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驱动滚轮组件和窗帘开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3408发布日期:2022-07-23 08:4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离合器、驱动滚轮组件和窗帘开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合器、驱动滚轮组件和窗帘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2.为实现对窗帘的自动化控制,市场上出现一种窗帘开合装置。该窗帘开合装置无需对现有的手动窗帘进行改造,而是直接安装在窗帘轨道上即可实现对窗帘的自动控制。该窗帘开合装置挂置在窗帘轨道上,并且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抵压在窗帘轨道上的滚轮行走,实现对窗帘的打开和关闭。
3.但是,当驱动机构未通电的情况下,滚轮是无法自由转动的。此时用户无法实现手动控制窗帘,导致使用不便。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窗帘开合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支撑件、弹性复位件、主动件、从动件和离合件,所述主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中部,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围绕所述主动件的限位凸起,所述从动件呈环形且可自由转动地围设在多个所述限位凸起的外侧,所述离合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并且位于所述主动件的外侧壁与所述从动件的内侧壁之间,所述主动件对应所述离合件的外侧壁为平面,所述主动件被设置成能够在初始位置与传动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主动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离合件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限制下紧贴于所述主动件的外侧壁,此时所述从动件与所述离合件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主动件转动至所述传动位置时,所述主动件的外侧壁带动所述离合件沿所述支撑件的径向向外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离合件的外侧壁与所述从动件的内侧壁传动相接,此时所述弹性复位件产生弹性形变。
6.在上述离合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离合件包括柱段和缩径段,所述弹性复位件呈环状且绕所述支撑件的圆心围设于所述离合件的外侧,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内侧面抵接在所述离合件的缩径段。
7.在上述离合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上还设置有卡夹,所述卡夹卡置于所述缩径段。
8.在上述离合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凸起包括弧形段和两个弯折段,多个所述限位凸起的所述弧形段围绕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的圆心间隔设置,对应于同一个所述限位凸起的两个所述弯折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弧形段的一个端部相连,另一端沿所述支撑件的径向向外延伸。
9.在上述离合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复位件在对应于所述弧形段处形成有内凹段。
10.在上述离合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复位件的材质为弹性塑料;并且/或者所述离合件的截面为工字型。
11.在上述离合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离合件设置有多个,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限位凸起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离合件,所述主动件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的每个边对应一个所述离合件。
12.在上述离合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旋转槽,所述主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旋转槽内;并且/或者所述支撑件呈一端开口的筒状。
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滚轮组件,包括电机、滚轮和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从动件传动连接。
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窗帘开合装置,所述窗帘开合装置包括壳体、挂接机构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驱动滚轮组件,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部分从所述通孔伸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15.通过设置离合器,可以将该离合器应用窗帘开合装置,从而实现窗帘开合装置的机械离合。具体地,在需要自动开闭窗帘时,通过主动件带动离合件与从动件传动连接,使得窗帘机器人带动窗帘开闭,实现自动化控制;在需要手动拉动窗帘时,通过主动件位于初始位置时,离合件在弹性复位件的限制下紧贴于主动件的外侧壁,此时从动件与离合件之间具有间隙,用户可以轻松拉动窗帘,提高便利性。
16.通过设置限位凸起对离合件进行限位,可以保证离合器的运行均匀性和稳定性。
17.通过将离合件设置为柱段与缩径段的组合,并将弹性复位件内侧面抵接在缩径段,可以减小弹性复位件对离合件的影响,保证离合件的离合过程稳定。
18.通过弹性复位件上设置卡夹,可以利用卡夹卡置在缩径段上,从而保证弹性复位件的定位精度和复位效果,并且卡夹的设置还有利于降低离合件的安装难度,便于离合件的维修更换。
19.通过限位凸起设置弧形段和弯折段,可以提高支撑件的强度,同时对离合件进行导向和限位。
20.通过在弹性复位件上设置内凹段,可以避免弹性复位件弹性形变时产生干涉而影响离合效果。
21.通过每两个相邻的限位凸起之间设置一个离合件,主动件的每个边对应一个离合件,可以提高离合器的整体运行均匀性和稳定性,保证离合效果。
22.通过将主动件设置在旋转槽内,可以对主动件进行限位,同时减小离合器的厚度,减小离合器的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23.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离合器、驱动滚轮组件和窗帘开合装置。附图中:
24.图1为本技术的离合器的爆炸图;
25.图2为本技术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26.图3为本技术的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的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的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的驱动滚轮组件的装配图;
29.图6为本技术的驱动滚轮组件去掉滚轮和支架后的结构图;
30.图7为本技术的窗帘开合装置的结构图。
31.附图标记列表
32.1、离合器;11、支撑件;111、限位凸起;1111、弧形段;1112、弯折段;112、旋转槽;115、过孔;12、弹性复位件;121、卡夹;122、内凹段;13、主动件;131、轴孔;14、从动件;15、离合件;151、柱段;152、缩径段;2、电机;3、减速器;31、减速器的输出轴;4、滚轮;41、轮辋;42、滚动面;5、壳体;51、伸出孔;6、挂接机构;7轴承;8、支架;9、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是结合适用于u型轨道的窗帘开合装置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技术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技术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例如,本技术的离合器显然还能够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窗帘开合装置,如适用于工字型轨道或罗马杆轨道的窗帘开合装置等。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部”、“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首先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的离合器进行介绍。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离合器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离合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的示意图。
37.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解决窗帘开合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离合器1包括支撑件11、弹性复位件12、主动件13、从动件14和离合件15。主动件13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件11的上表面中部,支撑件1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围绕主动件13的限位凸起111,从动件14呈环形且可自由转动地围设在多个限位凸起111的外侧,离合件15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限位凸起111之间并且位于主动件13的外侧壁与从动件14的内侧壁之间,主动件13对应离合件15的外侧壁为平面。
38.主动件13被设置成能够在初始位置与传动位置之间转动,当主动件13位于初始位置时,离合件15在弹性复位件12的限制下紧贴于主动件13的外侧壁,此时从动件14与离合件15之间具有间隙;当主动件13转动至传动位置时,主动件13的外侧壁带动离合件15沿支撑件11的径向向外移动从而使得离合件15的外侧壁与从动件14的内侧壁传动相接,此时弹性复位件12产生弹性形变。
39.通过设置离合器1,可以将该离合器1应用窗帘开合装置,从而实现窗帘开合装置的机械离合。具体地,在需要自动开闭窗帘时,通过主动件13带动离合件15与从动件14传动连接,使得窗帘机器人带动窗帘开闭,实现自动化控制;在需要手动拉动窗帘时,通过主动件13位于初始位置时,离合件15在弹性复位件12的限制下紧贴于主动件13的外侧壁,此时从动件14与离合件15之间具有间隙,用户可以轻松拉动窗帘,提高便利性。通过设置限位凸起111对离合件15进行限位,可以保证离合器1的运行均匀性和稳定性。
40.下面进一步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的离合器1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41.首先参照图1,支撑件11呈一端开口的筒状,其可以由硬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支撑件11的上表面(图1所示出的表面)中部设置有旋转槽112,旋转槽112的底部开设有过孔115。围绕旋转槽112的周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111,本技术中限位凸起111设置有四个,四个限位凸起111均匀排布在旋转槽112的周围。
42.参见图3,每个限位凸起111包括弧形段1111和两个弯折段1112,四个限位凸起111的弧形段1111围绕旋转槽112间隔设置,对应于同一个限位凸起111的两个弯折段1112中,每个弯折段1112的一端与弧形段1111的一个端部相连,另一端沿支撑件11的径向向外延伸。
43.返回参见图1,支撑件11的筒状开口端沿周向形成有多个豁口,该端部可以套接在待安装件上。
44.参见图1和图3,主动件13可转动地设置于旋转槽112内,其整体呈多边形,本技术中为方形,方形的四个侧面均为平面,相邻的两侧面之间设置有倒圆角。主动件13的中部开设有轴孔131,该轴孔131允许传动轴与其连接,从而带动主动件13转动。
45.参见图1,离合件15优选地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自身沿轴向包括位于两端的柱段151和位于中间的缩径段152,缩径段152的直径小于两端的柱段151的直径。由此,离合件15的截面呈“工”字型。本技术中,离合件15设置有四个,四个限位凸起111两两之间形成有容纳离合件15的空隙,每两个相邻的限位凸起111之间设置有一个离合件15。
46.参见图1和图3,弹性复位件12优选地采用弹性塑料制成,如聚甲醛塑料(简称pom塑料)或尼龙(简称pa)等,如此可以同时保证弹性复位件12具有良好的外张力和回位力。弹性复位件12整体为环形且围绕在四个离合件15的外侧。弹性复位件12的内侧在对应每个离合件15的位置形成有一个卡夹121,该卡夹121能够通过弹性变形卡在离合件15的缩径段152上,卡置好后弹性复位件12在每个离合件15处的外边缘始终位于缩径段152内,使得离合件15的柱段151可以与从动件14率先接触。弹性复位件12在对应每个限位凸起111的弧型段处形成有内凹段122,在安装好时,每个内凹段122位于一个限位凸起111的弧形段1111和两个弯折段1112段之间形成的槽结构中。
47.安装时,先将四个离合件15分别卡置在弹性复位件12的卡夹121中,然后将弹性复位件12连同安装好的离合件15一起安装在支撑件11上。安装好后,主动件13的每个侧边对应一个离合件15。
48.参见图1和图2,从动件14呈环形,其可以由金属铸造而成,也可以由机床加工成型,或者粉末冶金压制成型,或采用塑料材质注塑成型。优选地从动件14的内径大于支撑件11的外径,安装好后,环形的从动件14沿其轴向的一部分围设在支撑件11的外侧,另一部分部分围设在四个限位凸起111的外侧,并且围设好后从动件14可以相对于支撑件11自由转
动。
49.参见图3,在离合器1处于分离状态时,主动件13处于初始状态,主动件13的每个侧面均正对一个离合件15,每个离合件15的上下两柱段151在弹性复位件12的弹力限制作用下紧贴在对应的主动件13的外侧壁中部,此时从动件14与离合件15之间具有间隙,因此从动件14可以相对于支撑件11自由转动。
50.参见图4,在离合器1处于结合状态时,主动件13转动至传动位置,转动过程中,主动件13的外侧壁带动离合件15的上下两柱段151克服弹性复位件12的弹力,并沿支撑件11的径向向外移动,从而使得离合件15的上下两柱段151的外侧壁与从动件14的内侧壁挤压,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实现二者的传动相接,弹性复位件12此时沿径向被离合件15撑开而产生弹性形变。当主动件13继续转动时,离合件15带动从动件14转动。
51.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离合件15设置为柱段151与缩径段152的组合,并将弹性复位件12内侧面抵接在缩径段152,可以减小弹性复位件12对离合件15的影响,保证离合件15的离合过程稳定。通过弹性复位件12上设置卡夹121,可以利用卡夹121卡置在缩径段152上,从而保证弹性复位件12的定位精度和复位效果,并且卡夹121的设置还可以实现离合件15与弹性复位件12的初安装,有利于降低离合件15的安装难度,便于离合件15的维修更换。通过限位凸起111设置弧形段1111和弯折段1112,可以提高支撑件11的强度,同时对离合件15进行导向和限位。通过在弹性复位件12上设置内凹段122,可以避免弹性复位件12弹性形变时产生干涉而影响离合效果。通过每两个相邻的限位凸起111之间设置一个离合件15,主动件13的每个边对应一个离合件15,可以提高离合器1的整体运行均匀性和稳定性,保证离合效果。通过将主动件13设置在旋转槽112内,可以对主动件13进行限位,同时减小离合器1的厚度,减小离合器1的空间占用。
52.下面参见图2、图5和图6,对本技术的驱动滚轮组件进行介绍。其中,图5为本技术的驱动滚轮组件的装配图;图6为本技术的驱动滚轮组件去掉滚轮和支架后的结构图。
53.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滚轮组件,该驱动滚轮组件包括电机2、减速器3、滚轮4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离合器1。其中,电机2的输出轴与主动件13的轴孔131连接,滚轮4与从动件14传动连接。具体地,电机2的输出轴与减速器3连接,减速器3的输出轴31穿过支撑件11上的过孔115后与主动件13上的轴孔131连接,从而电机2通过减速器3带动主动件13转动。支撑件11的开口端套接在减速器3的外周面上,并且减速器3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安装有橡胶圈9,支撑件11的内周面与橡胶圈9相挤压。滚轮4整体呈筒状,其包括轮辋41和滚动面42,轮辋41为空心筒状,滚动面42贴附在轮辋41外周。从动件14固定连接于筒状滚轮4的内部一端,优选地,从动件14固定卡接在轮辋41一端的内周面上。安装好后,电机2、减速器3和离合器1整体位于轮辋41内部。
54.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在离合器1处于分离状态时,从动件14连通滚轮4一起可以相对于支撑件11自由转动。在离合器1处于结合状态时,电机2能够通过减速器3和离合器1带动滚轮4转动。
55.下面参见图5和图7,对本技术的窗帘开合装置进行介绍。其中,图7为本技术的窗帘开合装置的结构图。
56.如图5和图7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窗帘开合装置,窗帘开合装置包括壳体5、挂接机构6和上述的驱动滚轮组件,驱动滚轮组件安装在壳体5内,壳体5的顶部设置有伸出
孔51,安装好后,滚轮4部分从伸出孔51伸出。具体地,壳体5内设置有支架8,电机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架8上,支架8固定在壳体5内部,滚轮4的轮辋41前端设置有轴承7,滚轮4的轮辋41前端插接在该轴承7的内圈,该轴承7的外圈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5内。如此,驱动滚轮组件的两端被固定在壳体5内。
57.挂接机构6设置在壳体5内,并且部分伸出壳体5。本技术中,挂接机构6为t型杆,t型杆的顶端两侧各设置一个转轮。通过挂接机构6,可以将本技术的窗帘开合装置安装在u型窗帘轨道上,安装好后,两个挂接机构6可滚动地连接在u型轨道内部,滚轮4抵压在轨道的底面。
58.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并未就壳体5和挂接机构6的具体结构形式进行介绍,但是这并非代表本技术无法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挂接机构6的具体形式,只要能够实现将窗帘开合装置挂接在u型窗帘轨道上的目的即可。
59.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在离合器1处于分离状态时,从动件14连通滚轮4一起可以相对于支撑件11自由转动,此时窗帘开合装置可以在轨道上自由行走。在离合器1处于结合状态时,电机2能够通过减速器3和离合器1带动滚轮4转动,此时窗帘开合装置可以在轨道上自动移动。
60.下面对窗帘开合装置的使用方式进行简要介绍。
61.窗帘开合装置挂接好后,离合器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离合件15在弹性复位件12的弹力作用下抵接在对应的主动件13的外侧壁中部,离合件15的中心与主动件1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处于最短,离合件15的外侧面与从动件14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用户手动拉动窗帘时,从动件14不受阻碍地自由转动,从而窗帘带动窗帘开合装置在u型轨道上移动,此时可轻松地实现对窗帘的手动开合。
62.如果需要通过窗帘开合装置控制窗帘的开合,则控制电机2通电,电机2输出的动力通过减速器3的输出轴31传递至主动件13,主动件13转动至传动位置。主动件13转动过程中,每个外侧壁推动与其抵接的离合件15的上下两柱段151,四个离合件15此时各自克服与弹性复位件12之间的弹力并沿支撑件11的径向向远离输出轴31的方向移动,直至离合件15的上下两柱段151与从动件14的内侧壁相互抵压,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离合件15带动从动件14一起转动,此时滚轮4转动从而使得窗帘开合装置沿u型轨道的底面行走,弹性复位件12产生弹性形变而储存弹性势能。另一方面,由于支撑件11通过橡胶圈9与减速器3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支撑件11与减速器3之间的转动阻力可以保证在离合件15上下两柱段151与从动件14的内侧壁抵接之前,支撑件11不会跟随主动件13转动。当离合件15的上下两柱段151与从动件14的内侧壁之间抵接之后,离合件15的上下两柱段151推动与之接触的限位凸起111的侧面,使得支撑件11克服与减速器3之间的转动阻力,从而整个支撑件11和从动件14一起相对固定地围绕减速器3的输出轴31同步转动。
63.当电机2完全停止转动前,沿转动方向的反向转动预先设定的角度,此时主动件13沿反方向转动至初始位置,在反向转动的同时,弹性复位件12的弹性形变恢复,在弹性势能释放的作用下,离合件15沿支撑件11的径向向靠近输出轴31的方向移动,直至离合件15的上下两柱段151重新抵接在主动件13的外侧壁中部。此时,离合件15的上下两柱段151与从动件14的内侧壁之间的抵压接触解除,从动件14重新恢复到可自由转动状态。
6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阐述本技术的原理,并非旨在于限
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以便本技术能够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65.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从动件14是以部分围设在支撑件11外侧,部分围设在限位凸起111外侧进行说明的,但是从动件14的设置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在满足从动件14呈环形且可自由转动地围设在限位凸起111的外侧的条件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例如,从动件14只围设在限位凸起111外侧,其内径还可以小于支撑件11的外径等。
66.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离合件15是以金属圆柱体、弹性复位件12是以环状的弹性塑料件进行说明的,但是离合件15和弹性复位件12的形式并非唯一,在满足弹性复位件12能够限制离合件15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设置方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并未偏离本技术的原理。例如,离合件15还可以设置为中部开设弧形槽的柱体,弧形槽处用于固定弹性复位件12的卡夹121。再如,弹性复位件12还可以采用首尾相接的拉伸弹簧进行替代等。再如,离合件15还可以设置为t型或者倒t型,也即离合件15只包括一个柱段151和一个缩径段152。再如,弹性复位件12还可以不设置卡夹121和内凹段122,同样可以对离合件15进行弹性限位,但如此设置将不便于离合件15的安装。
67.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限位凸起111是以弧形段1111+两个弯折段1112进行描述的,但是限位凸起111的具体结构并非唯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111还可以为柱状或其他任意形状等,只要该形状能够对离合件15起到一定的限位和导向作用即可。
68.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离合件15设置有四个、主动件13为四边形、限位凸起111设置四个进行说明的,但是对于上述数量的调整并未偏离本技术的原理,调整后的技术方案理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在主动件13依然为四边形,限位凸起111依然设置有四个的前提下,离合件15可以为一个至四个中的任意数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主动件13设置为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限位凸起111的个数相应地也可以设置为三个、五个、六个等。当然,限位凸起111的个数与主动件13的边数也可以不等。
69.再如,在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1的具体形状并非唯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调整,只要其能顾满足最基本的功能即可。例如,支撑件11的上表面可以不设置旋转槽112,而是直接将主动件13可转动地设置在其中部。
70.再如,虽然上述驱动滚轮组件是结合电机2配置有减速器3进行说明的,但显然这种实施方式并非唯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有选择性地选择是否使用减速器3。在不使用减速器3的前提下,可以另电机2的输出轴直接与主动件13传动连接。
71.再如,上述滚轮4的具体设置方式并非唯一,在能够实现滚轮4与从动件14之间传动连接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滚轮4的设置方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并未偏离本技术的原理。例如,从动件14外侧还可以设置一圈轮齿,滚轮4还可以通过齿轮组与从动件14传动连接。此时,电机2、减速器3和离合器1单独设置在壳体5内。
72.再如,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结合减速器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安装有橡胶圈9,支撑件11的内周面与橡胶圈9相挤压进行说明的,但是这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调整,只要能够满足支撑件11与减速器3之间存在
的转动阻力可以使得在离合件15外圆柱面与从动件14的内侧壁抵接之前,支撑件11不会跟随主动件13转动的条件即可。例如,还可以在减速器3的外周面上设置凸台,支撑件11的内周面与该凸台弹性抵接,通过调整凸台的高度来调节二者之间的弹性阻尼的大小。
73.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7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技术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75.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