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流体输送与控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从多个进/出液孔组中选择任一进/出液孔组的多位置选择阀。
背景技术:2.在流体输送的过程中,阀是经常用到的部件之一,比如,在输送流体经过不同的液路部件时,常使用到的一种阀为位置选择阀。
3.目前,选择阀一般包括定子与转子,定子开设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转子上开设有呈弧形的导液槽,导液槽用于连通进液口与出液口,输送流体时,将流体从由进液口注入导液槽中,然后流体再进一步由导液槽经出液口流出;完成流体的输送后,导液槽中会有部分流体残留,此时,向进液口冲入清洗液,清洗液依次流经导液槽以及出液口,从而将残留的流体冲出,以便于实现导液槽的完整清洗。
4.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导液槽主要以流体输送为重点,且一般出液孔并不与弧形导液槽的末端连通,而是与导液槽的中段连通,进而使得导液槽与出液孔的连通位置到其末端位置之间形成冲洗死区;如此在进行导液槽清洗时,大部分清洗液沿导液槽流动至出液孔位置处便会排出,清洗液无法流经导液槽全程,难以实现对导液槽完全且高效的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便于实现多位置选择阀内部完全且高效的清洗,本技术提供一种多位置选择阀。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位置选择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位置选择阀,包括共轴叠合设置的定子及转子,所述转子可绕其中轴完成周向运动,在所述定子上,中轴位置处设有进液孔、贴近外圈边沿位置处设有出液孔,在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出液孔之间还设有若干环绕所述进液孔的端孔,所述端孔两两配对、其中一对所述端孔为一对清洗路接口;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相接触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液孔相连通的液流槽,所述液流槽内仅包含有一条非首尾贯通式的液体流道;在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至少一种相对位置状态下,所述液流槽的第一末端与一个所述清洗路接口连通,所述液流槽的第二末端与所述出液孔相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位置选择阀完成流体的输送后,驱动转子转动,从而使液流槽的第一末端与一个清洗路接口连通,同时还使第二末端与出液孔连通,然后向进液孔中冲入清洗液,清洗液进一步由液流槽的第一末端冲入液流槽中,接着依次液流槽的第二末端和出液孔冲出,由于此时出液孔与液流槽的第二末端连通,则如此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的冲洗死区,从而可以达到一冲到底的效果,以便于实现多位置选择阀内部完全且高效的清洗。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全部所述端孔以所述定子的中轴为中心等距离、等
角度排列。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端孔围绕进液孔均匀分布,便于转子以转动的方式通过液流槽使进液孔与端孔连通。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转子上沿径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一端与所述液流槽的第一末端相连通、所述连接槽的另一端用于与任一所述端孔选择性地相接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流槽所在的圆与若干端孔所在的圆并不重合,通过连接槽便于实现液流槽与端孔的连通。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相接触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液孔与若干所述端孔的选择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转子转动,便于使转子上的选择槽使定子上的进液孔与端孔连通。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对所述端孔均以所述进液孔的中轴为中心对称设置;选择槽与连接槽的长度方向均与过一组所述端孔的直线方向一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使液流槽的第一末端与一个清洗路接口连通的同时,还使液流槽通过连接槽另一清洗路接口连通,且使液流槽的第二末端与出液孔连通,以便于实现清洗时一冲到底的效果。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选择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转子径向设置,所述选择槽的一端正对于所述进液孔,所述选择槽的另一端用于正对于其中一个所述端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便于防止流体在选择槽中留存,从而便于避免前后所输送不同流体间的交叉污染。
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对所述端孔间的连线均穿过所述定子的中心。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通过选择槽选择某一端孔后,从而还恰好使连接槽连通与该端孔一组的另一端孔。
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一对所述清洗路接口之间连接有清洗管路,其余各对端孔之间均连接有外接部件;所述清洗管路与所述外接部件均双向导通。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外接部件的双向均可实现流体的处理,提升了流体流向选择的灵活性。
2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外接部件包括与一对所述端孔中的一个所述端孔连接的第一连接管,以及与另一个所述端孔连接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共同连接有外接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接件便于实现对从多位置选择阀中流出的流体的处理。
2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转子连接有电机,且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可实现转子的转动。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便于实现多位置选择阀内部完全且高效的清洗;2.流体可选择性的通过不同外接部件;
3.流体可反向通过各外接部件。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一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二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三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四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五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3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六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3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七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36.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八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37.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九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38.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十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39.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十一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40.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第十二连通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1、定子;11、进液孔;12、端孔;121、第一外接路接口;122、第二外接路接口;123、第三外接路接口;124、第四外接路接口;125、第五外接路接口;126、第六外接路接口;127、第七外接路接口;128、第八外接路接口;129、第九外接路接口;1210、第十外接路接口;1211、第一清洗路接口;1212、第二清洗路接口;13、出液孔;2、转子;21、选择槽;22、液流槽;23、连接槽;3、清洗管路;4、外接部件;41、第一外接部件;42、第二外接部件;43、第三外接部件;44、第四外接部件;45、第五外接部件;5、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结合附1-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多位置选择阀,参照图1,多位置选择阀包括电机(图1中未示出),电机上固定有定子1,结合图2,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与定子1共轴且叠合设置的转子2,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子2可绕其中轴完成周向运动;定子1中可注射入预设的流体,且流体可在定子1和转子2中流通;参照图3,定子1上连接有一条供清洗液流经的清洗管路3以及五条供流体流经的外接部件4;外接部件4用于对流经的流体进行一定处理,以实现某种预设目的;清洗管路3应用于定子1与转子2中残留流体的清洗过程。
44.参照图1及图2,定子1呈如图1所示的第一回转体状,定子1沿其中轴开设有进液孔11,定子1贴近其外圈边沿的位置上开设有出液孔13,出液孔13与进液孔11的轴向一致;环绕进液孔11均匀分布有十二个与进液孔11同轴向的端孔12,十二个端孔12以转子2的中轴为中心等距离、等角度排列,端孔12均置于进液孔11与出液孔13之间。
45.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3,十二个端孔12分为六组,每组中的两个端孔12以进液孔11为中心对称设置;其中一组端孔12中的两个端孔12与清洗管路3的两端一一对应,且将此组端孔12记为一组清洗路接口,且将此组清洗路接口分别记为第一清洗路接口1211和第二
清洗路接口1212;余下的十个端口按照逆时针顺序依次记为:第一外接路接口121、第二外接路接口122、第三外接路接口123、第四外接路接口124、第五外接路接口125、第六外接路接口126、第七外接路接口127、第八外接路接口128、第九外接路接口129以及第十外接路接口1210;且第一外接路接口121与第六外接路接口126为一组对应的端孔12,第二外接路接口122与第七外接路接口127为一组对应的端孔12,第三外接路接口123与第八外接路接口128为一组对应的端孔12,第四外接路接口124与第九外接路接口129为一组对应的端孔12,第五外接路接口125与第十外接路接口1210为一组对应的端孔12。
46.参照图2,转子2呈如图2所示的第二回转体状,转子2与定子1相接触的侧壁上开设有选择槽21,选择槽21沿转子2的径向开设,且选择槽21的一端置于转子2的中心处;转子2在与定子1在共轴叠合的状态下,选择槽21位于转子2中心的一端正对于进液孔11,另一端可正对于任一端孔12,在电机的带动下选择槽21可用于连通进液孔11与任一端孔12。由于定子1上开设有十二个端孔12,故选择槽21有十二种连通进液孔11与端孔12的状态,分别记为:第一连通状态、第二连通状态、第三连通状态、第四连通状态、第五连通状态、第六连通状态、第七连通状态、第八连通状态、第九连通状态、第十连通状态、第十一连通状态、第十二连通状态。
47.选择槽21所在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呈圆弧状的液流槽22,液流槽22内仅包括一条非首尾贯通式的液体流道;液流槽22所在圆的圆心与转子2的中心重合,选择槽21所在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沿转子2径向设置的连接槽23,且连接槽23的第一端与液流槽22的第一末端连通,连接槽23的第二端用于选择性地连通定子1上的任一端孔12。
48.需要说明的是,选择槽21与连接槽23均呈长条形,且选择槽21与连接槽23分列于转子2中心两侧,且位于转子2的同一条轴向上;十二个端孔12所在的圆的半径与转子2中心到连接槽23第二端的距离一致,且选择槽21的长度与进液孔11到任一端孔12的距离一致。
49.参照图3,包括五条外接部件4以及一条清洗管路3在内的六条管路与六组端孔12一一对应;五条外接部件4结构一致,且将此五条外接部件4分别记为:第一外接部件41、第二外接部件42、第三外接部件43、第四外接部件44以及第五外接部件45;每条外接部件4均包括与对应一组端孔12中其中一个端孔12连接的第一连接管,以及与该组端孔12中另一端孔12连接的第二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连接有外接件,在本实施例中,外接件用于层析流经外接部件4的流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外接件包括但不限于层析柱或色谱柱;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接件可依据准备对流体的所做的操作而决定其具体结构,而并不限于以上层析柱或色谱柱。
50.清洗管路3为连接在第一清洗路接口1211与第二清洗路接口1212之间的第三连接管;需要说明的是,清洗管路3以及每条外接部件4均可双向导通。
51.在实施中,参照图3,第一外接部件41的一端与第一外接路接口121连通,另一端与第六外接路接口126连通;第二外接部件42的一端与第二外接路接口122连通,另一端与第七外接路接口127连通;第三外接部件43的一端与第三外接路接口123连通,另一端与第八外接路接口128连通;第四外接部件44的一端与第四外接路接口124连通,另一端与第九外接路接口129连通;第五外接部件45的一端与第五外接路接口125连通,另一端与第十外接路接口1210连通。
52.定子1上的出液孔13上连接有出液管5,出液管用于传送处理后的流体。
53.需要着重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体现出的多位置选择阀的新流路设计,不仅可控制流体选择性的正向通过不同的外接部件,还能控制流体选择性的反向通过不同的外接部件,且清洗多位置选择阀内公共流路部分时无冲洗死区存在,能够实现多位置选择阀内部完全且高效的清洗。
54.以下结合多位置选择阀的新流路设计对上述十二种连通状态进行一一介绍:第一连通状态(使流体正向通过第一外接部件41):采用第一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3,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一外接路接口121,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六外接路接口126连通,液流槽22与出液孔13连通;第一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液孔11中注入流体,然后流体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一外接路接口121、第一外接部件41、第六外接路接口126、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
55.第二连通状态(使流体反向通过第一外接部件41):采用第二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4,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六外接路接口126,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一外接路接口121连通,液流槽22与出液孔13连通;第二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液孔11中注入流体,然后流体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六外接路接口126、第一外接部件41、第一外接路接口121、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
56.第三连通状态(使流体正向通过第二外接部件42):采用第三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5,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二外接路接口122,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七外接路接口127连通,液流槽22与出液孔13连通;第三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液孔11中注入流体,然后流体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二外接路接口122、第二外接部件42、第七外接路接口127、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
57.第四连通状态(使流体反向通过第二外接部件42):采用第四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6,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七外接路接口127,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二外接路接口122连通,液流槽22与出液孔13连通;第四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液孔11中注入流体,然后流体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七外接路接口127、第二外接部件42、第二外接路接口122、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
58.第五连通状态(使流体正向通过第三外接部件43):采用第五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7,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三外接路接口123,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八外接路接口128连通,液流槽22与出液孔13连通;第五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液孔11中注入流体,然后流体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三外接路接口123、第三外接部件43、第八外接路接口128、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
59.第六连通状态(使流体反向通过第三外接部件43):采用第六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8,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八外接路接口128,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三外接路接口123连通,液流槽22与出液孔13连通;第六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液孔11中注入流体,然
后流体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八外接路接口128、第三外接部件43、第三外接路接口123、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
60.第七连通状态(使流体正向通过第四外接部件44):采用第七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9,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四外接路接口124,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九外接路接口129连通,液流槽22与出液孔13连通;第七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液孔11中注入流体,然后流体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四外接路接口124、第四外接部件44、第九外接路接口129、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
61.第八连通状态(使流体反向通过第四外接部件44):采用第八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10,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九外接路接口129,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四外接路接口124连通,液流槽22与出液孔13连通;第八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液孔11中注入流体,然后流体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九外接路接口129、第四外接部件44、第四外接路接口124、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
62.第九连通状态(使流体正向通过第五外接部件45):采用第九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11,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五外接路接口125,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十外接路接口1210连通,液流槽22与出液孔13连通;第九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液孔11中注入流体,然后流体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五外接路接口125、第五外接部件45、第十外接路接口1210、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
63.第十连通状态(使流体反向通过第五外接部件45):采用第十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12,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十外接路接口1210,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五外接路接口125连通,液流槽22与出液孔13连通;第十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液孔11中注入流体,然后流体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十外接路接口1210、第五外接部件45、第五外接路接口125、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
6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接部件41、第二外接部件42、第三外接部件43、第四外接部件44以及第五外接部件45中的外接件均具有双向导通的特性,从而使得连接在定子1上的第一外接部件41、第二外接部件42、第三外接部件43、第四外接部件44以及第五外接部件45不仅均有正向输送流体的作用,还具有反向输送流体的作用。
65.且,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不仅可使流体选择性的通过第一外接部件41、第二外接部件42、第三外接部件43、第四外接部件44以及第五外接部件45中的任意一个,还可实现每次选择第一外接部件41、第二外接部件42、第三外接部件43、第四外接部件44以及第五外接部件45中的任意一个用于流体的正/反向传输过程。
66.第十一连通状态(用于清洗多位置选择阀,且仅采用此连通状态进行多位置选择阀的清洗):采用第十一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13,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一清洗路接口1211,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二清洗路接口1212连通,液流槽22的第二末端恰与出液孔13连通;第十一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
液孔11中注入清洗液,然后清洗液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一清洗路接口1211、清洗管路3、第二清洗路接口1212、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如此,包含进液孔11、选择槽21、液流槽22以及出液孔13在内的多位置选择阀内公共流路部分在清洗时无冲洗死区存在。
67.第十二连通状态(仅作介绍,不予实施):采用第十二连通状态时,参照图1、图2及图14,先通过电机驱动转子2转动,从而使选择槽21连通进液孔11与第二清洗路接口1212,此时,连接槽23的第二端恰与第一清洗路接口1211连通,液流槽22与出液孔13连通;第十二连通状态完成后,开始向进液孔11中注入清洗液,然后清洗液依次流经选择槽21、第二清洗路接口1212、清洗管路3、第一清洗路接口1211、连接槽23、液流槽22、出液孔13以及出液管5。
68.但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柱液流槽22的清洗时,不使用第十二连通状态,因为如图12所示,液流槽22的第二末端并非直接对着出液孔13,如此,液流槽22上对准出液孔13的位置至第二末端的区域上会产生冲洗死区;以上第十二连通状态仅作介绍,不予实施。
6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位置选择阀的实施原理为:进行流体的传送前,先选择与该流体对应的连通状态(第一连通状态至第十连通状态中的一种),然后控制电机驱转转子2,以使多位置选择阀完成相应的连通状态;每完成一次流体的传输后,控制电机驱转转子2,从而使多位置选择阀处于第十一连通状态,然后向多位置选择阀中冲入清洗液,从而实现多位置选择阀内部完全且高效的清洗。
7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