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射线管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8747发布日期:2022-11-15 21:2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X射线管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x射线管升降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x射线管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2.x射线机在进行x射线拍摄过程中,出于临床考虑,需要经常调整其内x射线管的高度且保持在该高度进行拍摄。故此,x射线机中设置有用于调整x射线管高度的x 射线管升降结构。
3.现有的x射线管升降结构主要包括立柱、滑车、滑轮、链条、链轮和电机,x射线管组件安装在滑车,立柱内部设置有直线导轨,滑轮安装在滑车上,且滑轮与直线导轨配合,受力能沿直线导轨上下滑动,滑车与链条连接,链条环绕在链轮上,链轮安装在电机上。当电机驱动链轮转动时,链轮带动链条移动,链条带动滑车和滑轮相对于直线导轨上下移动,最终带动x射线管组件上下升降,实现x射线管组件中x射线管高度的调节。
4.但是现有的x射线管升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一、链条存在断裂的风险,一旦发生断裂会导致x射线管组件掉落,造成人员和物品损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二、过于依赖电机,一旦电机发生故障则无法启用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导致x射线管掉落,安全性高,且不依赖电机进行启动,避免了电机故障带来的不可使用的风险的x射线管升降结构。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x射线管升降结构,包括立柱、基台、用于安装固定x射线管组件的连接座、第一罩壳和弹力杆组件,所述的基台固定在所述的立柱上,所述的第一罩壳的后端安装在所述的基台上,且受力能相对于所述的基台转动,所述的第一罩壳具有前后两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的弹力杆组件位于所述的空腔内,所述的弹力杆组件的后端安装在所述的基台上且受力能相对于所述的基台转动,所述的弹力杆组件的前端安装在所述的连接座上,所述的连接座受力能相对于所述的弹力杆组件转动,所述的弹力杆组件包括能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弹力机构,当x射线管组件安装在所述的连接座上时,在所述的弹力杆组件的弹力机构拉力作用下x射线管组件能够保持平衡。
7.所述的弹力杆组件包括中心轴、第二罩壳、弹簧后底座、第一压缩弹簧、套管、第二压缩弹簧、固定块、弹簧前底座及弹簧压板,所述的第二罩壳、所述的弹簧后底座、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的套管、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和所述的弹簧前底座构成所述的弹力机构;所述的中心轴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的固定块上,所述的固定块安装在所述的基台上且受力能相对于所述的基台转动,所述的第二罩壳位于所述的固定块的前侧,所述的第二罩壳安装在所述的中心轴上且受力能沿所述的中心轴前后移动,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的套管、所述的弹簧后底座、第二压缩弹簧和所述的弹簧前底座均位于所述的第二罩壳内,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的套管、所述的弹簧后底座、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和所述的弹簧前底座分别套设在所述的中心轴上,所述的套管位于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的内部,所述的第二压
缩弹簧位于所述的套管的内部,所述的套管的外侧壁与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的套管的内侧壁与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的外侧壁接触,所述的弹簧压板固定在所述的中心轴上,所述的弹簧压板位于所述的弹簧前底座的前侧,所述的弹簧前底座安装在所述的弹簧压板上,所述的弹簧前底座的后部从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的前端插入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内,所述的弹簧前底座将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和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的前端挡住,所述的弹簧后底座固定在所述的第二罩壳上,所述的弹簧后底座的前部从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的后端插入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内,所述的弹簧后底座将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和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的后端挡住,所述的弹簧前底座和所述的弹簧后底座用于保证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的套管和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的同轴度,所述的第二罩壳的内壁与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外侧面接触,所述的弹簧压板的上部位于所述的第二罩壳的上方且与所述的第二罩壳接触,所述的弹簧压板的下部位于所述的第二罩壳的下方且与所述的第二罩壳接触,在所述的第二罩壳沿所述的中心轴前后移动时,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和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保持压缩状态;所述的第二罩壳的前端安装在所述的连接座上,所述的固定块安装在所述的基台上。该结构中,当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安装在连接座的x射线管组件时,连接座同步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二罩壳沿中心轴向前移动,带动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的后端向前移动增大压缩量,改变弹力杆组件对x射线管组件的拉力,使x射线管组件高度调整后再次保持平衡,当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安装在连接座的x射线管组件时,连接座同步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二罩壳沿中心轴向后移动,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的后端向后回弹减少压缩量,改变弹力杆组件对x射线管组件的拉力,使x射线管组件高度调整后再次保持平衡。
8.所述的连接座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插销,所述的第二罩壳的前端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插销上且能绕所述的第一插销转动。
9.所述的第一罩壳包括上罩体和下盖板,所述的下盖板安装在所述的上罩体下端,所述的上罩体和所述的下盖板之间形成所述的空腔,所述的上罩体通过两个轴肩螺钉安装在所述的基台的左右两侧。该结构中,第一罩壳为分体结构,便于第一罩壳与连接座之间的安装、第一罩壳与基座之间的安装以及弹力杆组件的安装。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立柱、基台、用于安装固定x射线管组件的连接座、第一罩壳和弹力杆组件构成x射线管升降结构,基台固定在立柱上,第一罩壳的后端安装在基台上,且受力能相对于基台转动,第一罩壳具有前后两端开口的空腔,弹力杆组件位于空腔内,弹力杆组件的后端安装在基台上且受力能相对于基台转动,弹力杆组件的前端安装在连接座上,连接座受力能相对于弹力杆组件转动,弹力杆组件包括能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弹力机构,当x射线管组件安装在连接座上时,在弹力杆组件的弹力机构拉力作用下x射线管组件保持平衡,连接座和弹力杆组件的前端之间形成第一个转动副,弹力杆组件的后端和基台之间形成第二个转动副,第一罩壳的后端和基台上之间形成第三个转动副,在使用时,立柱安装在x射线机上,x射线管组件固定在连接座上,当需要调整x射线管组件高度时,人工转动x射线管组件调整其高度,连接座随x射线管组件同步转动,此时弹力杆组件的弹力机构在连接座作用下沿前后方向移动,当x射线管组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弹力杆组件的弹力机构向前移动,当x射线管组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弹力杆组件的弹力机构向后移动,在x射线管组件高度调整完成后,x射线管组件再次在弹力杆组件作用下保
持平衡,由此,本实用新型中不存在链条断裂x射线管组件掉落的风险,安全性高,且采用手动调整高度的方式不依赖电机进行启动,避免了电机故障带来的不可使用的风险。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x射线管升降结构的立体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x射线管升降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x射线管升降结构的分解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x射线管升降结构的x射线管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6.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x射线管升降结构,包括立柱(图中未显示)、基台1、用于安装固定x射线管组件2的连接座3、第一罩壳4和弹力杆组件,基台1固定在立柱上,第一罩壳4的后端安装在基台1上,且受力能相对于基台1转动,第一罩壳4具有前后两端开口的空腔,弹力杆组件位于空腔内,弹力杆组件的后端安装在基台1上且受力能相对于基台1转动,弹力杆组件的前端安装在连接座3上,连接座3受力能相对于弹力杆组件转动,弹力杆组件包括能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弹力机构,当x射线管组件2安装在连接座3 上时,在弹力杆组件的弹力机构拉力作用下x射线管组件2能够保持平衡。
17.本实施例中,弹力杆组件包括中心轴5、第二罩壳6、弹簧后底座7、第一压缩弹簧8、套管9、第二压缩弹簧10、固定块11、弹簧前底座12及弹簧压板13,第二罩壳6、弹簧后底座7、第一压缩弹簧8、套管9、第二压缩弹簧10和弹簧前底座12构成弹力机构;中心轴5的后端固定在固定块11上,固定块11安装在基台1上且受力能相对于基台1转动,第二罩壳6位于固定块11的前侧,第二罩壳6安装在中心轴5上且受力能沿中心轴5前后移动,第一压缩弹簧8、套管9、弹簧后底座7、第二压缩弹簧10和弹簧前底座12均位于第二罩壳6内,第一压缩弹簧8、套管9、弹簧后底座7、第二压缩弹簧10和弹簧前底座12 分别套设在中心轴5上,套管9位于第一压缩弹簧8的内部,第二压缩弹簧10位于套管9的内部,套管9的外侧壁与第一压缩弹簧8的内侧壁接触,套管9的内侧壁与第二压缩弹簧 10的外侧壁接触,弹簧压板13固定在中心轴5上,弹簧压板13位于弹簧前底座12的前侧,弹簧前底座12安装在弹簧压板13上,弹簧前底座12的后部从第二压缩弹簧10的前端插入第二压缩弹簧10,弹簧前底座12将第一压缩弹簧8第二压缩弹簧10的前端挡住,弹簧后底座7固定在第二罩壳6上,弹簧后底座7的前部从第二压缩弹簧10的后端插入第二压缩弹簧10内,弹簧前底座12和弹簧后底座7用于保证第一压缩弹簧8、套管9和第二压缩弹簧10的同轴度,弹簧后底座7将第一压缩弹簧8和第二压缩弹簧10的后端挡住,第二罩壳6的内壁与第一压缩弹簧8外侧面接触,弹簧压板13的上部位于第二罩壳6的上方且与第二罩壳6接触,弹簧压板13的下部位于第二罩壳6的下方且与第二罩壳6接触,在第二罩壳6沿中心轴5前后移动时,第一压缩弹簧8和第二压缩弹簧10保持压缩状态;第二罩壳6 的前端安装在连接座3上,固定块11安装在基台1上。
18.本实施例中,连接座3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插销14,第二罩壳6的前端安装在第一插销14上且能绕第一插销14转动。
19.本实施例中,第一罩壳4包括上罩体15和下盖板16,下盖板16安装在上罩体15下
端,上罩体15和下盖板16之间形成空腔,上罩体15通过两个轴肩螺钉17安装在基台1的左右两侧。
20.本实施例的x射线管升降结构中,连接座3和第二罩壳6的前端之间形成第一个转动副,固定块11和基台1之间形成第二个转动副,第一罩壳4的后端和基台1上之间形成第三个转动副,x射线管组件2位于整个x射线管升降结构的前端,同时受到重力和弹力杆组件的拉力作用,x射线管组件2升降的过程中,重力保持不变,拉力却随着弹力杆组件中第一压缩弹簧8和第二压缩弹簧10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x射线管组件2比较重,弹力杆组件中第一压缩弹簧8和第二压缩弹簧10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其拉力值数量级会较大,以两个轴肩螺钉17的位置为旋转中心,x射线管组件2的重力矩和弹力杆组件拉力矩会存在较小的差值内,但是三个转动副内部会存在较大的静摩擦力,这些静摩擦形成的阻尼正好可以覆盖重力矩和拉力矩的差值,因此可以使x射线管组件2在行程范围内的任意空间位置都可以达到停驻的效果,需要改变其位置时只需手动拉至目标位置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