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5990发布日期:2022-08-06 05:2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2.通常汽车上配备有电机作为执行机构,如雨刮、车窗、热风或者空调处都要使用电机,甚至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就是动力电机。电机长时间连续运行时对其转轴及其轴承的润滑和密封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润滑状态或者密封状态不可靠,可能会导致轴承发热、噪音、抱死甚至烧坏等现象,影响车辆的可靠性。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机输出轴及其轴承实现长时间可靠润滑和密封的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实现润滑效果长期可靠的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导油组件4 和盖板5;
6.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第一腔体 100与第二腔体200内填充有润滑介质;
7.第一轴承2设置在第一腔体100远离第二腔体200的一端的壳体1内;
8.第二轴承3嵌设在第二腔体200靠近第一腔体100的一端的壳体1内;第二轴承3与第一轴承2中心轴同轴且间隔设置;
9.导油组件4,设置在第二腔体200远离第一腔体100一侧的壳体1内,导油组件4与壳体1固定连接,导油组件4与第二轴承3之间间隙设置;
10.盖板5盖设在第二腔体200远离第一腔体100的端部;盖板5与导油组件 4相抵接;
11.电机输出轴依次贯穿第一轴承2、第一腔体100、第二轴承3、导油组件4 和盖板5,并向壳体1外延伸。
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壳体1的第二腔体200的内表面设置有相邻的第一台阶部11和第二台阶部12,第二轴承3包括固定部31和活动部32,第二轴承3的固定部31嵌设在第一台阶部11内,活动部32设置在固定部31的中心并与固定部31滑动或者转动连接;导油组件4嵌设在第二台阶部12内;导油组件4抵持在固定部31的表面,导油组件4中心处设置有通孔300,通孔300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41,挡块41朝着电机输出轴的表面延伸,挡块41与活动部32或者电机输出轴间隙设置。
13.优选的,通孔300的直径不超过第二轴承3的活动部32的直径;挡块41 的轮廓为扇环形,且各挡块41在第二轴承3中心面上的投影均落在活动部32 的截面之内。
14.进一步优选的,各挡块41相对于第二轴承3的中心轴呈中心对称设置。
15.进一步优选的,各挡块41与第二轴承3的活动部32之间的间隙不完全相同。
16.进一步优选的,各挡块41与第二轴承3的活动部32之间的间隙为0.2mm —0.5mm。
1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壳体1中心处设置有一突起部13,突起部13朝着远离壳体1的方向朝外延伸,突起部13内部中空并与第一腔体 100相互连通,第一轴承2嵌设在该突起部13的内表面。
18.优选的,第一轴承2的轴孔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储油槽21,各储油槽21 与第一轴承2的轴孔或者第一腔体100连通;各储油槽21相对于第一轴承2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各储油槽21深度小于第一轴承2的轴向延伸长度。
19.优选的,第一轴承2为含油轴承。
2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壳体1上设置有注油孔;注油孔选择性的与第一腔体100连通。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方案中不仅配置了容纳轴承的两个腔体,还进一步在第二轴承与导油组件之间形成一个润滑介质的容纳部位,增大了第二轴承端面与润滑介质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对第二轴承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
23.(2)导油组件上的各挡块始终能够起到容纳和储存润滑介质的功能,保证该间隙部位的润滑效果可靠;
24.(3)第一轴承内设补充润滑介质的多个储油槽,能够将第一腔体内的润滑介质补充到储油槽内,还能改善轴间接触面积,改善噪音。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的立体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的前视图;
28.图3为图2的a—a向剖面图;
29.图4为图2的b—b向剖面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的爆炸状态立体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的卡托的半剖左视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的导油组件的立体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的第一轴承的立体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的第一轴承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
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电机输出轴导向润滑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导油组件4和盖板5等;
37.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第一腔体 100与第二腔体200内填充有润滑介质;润滑介质可以是润滑油。
38.第一轴承2设置在第一腔体100远离第二腔体200的一端的壳体1内;
39.第二轴承3嵌设在第二腔体200靠近第一腔体100的一端的壳体1内;第二轴承3与第一轴承1中心轴同轴且间隔设置;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和壳体1构成了对电机输出轴的支持传动和润滑结构。
40.导油组件4设置在第二腔体200远离第一腔体100一侧的壳体1内,导油组件4与壳体1固定连接,导油组件4与第二轴承3之间间隙设置;导油组件 4与第二轴承3之间的空隙,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润滑介质,结合第一腔体一侧的润滑介质,能使第二轴承3两端及其靠近电机输出轴的部位得到充分的润滑。
41.盖板5盖设在第二腔体200远离第一腔体100的端部;盖板5与导油组件 4相抵接;盖板5盖设并封闭壳体1。
42.电机输出轴依次贯穿第一轴承2、第一腔体100、第二轴承3、导油组件4 和盖板5,并向壳体1外延伸。通过同心设置的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支撑电机输出轴,通过在第二轴承3轴线方向设置有间隙的导油组件4,使得第二轴承3在周期旋转时,间隙处的润滑介质位于导油组件4与第二轴承3的端面之间,第二轴承3更容易与形成间隙的导油组件4或者第二轴承3的端面接触,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介质更容易沾附在间隙处的导油组件4端面或者第二轴承端面3,有利于该处的润滑介质的流动,改善润滑效果和散热能力。
43.如图3、4结合图6所示,壳体1的第二腔体200的内表面设置有相邻的第一台阶部11和第二台阶部12;第二轴承3包括固定部31和活动部32,第二轴承3的固定部31嵌设在第一台阶部11内,活动部32设置在固定部31的中心并与固定部31滑动或者转动连接;导油组件4嵌设在第二台阶部12内;导油组件4抵持在固定部31的表面,导油组件4中心处设置有通孔300,通孔300 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41,挡块41朝着电机输出轴的表面延伸,挡块41 与活动部32或者电机输出轴间隙设置。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分别用于放置不同的轴承,并分别填充润滑介质。第一台阶部11用于与固定部31紧配合,活动部32用于与电机输出轴紧配合。第二台阶部12用于放置导油组件4。导油组件4与第二轴承3之间的间隙,既可以通过间隔设置第一台阶部11与第二台阶部12形成;也可以通过导油组件4整体或者局部偏离第二轴承3形成,优选为后一种方式,即挡块41设置在通孔300内表面。这种整体间隙或者局部间隙内进一步设置挡块41,缩小该处的第二腔体200内润滑介质与第二轴承3 之间的距离,使挡块41能够对润滑介质的不可控的任意流动方式起到一定的遮挡和暂存功能。
44.进一步如图5和7所示,通孔300的直径不超过第二轴承3的活动部32的直径,这种结构限定了通孔的尺寸大于电机输出轴,但是不会超过活动部32,这样在通孔300的径向方向与电池输出轴之间存在一定的径向间隙,在该区域内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挡块41;各挡块41的轮廓为扇环形,挡块41边缘设置有弧形过渡,且各挡块41在第二轴承3中心面上的投影均落在活动部32的截面之内。挡块41的轮廓不超过电机输出轴所在位置,不会对电机输出轴的正常运动产生干涉。
4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当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挡块41时,各挡块 41相对于第二轴承3的中心轴呈中心对称设置。
46.各挡块41与第二轴承3的活动部32之间的间隙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不论挡块41与第二轴承3的活动部32之间的间隙,是否全部相同还是各不相同,挡块41与第二轴承3的活动部32之间的间隙范围选用0.2mm —0.5mm。
47.如图6所示,为了对第一轴承2进行限位和固定,在壳体1中心处设置有一突起部13,突起部13朝着远离壳体1的方向朝外延伸,突起部13内部中空并与第一腔体100相互连通,第一轴承2嵌设在该突起部13的内表面。由图可知,在壳体1的端面与突起部13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过渡面,该过渡面可增加突起部13的强度。第一轴承2与突起部13的内表面紧配合。向外伸出的突起部13不会阻碍第一腔体内的润滑介质的自由流动。
48.如图8和9所示,第一轴承2的轴孔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储油槽21,各储油槽21与第一轴承2的轴孔或者第一腔体100连通;各储油槽21相对于第一轴承2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各储油槽21深度小于第一轴承2的轴向延伸长度。储油槽21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轴承2与电机输出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还会引导第一腔体100内的润滑介质流入第一轴承2和电机输出轴之间,并对该处润滑介质进行补充。
4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第一轴承2可以使用含油轴承。
50.为了向第一腔体或者第二腔体内注入润滑介质,壳体1上设置有注油孔;注油孔选择性的与第一腔体100连通。
51.本方案使用时:预先在壳体1的突起部13内嵌设第一轴承2,在第一台阶部11内嵌设第二轴承3;将设置有挡块41的导油组件4嵌设在第二台阶部12 内,然后将电机输出轴依次穿过第一轴承2、第一腔体100、第二轴承3、导油组件4,并分别向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内注入润滑介质,在壳体1上密封设置盖板5即可。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