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组合迷宫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8717发布日期:2022-11-05 06:58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新式组合迷宫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式立磨粉磨领域,尤其涉及新式组合迷宫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材行业水泥生产过程中,生料、水泥及煤等粉磨系统采用了许多辊式立磨,该设备在冶金、钢铁、矿山、矿业、化工等行业也得到了很多的应用。该设备占地面积小,集烘干、粉磨及选粉于一体,噪音低,易维护,特别是水泥生料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大量使用。生料生产是为熟料煅烧做准备,为了熟料煅烧时生料易烧性,对于生料制备质量有所要求,一般控制200um和80um筛筛余值,特别是200um筛筛余值控制更加严格。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选粉机转笼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损坏或间隙变大,较粗的生料颗粒有部分就可以通过转笼上部的密封处进入转笼内部,而被气体带入后续的除尘设备内和成品细粉一起被收集下来,这样就提高了生料粉的粗颗粒量,直接影响后续的熟料煅烧,因此大家都很关注转笼上部的密封结构,传统辊式立磨转笼上部密封结构如下图1和2所示:传统辊式立磨密封装置由密封槽16和传统转笼18上部的密封叶片17组成。
3.而传统的密封结构是由一密封槽与焊接于转笼上盘上的一组小叶片组成一个气封装置,密封槽由内外两个密封圈与上封板组成,转笼在旋转过程中,带动上面的小叶片也跟着旋转,从而形成一股风道,从而隔绝粗颗粒的进入,得到密封的作用。而这样气体风道密封,在圆周方向小叶片之间仍然是无阻挡结构,总有部分粗颗粒从这一空档里逃逸进入转笼内部,从而增加粗颗粒含量,影响后续的煅烧作业。因此需要在结构上进行改进,杜绝粗颗料从密封处进入转笼内部,我们根据气体流动特点及阻挡粗颗粒进入的要点,设计了一种新式组合迷宫密封装置,较好地阻止了粗颗粒的进入,提高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新式组合迷宫密封装置, 更有效地阻隔粗颗粒的进入,确保生料细粉的成品质量。
5.新式组合迷宫密封装置,包括可调迷宫密封槽环与新转笼上盘部的密封环组件组成;其中可调迷宫密封槽环与所述密封环组件上、下嵌合适配形成气封;其中所述可调迷宫密封槽环由若干块可调迷宫密封槽组装成一圈;每一块可调迷宫密封槽包括可调迷宫密封支架、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在可调迷宫密封支架的底部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密封圈、内迷宫密封圈、外迷宫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密封环组件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固定在所述新转笼上盘部的外叶片、外迷宫密封环、内迷宫密封环和内叶片;其中内密封圈位于新转笼上盘部的内叶片外侧,外密封圈位于新转笼上盘部上的外叶片外侧,内迷宫密封圈位于新转笼上盘部的内叶片和内迷宫密封环中间,外迷宫密封圈位于新转笼上盘部上的内迷宫密封环和外迷宫密封环中间。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在可调迷宫密封支架的上表面焊有联接缝盖板和筋板;增加可调迷宫密封支架的结构强度。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每个可调迷宫密封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联接法兰一和联接法兰二;若干个可调迷宫密封槽通过联接法兰一和联接法兰二进行联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可调迷宫密封槽环。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外迷宫密封环的底部一周内均开设二到四个缺口;其中内、外迷宫密封环的缺口错位排布;如果在迷宫里面有积灰,可利用这些小缺口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排出迷宫密封处的积灰。
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10.1、新式组合迷宫密封装置是安装于选粉机转笼的上部,由可调迷宫密封槽环与新转笼上部密封环组件组成。转笼在旋转过程中,带动上盘上的内、外叶片旋转,形成里、外两股气流,阻隔转笼叶片里外两边的物料和气体两边窜动,另外由转笼上盘上的内、外迷宫密封环和可调迷宫密封槽里面的内、外密封圈形成两道迷宫密封,从而更加有效地阻隔转笼内外气体与物料的窜动,起到良好密封的效果,确保生料细粉的成品质量。
11.2、可调迷宫密封槽环由若干块可调迷宫密封槽组装成一圈,由于分为若干块,因此在安装迷宫密封装置时,由于小块密封槽重量轻,可根据密封的上下间隙方便地进行上下调整,从而得到我们需要的间隙控制值。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1、气封及迷宫密封组合在一起,密封效果更可靠。
14.2、可调密封槽由多块密封槽组成,小块重量轻,便于上下间隙调整。
15.3、拆卸简单,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背景技术提交的传统密封装置;
17.图2、图1中i的局部放大图;
18.图3、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迷宫密封装置的安装图;
19.图4、图3中ii的局部放大图;
20.图5、新转笼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图5的俯视图;
22.图7、组合迷宫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图7的俯视图;
24.图9、图8中aa的截面图;
25.图10、可调迷宫密封槽环的正视图;
26.图11、图10的俯视图;
27.图12、图10的立体图;
28.图13、单块可调迷宫密封槽的立体图1;
29.图14、单块可调迷宫密封槽的立体图2;
30.图15、单块可调迷宫密封槽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6、图15的右视图;
32.附图标记列表:
33.其中1-可调迷宫密封槽环;2-新转笼; 3-内密封圈;4-内迷宫密封圈;5-外迷宫密
封圈;6-外密封圈;7-可调迷宫密封支架;8-联接法兰一;9-筋板;10-联接缝盖板;11-联接法兰二;12-外叶片;13-外迷宫密封环;14-内迷宫密封环;15-内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5.如图3-16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式组合迷宫密封装置,包括可调迷宫密封槽环1与新转笼2上盘部的密封环组件组成;其中可调迷宫密封槽环1与所述新转笼2上盘部的密封环组件上、下嵌合适配形成气封;其中所述可调迷宫密封槽环1由若干块可调迷宫密封槽组装成一圈;每一块可调迷宫密封槽包括可调迷宫密封支架7、内密封圈3和外密封圈6,在可调迷宫密封支架7的底部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密封圈3、内迷宫密封圈4、外迷宫密封圈5和外密封圈6;密封环组件a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固定在所述新转笼2上盘部的外叶片12、外迷宫密封环13、内迷宫密封环14和内叶片15;其中内密封圈3位于新转笼2上盘部的内叶片15外侧,外密封圈6位于新转笼2上盘部上的外叶片12外侧,内迷宫密封圈4位于新转笼2上盘部的内叶片15和内迷宫密封环14中间,外迷宫密封圈5位于新转笼2上盘部上的内迷宫密封环14和外迷宫密封环13中间。
36.沿所述内、外迷宫密封环14、13的底部一周内均开设二到四个小缺口;其中内、外迷宫密封环14、13的缺口错位排布;如果迷宫密封里面有积灰,可利用这些小缺口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排出迷宫密封处的积灰。
37.所述可调迷宫密封支架7的上表面焊有联接缝盖板10和筋板9;每个可调迷宫密封支架7的两侧分别设有联接法兰一8和联接法兰二11;若干个可调迷宫密封槽通过联接法兰一8和联接法兰二11进行联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可调迷宫密封槽环1。
38.本实施例新式组合迷宫密封装置由可调迷宫密封槽环1与新转笼2上部密封环组件组成。可调迷宫密封槽环1由若干块可调迷宫密封槽组装成一圈,由于分为若干块,因此在安装迷宫密封装置时,可根据密封的上下间隙进行上下调整,从而得到我们需要的间隙控制值。
39.新转笼2在旋转过程中,带动上盘上的内、外叶片15、12旋转,形成里、外两股气流,阻隔转笼叶片里外两边的物料和气体两边窜动,另外由转笼上盘上的内、外迷宫密封环14、13和可调迷宫密封槽里面的内、外迷宫密封圈4、5形成两道迷宫密封,从而更加有效地阻隔转笼内外气体与物料的窜动,起到良好密封的效果,确保生料细粉的成品质量。
40.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