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智能流量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51205发布日期:2022-11-03 09:3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智能流量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流量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化智能流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调节设备在管道输送中使用较为广泛,通过调节装置的开启和关闭阀门对流体进行控制。随着使用场景和使用要求的不断变化,出现了流量调节阀。三通流量调节阀,一般具有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在阀体内设置有过液腔,通过阀芯来实现出液管的流量调节。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应用,出现了一些智能化程度比较高的流量调节装置,可以实现远程控制。
3.目前,现有的流量调节装置结构过于简单,密封效果差,容易受到外力或震动的影响,出现渗漏的情况,导致流体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要素检测不准确,进而不利于准确调节,降低了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体化智能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端部与出液管端部相对应的两侧之间设置下有流体控制装置,所述流体控制装置与进液管端部和出液管端部之间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括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的端部与进液管端部与出液管端部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壳体的内部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端部设置有防泄漏装置,所述连接管道的内部且位于中央位置设置有阀芯,所述防护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的底部与连接管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流量控制器的底端与阀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道的内壁且位于阀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利用锁紧螺栓将流体控制装置与进液管的端部和出液管的端部进行固定连接,当流体从进液管处输入,并进入到流体控制装置上的连接管道内时,此时受到进液管、出液管与防护壳体之间的相互压力时,防泄漏装置在压力作用下,可进行密封,不易出现流体泄漏的情况,并利用温度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对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及时检测,通过采集供回水的温度、压力,并将采集的参数传给就地信号采集箱,采集箱再将各参数通过物联网传输模块传给上位机平台,平台根据调控策略给装置的流量控制器下发开度指令,让装置的管路按要求分配流量,利用连接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使得整个装置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可进行多重密封,不易受到外力和震动的影响,使得密封效果好,不易出现渗漏,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使用性能。
5.优选的,所述进液管的端部和出液管的端部均开设有与锁紧螺栓相适配的穿孔,所述防护壳体的侧面开设有与锁紧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
6.优选的,所述防泄漏装置包括连接基体,所述连接基体设置在连接管道的端部,所述连接基体的表面开设有密封斜面,所述连接基体的表面且位于密封斜面的位置设置有初级密封装置,所述连接基体的表面且靠近边缘位置设置有次级密封装置,所述连接基体的
内部开设有弧形气道,所述弧形气道将初级密封装置与次级密封装置之间连通,当连接管道端部的防泄漏装置与进液管端部和出液管端部贴合,并在锁紧螺栓的锁紧作用下,使得防护壳体侧面与进液管端部和出液管端部对初级密封装置、次级密封装置施加按压力,并利用密封斜面与进液管端部内壁和出液管端部内壁贴合,实现了斜面密封,并利用相互作用的按压力,进而使得初级密封装置、次级密封装置受力后再次密封,进而实现了多次密封,不易出现泄漏的情况,且利用弧形气道将初级密封装置和次级密封装置连通,进而使得结构之间相互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密封,充分利用了连接时自身的作用力,使得密封效果好,安全可靠,提高了使用性能。
7.优选的,所述初级密封装置包括弹性支撑片,所述弹性支撑片的底端与连接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片表面与连接基体内部相对应的两侧之间设置有弹性受压囊,弹性受压囊的气口与弧形气道的底端连通,所述连接基体的表面且位于密封斜面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弹性支撑片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受压密封装置。
8.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片的表面设置为弧形面,所述连接基体的内部且靠近密封斜面的位置开设有与弹性支撑片、弹性受压囊相适配的容腔。
9.优选的,所述受压密封装置包括支撑圈,所述支撑圈的表面与弹性支撑片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圈的表面且靠近底部位置设置有密封层,所述支撑圈的表面且远离密封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裙边,所述支撑圈的表面且靠近第一密封裙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裙边,当初级密封装置整体受到管道的压力时,此时第一密封裙边的表面、第二密封裙边的表面与管道的内壁贴合,并利用第一密封裙边的材料、第二密封裙边的材料均设置为橡胶材质,柔性好且具有密封性,此时受到压力的第一密封裙边、第二密封裙边进行密封,且支撑圈带动密封层会卡接到连接凹槽内,使得密封层填补在支撑圈表面与连接凹槽内壁两侧之间,进而形成密封,使得流体不易从支撑圈与连接凹槽之间渗漏,同时利用支撑圈将压力施加到弹性支撑片上,进而使得弹性支撑片弹性变形,进而对弹性受压囊进行压缩,此时弹性受压囊内部气体通过弧形气道输送到次级密封装置上的膨胀密封囊内,进而有助于后续再次密封,利用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实现了多种功能,安全可靠,提高了使用性能。
10.优选的,所述支撑圈的表面底部设置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密封裙边的表面和第二密封裙边的表面均设置为圆弧面。
11.优选的,所述次级密封装置包括弹性片体,所述弹性片体的表面边缘与连接基体的表面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体表面与弹性片体表面相对应的两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条,所述弹性片体表面与弹性片体表面相对应的两侧之间且靠近弹性条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膨胀密封囊,所述弹性片体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稳固装置。
12.优选的,所述弹性片体的表面和弹性条的表面均设置为弧形面,所述弹性条均匀分布在弹性片体表面与弹性片体表面相对应的两侧之间。
13.优选的,所述稳固装置包括受力圈,所述受力圈的表面一侧与弹性片体的表面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受力圈的表面边缘固定连接有实心弹性圈,所述受力圈的表面且靠近实心弹性圈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圆形密封圈,当实心弹性圈的表面、圆形密封圈的表面与管道端部接触后,并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得实心弹性圈、圆形密封圈将压力施加到受力圈上,增加了接触面积,进而对弹性片体进行平稳按压,此时圆形密封圈和膨胀密封囊均受到压缩,
进而增大了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密封,同时利用受到压缩的弹性受压囊内部气体被弧形气道输送到膨胀密封囊内后,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使得膨胀密封囊膨胀,进而提高了密封效果,充分利用气体压力,并巧妙的将结构联系在一起,安全可靠,实现了多种功能,提高了使用性能。
14.本发明提供了一体化智能流量调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体化智能流量调节装置,通过进液管、出液管、流体控制装置、锁紧螺栓、防护壳体、连接管道、防泄漏装置、阀芯、流量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利用锁紧螺栓将流体控制装置与进液管的端部和出液管的端部进行固定连接,当流体从进液管处输入,并进入到流体控制装置上的连接管道内时,此时受到进液管、出液管与防护壳体之间的相互压力时,防泄漏装置在压力作用下,可进行密封,不易出现流体泄漏的情况,并利用温度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对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及时检测,通过采集供回水的温度、压力,并将采集的参数传给就地信号采集箱,采集箱再将各参数通过物联网传输模块传给上位机平台,平台根据调控策略给装置的流量控制器下发开度指令,让装置的管路按要求分配流量,利用连接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使得整个装置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可进行多重密封,不易受到外力和震动的影响,使得密封效果好,不易出现渗漏,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使用性能。
15.2、该一体化智能流量调节装置,通过防泄漏装置、连接基体、密封斜面、初级密封装置、次级密封装置、弧形气道,当连接管道端部的防泄漏装置与进液管端部和出液管端部贴合,并在锁紧螺栓的锁紧作用下,使得防护壳体侧面与进液管端部和出液管端部对初级密封装置、次级密封装置施加按压力,并利用密封斜面与进液管端部内壁和出液管端部内壁贴合,实现了斜面密封,并利用相互作用的按压力,进而使得初级密封装置、次级密封装置受力后再次密封,进而实现了多次密封,不易出现泄漏的情况,且利用弧形气道将初级密封装置和次级密封装置连通,进而使得结构之间相互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密封,充分利用了连接时自身的作用力,使得密封效果好,安全可靠,提高了使用性能。
16.3、该一体化智能流量调节装置,通过初级密封装置、弹性支撑片、弹性受压囊、连接凹槽、受压密封装置、支撑圈、密封层、第一密封裙边、第二密封裙边,当初级密封装置整体受到管道的压力时,此时第一密封裙边的表面、第二密封裙边的表面与管道的内壁贴合,并利用第一密封裙边的材料、第二密封裙边的材料均设置为橡胶材质,柔性好且具有密封性,此时受到压力的第一密封裙边、第二密封裙边进行密封,且支撑圈带动密封层会卡接到连接凹槽内,使得密封层填补在支撑圈表面与连接凹槽内壁两侧之间,进而形成密封,使得流体不易从支撑圈与连接凹槽之间渗漏,同时利用支撑圈将压力施加到弹性支撑片上,进而使得弹性支撑片弹性变形,进而对弹性受压囊进行压缩,此时弹性受压囊内部气体通过弧形气道输送到次级密封装置上的膨胀密封囊内,进而有助于后续再次密封,利用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实现了多种功能,安全可靠,提高了使用性能。
17.4、该一体化智能流量调节装置,通过次级密封装置、弹性片体、弹性条、膨胀密封囊、稳固装置、受力圈、实心弹性圈、圆形密封圈,当实心弹性圈的表面、圆形密封圈的表面与管道端部接触后,并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得实心弹性圈、圆形密封圈将压力施加到受力圈上,增加了接触面积,进而对弹性片体进行平稳按压,此时圆形密封圈和膨胀密封囊均受到压缩,进而增大了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密封,同时利用受到压缩的弹性受压囊内部气体被
弧形气道输送到膨胀密封囊内后,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使得膨胀密封囊膨胀,进而提高了密封效果,充分利用气体压力,并巧妙的将结构联系在一起,安全可靠,实现了多种功能,提高了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流量控制调节框图;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流体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防泄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发明受压密封装置结构示图;图8为本发明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发明稳固装置结构示图;图中:1进液管、2出液管、3流体控制装置、4锁紧螺栓、31防护壳体、32连接管道、33防泄漏装置、34阀芯、35流量控制器、36温度传感器、37水压传感器、331连接基体、332密封斜面、333初级密封装置、334次级密封装置、335弧形气道、3331弹性支撑片、3332弹性受压囊、3333连接凹槽、3334受压密封装置、33341支撑圈、33342密封层、33343第一密封裙边、33344第二密封裙边、3341弹性片体、3342弹性条、3343膨胀密封囊、3344稳固装置、33441受力圈、33442实心弹性圈、334443圆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0.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体化智能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进液管1和出液管2,进液管1端部与出液管2端部相对应的两侧之间设置下有流体控制装置3,流体控制装置3与进液管1端部和出液管2端部之间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4;流体控制装置3包括防护壳体31,防护壳体31的端部与进液管1端部与出液管2端部之间通过锁紧螺栓4固定连接,防护壳体31的内部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32,连接管道32的端部设置有防泄漏装置33,连接管道32的内部且位于中央位置设置有阀芯34,防护壳体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流量控制器35,流量控制器35的底部与连接管道32的顶部转动连接,流量控制器35的底端与阀芯34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管道32的内壁且位于阀芯3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6、水压传感器37。
21.进液管1的端部和出液管2的端部均开设有与锁紧螺栓4相适配的穿孔,防护壳体31的侧面开设有与锁紧螺栓4相适配的螺纹孔,利用锁紧螺栓4将流体控制装置3与进液管1
的端部和出液管2的端部进行固定连接,当流体从进液管1处输入,并进入到流体控制装置3上的连接管道32内时,此时受到进液管1、出液管2与防护壳体31之间的相互压力时,防泄漏装置33在压力作用下,可进行密封,不易出现流体泄漏的情况,并利用温度传感器36、水压传感器37对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及时检测,通过采集供回水的温度、压力,并将采集的参数传给就地信号采集箱,采集箱再将各参数通过物联网传输模块传给上位机平台,平台根据调控策略给装置的流量控制器35下发开度指令,让装置的管路按要求分配流量,利用连接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使得整个装置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可进行多重密封,不易受到外力和震动的影响,使得密封效果好,不易出现渗漏,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使用性能。
22.实施例2防泄漏装置33包括连接基体331,连接基体331设置在连接管道32的端部,连接基体331的表面开设有密封斜面332,连接基体331的表面且位于密封斜面332的位置设置有初级密封装置333,连接基体331的表面且靠近边缘位置设置有次级密封装置334,连接基体331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气道335,弧形气道335将初级密封装置333与次级密封装置334之间连通,当连接管道32端部的防泄漏装置33与进液管1端部和出液管2端部贴合,并在锁紧螺栓4的锁紧作用下,使得防护壳体31侧面与进液管1端部和出液管2端部对初级密封装置333、次级密封装置334施加按压力,并利用密封斜面332与进液管1端部内壁和出液管2端部内壁贴合,实现了斜面密封,并利用相互作用的按压力,进而使得初级密封装置333、次级密封装置334受力后再次密封,进而实现了多次密封,不易出现泄漏的情况,且利用弧形气道335将初级密封装置333和次级密封装置334连通,进而使得结构之间相互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密封。
23.实施例3初级密封装置333包括弹性支撑片3331,弹性支撑片3331的底端与连接基体331的内部固定连接,弹性支撑片3331表面与连接基体331内部相对应的两侧之间设置有弹性受压囊3332,弹性受压囊3332的气口与弧形气道335的底端连通,连接基体331的表面且位于密封斜面332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凹槽3333,弹性支撑片333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受压密封装置3334。弹性支撑片3331的表面设置为弧形面,连接基体331的内部且靠近密封斜面332的位置开设有与弹性支撑片3331、弹性受压囊3332相适配的容腔。受压密封装置3334包括支撑圈33341,支撑圈33341的表面与弹性支撑片3331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圈33341的表面且靠近底部位置设置有密封层33342,支撑圈33341的表面且远离密封层333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裙边33343,支撑圈33341的表面且靠近第一密封裙边3334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裙边33344。
24.支撑圈33341的表面底部设置为圆弧面,第一密封裙边33343的表面和第二密封裙边33344的表面均设置为圆弧面,当初级密封装置333整体受到管道的压力时,此时第一密封裙边33343的表面、第二密封裙边33344的表面与管道的内壁贴合,并利用第一密封裙边33343的材料、第二密封裙边33344的材料均设置为橡胶材质,柔性好且具有密封性,此时受到压力的第一密封裙边33343、第二密封裙边33344进行密封,且支撑圈33341带动密封层33342会卡接到连接凹槽3333内,使得密封层33342填补在支撑圈33341表面与连接凹槽3333内壁两侧之间,进而形成密封,使得流体不易从支撑圈33341与连接凹槽3333之间渗
漏,同时利用支撑圈33341将压力施加到弹性支撑片3331上,进而使得弹性支撑片3331弹性变形,进而对弹性受压囊3332进行压缩,此时弹性受压囊3332内部气体通过弧形气道335输送到次级密封装置334上的膨胀密封囊3343内,进而有助于后续再次密封。
25.次级密封装置334包括弹性片体3341,弹性片体3341的表面边缘与连接基体331的表面边缘固定连接,弹性片体3341表面与弹性片体3341表面相对应的两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条3342,弹性片体3341表面与弹性片体3341表面相对应的两侧之间且靠近弹性条334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膨胀密封囊3343,弹性片体3341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稳固装置3344。
26.弹性片体3341的表面和弹性条3342的表面均设置为弧形面,弹性条3342均匀分布在弹性片体3341表面与弹性片体3341表面相对应的两侧之间。
27.稳固装置3344包括受力圈33441,受力圈33441的表面一侧与弹性片体3341的表面边缘固定连接,受力圈33441的表面边缘固定连接有实心弹性圈33442,受力圈33441的表面且靠近实心弹性圈3344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圆形密封圈33443,当实心弹性圈33442的表面、圆形密封圈33443的表面与管道端部接触后,并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得实心弹性圈33442、圆形密封圈33443将压力施加到受力圈33441上,增加了接触面积,进而对弹性片体3341进行平稳按压,此时圆形密封圈33443和膨胀密封囊3343均受到压缩,进而增大了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密封,同时利用受到压缩的弹性受压囊3332内部气体被弧形气道335输送到膨胀密封囊3343内后,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使得膨胀密封囊3343膨胀,进而提高了密封效果。
28.使用时,利用锁紧螺栓4将流体控制装置3与进液管1的端部和出液管2的端部进行固定连接,当流体从进液管1处输入,并进入到流体控制装置3上的连接管道32内时,此时受到进液管1、出液管2与防护壳体31之间的相互压力时,防泄漏装置33在压力作用下,可进行密封,不易出现流体泄漏的情况,并利用温度传感器36、水压传感器37对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及时检测,通过采集供回水的温度、压力,并将采集的参数传给就地信号采集箱,采集箱再将各参数通过物联网传输模块传给上位机平台,平台根据调控策略给装置的流量控制器35下发开度指令,让装置的管路按要求分配流量,且当连接管道32端部的防泄漏装置33与进液管1端部和出液管2端部贴合,并在锁紧螺栓4的锁紧作用下,使得防护壳体31侧面与进液管1端部和出液管2端部对初级密封装置333、次级密封装置334施加按压力,并利用密封斜面332与进液管1端部内壁和出液管2端部内壁贴合,实现了斜面密封,并利用相互作用的按压力,进而使得初级密封装置333、次级密封装置334受力后再次密封,进而实现了多次密封,不易出现泄漏的情况,且利用弧形气道335将初级密封装置333和次级密封装置334连通,进而使得结构之间相互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密封,并且当初级密封装置333整体受到管道的压力时,此时第一密封裙边33343的表面、第二密封裙边33344的表面与管道的内壁贴合,并利用第一密封裙边33343的材料、第二密封裙边33344的材料均设置为橡胶材质,柔性好且具有密封性,此时受到压力的第一密封裙边33343、第二密封裙边33344进行密封,且支撑圈33341带动密封层33342会卡接到连接凹槽3333内,使得密封层33342填补在支撑圈33341表面与连接凹槽3333内壁两侧之间,进而形成密封,使得流体不易从支撑圈33341与连接凹槽3333之间渗漏,同时利用支撑圈33341将压力施加到弹性支撑片3331上,进而使得弹性支撑片3331弹性变形,进而对弹性受压囊3332进行压缩,此时弹性受压囊3332内部气体通过弧形气道335输送到次级密封装置334上的膨胀密封囊3343内,进而有助于后续再次密封,而且当实心弹性圈33442的表面、圆形密封圈33443的表面与管道端部接触后,并在压
力的作用下,使得实心弹性圈33442、圆形密封圈33443将压力施加到受力圈33441上,增加了接触面积,进而对弹性片体3341进行平稳按压,此时圆形密封圈33443和膨胀密封囊3343均受到压缩,进而增大了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密封,同时利用受到压缩的弹性受压囊3332内部气体被弧形气道335输送到膨胀密封囊3343内后,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使得膨胀密封囊3343膨胀,进而提高了密封效果,充分利用气体压力,并巧妙的将结构联系在一起,安全可靠,实现了多种功能,提高了使用性能。
29.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