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暖用水温室温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86335发布日期:2022-11-30 06:2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暖用水温室温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暖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暖用水温室温控制器,将阀体做异型设计并将温控头设置在阀体上,液感温控头、气感温控头分别通过感知流体温度和室温变化,协同控制流体流量,达到温度控制的技术目的,并在六通阀体上设置排气机构实现排气功能。


背景技术:

2.水地暖是以热水为媒介,在埋置于地面以下的管路中的加热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后继而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一种供暖方式。
3.在地暖的实际安装过程中,因安装人员安装操作和底面的不平,无法保证所有地暖管都在一个水平面上,其上设置的分集水器、主供回水管一般都高出地暖管,这些节点容易产生集气现象。一旦地暖管路中进入空气,就会产生堵气现象,导致管路不循环,影响正常供暖,这是地暖不热的很普遍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采用电子温控器又称电热执行器,结构较复杂,推力小,平均故障高,且对现场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4.目前存在非电控的温控头,通过感知环境温度进而反馈控制阀杆的开度,例如申请号为cn104514913b所公开的温控头,其所代表的当前现有技术,可参考说明书的背景部分的描述“温控头包括温度传感器,其通常为液体传感器;环境的温度变化引起传感器中包含的液体的后续体积变化,该变化继而引起内部机构的移位,其中阀的后续闭合或孔口联接于装置;这最终生成了进入加热体中的热传递流体的流的调制,并且接着是由后者输送的热量的变化的调制”。
5.可知该温控头通过温敏介质感知室温而产生位移输出以实现对阀体开度的控制,虽然该温控头具有控制阀体开度的作用,但一方面其部件多,结构复杂,安装和调节便捷性较差;另一方面,该温控头仅具有通过感知环境温度反馈控制阀体开度的功能,直接安装在单一的控制阀阀体上,与暖通系统的排气机构和节流阀独立工作,系统集成度低;再一方面,该温控头所感知的仅仅为室温,并未感知暖通介质流体温度,而流体温度也是影响暖通释放热能的重要因素。
6.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集成有排气机构、依据流体温度反馈控制流体流量的液感温控头以及依据室温反馈控制流体流量的气感温控头的控制器。


技术实现要素:

7.根据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地暖用水温室温控制器来解决,接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阐述。
8.一种地暖用水温室温控制器,包括阀体和阀芯组件,阀芯组件的阀杆端部外露于阀体,阀体为具有六通的h形,分别为进水腔、出水腔以及中控腔,中控腔内置有一隔腔板,将中控腔分为连通的上腔和下腔,两腔通过隔腔板上所开设的过流口连通,下腔与进水腔通过进水口连通,上腔通过出水口与出水腔连通;
9.进水腔端部连接有一排气结构,将积聚在进水腔顶部的气体向外排气;
10.中控腔上连接有气感温控头,气感温控头输出与阀杆抵接,感知流体温度而产生位移输出,进而反馈控制阀杆外露阀体的长度以控制阀体开度;
11.出水腔端部连接有液感温控头,液感温控头输出与阀杆抵接,感知室温而产生位移输出,进而控制阀杆外露阀体的长度以控制阀体开度。
12.作为优选地,排气机构包括连接在进水腔端的堵帽,堵帽上设置有一连通至进水腔的内气道,堵帽外连接一排气帽,排气帽包括连通的导气筒部和气嘴部,导气筒部与内气道同轴配合,内气道、导气筒部和气嘴部构成排气通道;排气帽上连接有一可调节其伸入排气帽长度的堵栓,实现对内气道的启闭控制。
13.作为优选地,阀体上设置连接组件,包括与阀体连接的螺帽,螺帽同轴内置有卡接件和预紧件;所述预紧件为存在一断口,卡接件用于与管道卡接,其上设置有一斜向突出的卡臂部,该卡臂部夹持于预紧件和阀体上。
14.作为优选地,所述液感温控头包括连接在阀体上的外壳,外壳底部设置有一通孔,内置有一感温体,感温体右端接触至一固定部件,左面为活动输出面,通过导热适配器间接抵靠在阀杆上;感温体外套设有一回弹阻帽,回弹阻帽与外壳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套设在感温体外的回位弹簧,感温体上设有一径向突出的膨大部,回位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15.作为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为可形变的过压保护组件,过压保护组件通过连接体间接连接至外壳内壁;
16.所述过压保护组件内置于连接体,包括上过压件、下过压件和过压弹簧,过压弹簧两端分别抵触两过压件,感温体顶部套设有一保护适配器,所述感温体右部抵靠下过压件;上过压件、下过压件两过压件均包括一体连接的轴筒部和位于轴筒端部径向突出的凸环部,所述过压弹簧两端接触在凸环部上,两轴筒部同轴设置,下过压件的轴筒部位于上过压件的轴筒部内部,所述感温体以及保护适配器内置于下过压件的轴筒部内;
17.连接体的顶面以及一台阶面形成齿筒部,过压保护组件内置于此齿筒部内,上过压件在过压弹簧的弹力下紧贴在顶面上,而下过压件则在过压弹簧的弹力下紧贴在台阶面上。
18.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体包括与齿筒部一体连接的螺筒部,所述螺筒部上设置有多个轴向的开槽隔断,所述隔断将螺筒部分隔为多个具有弹性且外表面设有螺纹的部分,各部分具有径向的形变特征;外壳底部设置有凸起的内连筒,内连筒内壁设置螺纹,螺筒部与内连筒螺纹配合。
19.作为优选地,所述气感温控头包括与液感温控头结构一致的外壳和连接体,区别在于,上壳体上设置有贯通的透气口,感温体内置于连接体的齿筒部,感温体的输出部件为压杆,顶杆内设有一过压弹簧,压杆下端卡接有一压套,所述压套在底部一体设置有轴向凸起的过压弹簧套杆,过压弹簧下压在压套上,压套轴向上设有贯通的通槽,所述压杆底部一体设置有径向突出的卡凸,卡凸配合在通槽内实现压杆与压套的卡接;压套顶部径向突出,并外套设有一回位弹簧,回位弹簧被压紧在压套顶部突出与外壳之间,将压套紧压在过压弹簧上。
2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液感温控头、气感温控头、排气机构集成到六通的阀体上,集成度高且易于安装;本发明安装在暖通回路后,当暖通热流体从阀体的进水端进入进水腔后,进水腔内流体所裹挟的气体向上积聚,所积聚的气体在排气机构的手
动作用下向外排出;而后,流体进入中控腔后,流体由下向上涌流,冲击在阀芯组件的压水垫片上,此时气感温控头对室温的感温作用反馈控制阀体的开度,控制进入流体流量;而后,流体进入出水腔,通过液感温控头对流体的感温作用反馈控制流体流量,控制流体的流出流量。
附图说明
21.图1:本发明地暖水温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阀体的结构剖视图;
23.图3:出水腔结构剖视图;
24.图4:预紧件结构示意图;
25.图5:进水腔结构剖视图;
26.图6:图3中液感温控头的结构剖视图;
27.图7:液感温控头的另一个结构剖视图;
28.图8:连接体与过压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过压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过压保护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31.图11:中控腔的结构剖视图;
32.图12:图11中a处表示阀体腔体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33.图13:图11中b处表示液感温控头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34.图14:连接体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35.图中:控制阀1、阀体2、进水腔201、出水腔202、中控腔203、隔腔板204、上腔205、下腔206、过流口207、进水口208、出水口209、阀杆3、液感温控头4、排气机构5、气感温控头6、堵帽7、内气道701、排气帽8、导气筒部801、气嘴部802、堵栓9、螺帽10、抵触斜面101、卡接件11、卡臂部111、预紧件12、断口121、外壳13、外连筒131、卡勾部132、通孔133、套筒部134、内连筒135、上壳体136、下壳体137、齿槽138、透气孔139、连接帽14、凸缘部141、感温体15、膨大部151、回弹阻帽16、回位弹簧17、导热适配器18、卡槽181、压帽19、导向筒部191、连接体21、顶面211、台阶面212、齿筒部213、螺筒部214、隔断215、卡簧槽216、齿条217、定位槽218、上过压件22、轴筒部221、凸环部222、上卡凸223、滑槽224、定位柱225、下过压件23、下卡凸231、加强筋232、过压弹簧24、保护适配器25、卡簧26、调节螺帽27、压杆28、卡凸281、过压弹簧29、压套30、过压弹簧套杆301、通槽302、回位弹簧31、内衬32。
具体实施方式
36.接下来结合附图1-14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来做详细地阐述。
37.参考附图1,一种地暖用水温室温控制器,包括设于采暖回路中用于控制流量的控制阀1,控制阀1包括阀体2和阀芯组件,阀芯组件内置于阀体内且其阀杆3端部外露于阀体2,阀杆的行程对应阀体的开度,即控制外露阀体阀杆的长度即控制阀体的开度。
38.参考附图2,所述阀体2为具有六通的h形,分别为进水腔201、出水腔202以及将进水腔、出水腔连接的中控腔203。进水腔和出水腔连接至暖通管路,出水腔202和中控腔203连接端各设置有一阀芯组件,阀杆端部外露于阀体。
39.中控腔203顶部设置有一液感温控头4,该液感温控头通过感知进水腔内暖通流体的温度而产生位移输出,反馈控制阀杆3外露阀体2的长度进而控制阀体开度,改变过流截面积进而调控流体流量。进水腔201端部连接有排气机构5,可将积聚在进水腔201顶部的气体向外排出,降低管路中气压强度。出水腔202端部还设置有一气感温控头6,该气感温控头通过感知室温度而产生位移输出,反馈控制阀杆3外露阀体2的长度进而控制阀体开度,改变过流截面积进而进一步调控流体流量。
40.液感温控头4、气感温控头6分别通过感知流体温度和室温变化,协同控制流体流量,将暖通介质流体热量通过散热部件例如散热翅可控地向外部环境释放,维持室温在目标室温。温控头的压水垫片位于流体的流向上,阀杆的行程即其端部的压水垫片与进水端口和出水端的距离,距离不同过水面积不同,当压水垫完全紧压在过流口上时,阀体完全关闭,水流体被阻断。
41.中控腔203内置有一隔腔板204,将中控腔分为连通的上腔205和下腔206,两腔通过隔腔板上所开设的过流口207连通,下腔206与进水腔通过进水口208连通,上腔205通过出水口209与出水腔202连通;过流口207将水流体由下向上涌流,并由出水口209流入出水腔202。依此设计可知进水口208靠下设置,流体中所裹挟的气泡则在浮力下上浮,于流体表面破裂后积聚在进水腔201顶部。
42.本实施例中,进水腔201和出水腔202连接至管路的端部、连接气感温控头6和液感温控头4的端部以及进水口208和出水口209即构成阀体2的六通。地暖水温控制器在使用状态下,阀体2水平设置,即进水腔201、出水腔202等高,液感温控头4水平设置。阀体作为暖通的一节点,其内流动的流体使其作为一高于环境温度的热源,可影响附近热场,本实施例优选将气感温控头6设置在中控腔203上以远离阀体设置。如背景技术所言,暖通流体蒸发挥发性强,管路内气压逐渐增强,进水腔为管路中易于积聚气体的节点,排气机构5设置在进水腔201一端,气压达到一定值后通过排气机构自动或手动进行排气操作。
43.示例而非限定,本实施例提供一可手动排气的排气机构5,参考附图5,排气机构5包括连接在进水腔201端的堵帽7,堵帽7上设置有一连通至进水腔的内气道701,堵帽7外连接一排气帽8,排气帽8包括连通的导气筒部801和气嘴部802,导气筒部801与内气道701同轴配合,内气道701、导气筒部801和气嘴部802构成排气通道;排气帽8上螺纹配合有一可调节其伸入排气帽长度的堵栓9,该堵栓9端部与内气道701同轴,且堵栓9端部可在轴向上与内气道701紧配合或脱离,实现对内气道701的启闭控制。
44.本发明的排气堵帽为手动排气方式,在不排气的常规状态下,堵栓9端部紧配合在内气道701内,关闭排气通道;当工作一段时间后或系统内压强增大到既定值后,通过工具转动堵栓9,螺纹配合的堵栓外露的扣数增加,堵栓在轴向上脱离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开启,此时积聚的气体在水压下排出。
45.参考附图3-4,h形阀体2上所设的进水和出水两端连接至暖通系统的管路,本实施例给出一连接示例:阀体上设置连接组件,包括与阀体2螺纹连接的螺帽10,螺帽10同轴内置有卡接件11和预紧件12。所述预紧件12为存在一断口121的非闭合件,卡接件11用于与管道卡接,其上设置有一斜向突出的卡臂部111,该卡臂部夹持于预紧件和阀体上;预紧件在螺帽旋入阀体连接端时,通过与螺帽的抵触斜面101作用发生形变,断口121被逐步压缩,其形变弹力将卡臂部紧压在阀体上,实现对卡接件的紧固同轴安装。
46.参考附图2,所述液感温控头4连接在阀体2上的进水腔连接端处,该连接端上设置阀芯组件,所述液感温控头的输出抵靠在阀杆上,用于获取流体温度并反馈控制进水腔内阀芯的开度达到调控流体流量的目的。
47.参考附图6-10,液感温控头4包括连接在阀体上的外壳13,连接方式可为任意形式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示例而非限定:调节阀1的阀体顶部为螺纹连接端,外壳13通过连接帽14螺纹连接在阀体上,安装后连接帽14顶部高出阀体,连接帽14上设置有一径向向内的凸缘部141,所述外壳13一体设置有突出的外连筒131,外连筒131端部设置有一径向向外的卡勾部132,凸缘部141与卡勾部132上下接触配合,旨在使连接帽14对外壳13存在竖向的限位作用。安装时,预先将连接帽14螺纹连接在阀体上,而后将外壳13由阀体的上部向下压装,外连筒131对准连接帽14,卡勾部132接触到凸缘部141后,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使卡勾部132先发生形变后恢复,完成卡接安装。
48.所述外壳13底部设置有一通孔133用于阀杆的升降活动,外壳13内置有一感温体15,感温体15本质为温度传感器,环境的温度变化引起该传感器中包含的温敏介质的后续体积变化,该变化继而引起该端面发生移位,该位移传递到阀杆3上改变阀杆外露阀体2的长度,进而改变阀体的开度,达到对流体所输送的热量变化的调制目的。
49.所述感温体15右端接触至一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阻碍感温体15向右形变,感温体15左面为活动输出面,即温度变动引起感温体15的涨缩位移均传导至左面活动面,最终反应在阀杆的行程上。
50.所述感温体15内的温敏介质优选石蜡,其行程为0.1mm/℃,即流体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反应在感温体15端面的行程变化为1mm。
51.所述感温体15外套设有一回弹阻帽16,回弹阻帽16与外壳13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套设在感温体15外的回位弹簧17,感温体15上设有一径向突出的膨大部151,回位弹簧17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即始终产生由向上的弹力,该弹力旨在将回弹阻帽16压紧在膨大部151上。感温体15在流体温升时产生侧压阀杆的位移输出,该输出同时进一步压缩回位弹簧17,回位弹簧17吸收该位移并在温度感温体15回落后将回弹阻帽16压紧在膨大部151上。
52.所述感温体15侧部活动面与阀杆3之间通过导热适配器18隔离,导热适配器18为热的良导体,两端面分别与感温体15、阀杆3面接触,作为阀杆向感温体的导热通道,旨在降低阀杆对感温体直接作用所产生的正压力以保护感温体。
5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热适配器18为铜块,其底面设置有一卡槽181,用于适配阀杆3,顶面与感温体15底面面接触,铜质导热适配器的强度满足其与阀杆作用所产生的应力,同时卡槽的槽底面和环面增大了与阀杆的热传导面积,而全顶面与感温体接触则降低了对感温体的压强,并增大导热面积。
54.阀芯的压帽19包括一由通孔133延伸至外壳13内的导向筒部191,所述感温体15的部分、导热适配器18整体与导向筒部同轴间隙配合,导向筒部旨在对感温体、导热适配器的活动进行限位导向,间隙配合提供了导热适配器活动过程中上下空腔的气流流通的通道。
55.需要说明的是,感温体15的行程大于阀杆的行程,阀杆的行程依据阀体开度设置,如此感温体可在阀体全开度范围内对阀杆进行调节。在阀杆的行程范围内,流体温升时通过阀杆、导热适配器向感温体传递,感温体膨胀产生向下产生下压阀杆的位移输出,压缩回位弹簧17,阀杆3下压过程中也压缩阀芯内的弹簧;当流体温度温降后,感温体回缩,回位弹
簧17复位将回弹阻帽16压紧在感温体15上,而阀杆则在阀芯弹簧的复位下被顶升至接触在导热适配器上,当感温体回缩程度超过阀杆行程后,回位弹簧17仍能通过弹力将回弹阻帽16压紧在感温体15上。
56.所述外壳13底部在通孔133边缘设置有一体连接的套筒部134,所述套筒部134与导向筒部191同轴,回位弹簧17下段套设置在套筒部134外。
57.依据前述阐述,感温体15上端接触至一固定部件,并且已阐述感温体的行程超阀杆的行程,在温度升高到阀杆完全关闭阀体流通通道后,阀体端面仍旧存在与流体接触的一面,当流体温度继续上升时,感温体持续产生向下的位移输出,此时基于阀杆已无下移自由度,感温体承受极大内应力而易破损。本实施例对温度超出调节范围时的感温体的保护,将固定部件设置为可形变的过压保护组件,过压保护组件内置于外壳13,并通过连接体21间接连接至外壳内壁。
58.参考附图8-11,所述过压保护组件内置于连接体21,包括上过压件22、下过压件23和过压弹簧24,过压弹簧24两端分别抵触在两过压件之间,所述感温体15右部抵靠下过压件23。所述连接体21因与外壳13固定连接而高度位置恒定,过压保护组件中的上过压件22在过压弹簧24的弹力下紧贴连接体21,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液感温控头可靠工作的温度范围后,感温体侧向推动阀杆使之完全关闭阀体流道,而后反向将形变输出方向向右传导,推动下过压件23压缩过压弹簧24,即过压弹簧24用于吸收高于可调温度范围后的感温体的位移输出量,对感温体起到保护作用。
59.所述感温体15顶部套设有一保护适配器25,保护适配器的存在使得感温体间接抵触在下过压件23上,作用在于保护感温体。
60.上过压件22、下过压件23两过压件均包括一体连接的轴筒部221和位于轴筒端部径向突出的凸环部222,所述过压弹簧24两端接触在凸环部222上,两轴筒部221同轴设置,下过压件23的轴筒部位于上过压件22的轴筒部内部,所述感温体15以及套设其上的保护适配器25内置于下过压件23的轴筒部221内。
61.基于前述描述,过压保护组件设于连接体21内,在可调温度范围内过压弹簧24始终处于压缩状态,需保证过压弹簧的弹力在温度可调范围内对感温体无作用,故而连接体21上设置有对过压保护组件进行限位的结构部件。本实施例中,过压保护组件通过连接体的顶面211以及一台阶面212形成齿筒部213,前述的过压保护组件内置于此齿筒部213内,上过压件22在过压弹簧24的弹力下紧贴在顶面211上,而下过压件23则在过压弹簧24的弹力下紧贴在台阶面212上,即顶面211、台阶面212承载过压弹簧的弹力以对过压保护组件进行限位。
62.为将过压保护组件快速安装在连接体21内,本实施例采用下述方案:连接体21还包括与齿筒部213一体连接的螺筒部214,所述螺筒部214上设置有多个轴向的开槽隔断215,所述隔断215将螺筒部214分隔为多个具有弹性且外表面设有螺纹的部分,各部分具有径向的形变特征,在安装时,向各弹性部件施加径向向外的力使螺筒部214孔径扩大,过压保护组件由此口径扩大的螺筒部处推向齿筒部。
63.所述上过压件22的轴筒部221径向向内设置有上卡凸223,下过压件23径向向外也设置有下卡凸231,且该下卡凸位于上卡凸的上方,在过压弹簧24的作用下两卡凸抵靠在一起,旨在通过过压弹簧与上下卡凸的作用将过压保护组件组成为一稳定的整体,在由螺筒
部处放入齿筒部时可作为整体一同放入,且对过压保护组件的保护功能无减损。
64.由前述可知,过压保护组件作为固定部件直接或间接连接至外壳内壁,旨在维持过压保护组件高度固定,本实施例利用螺筒部214上所设的螺纹连接至外壳,本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外壳13底部设置有凸起的内连筒135,内连筒135内壁设置螺纹,螺筒部214与内连筒135螺纹配合。
65.螺筒部214被隔断215分隔的部分具有弹性,基于隔断215存在以及具有弹性的特征,为保证螺纹连接的稳定,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方案:螺筒部214内壁设置有一环形的卡簧槽216,卡簧槽216内设有一卡簧26,卡簧26的作用在于限制螺筒部在与内连筒螺纹连接时发生径向向内的形变。
66.改变螺纹啮合齿数即可改变连接体21的高度,进而改变感温体15的高度,不同高度对应不同的调节温度,本实施例设置有多个温度调节点,不同的温度点对于不同的连接体21高度,可知连接体不仅是安装时需要,还是在安装后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依据流体调节安装高度,均需要有向施加连接体施加动力以驱动其转动,本实施例为避免频繁拆卸外壳以露出连接体方能调节其高度的方案,采用一种通过转动外壳即可驱动内置的连接体转动的方案,具体如下:
67.再次参考附图7-8,将外壳13分为分体的上壳体136和下壳体137两部分,前述的套筒部134、内连筒135与下壳体137一体设置;上壳体136内壁设置有齿槽138,对应的,连接体21的齿筒部213外表面设置有齿条217,齿条217与上齿槽138配合,上壳体在轴向上滑动向下即可安装在下壳体上,齿条217与上齿槽138的配合使上壳体与连接体21具有同步转动的特性,即上壳体136与连接体21构成同步的转体。而下壳体137固定安装在阀体上或可直接在调节上壳体时由操作人员手握限制下壳体,消除下壳体的转动自由度,此时转动上壳体136将联动连接体21转动,进而改变连接体21在内连筒135上的位置高度,进而改变感温体15的高度。
68.下过压件23的轴筒部211内壁设置有螺纹,并螺纹配合有调节螺帽27,所述感温体15顶部及其套设的保护适配器25向上抵触在调节螺帽27上,保护适配器25部分或全部内置于调节螺帽27内。调节螺帽27旨在任意刻度温度下校准感温体15、导热适配器18、保护适配器25以及阀芯的尺寸误差。
69.上过压件22的轴筒部221上设置有滑槽224,下过压件23的轴筒部221和凸环部222之间设置有一体的加强筋232,所述加强筋232穿过滑槽224,加强筋225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强下过压件23的强度,还在于与滑槽224配合使两过压件具有同步转动的特征,即使两过压件形成一转动整体。所述上过压件22与连接体卡接,最终使得上壳体、连接体和过压保护的两过压件构成一同步转体,旨在将下过压件23间接连接至下壳体上,若需要校准调节螺帽27,拆下上壳体以露出调节螺帽,此时利用扳手等工具转动调节螺帽,基于下壳体无转动自由度,进而下过压件也无转动自由度,调节螺帽高度可调节。
70.上过压件22与连接体卡接的卡接方式为:在连接体21的顶面211设置有多个定位槽218,定位槽218具有减重省料的作用;上过压件22的凸环部222上一体设置有定位柱225,定位柱225与定位槽218配合,即可使过压保护组件与连接体21同步转动。
71.不论是单独转动调节螺帽27以校准还是转动上壳体以调节连接体21高度,调节螺帽27均与保护适配器25存在面摩擦,保护适配器25的作用还在于隔断调节螺帽27向感温体
15传递摩擦力,降低感温体所受的摩擦力以对其进行保护。
72.参考附图11-14,所述气感温控头6包括与液感温控头4结构一致的外壳13和连接体21,故而其连接至阀体2的方式也与液感温控头一致,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区别在于上壳体136上设置有贯通的透气口139以及感温体的选择和设置,气感温控头的感温体优选内置乙酸乙酯作为感温介质的感温包,所述感温体15内置于连接体的齿筒部213,感温体15的输出部件为压杆28,顶杆内设有一过压弹簧29,压杆28下端卡接有一压套30,所述压套30在底部一体设置有轴向凸起的过压弹簧套杆301,用于定位过压弹簧,过压弹簧29下压在压套上,压套30轴向上设有贯通的通槽302,所述压杆28底部一体设置有径向突出的卡凸281,卡凸281配合在通槽302内实现压杆与压套的卡接。
73.压套30顶部径向突出,并外套设有一回位弹簧31,回位弹簧被压紧在压套顶部突出与外壳13之间,被压缩的回位弹簧对压套产生轴向的推力,将压套紧压在过压弹簧上。所述阀杆3外露阀体的端部顶接触在压套30底部,压套30可为注塑件以还起到阻断阀杆向感温体热传导的导热途径。
74.需要说明的是,感温体15的行程大于阀杆的行程,阀杆的行程依据阀体开度设置,如此感温体可在阀体全开度范围内对阀杆进行调节。在阀杆的行程范围内,过压弹簧29相当于一刚性部件,旨在将感温体的位移输出无折损地向阀杆传递。
75.在阀杆的行程范围内,感温体感知所处环境的温度上升时,并产生对应的位移输出并反应在压杆28的下移距离上,压杆通过过压弹簧29将该位移下压传递至压套30,压套一方面将该位移作用在阀杆3上,另一方面压缩回位弹簧31,阀杆下移将减小阀杆底部压水垫片的高度,减少过流面积,得到减少流体流量的效果;感温体感知所处环境的温度下降时,压杆28回缩上升,回位弹簧31复位将压套30顶升压紧在过压弹簧上。
76.当温度上升至超过当前温度范围后,压水垫片向下抵靠过流口207,过流口被密封而隔断流体流通通道,此后若温度继续上升,压杆的位移输出将因阀杆被顶死而反作用在过压弹簧29上,过压弹簧吸收后续的位移输出,即过压弹簧对感温包还具有保护作用。
77.阀体2内流通暖通介质流体,阀杆作为金属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阀体相对于温控头为热源,为增强阀体的散热性能,本实施例中,外壳13的卡勾部132之间所存在的间隔作为散热道,形成内外对流通道旨在避免热量积聚。
78.螺纹部245内壁还贴合设有一内衬32,内衬32底部承载在卡簧26上,顶部与感温体15底面接触,作用在于进一步增强螺纹部连接后的径向稳定性以及承载向上感温体。
79.与液感温控头一样的,改变螺纹啮合齿数即可改变连接体27的高度,进而可改变感温体15的高度,不同高度对应不同的调节温度。基于此,本实施例设置有多个温度调节点,不同的温度点对于不同的连接体24高度,可知连接体不仅是安装时需要,下壳体137上设置有指示标识,而上壳体136设置有刻度标识,不同标识对应不同的温度,一般选用靠近室温的刻度,而本领域的常识,环境温度存在波动,在波动的任意刻度温度下,温度的变化被感温体15所感知,进而反应在感温体的行程变化,最终体现在阀杆的开度变化上。
80.本发明将液感温控头、气感温控头、排气机构集成到六通的阀体2上,集成度高且易于安装。本发明安装在暖通回路后,当暖通热流体从阀体2的进水端进入进水腔201后,进水腔内流体所裹挟的气体向上积聚,所积聚的气体在排气机构的手动作用下向外排出;而后,流体进入中控腔后,流体由下向上涌流,冲击在阀芯组件的压水垫片上,此时气感温控
头6对室温的感温作用反馈控制阀体的开度,控制进入流体流量;而后,流体进入出水腔,通过液感温控头4对流体的感温作用反馈控制流体流量,控制流体的流出流量。
81.本发明通过液感温控头、气感温控头分别对流体和室温进行感知以反馈协同控制流体的流量,并且当超过调节范围后,均可通过过压保护部件对感温体进行保护。
82.本发明将壳体分为独立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将上壳体作为动力源,连接件还与上壳体、上过压件无转动连接,上壳体、连接体和过压保护的两过压件构成一同步转体,可通过调节连接体和调节螺帽选择不同温度控制点。
8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