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可过滤分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9183发布日期:2022-09-14 12:3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密封可过滤分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封可过滤分水器。


背景技术:

2.分、集水器是水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加热管供、回水的配、集水装置。按进回水分为分水器,集水器。所以称为分集水器或集分水器,俗称分水器。传统分水器通常包括一根与系统水路连通的主管和设置在主管上的若干个分水头,水流依次经过分水器主管和分水头,流通至各分支管路。目前,传统分水器在应用过程中,主要缺陷包括:1、现有分水器的分水头在主管上的位置固定,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方位和角度调节,影响使用的便捷性;2、主管上靠近头端的分水头与靠近尾端的分水头的水压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压力不均;3、现有分水器普遍不具备水流过滤功能,影响水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供水清洁性的高密封可过滤分水器。
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密封可过滤分水器,包括管状的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设置有喇叭状的管接头;所述主体的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分支管路连接的分水头,所述分水头与主体连通;
5.所述主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主体内腔相配合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两端均设置有筒圈,过滤筒通过管接头压紧在主体内;所述管接头大尺寸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套设在主体外,并与主体构成螺纹配合;所述管接头大尺寸一端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环形的压圈,所述压圈与过滤筒的筒圈之间设置有压筒,所述压筒的外径与主体的内径相配合;所述压圈通过压筒压紧筒圈,以形成对过滤筒的压紧。
6.优选的,所述压圈的中部设置有沿压圈环向延伸的、横截面呈v形的环槽,所述压筒朝向压圈的一端与环槽相适配,并卡设在环槽内。
7.优选的,所述压圈位于环槽内的一端与环槽之间设置有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密封圈。
8.优选的,所述压筒的中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加强棱。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有效的对内部的水进行杂质的拦截过滤处理,极好的提升了水的清洁性,且安装便捷,使用方便。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管接头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与水路主管连接,通过分水头可以将主体与水路支管连接;水的流动路径依次包括管接头、主体、分水头;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筒,水体在通过主体流动至分水头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杂质能够被过滤筒有效的截留;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筒采用管接头压紧在主体内部,其无需进行焊接、卡固、螺栓固定等,只需要在管接头与主体正常结合后,即可自然实现对过滤筒的紧固,无论是安装还是拆卸都非常的简易。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如图1-3所示的分水器,包括管状的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设置有喇叭状的管接头2。所述主体1通常就是一个管径相对较大的、圆形的管体或罐体等。与传统的分水器之处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分支管路连接的分水头3,所述分水头3与主体1连通。分水头3的数量根据水路支管的具体数量进行设计,如图1中所示,所述分水头3的数量为三个,在其他应用的实施例中,分水头3的数量可进行增减。通常分水头3还单独适配有一个启闭的阀门,其用于控制对应的分水头3的启闭,此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对此进行赘述。
14.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传统分水器而言,其一个较为突出的设计优势在于,分水头3采用活动设计形式。结合图1和2中所示,每一个所述分水头3均包括设置在主体1外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环形的卡圈4,以及套设在卡圈4之间的主体1外的、圆形的转动壳5,所述转动壳5与主体1构成转动配合。也就是说,转动壳5可以在两个卡圈4之间形成转动,从而改变其上的转接弯管6的方位。
15.一般情况下,卡圈4与主体1为一体结构,为了便于将转动壳5安装在卡圈4之间,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动壳5由两个半圆形的壳体9拼合构成,所述壳体9的两端设置有端翼板10,且两个壳体9通过设置在端翼板10处的连接螺栓11锁紧,这种形式可以使得转动壳5的安装更加的便捷。所述壳体9的横截面呈u形,且壳体9的宽度与两个卡圈4的间距相配合,通过两个卡圈4对转动壳5进行轴向限位。
16.如图2中所示,所述分水头3还包括设置在转动壳5周面上的转接弯管6,所述转接弯管6通过旋转接头7与转动壳5连接,利用旋转接头7可以实现转接弯管6的朝向旋转。所述转动壳5对应的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孔8,主体1内的水体经过连通孔8进入转动壳5内,一般每一个所述转动壳5对应的主体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孔8,所述连通孔8绕主体1的中心呈环形均匀分布。
17.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管接头2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主体1与水路主管连接,通过分水头3的转接弯管6可以将主体1与水路支管连接;水的流动路径依次包括管接头2、主体1、连通孔8、转动壳5、旋转接头7、转接弯管6;本实用新型由于转动壳5采用可旋转的形式安装在主体1上,通过旋转转动壳5即可快速的对转动壳5上的转接弯管6的方位进行调整,通过转动转接弯管6自身可快速的对其朝向进行调整,二者相互结合,使得本发明的转接弯管6在主体1上的布置灵活性得到极大的提升,能够实现现场水路支管不同的走管需求。
18.由于转动壳5具有可转动的特性,其与卡圈4之间具有一定的微小缝隙,为了保证对该缝隙的密封性。结合图2和3中所示所述壳体9u形的两侧边的边缘设置有坡口12,与所述坡口12对应的卡圈4与主体1结合的拐角处设置有密封环13,所述密封环13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密封环13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侧与坡口12相接触。通过密封环13的设计,使得密封环13与坡口12之间形成挤压接触,保证了此处的水体不发生泄漏。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
步提高密封性,还可以是所述密封环13相对的卡圈4与主体1结合的拐角处设置有定位槽14,所述密封环13设置在定位槽14内。通过这种形式,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密封环13定位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19.本实用新型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管接头2位于主体1的一端,在分水头3的数量需求较多时,由于主体1的长度较长,在靠近管接头2一端的压力状况相较另一端会更高,而末端的低压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分水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本实用新型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如图2中所示,所述主体1的封闭端设置有朝管接头2所在一侧凸出的圆锥形的增压锥15,所述增压锥15沿远离封闭端的方向逐渐变小。采用这种方式后,由于主体1内腔尺寸的变化为由左至右组件减小,因此能够在末端,也就是图中的右端起到较好的增压特性,且增压度从左至右组件升高,实现各分水头3的压力平衡。在此基础上,所述增压锥15内设置有固定架,也就是说以增压锥15的内部作为本实用新型主体1的固定节点,其能够有效的保证整体安装的稳定性,固定架的具体形式较多,只要能起到固定本实用新型主体1的作用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20.相较于传统分水器而言,本实用新型除方位、朝向灵活性的改良外,另一大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内部水体进行充分的过滤,保证水体清洁。结合图1-3中所示,所述主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主体1内腔相配合的过滤筒16,过滤筒16贴靠在主体1的内侧壁上,过滤筒16可根据水体的性质差异,选用不锈钢、尼龙等不同材质。所述过滤筒16的两端均设置有筒圈17,筒圈17也就是固定设置在过滤筒16端部的圆环部件。
21.所述过滤筒16不通过螺栓、焊接、粘接等形式设置在主体1内,而是通过管接头2压紧在主体1内。如图2和3中所示,所述管接头2大尺寸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延伸段18,所述延伸段18套设在主体1外,并与主体1构成螺纹配合,旋转管接头2,即可实现其与主体1的快速对接。如图3中所示,所述管接头2大尺寸一端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环形的压圈19,所述压圈19与过滤筒16的筒圈17之间设置有压筒20,所述压筒20的外径与主体1的内径相配合。所述压圈19通过压筒20压紧筒圈17,以形成对过滤筒16的压紧。
22.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管接头2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主体1与水路主管连接,通过分水头3可以将主体1与水路支管连接;从总体上看,水的流动路径依次包括管接头2、主体1、分水头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筒16,水体在通过主体1流动至分水头3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杂质能够被过滤筒16有效的截留;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筒16采用管接头2压紧在主体1内部,其无需进行焊接、卡固、螺栓固定等,只需要在管接头2与主体1正常结合后,即可自然实现对过滤筒16的紧固,无论是安装还是拆卸都非常的简易。
23.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压圈19对压筒20的压紧度,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圈19的中部设置有沿压圈19环向延伸的、横截面呈v形的环槽21,所述压筒20朝向压圈19的一端与环槽21相适配,并卡设在环槽21内。同理,由于需要考虑到密封性,所述压圈19位于环槽21内的一端与环槽21之间设置有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密封圈22。另外,由于压筒20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为了保证其结构强度,所述压筒20的中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加强棱23,可以预见的时,过滤筒16的两个顶圈17之间也可以通过加强杆进行加强支撑,以提高结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