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联网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3782发布日期:2022-11-02 23:0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联网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终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联网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2.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互联网的更高级形态,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互联网无法实现的全网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互联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高清面对面;最终将实现世界无距离,实现全球范围内人与人的距离只是一个屏幕的距离;视联网采用全球最先进的visionvera实时高清视频交换技术,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将任何所需的服务,如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智能化监控分析、应急指挥、数字广播电视、延时电视、网络教学、现场直播、vod点播、电视邮件、个性录制(pvr)、内网(自办)频道、智能化视频播控、信息发布等数十种视频、语音、图片、文字、通讯、数据等服务全部整合在一个系统平台,通过电视或电脑实现高清品质视频播放。
3.现有的投影仪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容易吸附灰尘,影响投影仪的散热,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视联网终端设备。
5.第一方面,一种视联网终端设备,包括:
6.架体,所述架体内部设有安装腔,且所述架体沿水平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的端口,所述安装腔内部设有投影仪,且所述投影仪输出端朝向任意一组所述端口;
7.散热扇,两组所述散热扇可沿自身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部,且位于所述投影仪沿竖直方向的两侧;
8.防尘组件,安装在架体上,所述防尘组件包括转杆和第一驱动部,所述转杆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安装架体上且位于所述端口上部,所述转杆外壁缠绕有防尘布;所述第一驱动部输出端与所述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杆旋转。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尘组件包括防尘架,所述防尘架内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转杆的收纳腔,所述防尘架上设有与所述收纳腔相连通的收纳口,所述防尘布位于所述收纳口外侧一端设有配重杆,所述配重杆直径大于所述收纳口直径。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架体上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架体一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绕第一铰接轴旋转的铰接在所述伸缩杆上,且所述安装板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12.所述第一位置即所述安装板板面方向与所述伸缩杆轴线方向垂直的位置;
13.所述第二位置即所述安装板板面方向与所述伸缩杆轴线方向平行的位置。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伸缩杆
上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
15.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用于将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16.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三定位孔配合,用于将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杆嵌套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内,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二螺纹孔,螺栓可依次旋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固定。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视联网终端设备,以架体为基础,所述架体上设有散热扇和防尘组件。所述架体内部设有安装腔,且所述架体沿水平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的端口,所述安装腔内部设有投影仪,且所述投影仪输出端朝向任意一组所述端口;两组所述散热扇可沿自身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部,且位于所述投影仪沿竖直方向的两侧;所述防尘组件安装在架体上,所述防尘组件包括转杆和第一驱动部,所述转杆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安装架体上且位于所述端口上部,所述转杆外壁缠绕有防尘布;所述第一驱动部输出端与所述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杆旋转。
19.当投影仪正常使用时,投影与输出端通过端口进行投影,散热扇旋转,对投影仪的上下两端同时进行吹风散热。当不使用投影仪时,散热扇停止旋转,此时第一驱动部启动,带动所述转杆旋转,进而使缠绕其上的防尘布落下,两端口封盖,达到防尘的目的,防止投影仪尘土过多影响散热。
附图说明
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视联网终端的实施例正视图;
22.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视联网终端的实施例侧视图;
23.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视联网终端的防尘组件内部结构图;
24.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视联网终端的第一连接杆示意图;
25.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视联网终端的安装板示意图;
26.1、架体;2、投影仪;3、散热扇;4、第一驱动部;5、防尘组件;50、防尘架;51、转杆;52、防尘布;520、配重杆;6、伸缩杆;61、第一连接杆;610、第一铰接孔;611、第二定位孔;612、第三定位孔;62、第二连接杆;7、安装板;70、第二铰接孔;71、第一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9.实施例1
3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视联网终端设备,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内部设有安装腔,且所述架体1沿水平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的端口,所述架体1上设有投影仪2,所述投影仪位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投影仪2输出端朝向任意一组所述端口;散热扇3,两组所述散热扇3可沿自身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架体1上,且位于所述投影仪2沿竖直方向的两侧;防尘组件5,安装在架体1上,所述防尘组件5包括转杆51和第一驱动部4,所述转杆51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安装架体1上且位于所述端口上部,所述转杆51外壁缠绕有防尘布52;所述第一驱动部4输出端与所述转杆5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杆51旋转。
31.其中,所述投影仪2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架体1上,且位于所述安装腔中部,所述散热扇3位于所述安装腔的上部和下部,用于对投影仪2进行散热,每组所述端口上均设有防尘组件5。
32.工作原理:当投影仪2正常使用时,投影与输出端通过端口进行投影,散热扇3旋转,对投影仪2的上下两端同时进行吹风散热。当不使用投影仪2时,散热扇3停止旋转,此时第一驱动部4启动,带动所述转杆51旋转,进而使缠绕其上的防尘布52落下,两端口封盖,达到防尘的目的,防止投影仪2尘土过多影响散热。
33.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防尘组件5包括防尘架50,所述防尘架50内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转杆51的收纳腔,所述防尘架50上设有与所述收纳腔相连通的收纳口,所述防尘布52位于所述收纳口外侧一端设有配重杆520,所述配重杆520直径大于所述收纳口直径。
34.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4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所述转杆51传动连接。所述转杆51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防尘架50上,所述防尘布52一端与所述转杆5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配重杆520固定连接。
35.工作原理:电机正转,所述驱动杆旋转,在配重杆520重力的作用下,缠绕在所述转赶上的防尘布52落下,直至将端口封盖;电机反转,所述驱动杆旋转,带动防尘布52缠绕在所述转杆51上,由于配重杆520直径大于收纳口直径,可防止防尘布52完全卷入收纳腔内。
36.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架体1上端设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远离所述架体1一端设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上设有安装孔。
37.其中,所述安装板7绕第一铰接轴旋转的铰接在所述伸缩杆6上,且所述安装板7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位置即所述安装板7板面方向与所述伸缩杆6轴线方向垂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即所述安装板7板面方向与所述伸缩杆6轴线方向平行的位置。
38.具体地,所述安装板7上设有第一定位孔71,所述伸缩杆6上第二定位孔611和第三定位孔612;所述第一定位孔71与所述第二定位孔611配合,用于将所述安装板7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孔71与所述第三定位孔612配合,用于将所述安装板7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39.其中,所述伸缩杆6上设有第一铰接孔610,所述安装板7上设有第二铰接孔70,铰接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交接孔与所述第二铰接孔70,用于实现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伸缩杆6的铰接。所述第二定位孔611位于所述第一铰接孔610垂直上方,所述第三定位孔612位于所述第一铰接孔610水平方向一侧。
40.工作原理:当需要将终端设备安装在楼板时,所述定位销依次穿过第二定位孔611
和第一定位孔71,使所述安装板7板面方向与伸缩杆6轴线方向垂直,此时安装板7处于第一位置,通过安装板7上的安装孔固定在楼板上。当需要将终端设备安装在墙壁时,所述定位销依次穿过第三定位孔612和第一定位孔71,使所述安装板7板面方向与伸缩杆6轴线方向平行,此时安装板7处于第二位置,通过安装板7上的安装孔固定在墙壁上。既可以安装在楼板,也可以安装在墙壁,提高安装灵活性。
41.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6包括第一连接杆61和第二连接杆62,所述第一连接杆61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杆62嵌套在所述第一连接杆61内,且所述第二连接杆62上设有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二螺纹孔,螺栓可依次旋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杆61和第二连接杆62固定。
42.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