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电子设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7168发布日期:2022-08-09 20:3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便携电子设备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电子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便携电子设备支架广泛地使用,便携电子设备支架可以安装在自拍杆上或者车身上,便携电子设备支架可用于夹持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
3.目前少数的便携电子设备支架通常包括两个夹持件以及两个操作件,操作件与夹持件前后设置,每个操作件分别与一夹持件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操作件来驱使两个夹持件相互靠拢以夹持电子设备。但是现有的便携电子设备支架,为了实现两个操作件与两个夹持件的连接,需要将两个操作件的至少部分沿主体的竖向错开设置,这样过多的占据本体的内部空间,整个产品的紧凑性不高,不利于便携电子设备支架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携电子设备支架,以解决以上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电子设备支架,包括主体、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操作件、第二操作件以及弹性复位件,主体具有前侧面和后侧面,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滑动设置于主体的相对两侧,并均朝前侧面所在侧凸出,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前侧面共同限定形成夹持空间,第一操作件在主体内与第二操作件穿插设置,第一操作件位于第二夹持件朝向后侧面的一侧,并与第一夹持件连接,第二操作件位于第一夹持件朝向后侧面的一侧,并与第二夹持件连接,弹性复位件设置于第一操作件与第二操作件之间,弹性复位件用于使第一操作件与第二操作件复位。
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便携电子设备支架,通过将第一操作件在主体内与第二操作件穿插设置,第一操作件位于第二夹持件朝向后侧面的一侧,并与第一夹持件连接,第二操作件位于第一夹持件朝向后侧面的一侧,并与第二夹持件连接,这样不需要将第一操作件与第二操作件错开设置,第一操作件与第二操作件通过穿插的方式便可以与对应夹持件连接,不仅利于降低主体内部空间的占用,而且利于提升整个产品的紧凑性。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电子设备支架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如图1所示便携电子设备支架在俯视方向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如图1所示便携电子设备支架在省略支撑座后的爆照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如图1所示便携电子设备支架中的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操作件、第二操作件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如图1所示便携电子设备支架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操作件、第二操作、锁止机构以及后壳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如图1所示便携电子设备支架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操作件、第二操作、锁止机构以及后壳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7是如图1所示便携电子设备支架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8是如图7所示结构在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便携电子设备支架的后壳、转动组件以及支撑座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电子设备支架20,便携电子设备支架20可以安装在手持自拍杆、相机支架或者车身上。以下以便携电子设备支架20为自拍杆式电子设备支架进行具体说明:
20.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便携电子设备支架20包括主体28、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第一操作件11、第二操作件12以及弹性复位件23。
21.主体28具有前侧面1811和后侧面1812,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分别滑动设置于主体28的相对两侧,并均朝前侧面1811所在侧凸出,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以及前侧面1811共同限定形成夹持空间2111。第一操作件11在主体28内与第二操作件12穿插设置,第一操作件11位于第二夹持件22朝向后侧面1812的一侧,并与第一夹持件21连接。第二操作件12位于第一夹持件21朝向后侧面1812的一侧,并与第二夹持件22连接,弹性复位件23设置于第一操作件11与第二操作件12之间,弹性复位件23用于使第一操作件11与第二操作件12复位。
22.需要说明的是,“穿插设置”是指结构一与结构二交叉设置,结构一的一端由结构二的第一侧穿设至结构二的第二侧,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相背设置,结构一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也即结构一的两端分别位于结构二的相背两侧,结构一的两端与结构二对应的部位可以间隔或彼此接触,结构一与结构二之间可以相互滑动。
23.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主体28包括前壳181和后壳182,前壳181与后壳182相对盖合,并共同限定形成安装腔(图未示出),安装腔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等。前壳181与后壳182为可拆卸连接,两者可以通过卡接、螺栓紧固等方式进行连接。前侧面1811位于前壳181背离后壳182的一侧,后侧面1812位于后壳182背离前壳18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主体28具有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第一方向x可以设定为横向,第二方向y可以设定为竖向。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28可以包括磁吸结构,磁吸结构可以设置于前壳181,其可以与电子设备进行磁吸配合。磁吸结构可以为环状结构,其可以包括多个磁体单元。
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可以大致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于主体28的两侧,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可以选择性地靠拢或者远离,这样可以调节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之间的间距,以适配不同尺寸大小的电子设备。
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件11包括第一操作臂111以及第一滑动臂112,第二操作件12包括第二操作臂121以及第二滑动臂122,第一操作臂111凸设于第一滑动臂112,第二操作臂121凸设于所述第二滑动臂122,第一操作臂111与第二操作臂121均朝向后侧面1812所在侧凸出,第一滑动臂112与第二滑动臂122穿插设置。第一滑动臂112连接于第一操作臂111与第一夹持件21之间,第一滑动臂112、第一操作臂111以及第一夹持件21大致构成
“”
形状,三者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可拆卸结构。第二滑动臂122连接于第二操作臂121与第二夹持件22之间,第二滑动臂122、第二操作臂121以及第二夹持件22可以大致构成
“”
形状,三者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可拆卸结构。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臂111设于第二夹持件22朝向后侧面1812的一侧,第二操作臂121设于第一夹持件21朝向后侧面1812的一侧。当第一操作臂111与第二操作臂121受外力(例如握持力)作用相互靠拢时,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相互远离,夹持空间2111的夹持宽度可以得到增加,从而以释放被夹持在夹持空间2111内的电子设备。在一些操作方式中,用户可以单手握持第一操作臂111和第二操作臂121以释放电子设备。当第一操作臂111与第二操作臂121相互远离时,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可以相互靠拢,夹持空间2111的夹持宽度得到减小,以使位于夹持空间2111内的电子设备被夹紧。
28.如图2和图3所示,弹性复位件23用于使第一操作件11与第二操作件12复位。示例性地,弹性复位件23可以使第一操作臂111与第二操作臂121相互远离,因此,弹性复位件23可以实现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的自动靠拢,这样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自动夹紧。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复位件23用于使第一操作臂111与第二操作臂121相互远离,因此,弹性复位件23可以实现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的自动远离,这样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自动释放,具体可以根据实现需求去调整。
29.作为一种示例,弹性复位件23包括两个弹性件231,两个弹性件231中的一个连接于第一操作件11与主体28,两个弹性件231中的另一个连接于第二操作件12与主体28。每个弹性件231单独对对应的操作件进行复位。第一操作臂111与第二操作臂121在对应的弹性件231驱使下能够相互远离,在此过程中,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相互靠拢,从而实现便携电子设备支架20的自动夹紧功能。
30.请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臂112设有导滑通孔1121,导滑通孔1121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滑动臂122的一端穿设于导滑通孔1121,第二滑动臂122的一端位于第一滑动臂112朝向后侧面1812的一侧,另一端位于第一滑动臂112朝向前侧面1811的一侧。第一滑动臂112的两端可以与第二滑动臂122对应的端部相叠置,第一滑动臂112与第二滑动臂122相叠置的部位可以彼此接触或间隔。这样不需要将第一滑动臂112与第二滑动臂122错开设置,第一滑动臂112与第二滑动臂122通过穿插的方式便可以与对应夹持件连接,第一滑动臂112与第二滑动臂122只需占据第二方向y上的较小空间,而且两者沿厚度方向叠置,这样也只需占据厚度方向较少的空间,不仅利于降低主体28内部空间的占用,而且利于提升整个产品的紧凑性。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5所示,便携电子设备支架20还包括锁止机构24,锁
止机构24用于对第一操作件11和第二操作件12进行锁止,以使夹持空间2111保持在锁止后的夹持尺寸,例如,可以使得夹持空间2111维持在锁止后的夹持宽度,以使得电子设备被稳固地夹紧在夹持空间2111内。
32.示例性地,锁止机构24包括锁止件241,锁止件241可活动地设置于主体28,第一操作件11设有第一锁止壁1121,第一锁止壁1121可以设于第一操作件11的第一滑动臂112,其可以凸设于第一滑动臂112朝向前侧面1811的一侧。第二操作件12设有第二锁止壁1221,第二锁止壁1221可以设于第二操作件12的第二滑动臂122,其可以凸设于第二滑动臂122朝向前侧面1811的一侧。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相对设置,锁止件241可选择性地锁止于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以限制第一操作件11与第二操作件12的滑动,这样可以保持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之间的夹持尺寸。
33.如图5所示,当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相互远离时,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相间隔,在此过程中,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也相互远离。当锁止件241锁止在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时,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可以保持相互远离的状态,这样便于用户取放电子设备。
34.如图6所示,锁止件241脱离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以解除对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的锁止,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可相互靠拢,两者可以在弹性复位件23的回复力下实现自动靠拢,因此,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相互靠拢以实现电子设备的自动夹紧。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可以相互抵靠。
35.示例性地,如图3和图5所示,锁止件241包括锁止部2415以及按压部2411,按压部2411可伸缩地设于主体28,锁止部2415设于主体28内。锁止部2415包括连接板2412以及止挡板2413,止挡板2413与按压部2411相对设置,连接板2412连接于止挡板2413与按压部2411之间,止挡板2413可在按压部2411的驱使下锁止于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按压部2411可以大致沿主体28的厚度方向可伸缩地设置,按压部2411可伸缩地外露于后侧面1812,这样可以简化前侧面1811的结构,同时避免按压部2411占据夹持空间2111的部分空间。止挡板2413可以设置在第一操作件11与前壳181之间,连接板2412与止挡板2413之间呈角度连接,例如可以呈90
°
夹角设置,连接板2412位于第一操作件11以及第二操作件12的顶侧或底侧,连接板2412大致沿厚度方向延伸,以避免连接板2412阻碍操作件的运动。止挡板2413在按压部2411的作用下选择性地从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脱离,以解除对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的锁止。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止挡板2413沿第一方向x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其延伸长度可以大致或等于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相互远离的最大行程。当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相互远离至最大行程时,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形成最大间距的间隙,止挡板2413可以锁止在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以使夹持空间2111处于最大夹持宽度。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止机构24还包括弹力件242,弹力件242连接于锁止件241与主体28。弹力件242可以是弹簧或弹性橡胶等。弹力件242可以连接于前壳181与锁止件241之间,弹力件242可以用于驱使锁止件241锁止在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之间,因此,当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的间隔到达预设间距时,止挡板2413在弹力件242的作用下恰好能嵌入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的间隔,以使夹持
空间2111保持被锁止后的夹持宽度。用户可以通过向按压部2411施加按压力,以驱使止挡板2413脱离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的间隔,当止挡板2413脱离第一锁止壁1121与第二锁止壁1221之间的间隔后,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在弹性复位件23的回复力作用下相互靠拢以对电子设备自动夹紧。
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便携电子设备支架20包括转动组件27以及支撑座26,支撑座26可以用于安装在车架或者自拍杆上。主体28通过转动组件27连接于支撑座26,转动组件27包括止位件271以及转轴件272,止位件271与转轴件272阻尼转动连接。主体28可以通过转动组件27转动至不同的角度,以便于用户对电子设备的观察和使用。止位件271与转轴件272之间可以通过阻尼力保持在调整后的角度。止位件271可以设置于后壳182,其可以与后壳182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转轴件272可以设置于支撑座26,其可以与后壳182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39.作为一种示例,转轴件272设有多个配合部2721,多个配合部2721大致围绕转轴件272的转动轴线设置,止位件271设有至少一个与配合部2721配合的止位部2711。示例性地,多个配合部2721可以设于转轴件272的端面,配合部2721可以为弹性凸起,弹性凸起可以是齿状结构,多个配合部2721可以围绕转轴之间间隔设置或者彼此接续。止位部2711可以设置为与弹性凸起相适配的卡槽结构。此外,配合部2721可以设置为卡槽结构,止位部2711可以为弹性凸起。止位部2711与配合部2721的数量可以相等,多个止位部2711与多个配合部2721可以一一限位配合。这样可以实现转轴件272与止位件271之间的阻尼锁止,保证两者锁止后的可靠性,以使得电子设备稳定维持在调整后的角度。
40.作为另一种示例,如图9所示,止位件271套设于转轴件272的外周,止位件271内设有柔性套2712,柔性套2712与转轴件272摩擦接触。示例性地,止位件271可以为套筒结构,转轴件272的端部可以为球状结构,转轴件272可以与止位件271进行球接,柔性套2712可以为半球状套,可以包覆在球状结构的外周,柔性套2712可以为硅胶或者橡胶套,并与转轴件272的端部摩擦配合。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止位件271与转轴件272之间的静音接触,而且柔性套2712与转轴件272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作为阻尼力,以使得电子设备维持在调整后的角度。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支撑座26设有功能器件连接部261。功能器件连接部261可以用于与麦克风、补光灯等功能器件进行连接,功能器件连接部261可以为连接孔或者连接柱。功能器件连接部26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功能器件连接部261可以间隔设置于支撑座26。
42.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电子设备支架20,通过将第一操作件11在主体28内与第二操作件12穿插设置,第一操作件11位于第二夹持件22朝向后侧面1812的一侧,并与第一夹持件21连接;第二操作件12位于第一夹持件21朝向后侧面1812的一侧,并与第二夹持件22连接,这样不需要将第一操作件11与第二操作件12错开设置,便可以实现每个操作件与对应夹持件的连接,不仅利于降低主体28内部空间的占用,而且利于提升整个产品的紧凑性。
4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
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