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受力可靠的连接结构、手柄及手持云台。
背景技术:2.通常情况下,摄影师为了防止拍照时摄像机发生抖动而影响拍摄画质,会采用三脚支架支撑所述摄像机,以使所述摄像机在拍摄时保持稳定。一般的三脚支架包括用以承载所述摄像机的基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基座上的三个支撑架。在非使用状态下,所述三个支撑架收拢于一起;当需要使用所述三脚支架时,分别将三个支撑架展开,直至三个支撑架彼此分离,以达到支撑的目的。目前,三脚支架与摄像机、云台或延长架等结构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螺纹结构进行连接,以便于快速稳定地连接及快速拆卸。
3.中国专利cn107682601a公开了一种vr全景手持云台,为了拓展手持云台的使用范围,在手柄下方设置有可拆卸三角支架。具体地,手柄下方设置有外螺纹,三角支架顶部设置有带内螺纹的凹槽,手柄和三角支架通过内外螺纹可拆卸连接。中国专利cn105992904a公开了一种支架及使用该支架的手持云台,所述基座大致呈圆柱状,其包括安装部及拓展部,所述拓展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所述安装部用于装设所述联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以及所述拓展安装机构的部分结构。其中,所述拓展部为凸柱,其上设置有外螺纹,以供所述拓展部与所述外部设备或装置上的螺纹孔相螺接。
4.上述方案虽然采用螺纹结构实现了快速连接和快速拆卸,然而螺纹结构在连接和拆卸过程中,外螺纹的旋转会对内螺纹连接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力,易导致内螺纹连接结构的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受力可靠的连接结构、手柄及手持云台,改善受力均匀性和防止变形发生,有效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和延长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提供一种受力可靠的连接结构,包括螺纹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连接座或第二连接部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扭转方向上相互抵接。
8.本实用新型的受力可靠的连接结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互配合对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装配起到定位的作用,可提高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装配的准确性;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扭转方向上相互抵接,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对旋转连接时,在旋转方向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将扭转力均匀分散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有效避免连接结构局部受力不均匀导致结构
的变形或破坏。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座外缘设有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座外缘设有与连接块插接的连接槽;或所述第一连接座外缘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座外缘设有与连接槽插接的连接块。连接座和连接槽相互配合,便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进行装配。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两组设于第二连接部外周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相互远离的两侧面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相互靠近的两侧面抵接,或所述第二定位板相互靠近的两侧面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相互远离的两侧面抵接。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结构简单,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对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的装配起到定位作用,便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的准确对位;另一方面,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对旋转时,在旋转周向,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将扭转力均匀分散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有效避免连接结构局部受力不均匀导致结构的变形或破坏。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还包括位于两组第一定位板之间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部还包括位于两组第二定位板之间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一定位槽插接。第一定位块和第一定位槽之间配合可实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还包括开设于第一定位板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还包括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外周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和第二定位槽插接。第二定位块和第二定位槽之间配合可实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块和第二定位槽的定位方向与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槽的定位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定位块和第一定位槽之间配合实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第二定位块和第二定位槽之间配合实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两个方向上的定位可实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准确地装配,避免装配错位;且可将左右及上下方向的力均匀分散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从而实现连接结构在各个方向上受力的均匀性,避免受力不均导致的变形。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连接座内壁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骨。加强骨的设置可避免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时竖向受力导致的拉扯、变形及错位。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受力可靠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座位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卡扣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手柄,第一连接座构成第一壳体的一部分,第二连接座构成第二壳体的一部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互配合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装配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装配错位;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扭转方向上相互抵接,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对旋转连接时,在旋转方向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将扭转力均匀分散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有效避免手柄局部受力不均匀导致结构的变形或破坏。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若干插骨,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若干与插骨配合的反插骨。插骨和反插骨的结构简单,两者相配合实现定位和加强的作用,有效避免装配错位,改善受力均匀性,避免受力不均导致的变形和损坏。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持云台,包括连接臂以及如前所述的手柄,所述连接臂安装于手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手柄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
19.本实用新型的手持云台,在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将手柄与其他部件的安装部连接时,可有效避免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旋转安装时受力不均匀导致的变形或损坏。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的受力可靠的连接结构、手柄及手持云台,可提高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装配的准确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装配的准确性;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扭转方向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将扭转力均匀分散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或分散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有效避免局部受力不均匀导致结构的变形或破坏。
附图说明
22.图1为受力可靠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受力可靠的连接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第一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第二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手柄的爆炸图;
28.图7为手柄的立体图;
29.图8为手持云台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手持云台的立体图;
31.附图中:100、连接结构;110、第一连接部;120、第二连接部;130、第一连接座;131、第一卡部;132、连接块;140、第二连接座;141、第一扣部;142、连接槽;150、第一定位部;151、第一定位板;152、第一定位块;153、第二定位槽;160、第二定位部;161、第二定位板;162、第一定位槽;163、第二定位块;170、加强骨;200、手柄;210、第一壳体;211、第二卡部;212、插骨;220、第二壳体;221、第二扣部;222、反插骨;300、手持云台;310、三脚支架;320、安装台。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4.实施例一
35.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可靠的连接结构100的第一实施例,包括螺纹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所述第二连接部120设于第二连接座140;所述第一连接座130设有第一定位部150,所述第二连接座140或第二连接部120设有第二定位部160,所述第一定位部150和第二定位部160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相对扭转方向上相互抵接。其中,第一连接部110可为待连接物体上的螺纹结构,第二连接部120可为与螺纹结构相互配合的内嵌螺母。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可均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36.本实施例实施时,第一定位部150和第二定位部160相互配合对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的装配起到定位的作用,可提高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装配的准确性、避免装配错位的发生;所述第一定位部150和第二定位部160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相对扭转方向上相互抵接,在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相对旋转连接时,在旋转方向上,第一定位部150和第二定位部160将扭转力均匀分散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有效避免连接结构100局部受力不均匀导致结构的变形或破坏。
37.其中,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卡接等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以卡扣连接进行说明,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座130设有第一卡部131,所述第二连接座140设有与第一卡部131扣接的第一扣部141;或第一连接座130设有第一扣部141,所述第二连接座140设有与第一扣部141连接的第一卡部131。其中,第一卡部131和第一扣部141的数量可以为对称设置的两组。为了便于第一卡部131和第一扣部141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卡部131突出于或靠近第一连接座130或第二连接座140的边缘设置,第一扣部141突出于或靠近第一连接座130或第二连接座140的边缘设置。
3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座130外缘设有连接块132,所述第二连接座140外缘设有与连接块132插接的连接槽142;或所述第一连接座130外缘设有连接槽142,所述第二连接座140外缘设有与连接槽142插接的连接块132,如图3至图4所示。在第一连接座130、第二连接座140进行装配时,连接块132和连接槽142起到初步定位作用。以连接块132设于第一连接座130外缘、连接槽142设于第二连接座140外缘为例说明,连接块132靠近第一连接座130的内壁设置,连接槽142靠近第二连接座140的外壁设置,当连接槽142和连接块132配合时,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连接处的截面为z形或反z形截面,如此设置,可改善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之外,还可改善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的连接密封性。
3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50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第一定位板151,所述第二定位部160包括两组设于第二连接部120外周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定位板161,所述第二定位板161相互远离的两侧面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51相互靠近的两侧面抵接,或所述第二定位板161相互靠近的两侧面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51相互远离的两侧面抵接,如图3至图4所示。第二定位板161与第一定位板151结构简单,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对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之间的装配起到定位作用,便于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之间的准确对位;另一方面,在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相对旋转时,在旋转周向,第一定位
部150和第二定位部160将扭转力均匀分散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有效避免连接结构100局部受力不均匀导致结构的变形或破坏。
40.实施例二
4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50还包括位于两组第一定位板151之间的第一定位块152,所述第二定位部160还包括位于两组第二定位板161之间的第一定位槽162,所述第一定位块152和第一定位槽162插接,如图3至图4所示。以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相对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作为水平面进行说明,当第一定位块152和第一定位槽162的插接方向(插接方向为第一定位块152可相对第一定位槽162移动的方向)水平时,则可以实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上下方向的定位;当第一定位块152和第一定位槽162的插接方向为竖直时,则可以实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在左右方向的定位。
42.此外,所述第一定位部150还包括开设于第一定位板151的第二定位槽153,所述第二定位部160还包括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20外周的第二定位块163,所述第二定位块163和第二定位槽153插接,如图3至图4所示。以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相对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作为水平面进行说明,当第二定位块163和第二定位槽153的插接方向(插接方向为第二定位块163可相对第二定位槽153移动的方向)水平时,则可以实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上下方向的定位;当第二定位块163和第二定位槽153的插接方向为竖直时,则可以实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在左右方向的定位。
43.作为其中一种优选方案,同时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实现定位。具体地,所述第二定位块163和第二定位槽153的定位方向与第一定位块152和第二定位槽153的定位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定位块152和第一定位槽162之间配合实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第二定位块163和第二定位槽153之间配合实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或第一定位块152和第一定位槽162之间配合实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第二定位块163和第二定位槽153之间配合实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两个方向上的定位可实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准确地装配,避免装配错位,且可将左右及上下方向的力均匀分散到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从而实现连接结构100在各个方向上受力的均匀性,避免受力不均导致的变形。
44.实施例三
4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类似,所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20与第二连接座140内壁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骨170,如图2、图4所示。其中,为了获得较好的加强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加强骨170可设置为平行设置的多组,且各加强骨170的两相邻侧面分别与第二连接座140的两相邻内壁连接,加强骨170连接到第二连接座140的主体部分,以获得尽可能长的加强距离,从而有效改善第二连接部120的受力能力。
46.实施例四
47.如图5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200的实施例,包括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20以及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受力可靠的连接结构100,所述第一连接座130位于第一壳体210,所述第二连接座140位于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通过卡扣连接。
48.其中,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的连接除第一连接座130和第二连接座140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外,第一壳体210的侧边缘和第二壳体220的侧边缘也通过卡扣连接实现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壳体210两相对侧边缘设有若干第二卡部211,第二壳体220两相对侧边缘设有若干第二扣部221,或第一壳体210两相对侧边缘设有若干第二扣部221,第二壳体220两相对侧边缘设有若干第二卡部211,第二卡部211和第二扣部221配合形成卡扣连接。实际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卡部和扣部的快速拆装,卡部和扣部不能完全对位,而这种不完全对位则会导致受力不均的加剧。
49.而本实施例实施时,第一连接座130构成第一壳体210的一部分,第二连接座140构成第二壳体220的一部分,第一定位部150和第二定位部160相互配合对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的装配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装配错位;所述第一定位部150和第二定位部160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相对扭转方向上相互抵接,在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相对旋转连接时,在旋转方向上,第一定位部150和第二定位部160将扭转力均匀分散到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有效避免手柄200局部受力不均匀导致结构的变形或破坏。
50.实施例五
5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0设有若干插骨212,所述第二壳体220设有若干与插骨212配合的反插骨222,如图4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插骨212和反插骨22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50、第二定位部160的结构相类似,插骨212和反插骨222的配合可实现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两相对侧边缘准确地装配,避免装配错位,且可手柄200所承受的外力均匀分散到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从而实现手柄200在各个方向上受力的均匀性,避免受力不均导致的变形,延长手柄200的使用寿命,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52.实施例六
53.如图8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云台300的实施例,包括连接臂以及实施例四或实施例五中所述的手柄200,所述连接臂安装于手柄200,所述第一连接部110设于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手柄200通过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部为三脚支架310的安装台320,第一连接部110为设于安装台320的螺纹结构,第二连接部120为内嵌螺母,螺纹结构和内嵌螺母螺纹连接。
54.本实施例在安装三脚支架310时,将螺纹结构旋入内嵌螺母时,由于第一定位部150和第二定位部160的设置,扭转产生的外力以及三脚支架310对第二壳体220的拉力均匀分散到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上,可有效避免手柄200受力不均导致的变形或破坏,从而有效延长手柄200的使用寿命,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55.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