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缝钢管加工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高耐压防爆的无缝钢管。
背景技术:2.无缝钢管是由整支圆钢穿孔而成的,表面上没有焊缝的钢管,称之为无缝钢管,根据生产方法,无缝钢管可分热轧无缝钢管、冷轧无缝钢管、冷拔无缝钢管、挤压无缝钢管、顶管等,现有的无缝钢管,在管体内传输高温物质,容易造成管体温度急剧升高,长时间处于高温下的管体,容易造成管体老化,老化后的管体抗压性降低,导致管体破损使内部物质泄漏,严重的也会造成管体爆炸。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耐压防爆的无缝钢管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压防爆的无缝钢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耐压防爆的无缝钢管,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隔热层,所述内管的外侧设置有蜂窝层,所述蜂窝层的外侧设置有外管。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防腐层,效果是:第二隔热层通过内侧的第一耐磨层和管道内部流体接触,通过第一耐磨层起到对第二隔热层的保护效果,便于第二隔热层起到降低热量传递的效果。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腐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外表面与内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效果是:第一防腐层起到提高内管的耐腐性,同时第一防腐层起到连接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的效果,通过第一隔热层进一步提高降低热量传递的效果。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外表面与蜂窝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效果是:内管通过第一连接层连接蜂窝层,提高蜂窝层和内管之间的稳定性。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蜂窝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的外表面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效果是:通过第二连接层提高蜂窝层和外管之间的稳定性,同时钢管通过蜂窝层的蜂窝形,承受各方压力,从而提高钢管的耐压性。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防腐层,所述第二防腐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耐磨层,效果是:通过第二耐磨层起到保护第二防腐层的效果,然后通过第二防腐层提高管道对外界的防腐效果,降低外界对钢管腐蚀。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装置第二隔热层实现初次对内管的保护效果,然后通过第二隔热层进一步保护
内管,避免钢管内部热量对钢体加热造成老化现象,然后在通过内管和外管之间的蜂窝层,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从而提高钢管的耐压性,达到解决现有的无缝钢管内传输高温物质容易造成管体老化,导致管体破损使内部物质泄漏,严重的也会造成管体爆炸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高耐压防爆的无缝钢管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高耐压防爆的无缝钢管中蜂窝层三维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高耐压防爆的无缝钢管中第一耐磨层俯视图的剖视图。
17.图4为高耐压防爆的无缝钢管中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8.图中:1、内管;2、第一隔热层;3、第一防腐层;4、第二隔热层;5、第一耐磨层;6、第一连接层;7、蜂窝层;8、第二连接层;9、第二耐磨层;10、外管;11、第二防腐层。
具体实施方式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高耐压防爆的无缝钢管,包括内管1,内管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隔热层4,内管1的外侧设置有蜂窝层7,蜂窝层7的外侧设置有外管10。
23.第二隔热层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耐磨层5,第二隔热层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防腐层3,第二隔热层4通过内侧的第一耐磨层5和管道内部流体接触,通过第一耐磨层5起到对第二隔热层4的保护效果,便于第二隔热层4起到降低热量传递的效果,第一防腐层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热层2,第一隔热层2的外表面与内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防腐层3起到提高内管1的耐腐性,同时第一防腐层3起到连接第一隔热层2和第二隔热层4的效果,通过第一隔热层2进一步提高降低热量传递的效果。
24.内管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层6,第一连接层6的外表面与蜂窝层7的内壁
固定连接,内管1通过第一连接层6连接蜂窝层7,提高蜂窝层7和内管1之间的稳定性,蜂窝层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层8,第二连接层8的外表面与外管10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层8提高蜂窝层7和外管10之间的稳定性,同时钢管通过蜂窝层7的蜂窝形,承受各方压力,从而提高钢管的耐压性,外管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防腐层11,第二防腐层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耐磨层9,通过第二耐磨层9起到保护第二防腐层11的效果,然后通过第二防腐层11提高管道对外界的防腐效果,降低外界对钢管腐蚀。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6.在使用时,内管1内侧首先通过第一耐磨层5对第二隔热层4防护,降低内管1内部流体对第二隔热层4的磨损,然后第二隔热层4减少热量的传递,然后第二隔热层4通过第一防腐层3连接第一隔热层2,通过第一隔热层2进一步提高对内管1的保护效果,然后内管1和外管10之间设置蜂窝层7,使外管10通过蜂窝层7对内管1支撑,通过蜂窝层7提高钢管对内部压力的承载力,从而提高钢管的耐压性。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