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11699发布日期:2022-12-10 07:4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支架。


背景技术:

2.散热支架是直接对着电子设备底部吹散热量,将电子设备的热量强制吹出,并引入冷空气,增加电子设备底部的空气流动,从而使电子设备内部各发热元件均得到散热的风扇装置。
3.然而,现有的散热支架大多采用轴流扇叶,轴流扇叶安装在镂空支撑面板下面,轴流扇叶输出风量小,导致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不佳,影响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散热支架输出风量小,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支架,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6.该散热支架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风扇组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风扇组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
7.所述壳体设有风道槽和第一进风口;所述风道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出风口;
8.其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涡轮风扇,所述涡轮风扇用于使得外部空气能够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内并沿所述出风口进入至所述风道槽内。
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涡轮风扇用于使得外部空气能够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内并沿所述出风口进入至所述风道槽内。
1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涡轮风扇包括轮毂、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朝向所述壳体顶部的一面,所述第二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的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面,以使得所述涡轮风扇能够同时通过所述第一扇叶和所述第二扇叶带动空气流动。
1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扇叶与所述第二扇叶均围绕所述轮毂的中心轴阵列排布,且两者相互交错。
1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轮毂、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一体成型。
13.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风道槽的槽口宽度由上至下变窄,以使所述风道槽呈碗口状。
1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顶壳、底壳以及两个边框,所述顶壳、底壳以及两个所述边框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顶壳朝向所述底壳凹设有所述风道槽;其中一个所述边框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
1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围在所述涡轮风扇的周侧,且向所述出风口延伸,以在所述容纳腔内形成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导风通道。
1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于所述导风通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导风凸台,所述导风凸台的上表面呈由所述底壳往所述顶壳的方向倾斜的斜面状。
1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散热支架还包括可调节高度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壳上。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支架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19.该散热支架设置有涡轮风扇,壳体设有风道槽和第一进风口,风道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出风口。其中,涡轮风扇用于使得外部空气能够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内并沿出风口进入至风道槽内,以从风道槽的周围排出,即将外部冷空气吹向外部设备的发热部,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20.这样,一来通过在壳体上开设的风道槽能够避免外部设备与散热支架贴合过于紧密,从而提高散热支架的散热效果;二来该散热支架通过涡轮风扇输出的风量更大,能够带动更多空气吹向外部设备的发热部进行散热,从而提高散热支架的散热效率,满足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散热支架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1中散热支架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1中散热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图4中涡轮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图4中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30.100、散热支架;
31.10、壳体;11、顶壳;12、底壳;121、导风板;122、导风通道;123、导风凸台;13、边框;14、风道槽;15、出风口;16、第一进风口;17、第二进风口;
32.20、风扇组件;21、涡轮风扇;211、轮毂;212、第一扇叶;213、第二扇叶;
33.30、支撑组件;31、第一支撑件;32、第二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35.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37.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支架100,该散热支架100用于支撑电子产品,并能够对电子产品的发热部分进行散热。其中,电子产品可以为笔记本电脑、pad、游戏机等各种易发热的电子产品。另外,该散热支架100通常放置于桌面、茶几等支撑平台上,属于一款座式支架。
39.如图1至图3所示,该散热支架100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一个风扇组件20,壳体10内形成有容纳腔(图未示),风扇组件20安装在容纳腔内,以确保风扇组件20的安全使用及提高其使用寿命。可以理解地,当散热支架100受到撞击时,壳体10能够先受到外力的作用,避免作用力直接作用在风扇组件20上,从而能够保护风扇组件20。
40.其中,为了避免外部设备(图未示)与壳体10贴合过于紧密,壳体10顶部的中间部分凹设有风道槽14。可以理解地,当外部设备放置在散热支架100上时,外部设备的底面与壳体10的顶部相抵顶,因为风道槽14的缘故,使得外部设备与壳体10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避免了外部设备与壳体10贴合过于紧密,导致空气流动受阻的问题。
41.另外,如图4所示,风道槽14的槽壁上开设有出风口15,壳体10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6,第一进风口16与出风口15的位置相对应。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6、出风口15均是由多个矩形孔(图未示)组成,且多个矩形孔沿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这样,一来能够通过多个矩形孔平稳进风或者出风;二来通过将多个矩形孔间隔设置,不仅能够保证壳体10的强度,避免壳体10出现断裂损坏的现象,还能够避免大件物体进入容纳腔内对风扇组件20造成伤害。
42.此外,为了使得散热支架100输出的风量更大,风扇组件20包括涡轮风扇21,涡轮风扇21安装于第一进风口16与出风口15之间,以使得外部空气能够从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内并沿出风口15进入至风道槽14内,以从风道槽14的周围排出。
43.可以理解地,当外部设备放置在散热支架100上后,壳体10与外部设备相抵顶,以支撑外部设备。随后,开启涡轮风扇21,在涡轮风扇21的带动下,外部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
16进入容纳腔内,进入容纳腔内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5进入至风道槽14内。因为外部设备的底面与壳体10相抵顶,故,从出风口15吹出的空气被外部设备的底面所阻挡,反弹回来的空气在风道槽14内流动,最终,空气从外部设备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图未示)中排出。
44.需要说明的是,在空气从外部设备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中排出的同时也将外部设备的热量带走,降低了外部设备发热部的温度,从而提高散热支架100的散热效率,改善外部设备的散热效果。
45.还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现有的笔记本设计都有脚垫(图未示),故外部设备与壳体10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使得风道槽14内的空气能够从缝隙中排出。其中,缝隙的宽度由脚垫的高度决定。
46.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散热支架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散热支架100设置有涡轮风扇21,壳体10顶部的中间部分凹设有风道槽14、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6,风道槽14的槽壁上开设有出风口15。其中,涡轮风扇21安装于第一进风口16与出风口15之间,以使得外部空气能够从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内并沿出风口15进入至风道槽14内,以从风道槽14的周围排出,即将外部冷空气吹向外部设备的发热部,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47.这样,一来通过在壳体10上开设的风道槽14能够避免外部设备与散热支架100贴合过于紧密,从而提高散热支架100的散热效果;二来该散热支架100通过涡轮风扇21输出的风量更大,能够带动更多空气吹向外部设备的发热部进行散热,从而提高散热支架100的散热效率,满足用户的体验。
4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9.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6和图7所示,于涡轮风扇21对应的位置,壳体1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7,以使得外部空气能够从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内并沿出风口15进入至风道槽14内,以从风道槽14的周围排出。这样,该散热支架100既可从第一进风口16进风,又可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风,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
50.可以理解地,当散热支架100与支撑平台存在一定空隙时,涡轮风扇21转动,涡轮风扇21不仅能够带动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内(即从第一进风口16进风),然后将空气沿出风口15排入至风道槽14内,并吹向外部设备的发热部,最终从风道槽14的周围排出;同时,涡轮风扇21还能够带动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内(即从第二进风口17进风),然后将空气沿出风口15排入至风道槽14内,并吹向外部设备的发热部,最终从风道槽14的周围排出。
51.由此可知,当散热支架100与支撑平台存在一定空隙时,散热支架100既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风,又能够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风,所输出的风量更大,能够带走外部设备的热量更多,进而提高散热支架100的散热效率,增强散热支架100的散热效果。
52.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涡轮风扇21包括轮毂211、第一扇叶212和第二扇叶213,第一扇叶212设置在所述轮毂211朝向壳体10顶部的一面,第二扇叶213设置在轮毂211的朝向第二进风口17的一面,以使得涡轮风扇21能够同时通过第一扇叶212和第二扇叶213带动空气流动,以来提高散热支架100的效率,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53.可以理解地,当涡轮风扇21转动时,第一扇叶212能够带动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并沿涡轮风扇21径向方向送风,使得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内,沿出风口15进入至风道槽14内,以从风道槽14的周围排出;同时,第二扇叶213也能够带动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并沿涡轮风扇21径向方向送风,使得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体内,沿出风口15进入至风道槽14内,以从风道槽14的周围排出。这样,该涡轮风扇21能够通过第一扇叶212、第二扇叶213同时送风,所输送的风量更大,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
54.另外,为了方便涡轮风扇21加工,简化加工工序,第一扇叶212与第二扇叶213均围绕轮毂211的中心轴阵列排布,且两者相互交错。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同时对第一扇叶212、第二扇叶213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并且通过交错排列的方式,避免在加工时出现第一扇叶212、第二扇叶213加工设备相互碰撞、撞刀的现象。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轮毂211、第一扇叶212和第二扇叶213一体成型,以提高涡轮风扇21整体结构的强度。
5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扇叶212、第二扇叶213也可以为其他合适的排列方式,或者轮毂211、第一扇叶212和第二扇叶213也可以为其他合适的成型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
56.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支架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为使空气吹散的面积更大,从而提高散热支架100的散热效率,风道槽14的槽口宽度由上至下变窄,以使风道槽14呈碗口状。可以理解地,涡轮风扇21从出风口15送出的空气,沿风道槽14吹向外部设备的底部。其中,碗状的风道槽14能够使得空气与外部设备接触面积更大,从而能够带走外部设备上更多的热量,以提高散热支架100的散热效率,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5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风道槽14也可以为其他能够扩大气流吹散面积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
58.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支架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后续对散热支架100的维修或者更换零件,壳体10包括顶壳11、底壳12以及两个边框13,顶壳11、底壳12以及两个边框13共同围成上述的容纳腔。另外,顶壳11朝向底壳12凹设有上述的风道槽14,其中一个边框13开设有上述的第一进风口16。
59.在本实施例中,顶壳11与底壳12通过紧固件(具体为螺钉、螺栓等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两个边框13扣接在相互连接的顶壳11与底壳12的两侧,从而形成上述的容纳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顶壳11、底壳12、边框13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合适的方式连接以形成上述的容纳腔。
60.应当说明的是,通过使用顶壳11、底壳12以及两个边框13组装成的壳体10,一来当需要维修或者更换零件风扇组件20时,只需解除顶壳11与底壳12、边框13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可,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二来当壳体10上任意一部件受损,只需更换受损的部件即可,并不需要更换整个壳体10,从而节约材料,节省成本。
61.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支架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6和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加强散热效果,底壳12上设置有导风板121,导风板121包围在涡轮风扇21的周侧,且向出风口15延伸,以在容纳腔内形成连通第一进风口16和出风口15的导风通道122。
62.可以理解地,当涡轮风扇21工作时,涡轮风扇21能够带动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沿
涡轮风扇21径向方向送风。同时,涡轮风扇21背离出风口15的一面以及涡轮风扇21的两侧所送出的风被导风板121所阻挡,使得涡轮风扇21送出的风均能够沿导风通道122吹向出风口15,即空气沿出风口15排入至风道槽14内,并吹向外部设备的发热部,最终从风道槽14的周围排出。由此可知,通过导风板121、导风通道122能够减少涡轮风扇21输送风量的流失,增加有效作用在外部设备发热部的风量,提高散热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63.另外,为了避免阻挡风流,降低散热效果,于导风通道122靠近出风口15的一侧,底板上设置有导风凸台123,导风凸台123的上表面呈由底壳12往顶壳11的方向倾斜的斜面状。需要说明的是,导风凸台123的上表面为导风凸台123朝向顶壳11的一面。
64.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涡轮风扇21送出的风沿着导风通道122吹向出风口15的过程中,通过斜面状的导风凸台123能够斜向上导风,使得气流更加顺畅,从而能够避免出现风流的阻挡,导致气流通过不顺畅,降低散热效率的问题。
6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凸台123的上表面也可以为圆弧等其他能够让气流流动更加顺畅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
66.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支架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散热支架100还包括可调节高度的支撑组件30,支撑组件30安装在底壳12上,以使得散热支架100能够通过支撑组件30任意调节高度,以满足用户对不同高度的需求,利于产品的推广。
67.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2上开设有容纳槽(图未示),支撑组件30转动安装在容纳槽内,且容纳槽内设置有限位件(图未示),限位件用于限制支撑组件30的转动。可以理解地,当需要支撑散热支架100时,用户手动将支撑组件30从容纳槽内转出,即解除限位件的限位,再将支撑组件30展开即可;当不需要支撑组件30支撑散热支架100时,用户将支撑组件30折叠,且容置于容纳槽内即可,通过限位件限制支撑组件30的转动。应当说明的是,用户能够根据需要的高度来调节支撑组件30的支撑高度,从而满足用户对不同高度的需求。
6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0包括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于容纳槽内,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均与底壳12转动连接。其中,第二支撑件32上开设有多个抵接槽(图未示),当第一支撑件31的一端卡接在抵接槽内时,便能够稳定支撑散热支架100。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能够根据需要的高度选择对应的抵接槽,以来调节支撑组件30的支撑高度,从而满足用户对不同高度的需求。
69.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0也可以为其他能够调节高度的支撑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