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Z型钢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4776发布日期:2022-11-29 18:5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Z型钢构件的制作方法
一种z型钢构件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钢构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z型钢构件。


背景技术:

2.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的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大部分钢材加工都是通过压力加工,使被加工的钢(坯、锭等)产生塑性变形,根据钢材加工温度不同,可以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两种,其应用广泛、品种繁多,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钢材一般分为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属制品四大类,又分为重轨、轻轨、大型型钢、中型型钢、小型型钢、钢材冷弯型钢,优质型钢、线材、中厚钢板、薄钢板、电工用硅钢片、带钢、无缝钢管钢材、焊接钢管、金属制品等品种,z型钢是一种常见的冷弯薄壁型钢,加工材料为热轧,镀锌,z型钢通常应用在大型钢结构厂房中,加工长度及孔为按加工要求生产。
3.z型钢在进行连接时,一般将两根钢材两端的连接口对接后利用螺栓固定,需要将两根钢材吊起并人工扶持保持水平进行固定,一旦发生轻微晃动都会导致两根钢材之间连接角度发生变化,安装比较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z型钢构件,解决了上述提到的问题。
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提供一种z型钢构件,包括固定机构和定位机构。
7.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螺栓,所述第一钢板一端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二钢板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螺栓设置在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通槽之间。
8.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座、滑杆、压板、滑块、定位板和定位销,所述支座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座间隔固定所述第二钢板一端表面,所述滑杆滑动贯穿在所述支座内,所述压板固定在所述滑杆一端,所述滑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板表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座表面,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一钢板表面,所述定位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钢板表面,所述定位板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销固定在所述第一钢板表面,所述定位销设置在所述滑槽和所述第一通槽内且与所述滑槽和所述第一通槽间隙配合,所述定位销上滑动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抵在所述定位板表面。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贴合在一起错位插接,此时第一钢板表面的定位销,滑动进入第二钢板表面的第二通槽内和定位板中的滑槽内,同时滑块一端插入两个压板之间,继续移动直到定位销上的定位圈移动到定位板最后方位置处,定位圈向下挤压第二弹簧将定位销向下拉紧,从而将第一钢板拉紧在第二钢板表面,此时两个压板压紧在滑块表面将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夹紧在一起,此时可将螺栓插入第一通槽和通孔内进行固定,该z型钢构件能够在对接时相互锁紧,安装时比较方便,且不容易发生倾斜和
晃动。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通槽开设在所述第一钢板表面的所述滑块位置上。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螺栓贯穿在第一钢板滑块和第二钢板之间,中间没有空隙,强度更高。
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通孔设置在两个所述压板之间。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孔位置与第一通槽在同一位置,螺栓安装在通孔和第一通槽内。
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两个所述压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滑块的厚度。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滑块进入两个压板之间时,将被压板挤压固定。
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滑块一端固定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厚度小于两个所述压板之间的距离。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导向块用于帮助滑块进入两个压板之间。
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螺栓一端套有垫片,所述垫片通过所述螺栓压紧在所述第一通槽表面。
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垫片提供螺栓与钢材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
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通槽和所述滑槽对应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2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定位销刚好能够同时进入第一通槽和滑槽内。
2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圈朝向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表面安装有防滑垫。
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板倾斜固定在所述第一钢板表面且与所述支座间隙配合。
2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压板朝向所述滑块的一侧表面也安装有所述防滑垫。
2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防滑垫起到增大摩擦的作用。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z型钢构件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z型钢构件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z型钢构件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定位板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00-固定机构;110-第一钢板;111-通孔;120-第二钢板;121-第一通槽;122-第二通槽;130-螺栓;131-垫片;200-定位机构;210-支座;220-滑杆;221-第一弹簧;230-压板;240-滑块;241-导向块;250-定位板;251-滑槽;260-定位销;261-第二弹簧;
2611-定位圈。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
3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z型钢构件包括固定机构100和定位机构200,其中定位机构200固定在固定机构100表面。
37.请参阅图1和2,固定机构100包括第一钢板110、第二钢板120和螺栓130,第一钢板110一端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111,第二钢板120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槽121和第二通槽122,通孔111位置与第一通槽121在同一位置,螺栓130安装在通孔111和第一通槽121内,螺栓130设置在通孔111和第一通槽121之间,第二通槽122开设在第一钢板110表面的滑块240位置上,螺栓130贯穿在第一钢板110滑块240和第二钢板120之间,中间没有空隙,强度更高,通孔111设置在两个压板230之间,螺栓130一端套有垫片131,垫片131通过螺栓130压紧在第一通槽121表面,第二通槽122和滑槽251对应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定位销260刚好能够同时进入第一通槽121和滑槽251内,垫片131提供螺栓130与钢材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
38.请参阅图1、2、3、4和5,定位机构200包括支座210、滑杆220、压板230、滑块240、定位板250和定位销260,支座210设有两个,两个支座210间隔固定第二钢板120一端表面,滑杆220滑动贯穿在支座210内,压板230固定在滑杆220一端,滑杆220上套接有第一弹簧221,第一弹簧221一端固定在压板230表面另一端固定在支座210表面,两个压板230之间的距离小于滑块240的厚度,当滑块240进入两个压板230之间时,将被压板230挤压固定,压板230朝向滑块240的一侧表面也安装有防滑垫,滑块240固定在第一钢板110表面,滑块240一端固定有导向块241,导向块241厚度小于两个压板230之间的距离,导向块241用于帮助滑块240进入两个压板230之间,导向块241厚度较小,能够直接进入两个压板230之间当滑块240继续移动时,滑块240进入两个压板230之间将被挤压,避免了滑块240一端无法进入压板230或者在进入时受到碰撞难以对接,定位板250固定在第二钢板120表面,定位板250倾斜固定在第一钢板110表面且与支座210间隙配合,定位板250表面开设有滑槽251,定位销260固定在第一钢板110表面,定位销260设置在滑槽251和第一通槽121内且与滑槽251和第一通槽121间隙配合,定位销260上滑动套接有第二弹簧261,第二弹簧261一端固定有定位圈2611,定位圈2611抵在定位板250表面,定位圈2611朝向定位板250的一侧表面安装有防滑垫,防滑垫起到增大摩擦的作用,定位圈2611一端表面是斜面,与定位板250始终贴合。
39.具体的,该一种z型钢构件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将第一钢板110和第二钢板120贴合在一起错位插接,此时第一钢板110表面的定位销260,滑动进入第二钢板120表面的第二通槽122内和定位板250中的滑槽251内,同时滑块240一端插入两个压板230之间,继续移动
直到定位销260上的定位圈2611移动到定位板250最后方位置处,定位圈2611向下挤压第二弹簧261将定位销260向下拉紧,从而将第一钢板110拉紧在第二钢板120表面,此时两个压板230压紧在滑块240表面将第一钢板110和第二钢板120夹紧在一起,此时可将螺栓130插入第一通槽121和通孔111内进行固定。
4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