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山体保护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山体滑坡、崩塌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2.山体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很强的破坏力,给居住在周 围的人们的生活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而现有的山体滑坡预警系统大多 由人工干预,预警反应慢。对于人迹罕至的山体,人工干预实现预警难 度较大,很难实现。因此,如何建设一个无需人工干预,自动采集山体 重力加速度信号及时通知居住在周围的人们,是一个重要而迫在眉睫要 解决的问题。
3.上述山体滑坡在检测时,传统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和管理指挥中心服务器之间的数 据传输的山体滑坡预警系统要借助于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sim 卡数据流量的模式。如此,借助于传统物联网的山体滑坡预警系统,但是现有的预警系统装置安装密度大,检测效果不明显,导致成本增加,是使用中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现有的预警系统装置安装密度大,检测效果不明显,导致成本增加,在使用中存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山体滑坡、崩塌预警系统。
5.本技术提供山体滑坡、崩塌预警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山体滑坡、崩塌预警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的一侧设置有报警传感器,所述报警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的一侧连接有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的内部插接有缆绳,所述传感装置包括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缆绳固定连接,所述挡板远离所述缆绳的一侧与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底座的一侧插接有钢体,所述钢体的内部插接有插锚,所述插锚的顶部与所述缆绳固定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报警传感器、缆绳和检测柱的相互配合,提高了传感装置和报警传感器的灵敏度,通过插锚和钢体的配合方便了插锚和防脱架的固定,提高了工作效率。
8.可选的,保护壳的一侧设置有滚筒,所述缆绳缠绕于所述滚筒的表面,且所述缆绳的一端贯穿滚筒插入保护壳的内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滚筒的固定,滚筒的设计方便了缆绳的收紧。
10.可选的,所述传感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侧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四周设置有检测柱,所述检测柱与所述报警传感器电性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滚筒的固定,滚筒的设计方便了缆绳的收紧。
12.可选的,所述钢体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套接于所述插锚的表面,所述插锚的中部套接有外螺纹环,所述外螺纹环与所述转轴螺纹连接,所述钢体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转轴的顶部啮合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通过与外螺纹环的螺纹连接,使插锚向下移动,方便
插锚插入土地的内部,方便看底座的固定和安装。
14.可选的,所述钢体的内部设置有夹板,所述钢体套接于所述转轴的表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板与钢体固定连接,通过夹板的设计提高了转轴的稳定性 ,减少转轴的晃动。
16.可选的,所述插锚的底部铰接有防脱架,所述防脱架的一侧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的两侧开设有倾斜角。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架与插锚的铰接,使防脱架插入土地后提高了插锚与土地的稳定性,减少了插锚的晃动,防脱架两侧的倾斜角方便了插板的插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1、底座放置于山体表面,电机启动通过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使转轴旋转,转轴通过与外螺纹环的啮合连接使插锚上下移动,插锚通过防脱架插入土地内部,防脱架两侧设置的插板和倾斜角方便了防脱架的插入,放置插锚的松动,提高了插锚的稳定性,插锚的顶部连接有缆绳,缆绳缠绕于滚筒的表面后插入保护壳的内部与挡板固定连接,通过缆绳拉动挡板,使挡板的一侧与检测柱接触,使报警传感器发出警报,这样的设计通过报警传感器、缆绳和检测柱的相互配合,提高了传感装置和报警传感器的灵敏度,通过插锚和钢体的配合方便了插锚和防脱架的固定,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钢体的内部设置有转轴,转轴套接于插锚的表面,插锚的中部套接有外螺纹环,外螺纹环与转轴螺纹连接,钢体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与转轴的顶部啮合连接,电机通过第二锥形齿轮方便转轴的旋转,转轴通过与外螺纹环的螺纹连接,使插锚向下移动,方便插锚插入土地的内部,方便看底座的固定和安装,钢体的内部设置有夹板,钢体套接于转轴的表面,夹板与钢体固定连接,通过夹板的设计提高了转轴的稳定性 ,减少转轴的晃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中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中的图2中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中的钢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保护壳;2、电源;21、报警传感器;22、接头;3、缆绳;4、传感装置;41、弹簧;42、挡板;43、检测柱;5、滚筒;6、钢体;61、转轴;62、第一锥形齿轮;63、夹板;7、插锚;71、外螺纹环;8、电机;81、第二锥形齿轮;9、防脱架;91、插板;92、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该山体滑坡、崩塌预警系统,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电源2,电源2的一侧设置有报警传感器21,报警传感器21的一侧设置有接头22,接头22的一侧连接有传感装置4,传感装置4的内部插接有缆绳3,传感装置4包括有挡板42,挡板42的一端与缆绳3固定连接,挡板42远离缆绳3的一侧与接头22固定连接,传感装置4的两侧设置有弹簧41,弹簧41的一侧与挡板42固定连接,弹簧41的四周设
置有检测柱43,检测柱43与报警传感器21电性连接,弹簧41的设计方便对挡板42进行支撑,挡板42下压与检测柱43固定连接,检测柱43通过报警传感器21的电性连接发出警报。
28.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底座1的一侧插接有钢体6,钢体6的内部插接有插锚7,插锚7的顶部与缆绳3固定连接,钢体6的内部设置有转轴61,转轴61套接于插锚7的表面,插锚7的中部套接有外螺纹环71,外螺纹环71与转轴61螺纹连接,钢体6的一侧设置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81,第二锥形齿轮81与转轴61的顶部啮合连接,电机8通过第二锥形齿轮81方便转轴61的旋转,转轴61通过与外螺纹环71的螺纹连接,使插锚7向下移动,方便插锚7插入土地的内部,方便看底座1的固定和安装,钢体6的内部设置有夹板63,钢体6套接于转轴61的表面,夹板63与钢体6固定连接,通过夹板63的设计提高了转轴61的稳定性 ,减少转轴61的晃动。
29.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保护壳11的一侧设置有滚筒5,缆绳3缠绕于滚筒5的表面,且缆绳3的一端贯穿滚筒5插入保护壳11的内部,滚筒5的一侧与保护壳11转动连接,方便了滚筒5的固定,滚筒5的设计方便了缆绳3的收紧,插锚7的底部铰接有防脱架9,防脱架9的一侧设置有插板91,插板91的两侧开设有倾斜角92,防脱架9与插锚7的铰接,使防脱架9插入土地后提高了插锚7与土地的稳定性,减少了插锚7的晃动,防脱架9两侧的倾斜角92方便了插板91的插入。
30.本技术实施例的山体滑坡、崩塌预警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31.使用时,将底座1放置于山体表面,电机8启动通过第二锥形齿轮81与第一锥形齿轮62之间的相互啮合,使转轴61旋转,转轴61通过与外螺纹环71的啮合连接使插锚7上下移动,插锚7通过防脱架9插入土地内部,防脱架9两侧设置的插板91和倾斜角92方便了防脱架9的插入,放置插锚7的松动,提高了插锚7的稳定性,插锚7的顶部连接有缆绳3,缆绳3缠绕于滚筒5的表面后插入保护壳11的内部与挡板42固定连接,通过缆绳3拉动挡板42,使挡板42的一侧与检测柱43接触,使报警传感器21发出警报,这样的设计通过报警传感器21、缆绳3和检测柱43的相互配合,提高了传感装置4和报警传感器21的灵敏度,通过插锚7和钢体6的配合方便了插锚7和防脱架9的固定,提高了工作效率。
3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