致动指110之外以及轴向方向16上第一传力件76的径向段90近旁的
结构空间,在离合器装置中,这一结构空间会被通用型的第一传力件76占据。尽管如此,为了使第二传力件78能够对第二摩擦片组48施以致动力,致动指110沿轴向方向14延伸穿过第一传力件76的径向段90中的窗口状空口92以达第二摩擦片组48。致动指110朝向轴向方向14的自由端在径向方向18上弯曲,其中,致动指110的弯曲自由端与第二摩擦片组48的构造为外摩擦片的末端摩擦片相互作用。
36.在所述布置中,第一压力平衡室86就在轴向方向14上布置于第二压力平衡室102之后,而第一压力室84在同一轴向方向14上布置于第二压力室100之后,其中,第二压力平衡室102还在径向方向18、20上与第二摩擦片组48错列。
37.第一传力件76的致动指94上布置有沿周向方向22、24环绕的抵压部112,通过第一传力件76可以使该抵压部112在轴向方向14上压靠第一摩擦片组46。抵压部112具有基本上环形盘状的基体114,该基体114沿径向方向18向外接合到外摩擦片支架段50的旋转带动轮廓72中进而与离合器输入侧38处于旋转带动连接。从基体114中压出多个凸舌116,从而产生空口118,使得抵压部112的凸舌116沿轴向方向16突出。凸舌116和空口118沿周向方向22、24相互间隔地布置于抵压部112,使得致动指94沿轴向方向延伸到空口118中,其中,致动指94也在径向方向20上支撑于凸舌116上。另外,凸舌116上设置有沿径向方向18突出的突出部120,抵压部112沿轴向方向14、16固定至致动指94时,该突出部120延伸到致动指94处的相关容纳部122中。这样创建了特别易于制造的抵压部112,该抵压部112稳定地沿轴向方向14、16固定或可固定至第一传力件76。
38.当第一传力件76经由抵压部112和/或经由第二摩擦片组48的外摩擦片与离合器输入侧38处于旋转带动连接时,第二传力件78可以经由延伸到第一传力件76中的空口92内的致动指110而与第一传力件76进而间接地与离合器输入侧38处于旋转带动连接,使得第二传力件78相对于第二摩擦片组48的外摩擦片的转动位置充其量会些微变化,以当通过第二多片离合器42传递扭矩时能够实现高度力矩均匀性。
39.为了通过防止离合器装置2摆动而实现更佳的力矩均匀性,离合器输入侧38经由上述支撑毂54在径向方向18、20上可转动地支撑于固定的第二离合器壳体段30上,更确切而言经由两个轴向方向14、16上相互间隔的径向轴承126、128可转动地支撑于第二离合器壳体段30的承管段124上。为了确保可靠地防止离合器输入侧38的摆动又同时节省结构空间和简化组装,两个径向轴承126、128在径向方向18、20上相互偏置并支撑于承管段124和/或支撑毂54上。径向轴承126、128之间的径向偏置选择为使得它们从轴向方向14、16上观察互不重叠。另外,径向轴承128在径向方向18、20上与径向段52错列,并优选地配备有超过径向轴承126的负载力。
40.第三多片离合器62或其摩擦片组66与第三传力件80相关联,通过该第三传力件80可以在轴向方向16上对第三摩擦片组66施以致动力。为此,第三传力件80在轴向方向14上与第三压力室132相关联而在轴向方向16上与其对置的第三压力平衡室134相关联,其中,在离合器输入侧38的支撑毂54中完成经由流体管线向压力室132和压力平衡室134供应流体,这些流管线经由旋转馈通部136与承管段124中的流体管线处于流通连接,其中,旋转馈通部136在轴向方向14、16上布置于两个径向轴承126、128之间。
41.另外,离合器装置2与电机138相连接地布置于湿室28中以形成混合动力离合器。电机138由布置于离合器壳体段32的定子140以及径向方向20上布置于定子140内侧的转子
142组成,其中,转子142抗转动地布置于外摩擦片支架段50在径向方向18朝外的一侧上。转子142关于轴向方向14、16布置于外摩擦片支架段50上,使得它在径向方向18、20上与第一摩擦片组46和第二摩擦片组48错列,从而存在轴向重叠区域。另外优选地,如图所示,转子142也布置为在径向方向18、20上与第三摩擦片组66错列,即使它们之间仅存在很小的轴向重叠区域。
42.为了还能实现适当地控制电机138,还设置传感器144用于检测离合器输入侧38的转动位置,进而用于检测转子142的转动位置,该传感器144可固定至壳体并探测抗转动地紧固至离合器输入侧38或外摩擦片支架段50的对配件146。传感器144布置为在轴向方向14、16上与电机138(这里为电机138的定子140)对齐,其中,沿周向方向22、24环绕的分隔壁148在轴向方向14、16上设置于传感器144与电机138之间,该电机138抗转动地布置于离合器输入侧38或外摩擦片支架段50上。在传感器144包括对配件146的情况下,又称之为所谓的分解器。
43.离合器输入侧38的上述供应毂58不仅用于使离合器输入侧经由径向轴承60支撑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2上,而且供应毂58内还设置有流体管线150,经由该流体管线150可向双离合器34供应液压流体和/或冷却流体和/或润滑流体。流体管线150就例如用于向压力室84、100和压力平衡室86、102供应液压流体并且向湿式多片离合器36、42的湿室28供应冷却流体和/或润滑流体。为此,供应毂58沿轴向方向16延伸到固定变速器壳体8中的开口152内,变速器输入轴10、12也延伸穿过该开口152,其中,在供应毂58的径向朝外侧面与开口152的径向朝内壁体158之间设置了旋转馈通部154,以沿径向方向18、20在供应毂58中的流体管线150与变速器壳体8中的流体管线156之间建立流通连接。通过这种方式,相比供应毂58支撑于壳体处布置的承管的外侧上并用来供应流体的情况,离合器装置2在径向方向18、20上的结构更为紧凑。
44.附图标记列表
45.2离合器装置
46.4驱动单元
47.6变速器
48.8变速器壳体
49.10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50.12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51.14轴向方向
52.16轴向方向
53.18径向方向
54.20径向方向
55.22周向方向
56.24周向方向
57.26旋转轴线
58.28湿室
59.30第一离合器壳体段
60.32第二离合器壳体段
61.34平行式双离合器
62.36第一多片离合器
63.38离合器输入侧
64.40第一离合器输出侧
65.42第二多片离合器
66.44第二离合器输出侧
67.46第一摩擦片组
68.48第二摩擦片组
69.50外摩擦片支架段
70.52径向段
71.54支撑毂
72.56径向段
73.58供应毂
74.60径向轴承
75.62第三多片离合器
76.64离合器输入毂
77.66第三摩擦片组
78.68内摩擦片支架
79.70第一旋转带动轮廓
80.72第二旋转带动轮廓
81.74第三旋转带动轮廓
82.76第一传力件
83.78第二传力件
84.80第三传力件
85.82活塞段
86.84第一压力室
87.86第一压力平衡室
88.88轴向段
89.90径向段
90.92空口
91.94致动指
92.96空口
93.98活塞段
94.100第二压力室
95.102第二压力平衡室
96.104分隔壁
97.106轴向段
98.108径向段
99.110致动指
100.112抵压部
101.114基体
102.116凸舌
103.118空口
104.120突出部
105.122容纳部
106.124承管段
107.126径向轴承
108.128径向轴承
109.132第三压力室
110.134第三压力平衡室
111.136旋转馈通部
112.138电机
113.140定子
114.142转子
115.144传感器
116.146对配件
117.148中间壁
118.150流体管线
119.152开口
120.154旋转馈通部
121.156流体管线
122.158壁体
123.r1半径
124.r2半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