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塑钢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钢复合加强型涂塑钢管。
背景技术:2.涂塑钢管,又名涂塑管、钢塑复合管、涂塑复合钢管,是以钢管为基体,通过喷、滚、浸、吸工艺在钢管(底管)内表面熔接一层塑料防腐层或在内外表面熔接塑料防腐层的钢塑复合钢管,涂塑钢管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比较小的摩擦阻力。
3.现有的技术中,生活中常见的涂塑钢管大多数都是呈塑钢复合加强型的,但常见的涂塑钢管在进行生产加工完成后大多数都是直接裸露放置在相关的平台上或者用于放置涂塑钢管的装置上的,而这种裸露的放置方式非常容易造成刚完成加工生产的涂塑钢管直接与其他物体相接触,导致涂塑钢管的外表面出现受损现象或者涂塑钢管变形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导致刚完成加工生产的涂塑钢管进行放置时没有相对良好的安全保护措施,严重影响了这种涂塑钢管进行使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常见的涂塑钢管在进行放置时大多数都是裸露进行放置的,非常容易造成钢管直接与其他物体相接触出现外表面损坏或者钢管变形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导致涂塑钢管没有相对良好的安全保护措施,严重影响了涂塑钢管的使用寿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塑钢复合加强型涂塑钢管。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钢复合加强型涂塑钢管,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侧盖,所述侧盖的左侧通过轴承活动贯穿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扭,所述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侧盖的内壁粘设有防滑垫,所述侧盖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左侧滑动贯穿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推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右侧粘设有侧垫。
6.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外壳的内部焊接有压簧,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外表面粘设有防护垫。
7.优选的,所述防滑垫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推块的左侧开设有与螺纹杆上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槽。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侧盖内壁的左面,所述推块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
9.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左端焊接在推块内部限位槽内壁的左面,且弹簧的右端焊接在限位块的左侧。
10.优选的,所述压簧的顶端焊接在夹板的底部,所述防护垫的外表面与钢管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挡块的顶部与夹板的底部相接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钢管插入完成后对外壳的侧边进行加装侧盖,推动侧盖与外壳相接触,侧盖上的防滑垫与外壳的外表面相接触,利用防滑垫增加侧盖与外壳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侧盖与外壳脱离的概率,转动转扭带动转杆进行旋转,螺纹杆转动时推块在螺纹杆的外表面进行移动,推块带动挡板向靠近外壳内部钢管的方向进行移动,连接杆外表面的弹簧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形状进行收缩,降低钢管裸露在外受到损坏的概率,提高对钢管进行保护的措施,提高钢管的使用寿命。
13.2、本实用新型中,钢管与外壳内部的夹板相接触,推动钢管进行移动,夹板与外壳之间的压簧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形状进行收缩,夹板缓慢向靠近挡块的方向进行移动,钢管的外表面与夹板上的防护垫相接触,利用夹板和压簧以及防护垫对钢管进行固定,使钢管在外壳的内部具有稳固的稳定性,提高钢管在外壳内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塑钢复合加强型涂塑钢管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塑钢复合加强型涂塑钢管的展开剖视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塑钢复合加强型涂塑钢管的夹板立体图。
17.图例说明:1、外壳;2、侧盖;3、转杆;4、转扭;5、螺纹杆;6、防滑垫;7、推块;8、连接杆;9、弹簧;10、限位块;11、挡板;12、侧垫;13、挡块;14、压簧;15、夹板;16、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钢复合加强型涂塑钢管,包括外壳1,外壳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侧盖2,侧盖2的左侧通过轴承活动贯穿有转杆3,转杆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扭4,转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侧盖2的内壁粘设有防滑垫6,防滑垫6的外表面与外壳1的外表面相接触,推块7的左侧开设有与螺纹杆5上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槽,侧盖2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推块7,推块7的左侧滑动贯穿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侧盖2内壁的左面,推块7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10相适配的限位槽,连接杆8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9,弹簧9的左端焊接在推块7内部限位槽内壁的左面,且弹簧9的右端焊接在限位块10的左侧,连接杆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推块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1,挡板11的右侧粘设有侧垫12。
21.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时,首先把完成加工后的钢管插入到外壳1的内部,钢管插入完成后对外壳1的侧边进行加装侧盖2,轻轻用力推动侧盖2与外壳1相接触,侧盖2上的防滑垫6与外壳1的外表面相接触,直至推动侧盖2移动至无法继续移动为止,转动侧盖2上的转扭4带动转杆3进行旋转,转杆3转动时带动螺纹杆5进行旋转,螺纹杆5转动时推块7在螺纹杆5的外表面进行移动,推块7带动挡板11向靠近外壳1内部钢管的方向进
行移动,推块7移动时连接杆8从推块7的内部移出,连接杆8外表面的弹簧9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形状进行收缩,直至转动转扭4使挡板11上的侧垫12与钢管相接触即可。
22.实施例2,如图3所示,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块13,外壳1的内部焊接有压簧14,压簧14的顶端焊接在夹板15的底部,防护垫16的外表面与钢管的外表面相接触,挡块13的顶部与夹板15的底部相接触,外壳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夹板15,夹板15的外表面粘设有防护垫16。
23.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插入时,钢管与外壳1内部的夹板15相接触,轻轻用力推动钢管进行移动,夹板15与外壳1之间的压簧14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形状进行收缩,夹板15缓慢向靠近挡块13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推动钢管完全进入到外壳1的内部,钢管的外表面与夹板15上的防护垫16相接触。
24.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把完成加工后的钢管插入到外壳1的内部,钢管与外壳1内部的夹板15相接触,轻轻用力推动钢管进行移动,夹板15与外壳1之间的压簧14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形状进行收缩,夹板15缓慢向靠近挡块13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推动钢管完全进入到外壳1的内部,钢管的外表面与夹板15上的防护垫16相接触,钢管插入完成后对外壳1的侧边进行加装侧盖2,轻轻用力推动侧盖2与外壳1相接触,侧盖2上的防滑垫6与外壳1的外表面相接触,直至推动侧盖2移动至无法继续移动为止,转动侧盖2上的转扭4带动转杆3进行旋转,转杆3转动时带动螺纹杆5进行旋转,螺纹杆5转动时推块7在螺纹杆5的外表面进行移动,推块7带动挡板11向靠近外壳1内部钢管的方向进行移动,推块7移动时连接杆8从推块7的内部移出,连接杆8外表面的弹簧9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形状进行收缩,直至转动转扭4使挡板11上的侧垫12与钢管相接触即可。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