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02414发布日期:2022-11-02 11:4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2.流量控制阀的阀芯部件在驱动部件的带动下,相对于阀口部轴向移动以打开、关闭流量控制阀或调节流量控制阀的流量。图16为背景技术的一种流量控制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流量控制阀包括阀体01、阀座02、密封环03,阀座02的上端具有向上伸出的铆压部,将密封环03铆压固定。该流量控制阀的密封环与阀座之间的固定可靠性尚有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控制阀,能够提高密封环与阀座的固定可靠性。
4.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包括阀外壳组件、阀芯组件、阀座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组件包括阀座、压紧部件、内衬套部件和设于所述阀座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内衬套部件的外部,所述阀芯包括能够与所述密封环抵接或分离的密封部,所述密封环包括能够与所述密封部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压紧部件与所述内衬套部件之间;所述密封环的外缘部由所述压紧部件压紧,所述密封环的内缘部由所述内衬套部件压紧;所述压紧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密封环上侧的压紧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阀座通过卡扣或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压紧件大致呈圆环形,所述压紧件的内缘部的上端包括第一倒角部。
5.该方案提供的流量控制阀,密封环设置于阀座,密封环的外缘部由压紧部件压紧,密封环的内缘部由内衬套部件压紧,能够提高密封环与阀座的固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7.图2为图1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8.图3为图1中所示密封环的剖视图;
9.图4为图1中所示密封环的立体图;
10.图5为图1中所示内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11.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流量控制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2.图7为图6中所示密封环的剖视图;
13.图8为图6中所示密封环的立体图;
14.图9为图6中所示内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15.图10为第一种实施例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11为阀芯下端iii部位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17.图12为阀芯下端iii部位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18.图13为阀芯下端iii部位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19.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流量控制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15为图14中x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1.图16为背景技术的一种流量控制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3.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所示产品方位的不同,相应的方向和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
24.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所示密封环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所示密封环的立体图,图5为图1中所示内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第一种实施例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1为阀芯下端iii部位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2为阀芯下端iii部位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3为阀芯下端iii部位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阀,包括阀外壳组件1、阀芯组件2、阀座组件3,阀芯组件2包括阀芯21,阀座组件3包括阀座31、压紧部件、内衬套部件和设于阀座31的密封环32,密封环32位于内衬套部件的外部,阀芯21包括能够与密封环32抵接或分离的密封部211,密封环32包括能够与密封部211配合的配合部321,配合部321位于压紧部件与内衬套部件之间;密封环32的外缘部由压紧部件压紧,密封环32的内缘部由内衬套部件压紧。
26.如此设置,相比于背景技术,本方案密封环32的内缘部和外缘部分别由内衬套部件和压紧部件压紧,密封环32与阀座31的固定可靠性较好,能够改善密封环32与阀座31脱离。并且,由于密封环32的内缘部和外缘部分别由内衬套部件和压紧部件压紧,那么密封环32的底面能够与阀座31更好地贴合,防止阀内的流体进入密封环32的底面与阀座31之间。若进入密封环32的底面与阀座31之间的流体的压力较高时,密封环32更加有脱离阀座31的风险。
27.更进一步的方案中,内衬套部件通过压紧密封环32的内缘部的上端面压紧密封环32,内衬套部件也可以通过压紧密封环32的内侧壁压紧密封环32。以尽可能压紧密封环32的内缘部。
28.如图1及图10所示,阀芯3内有贯通上下的平衡通道,流量控制阀还包括密封座4,密封座4与阀外壳组件1固定连接,阀芯21安装在密封座4内,阀芯21可相对于密封座4上下移动,密封座4的内壁与阀芯2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100。密封环32可以为ptfe或类似易变形的塑料件,阀芯21的密封部211与密封环32的配合部321抵接时,阀芯21的密封部211与密封环32的配合部321接触密封,将流量控制阀的阀腔(未示出)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体,保证密封部与配合部配合处的密封可靠性,达到完全切断冷媒流通的目的。
29.如图1至图5所示,内衬套部件包括内衬套51,内衬套51大致呈环状,密封环大致呈圆环形,密封环的纵截面上呈矩形,内衬套51与阀座31固定连接(此处的固定连接可以是过盈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内衬套51的外壁包括台阶面朝下的下台阶部511,下台阶部511与密
封环32配合使内衬套51向下压紧密封环32。如此设置,内衬套51对密封环32施加了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利于密封环32的下端面与阀座31的贴合。为了便于内衬套51与密封环32的配合,密封环32的内侧壁包括台阶面朝上的上台阶部321,下台阶部511与上台阶部321配合使内衬套51向下压紧密封环32。内衬套51的位于下台阶部511之上的部分包括槽口512,阀芯21的密封部211大致呈圆环状,阀芯21能够轴向移动,轴向移动过程中,阀芯21的密封部211套设于内衬套51的槽口512的外部,通过二者的配合,能够使流量控制阀实现调节流量的作用。槽口512具体可以为开设在内衬套51的壁上的类似v形的缺口,当然,槽口512的具体形状不用限制,只要能够与阀芯配合实现调节流量的作用即可。
30.进一步地,阀座31的内孔包括台阶面朝向阀芯21的第一级台阶部33,密封环32设置于第一级台阶部33,密封环32的内壁与内衬套51的外壁过盈配合,密封环32的外壁与第一级台阶部33的内壁过盈配合。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防止流体进入密封环的底面与阀座31之间,防止密封环由于高压流体的向上的作用力而脱离阀座31。阀座31的内孔还包括台阶面朝向阀芯21的第二级台阶部34,内衬套51的下端部的外壁与第二级台阶部34的内壁贴合,并与第二级台阶部34焊接固定或过盈配合,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内衬套51的定位及固定。
31.压紧部件包括设于密封环32上侧的压紧件61,阀座31包括高出密封环32的上端面的凸出部35,凸出部35与压紧件61铆压配合将密封环32的外缘部向下压向阀座31。当然,压紧件61也可以与阀座31通过卡扣或焊接方式连接。
32.压紧件61大致呈圆环形,可以具体为一金属垫片,压紧件61的内缘部的上端包括第一倒角部611,压紧件61的外缘部的上端包括第二倒角部612,凸出部35与第二倒角部612铆压配合,压紧件61的底部的内侧部分为与密封环32的上端面具有间隙的非压紧部位323,压紧件61的底部的外侧部分为与密封环32的上端面相贴合的压紧部位324。此处的非压紧部位是指凸出部35与第二倒角部612铆压后,非压紧部件323应尽量不与密封环32的上表面接触,如此设置,使得压紧部件324尽可能地远离密封环32的配合部321,减小凸出部35与第二倒角部612铆压过程中对配合部321的变形时的影响,以减少对阀芯21与配合部321配合时的对密封的不利影响。
33.在进一步方案中,阀芯21的位于密封部211之上的部分形成有扩口凸台212,阀芯21的与密封组件100配合的部位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环线m座落于密封部211的下端面。流体正向流动时(从图1中的横接管流向竖接管),阀芯部件2的扩口凸台212受到流体施加的一个向下的作用力f,有利于流体正向流动时密封性能的改善。但是,在流量控制阀开阀时,该向下的作用力f又会不利于开阀,因此,为了使该作用力f向下,但又不至于太大以免不利于开阀,为此,如图11-13所示,本方案中,对阀芯21的密封部211的下端面的形状还进行了具体设计,以抵消部分上述作用力f。还能够实现流体正向及反向进入时阀芯21在小开度下的较小压力差。使阀芯21动作平稳。具体地,如图11所示,阀芯21的密封部211的下端面的截面结构作出进一步设计,可以由内缘倒角段21a、外缘倒角段21c和中间尖端小圆弧段21b组成;也可以如图12那样由内缘倒角段21a’、外缘圆弧段21c’和中间尖端小圆弧段21b’组成;或者如图13所示那样,由所述密封部的下端面的纵截面整体呈圆弧状21f。如此结构设计,还能够避免或减小了对密封环32表面的压伤或划伤。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纵截面是指阀芯21的中心轴线所在纵截面。
34.在图6所示的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流量控制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中,该实施例除内衬套及密封环的结构略有变更外,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叙述。如图6所示,内衬套部件包括内衬套51a,内衬套51a与阀座31固定连接,内衬套51a的上端包括外翻边部511a,外翻边部511a的下端面压紧密封环32a的内缘部。该实施例中,密封环32a及内衬套51a的结构更加简单。也能够实现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效果。
35.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密封环32a也可以设置为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应的实施例一中的内衬套也可以设计为实施例二中的内衬套的结构。这都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以图示示出。
36.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流量控制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为图14中x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7.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内衬套部件与阀座部件一体成型,不用加工单独的零部件作为内衬套部件,阀座3a包括环形凹槽31a,环形凹槽31a包括第一侧壁部34a和第二侧壁部33a,第一侧壁部34a与第二侧壁部33a之间的部分作为环形凹槽31a的槽内腔。密封环32a设置于环形凹槽31a,第一侧壁部34a的外壁包括台阶面朝下的下台阶部341a,下台阶部341a与密封环32配合并向下压紧密封环32a。
38.压紧部件包括设于密封环32a上侧的压紧件61,压紧件61的下端与密封环32a的上表面抵接。本实施例流量控制阀的其它具体结构,例如压紧件61的结构等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39.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举例,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40.此流量控制阀可应用于多联机、模块机等商用空调,这类空调的一个室外机联通多个室内机,每个室内机冷媒回路上装有这样的产品,用于切断冷媒或冷媒流量调节/分配。
41.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方案的流量控制阀,可以是流量调节类的比例调节阀、电子膨胀阀,或开关类的电磁阀、电动控制阀。
42.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流量控制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