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和分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1277发布日期:2022-10-05 02:0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和分流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设计卫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和分流阀。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智能马桶通常具有水路切换和流量控制功能,使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切换清洗模式,和/或启动自洁模式,以清洗在排泄后残留在身体上的污渍,提升用户体验。
3.具体的,清洗功能和自洁模式的模式切换效果通常是有分流阀的阀片相互配合来实现的。然而,传统的分流阀的阀片之间的配合效果较差,使得用户切换清洗模式时常常会出现切换时间长、切换过程中智能马桶的排水效果会出现停顿等问题;对应的,用户在使用自洁模式时,智能马桶还容易出现水温的不稳定的问题,导致水温突然太热或太冷,大大影响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和分流阀,能够提高切换性能,保证切换过程中持续排水,以及确保水温稳定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包括阀定片和阀转盖,所述阀转盖覆盖在所述阀定片上,且所述阀转盖绕所述阀定片可轴向转动;
6.所述阀定片设有第一功能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槽之间的第二功能槽,所述第一功能槽包括调节段和第一过渡段,所述调节段和第一过渡段直接连通,所述第二功能槽设有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相邻于所述第二过渡段,且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沿径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7.所述阀转盖设有限流孔,所述限流孔随所述阀动盖的转动而与所述调节段或第二功能槽相连通,且所述限流孔能够沿所述调节段或第二功能槽移动并与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同时连通。
8.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限流孔的径向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以及所述间隙沿径向的组合长度。
9.优选地,所述调节段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调节段的宽度最大处相连通。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调节段的最大宽度。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功能槽的宽度朝所述第二过渡段方向逐渐缩小,以使所述第二过渡段避让所述第一过渡段。
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调节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通水孔,所述第二过渡段和所述第二功能槽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通水孔。
13.优选地,所述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还包括分隔片,所述分隔片覆盖在所述阀定片上,且所述分隔片配合所述阀转盖夹住所述阀定片;
14.所述分隔片与所述阀定片为可拆卸连接。
15.优选地,所述分隔片设有第一隔水圈和第二隔水圈,所述第一隔水圈和第二隔水圈相互隔开,且所述第一隔水圈包围所述第一通水孔,所述第二隔水圈包围所述第二通水孔。
16.优选地,所述阀定片包括外圆部,所述外圆部上凸起有内圆部,所述第一功能槽和第二功能槽均围绕所述内圆部周向排列设置;
17.所述内圆部和外圆部的连接处设有台阶部,所述阀转盖卡在所述台阶部上。
18.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流阀,包括驱动部和上述的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相连接
19.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通过包括阀定片和阀转盖,所述阀转盖覆盖在所述阀定片上,且所述阀转盖绕所述阀定片可轴向转动,以实现水路切换功能。
21.具体的,所述阀定片设有第一功能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槽之间的第二功能槽,所述阀转盖设有限流孔,所述限流孔随所述阀动盖的转动而与所述调节段或第二功能槽相连通,以通过限流孔选择性的遮蔽或打开第一功能槽或/和第二功能槽,达到清洗功能的切换和流量控制的效果。
22.进一步,所述第一功能槽包括调节段和第一过渡段,所述调节段和第一过渡段直接连通,所述第二功能槽设有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相邻于所述第二过渡段,且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沿径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保证功能切换过程中的持续排水;对应的,所述限流孔能够沿所述调节段或第二功能槽移动并与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同时连通,以保证在切换过程中可以提前进入下一模式,水流不发生中断,避免了水流中断造成加热停止导致最后出水水温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的爆炸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的正面结构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的背面结构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的动作原理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流阀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29.结合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包括阀定片1和阀转盖2,所述阀转盖2覆盖在所述阀定片1上,且所述阀转盖2绕所述阀定片1可轴向转动,以实现水路切换功能。
30.具体的,所述阀定片1设有第一功能槽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槽11之间的第二功能槽12,所述阀转盖2设有限流孔21,所述限流孔21随所述阀动盖的转动而与所述调节段
111或第二功能槽12相连通,以通过限流孔21选择性的遮蔽或打开第一功能槽11或/和第二功能槽12,达到清洗功能的切换和流量控制的效果。
31.进一步,所述第一功能槽11包括调节段111和第一过渡段112,所述调节段111和第一过渡段112直接连通,所述第二功能槽12设有第二过渡段121,所述第一过渡段112相邻于所述第二过渡段121,且所述第一过渡段112和第二过渡段121沿径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保证功能切换过程中的持续排水;对应的,所述限流孔21能够沿所述调节段111或第二功能槽12移动并与所述第一过渡段112和第二过渡段121同时连通,以保证在切换过程中可以提前进入下一模式,水流不发生中断,进而避免水温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32.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结合图1、图2和图4,第一功能槽11可作为清洗功能槽,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槽11之间的第二功能槽12可作为自洁功能槽,从而使限流孔21可选择性的关闭或开启清洗模式或自洁模式。其中,当限流孔21沿所述调节段111朝第一过渡段112方向移动时,限流孔21的水流量可逐渐增大至最大,以实现流量控制效果;并且,当清洗模式准备切换至自洁模式时,限流孔21可同时连通所述第一过渡段112和第二过渡段121,以保证第一功能槽11的清洗功能不中断。
33.需要说明的是,当清洗模式开启时,设备便会进入加热模式,使水温迅速进入稳定状态,从而切换至自洁模式时,设备可为用户提供水温稳定的温水,以清洗在排泄后残留在身体上的污渍,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由于整个切换过程水流不中断,避免了由水流中断造成加热停止而导致最后出水水温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34.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过渡段112和第二过渡段121之间设有间隙,以保障功能未切换时,各功能不会相互干涉,出现无故同时开启的问题。对应的,所述限流孔21的径向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过渡段112、第二过渡段121以及所述间隙沿径向的组合长度,从而当功能切换时,限流孔21可同时连通第一过渡段112和第二过渡段121,提高切换性能,保证切换过程中持续排水。
35.优选地,结合图1和图2,为进一步实现流量控制效果,所述调节段111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逐渐增大,进而使限流孔21沿调节段111移动时,限流孔21的水流量可逐渐增大。其中,所述第一过渡段112与所述调节段111的宽度最大处相连通,以保证功能切换时,第一功能槽11仍可提供一定的水流量,避免水流量过低。更佳地,所述第一过渡段11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调节段111的最大宽度,以避免功能切换进程时,第一功能槽11的水流量过大,并为第二过渡段121提供设置空间,使第一过渡段112和第二过渡段121沿径向可位于同一直线上。对应的,所述第二功能槽12的宽度朝所述第二过渡段121方向逐渐缩小,使所述第二过渡段121避让所述第一过渡段112。
36.更佳地,为使水可流入第一功能槽11和第二功能槽12,所述第一过渡段112与所述调节段1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通水孔113,所述第二过渡段121和所述第二功能槽1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通水孔122,以提供供水效果。
37.此外,结合图3和图5,为进一步保障在未进行切换时,各功能模式不会相互干涉,所述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还包括分隔片3,所述分隔片3覆盖在所述阀定片1上,以隔开第一通水孔113和第二通水孔122,并且,所述分隔片3配合所述阀转盖2夹住所述阀定片1,使阀转盖2和分隔片3不会相互干涉,可同时运作。进一步,所述分隔片3设有第一隔水圈31和第二隔水圈32,所述第一隔水圈31和第二隔水圈32相互隔开,且所述第一隔水圈31包围所述
第一通水孔113,所述第二隔水圈32包围所述第二通水孔122,从而使不同的清洗、自洁功能可独立运作,不会相互干涉。优选地,所述分隔片3与所述阀定片1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定期维护更换,并且技术人员也可根据使用环境更换第一隔水圈31和第二隔水圈32具有不同尺寸的分隔片3,以提高设备通用性。
38.更佳地,再次结合图1和图2,为便于限流孔21在转动时可与各功能槽相连通,所述阀定片1包括外圆部14,所述外圆部14上凸起有内圆部13,所述第一功能槽11和第二功能槽12均围绕所述内圆部13周向排列设置,使限流孔21可保持与各功能槽连通的状态下,沿各功能槽移动。更佳地,所述内圆部13和外圆部14的连接处设有台阶部15,所述阀转盖2卡在所述台阶部15上,以便于阀转盖2绕阀定片1轴向转动。
39.需要说明的是,阀定片1还可设置有第三功能槽16和第四功能槽17,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由于第一功能槽11绕内圆部13周向排列设置,第二功能槽12可位于各第一功能槽11的端部之间,而第三功能槽16和第四功能槽17可位于各第一功能槽11的另一端部之间,从而保证限流孔21随阀转盖2一同转动时,可与各功能槽相连通,以开启各功能模式。
40.另外,结合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分流阀,其具有驱动部4,驱动部4与阀转盖2相连接,从而为阀转盖2提供动力,使其可绕阀定片1轴向转动。
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2.结合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具有a、b、c三种工作状态,a为清洁状态,随着阀转盖2的转动,限流孔21与其中一第一功能槽11相连通,且限流孔21沿所述调节段111朝第一过渡段112方向移动,使限流孔21的水流量逐渐增大至最大,以实现流量控制效果,此时,第二功能槽12和另一第一功能槽11处于遮蔽状态;
43.b为过渡状态,所述限流孔21沿所述调节段111或第二功能槽12移动并与所述第一过渡段112和第二过渡段121同时连通,以保证在切换过程中可以提前进入下一模式,水流不发生中断,进而避免水温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44.c为自洁状态,限流孔21与第二功能槽12相连通,以开启自洁功能,此时,第一功能槽11均处于遮蔽状态;
45.随后,限流孔21可随着阀转盖2的转动朝另一第一功能槽11方向移动,从而使产品依次由自洁状态、过渡状态切换为另一清洁状态,以发挥不同效果的清洗功能。
46.由于本公开实施例的分流阀包括了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分流阀具备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所以,本公开实施例的分流阀的具体技术效果,可参照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分流阀模式转换结构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47.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