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转盘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6568发布日期:2023-03-31 21:5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转盘轴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复合式转盘轴承。


背景技术:

2.主轴承作为盾构机核心部件之一,主轴承施工过程中一旦损坏将会造成盾构机停机,且因其更换周期长、维修难度大,导致整个工程进展严重滞后,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整个施工安全。
3.现急需研发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和加工的转盘轴承,为盾构机主轴轴承解决制造成本高、材料浪费、再制造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转盘轴承,其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和加工。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复合式转盘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以及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轴承内圈之间的主推力滚子、辅推力滚子和径向滚子,所述轴承内圈包括内圈本体和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内圈本体可拆卸的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内圈本体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主推力滚子相适配的第一内圈滚道面,所述内圈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辅推力滚子相适配的第二内圈滚道面,所述内圈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径向滚子相适配的第三内圈滚道面。
7.进一步地,所述内圈本体套接于所述齿圈外周面的中部,所述齿圈靠近所述径向滚子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凸缘,所述径向凸缘通过第一销钉与所述内圈本体连接,所述第一销钉通过第一紧定螺钉紧定于所述径向凸缘。
8.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凸缘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销钉相适配的第一销孔,所述内圈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销钉相适配的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远离所述第二销孔的一端同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紧定螺钉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
9.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外圈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圈、第二外圈和第三外圈,所述第一外圈靠进所述第二外圈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推力滚子相适配的第一外圈滚道面,所述第三外圈靠近所述第二外圈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辅推力滚子相适配的第二外圈滚道面,所述第二外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径向滚子相适配的第三外圈滚道面。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圈通过第二销钉与所述第二外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销钉通过第二紧定螺钉紧定于所述第一外圈,所述第三外圈通过第三销钉与所述第二外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三销钉通过第三紧定螺钉紧定于所述第三外圈。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圈靠近所述第二外圈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所述第二外圈靠近所述第一外圈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外圈远离所述第一外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台,所述第三外圈靠近所述第二
外圈的端面上设置有轴向凸台,所述轴向凸台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
12.进一步地,所述主推力滚子与所述辅推力滚子的轴线垂直所述内圈本体的轴向,所述径向滚子的轴线垂直所述内圈本体的径向。
13.进一步地,所述主推力滚子通过与其相适配的保持架可滚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圈滚道面与所述第一内圈滚道面之间,所述辅推力滚子通过与其相适配的保持架可滚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圈滚道面与所述第二内圈滚道面之间,所述径向滚子通过与其相适配的保持架可滚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三外圈滚道面与所述第三内圈滚道面之间。
14.进一步地,所述主推力滚子包括双列圆柱滚子。
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以及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轴承内圈之间的主推力滚子、辅推力滚子和径向滚子,所述轴承内圈包括内圈本体和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内圈本体可拆卸的连接。其通过将轴承内圈设置为可拆卸的齿圈和内圈本体,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和加工。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轴承外圈,1.1、第一外圈,1.2、第二外圈,1.3、第三外圈,1.4、轴向凸台,2、轴承内圈,2.1、内圈本体,2.2、齿圈,2.3、径向凸缘,3、主推力滚子,4、辅推力滚子,5、径向滚子,6、第一销钉,7、第二销钉,8、第三销钉,9、第一紧定螺钉,10、第二紧定螺钉,11、第三紧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实施例1如图1所示,复合式转盘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以及设置在轴承外圈1与轴承内圈2之间的主推力滚子3、辅推力滚子4和径向滚子5,轴承内圈2包括内圈本体2.1和齿圈2.2,齿圈2.2与内圈本体2.1可拆卸的连接。
20.内圈本体2.1呈环形,内圈本体2.1一端设置有与主推力滚子3相适配的第一内圈滚道面,内圈本体2.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辅推力滚子4相适配的第二内圈滚道面,内圈本体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径向滚子5相适配的第三内圈滚道面,内圈本体2.1套接于齿圈2.2外周面的中部,如图1所述,齿圈的轴向截面呈l型,具体的,齿圈2.2靠近径向滚子5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凸缘2.3,径向凸缘2.3通过第一销钉6与内圈本体2.1连接,第一销钉6通过第一紧定螺钉9紧定于径向凸缘2.3。
21.具体的,径向凸缘2.3上设置有与第一销钉6相适配的第一销孔,内圈本体2.1上设置有与第一销钉6相适配的第二销孔,第一销孔远离第二销孔的一端同轴设置有与第一紧定螺钉9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安装时,第一销钉6穿设于第一销孔与第二销孔内后,第一紧定螺钉9螺纹旋接于第一螺孔内,并抵顶于第一销钉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通过第一
销钉9与第一紧定螺钉9的方式连接齿圈2.2与内圈本体2.1,定位精度高,方便拆卸和安装。
2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轴承内圈2设置成内圈本体2.1与齿圈2.2,有利于在齿圈2.2或者内圈本体2.1出现故障时,方便拆卸以及更换,同时也有利于各自的加工。
23.本实施例的轴承外圈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圈1.1、第二外圈1.2和第三外圈1.3,第一外圈1.1靠进第二外圈1.2的端面上设置有与主推力滚子5相适配的第一外圈滚道面,第三外圈1.3靠近第二外圈1.2的端面上设置有与辅推力滚子4相适配的第二外圈滚道面,第二外圈1.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径向滚子5相适配的第三外圈滚道面。第三外圈滚道面形成于第二外圈1.2内周面上的环形槽。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外圈1.1与第二外圈1.2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外圈1.3与第二外圈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与齿圈2.2与内圈本体2.1的连接方式相同,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具体的第一外圈1.1通过第二销钉7与第二外圈1.2可拆卸的连接,第二销钉7通过第二紧定螺钉10紧定于第一外圈1.1,第三外圈1.3通过第三销钉8与第二外圈1.2可拆卸的连接,第三销钉8通过第三紧定螺钉11紧定于第三外圈1.3。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轴承内圈2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外圈1.1、第二外圈1.2和第三外圈1.3,其便于拆装,以及维修更换,同时也便于各自的加工。
26.为了提高定位以及安装精度,本实施的第一外圈1.1靠近第二外圈1.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第二外圈1.2靠近第一外圈1.1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台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第二外圈1.2远离第一外圈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台,第三外圈1.3靠近第二外圈1.2的端面上设置有轴向凸台1.4,轴向凸台1.4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凸台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
27.本实施例的主推力滚子5与辅推力滚子4的轴线均垂直内圈本体2.1的轴向,径向滚子5的轴线垂直内圈本体2.1的径向。
28.本本实施例的主推力滚子5通过与其相适配的保持架可滚动的安装在第一外圈滚道与第一内圈滚道面之间,辅推力滚子4通过与其相适配的保持架可滚动的安装在第二外圈滚道面与第二内圈滚道面之间,径向滚子5通过与其相适配的保持架可滚动的安装在第三外圈滚道面与第三内圈滚道面之间。主推力滚子5包括沿轴向紧邻设置的双列列圆柱滚子。需要说明的是,主推力滚子采用双列滚动体设计,减少摩擦疲劳,提高轴承使用寿命。
29.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的轴承外圈1与轴承内圈2均采用分体式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后期更换或维修,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应用工况不同套圈材料采用区别设计,降低原材料成本。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3.以上所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