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3140发布日期:2022-09-02 23:0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船舶上运输管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海上运输的船舶中,其燃料供应系统,一般采用双壁管供气系统,双壁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用于输送恒定温度和压力的特需燃料气体,外管通空气,并在外管壁上设置监测点,用于对可能存在的燃料气体进行检测,以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3.相关技术中,外管和内管一般采用焊接的工艺进行结合,工艺比较复杂,且需要的设备较多,而且通过焊接固定的连接方式,使得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减震效果不佳,因此不利于内管和外管的结构保护,容易存在气体泄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供一种减震效果较好且结构简单的用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支撑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设置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包括多个环绕于所述内管外壁的弹性支撑组件,相邻所述弹性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抵接于所述内管外壁的抱箍件、位于所述抱箍件远离所述内管一侧的弹性件、以及位于弹性件远离所述抱箍件一端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外管的内壁;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减震的过程中,内管相对外管发生震动,通过多个环绕于内管外壁的弹性支撑组件,来缓冲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设置有抱箍件相对于只设有弹性件减震的情况,增加了滑动支撑结构与内管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弹性支撑组件与内管连接的更加稳定;而且抱箍件通过固定连接件紧箍在内管的外壁,结合弹性件和支撑件起到了间隔内管和外管之间设定距离的作用,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在内管和外管受到震动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且可以使得内管和外管在震动后依然处于设定的间隔距离;此外,设置有抵接外管内壁的支撑件,相对于只设有弹性件减震的情况,增加了滑动支撑结构与外管内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滑动支撑结构在内管与外管之间抵接的稳定性;设置有多个绕设在内管外的弹性支撑组件可以使得内管在各个径向方向上震动的都能够得到缓冲。
8.作为优选,所述抱箍件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内设导向槽的导向件,所述支撑件滑移连接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弹性件伸缩连接在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减震的过程中,支撑件沿着导向件滑移,从而有利于使得支撑件不容易发生偏转,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伸入所述导向件内部的一端侧壁设置有凸出的限位部,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抱箍件的一端朝向所述支撑件凸起,并形成限制所述限位部滑出所述导
向槽的阻挡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管和外管发生相对震动的过程中,有的弹性件处于进一步压缩的状态,而有的弹性件则处于相对伸长的状态,限位部结合阻挡部能够防止支撑件脱离导向件,从而有利于保证该结构在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稳定性。
12.作为优选,所述抱箍件靠近所述内管的一侧为第一弧形抵接面;所述第一弧形抵接面的弧度大于所述内管外壁的弧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抱箍件内侧面弯曲的弧度大于内管外壁的弧度时,在组装的过程中,利用固定连接件连接相邻的抱箍件时,抱箍件会产生轻微的变形,从而逐渐贴合内管的外壁,以增加与内管外壁的接触面积;且抱箍件内侧面弯曲的弧度较大时,还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内管,有利于提高该结构的适配度。
14.作为优选,所述抱箍件靠近所述内管的一侧为第二弧形抵接面;所述第二弧形抵接面的弧度等于所述内管外壁的弧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抱箍件内侧面弯曲的弧度和内管外壁的弧度相等时,在安装的过程中能够比较贴合抱箍件的外壁,方便安装,且弧度相等,能够使得抱箍件与内管外壁接触面积的最大化,有利于提高该结构支撑的稳定性。
16.作为优选,所述抱箍件靠近所述内管的一侧为第三弧形抵接面;所述第三弧形抵接面的弧度小于所述内管外壁的弧度。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抱箍件内侧面弯曲的弧度较小时,在使用固定连接件连接相邻抱箍件的过程中,会使得抱箍件发生轻微的变形,以逐渐贴合内管的外壁,同时,由于抱箍件轻微的形变会产生欲恢复弧度较小时的趋势,因此抱箍件还会与内管的外壁之间存在静摩擦力,该静摩擦力能够使得抱箍件更加“抓紧”内管的外壁,从而提高了该结构支撑的稳定性。
18.作为优选,相邻两所述抱箍件之间设置有抱箍间隙。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固定连接件连接相邻的弹性支撑组件,即连接相邻的抱箍件时,在该过程中,抱箍间隙有利于为相邻抱箍件的紧密连接预留有紧固余量,从而有利于使得固定连接件能够更加紧密的连接相邻的抱箍件,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体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20.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撑组件至少设置有三个。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个弹性支撑组件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增强滑动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的弹性支撑组件,相比于三个的情况会更加稳定。
22.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面为第四弧形抵接面,且所述第四弧形抵接面贴合于所述外管的内壁。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的端面贴合于外管的内壁,尽可能最大化的增加支撑件与外管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撑件会更加稳定地抵接外管,从而有利于提高支撑效果;此外,由于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支撑件的端部与外管的内壁是面与面的贴合抵接,且有多个支撑件抵接在外管的内壁,使得滑动支撑结构整体不容易在外管与内管之间产生偏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支撑稳定性。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多个弹性支撑组件绕设在内管外壁且抵紧外管内壁,能够缓冲内管和外管之间沿各个径向方向的震动;采用抱箍件抱紧内管,支撑件抵接外管,以及压缩状态的弹性件缓冲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相对震动,结构简单,易操作;
26.导向件限制了支撑件的滑移方向,使得支撑件在减震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地运动,不容易发生偏移,从而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支撑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内管;2、外管;3、弹性支撑组件;31、抱箍件;32、弹性件;33、支撑件;34、导向件;35、导向槽;36、限位部;37、阻挡部;4、固定连接件;5、抱箍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参照图1,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安装在圆柱形的内管1和外管2之间,内管1和外管2同轴心线设置。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圆周等间距环绕于内管1外壁的弹性支撑组件3,弹性支撑组件3的结构均相同,相邻弹性支撑组件3之间通过固定连接件4互相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支撑组件3设有三个,形成等边三角形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增强滑动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弹性支撑组件3的个数也可以设为四个或者四个以上。
31.弹性支撑组件3包括抵接于内管1外壁的抱箍件31、位于抱箍件31远离内管1一侧中心处的弹性件32、以及位于弹性件32远离抱箍件31一端的支撑件33,支撑件33远离弹性件32的一端抵接外管2的内壁。其中弹性件32设置为弹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本技术实施例中三个弹簧的轴心线均位于内管1和外管2的半径上。
32.本技术实施例中,参照图1中的剖面结构,任一抱箍件31的剖面以内管1的直径为对称线对称,且任一抱箍件31背离内管1的一侧面设为平面,该平面垂直于该抱箍件31的对称线。
33.抱箍件31固定安装在抱箍件31背离内管1的一侧平面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内设导向槽35的导向件34,导向件34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支撑件33整体呈圆柱形,且滑移连接在导向槽35内,导向槽35和支撑件33的轴心线位于外管2的半径上,支撑件33沿着导向件34滑移,从而使得支撑件33不容易发生偏转,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弹簧嵌设在导向槽35内,一端抵接导向槽35的槽底,另一端抵接支撑件33伸入导向槽35的端部。在减震的过程中,有的弹性件32处于进一步压缩的状态,而有的弹性件32则处于相对伸长的状态,为了防止支撑件33在减震的过程中滑出导向槽35,支撑件33伸入导向槽35内部的一端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凸出的限位部36;导向件34在导向槽35的开口处一体成型有向导向槽35内部延伸的阻挡部37。阻挡部37阻挡限位部36滑出导向槽35,从而使得支撑件33不容易滑出导向件34。
34.抱箍件31上位于导向件34的两侧还一体成型有连接部,连接部上开设有固定孔。固定连接件4设为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将固定螺栓依次穿过相邻抱箍件31上的固定孔,然后用固定螺母紧固。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与抱箍件31之间均设有防滑垫片,使得固定连接件4在震动的过程中不容易松动。多个固定螺栓的放置方向一致,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设置。
35.抱箍件31靠近内管1外壁的一侧呈弧形面设置,可有以下三种情况:
36.第一种情况:抱箍件31靠近内管1的一侧为第一弧形抵接面,第一弧形抵接面的弧度大于内管1外壁的弧度。当第一弧形抵接面弯曲的弧度较大时,在组装的过程中,利用固定连接件4紧固连接相邻的抱箍件31时,抱箍件31会产生轻微的变形,以逐渐贴合内管1的外壁,从而逐渐增加第一弧形抵接面与内管1外壁的接触面积。该中结构的抱箍件31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内管1,提高适配度。
37.第二种情况:抱箍件31靠近内管1的一侧为第二弧形抵接面,第二弧形抵接面的弧度等于内管1外壁的弧度。第二弧形抵接面完全贴合适配内管1外壁的弧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便于快速安装。二者弯曲弧度相等,能够使得抱箍件31有最大可能的接触面积与内管1外壁接触,抱箍件31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小,有利于延长抱箍件31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该结构支撑的稳定性。
38.第三种情况:抱箍件31靠近内管1的一侧为第三弧形抵接面,第三弧形抵接面的弧度小于内管1外壁的弧度。当第三弧形抵接面的弯曲弧度较小时,在组装的过程中,抱箍件31会发生轻微的变形,逐渐张开以尽可能多的面积贴合内管1的外壁。同时,由于抱箍件31轻微的形变会产生欲恢复弧度较小时状态的趋势,此时,抱箍件31与内管1的外壁之间存在静摩擦力,该静摩擦力能够更加“抓紧”内管1的外壁,从而有利于提高该结构支撑的稳定性。
39.此外,对于相邻两抱箍件31之间均等间距设有抱箍间隙5。方便在组装的过程中,为相邻抱箍件31的连接预留有可供紧固的空间余量,从而有利于使得抱箍件31能够更加紧密的抵接内管1的外壁,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40.支撑件33抵接外管2内壁的一端面为第四弧形抵接面,第四弧形抵接面的弯曲弧度与外管2内壁的弯曲弧度一致。支撑件33的端面贴合于外管2的内壁,面面接触的方式使得支撑件33更加稳定地抵接外管2的内壁,不容易发生相对偏移。在减震的过程中,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32,使得多个支撑件33的端面始终能够抵接在外管2的内壁,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3抵接内管1外壁的一端的面积可以进一步扩大,使得支撑件33能够与外管2内壁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支撑件33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的过程中,首先将多个弹性支撑组件3圆周等间距环绕在内管1的外壁,然后利用固定连接件4将多个弹性支撑组件3夹紧固定在内管1的外壁处。再利用特殊夹持的工具夹持固定好的滑动支撑结构和内管1,同时使得弹性件32收缩,然后将滑动支撑结构和内管1送入外管2内设定的位置处;最后取出夹持的工具,弹性件相对伸长,支撑件33在弹簧的作用下抵紧外管2的内壁,完成内管1和外管2以及滑动支撑结构的组装。
42.在减震的过程中,内管1相对外管2发生震动,通过多个环绕于内管1外壁且弹性抵接在外管2内壁的弹性支撑组件3,以缓冲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相对径向运动,使得内管1和外管2在震动后最终处于初始设定的间隔距离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