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故障汽车用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6493发布日期:2023-01-24 22:3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低故障汽车用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差速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低故障汽车用差速器。


背景技术:

2.一般的,乘用车后驱差速器,设计主要分为输入法兰带动输入轴伞齿,输入轴伞齿与差速器分总成大伞齿啮合后带动差速器伞齿壳体转动,通过差速器分总成的半轴齿轮花键输出动力。
3.目前差速器市场问题有两个:
4.1、使用一段时间后,差速器异响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输入轴伞齿上的轴承损坏较多,造成差速器的异响和性能的丧失;
5.2、售后市场和配件市场价格较高,新开发差速器市场销售价格在5500元/不含税,轴承采用国外进口件,国内市场轴承无法更换,差速器分总成壳体与大伞齿焊合方式难度大,成本高,需要专用电子束焊机才能焊接。
6.上述两个原因造成目标开发差速器国内用户需求强烈,市场抱怨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低故障汽车用差速器。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低故障汽车用差速器,其结构包括左壳体(1)和右壳体(4),左壳体(1)和右壳体(4)相对固定配合构成差速器腔(11);
9.差速器腔(11)的前段设置为输入腔(12),后段设置为差速输出腔(13);
10.输入腔(12)内配置有输入轴(14),输入轴(14)通过输入轴轴承(7)配置在输入腔(12)内;
11.输入轴(14)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输入轴伞齿轮(6);
12.差速输出腔(13)配置有差速器分总成(2),差速器分总成(2)设置有球包壳体(15);
13.差速器分总成(2)的球包壳体(15)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3),输入轴(14)的输入轴伞齿轮(6)与从动锥齿轮(3)啮合;
14.球包壳体(15)纵轴线上配置有行星齿轮轴(16);
15.球包壳体(15)内腔的行星齿轮轴(16)上配置有上行星锥齿轮(17)和下行星锥齿轮(18);
16.球包壳体(15)内腔的左右两处分别设置有同一输出轴线布置的左半轴锥齿轮(19)和右半轴锥齿轮(20);
17.左半轴锥齿轮(19)和右半轴锥齿轮(20)的上缘锥齿共同与上行星锥齿轮(17)啮
合;
18.左半轴锥齿轮(19)和右半轴锥齿轮(20)的下缘锥齿共同与下行星锥齿轮(18)啮合;
19.左半轴锥齿轮(19)固定连接左输出半轴(21);
20.右半轴锥齿轮(20)固定连接右输出半轴(22)。
21.输入轴(14)和输入腔(12)端口之间设置有输入法兰(9),从输入法兰(9)外壁到输入腔(12)内壁之间设置有输入轴油封(8)。
22.上行星锥齿轮(17)和下行星锥齿轮(18)规格相同;
23.左半轴锥齿轮(19)和右半轴锥齿轮(20)规格相同。
24.球包壳体(15)的左部设置有向左延伸的左轴套(23);左半轴锥齿轮(19)的轴身段滑动配合在左轴套(23)内;
25.球包壳体(15)的右部设置有向右延伸的右轴套(24);右半轴锥齿轮(20)的轴身段滑动配合在右轴套(24)内;
26.球包壳体(15)的左轴套(23)外壁、右轴套(24)外壁分别通过差速器分总成轴承(5)与差速器腔(11)内壁配合。
27.左壳体(1)的左输出半轴轴孔(25)处、以及右壳体(4)的右输出半轴轴孔(26)处均设置有输出半轴油封(10)。
28.该差速器的差速传动路线是:
29.输入轴(14)

输入轴伞齿轮(6)

从动锥齿轮(3)+球包壳体(15)+行星齿轮轴(16)

上行星锥齿轮(17)、下行星锥齿轮(18)

左半轴锥齿轮(19)、右半轴锥齿轮(20)

左输出半轴(21)、右输出半轴(22)。
30.球包壳体(15)和从动锥齿轮(3)之间焊接固定,其焊接方式采用圆周电子束焊。
31.输入轴轴承(7)采用角接触球轴承;
32.输入轴伞齿轮(6)颈部和差速器腔(11)内壁之间采用锥轴承(27)配合连接。
33.从动锥齿轮(3)和球包壳体(15)之间采用过渡配合焊接。
3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3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低故障汽车用差速器,通过对目标差速器的开发,解决了汽车差速器售后和维修的成本问题和国产化问题,大大节约了汽车保养维修费用和时间,并且新开发汽车用差速器故障率更低,维修更方便,结构更简单。
3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低故障汽车用差速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37.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40.左壳体(1);差速器分总成(2);从动锥齿轮(3);右壳体(4);差速器分总成轴承(5);输入轴伞齿轮(6);输入轴轴承(7);输入轴油封(8);输入法兰(9);输出半轴油封(10);
41.差速器腔(11);输入腔(12);差速输出腔(13);
42.输入轴(14);
43.球包壳体(15);行星齿轮轴(16);上行星锥齿轮(17);下行星锥齿轮(18);
44.左半轴锥齿轮(19);右半轴锥齿轮(20);
45.左输出半轴(21);右输出半轴(22);
46.左轴套(23);右轴套(24);
47.左输出半轴轴孔(25);右输出半轴轴孔(26);
48.锥轴承(27)。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低故障汽车用差速器作以下详细说明。
50.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其结构包括左壳体(1)和右壳体(4),左壳体(1)和右壳体(4)相对固定配合构成差速器腔(11);
51.差速器腔(11)的前段设置为输入腔(12),后段设置为差速输出腔(13);
52.输入腔(12)内配置有输入轴(14),输入轴(14)通过输入轴轴承(7)配置在输入腔(12)内;
53.输入轴(14)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输入轴伞齿轮(6);
54.差速输出腔(13)配置有差速器分总成(2),差速器分总成(2)设置有球包壳体(15);
55.差速器分总成(2)的球包壳体(15)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3),输入轴(14)的输入轴伞齿轮(6)与从动锥齿轮(3)啮合;
56.球包壳体(15)纵轴线上配置有行星齿轮轴(16);
57.球包壳体(15)内腔的行星齿轮轴(16)上配置有上行星锥齿轮(17)和下行星锥齿轮(18);
58.球包壳体(15)内腔的左右两处分别设置有同一输出轴线布置的左半轴锥齿轮(19)和右半轴锥齿轮(20);
59.左半轴锥齿轮(19)和右半轴锥齿轮(20)的上缘锥齿共同与上行星锥齿轮(17)啮合;
60.左半轴锥齿轮(19)和右半轴锥齿轮(20)的下缘锥齿共同与下行星锥齿轮(18)啮合;
61.左半轴锥齿轮(19)固定连接左输出半轴(21);
62.右半轴锥齿轮(20)固定连接右输出半轴(22)。
63.输入轴(14)和输入腔(12)端口之间设置有输入法兰(9),从输入法兰(9)外壁到输入腔(12)内壁之间设置有输入轴油封(8)。
64.上行星锥齿轮(17)和下行星锥齿轮(18)规格相同;
65.左半轴锥齿轮(19)和右半轴锥齿轮(20)规格相同。
66.球包壳体(15)的左部设置有向左延伸的左轴套(23);左半轴锥齿轮(19)的轴身段滑动配合在左轴套(23)内;
67.球包壳体(15)的右部设置有向右延伸的右轴套(24);右半轴锥齿轮(20)的轴身段滑动配合在右轴套(24)内;
68.球包壳体(15)的左轴套(23)外壁、右轴套(24)外壁分别通过差速器分总成轴承(5)与差速器腔(11)内壁配合。
69.左壳体(1)的左输出半轴轴孔(25)处、以及右壳体(4)的右输出半轴轴孔(26)处均设置有输出半轴油封(10)。
70.该差速器的差速传动路线是:
71.输入轴(14)

输入轴伞齿轮(6)

从动锥齿轮(3)+球包壳体(15)+行星齿轮轴(16)

上行星锥齿轮(17)、下行星锥齿轮(18)

左半轴锥齿轮(19)、右半轴锥齿轮(20)

左输出半轴(21)、右输出半轴(22)。
72.球包壳体(15)和从动锥齿轮(3)之间焊接固定,其焊接方式采用圆周电子束焊。
73.输入轴轴承(7)采用角接触球轴承;
74.输入轴伞齿轮(6)颈部和差速器腔(11)内壁之间采用锥轴承(27)配合连接。
7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低故障汽车用差速器的设计是针对市场类似产品,结构复杂、维修困难、成本高的问题,经过多方验证,只采用左右壳体、输入法兰、输入轴伞齿、差速器分总成大伞齿、差速器分总成等结构。
76.针对市场同类型差速器成本加高的问题,该差速器通过四个方面降低成本:
77.1、同类产品市场采用轴承为某国进口专用轴承,价格为600元/每台,并且故障率较高,通过重新设计轴承,实现国产化轴承后,静载荷和动载荷增加10%-15%以上的同时,轴承价格只有100元/台;
78.2、差速器伞齿啮合中心距采用51理论安装距,伞齿表面进行磨齿加工和热处理工艺,提高伞齿强度和降低伞齿啮合的噪音;
79.3、同时对差速器分总成从动锥齿轮与差速器分总成壳体的焊接工艺,由侧面圆周电子束焊改为上端面圆周电子束焊,普通电子束焊机即可完成加工。将差速器分总成从动锥齿轮与差速器分总成壳体配对焊接时间隙配合,改为过渡配合,焊合时先用压力机将大伞齿压入差速器分总成壳体,减小了电子束焊时伞齿受热的变形量;
80.4、油封由专用油封,改用高质量氟橡胶油封,降低市场故障率的同时,油封采购成本大幅下降。
81.通过上述技术优化,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差速器由国外购买的约5500元/台,降低为约1500元/台。
82.该差速器所使用的轴承采用国产化标准轴承,其中,输入轴轴承(7)采用角接触球轴承hz7306btn1,输入轴伞齿锥轴承(27)采用32307锥轴承,静载荷和动载荷大幅提升,差速器分总成轴承(5)采用7208btn1,解决了市场汽车常见的异响和轴承损坏故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