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筛制氧机用的防倾倒结构。
背景技术:2.制氧机是制取氧气的一类机器,现有的制氧机放置在某个位置后,由于制氧机的底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限,无法对制氧机与地面的支撑面积进行调节,进而使得制氧机在受到外力时,容易发生倾倒,这样容易导致制氧机内部的零件损坏,进而严重影响制氧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子筛制氧机用的防倾倒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筛制氧机用的防倾倒结构,包括电子筛制氧机主体和底盘,所述底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子筛制氧机主体,所述电子筛制氧机主体的侧端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圆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第一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盘的内部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底盘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底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远离固定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之间啮合,所述齿条靠近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支撑杆靠近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动条和固定条接触的端面形状为t型,工作时,这样使得滑动条可以在固定条内稳定的进行移动,且滑动条不会轻易的与固定条脱离,进而使得齿条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移动。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第二转动杆之间转动连接,工作时,在第二轴承座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转动杆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转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手柄、第一轴承座、第一转动杆、蜗杆齿牙和蜗轮,所述底盘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内部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手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蜗杆齿牙,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齿牙之间啮合,工作时,转动手柄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带动蜗杆齿牙转动,蜗杆齿牙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提供给第二转动杆转动的动力。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齿条、固定条和滑动条交错分布在齿轮的上下两端,工作时,这样使得在齿轮发生转动时,上下两端的齿条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移
动。
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电子筛制氧机用的防倾倒结构,通过齿轮转动,使得两齿条同时向外移动,在齿条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杆围绕着滑动座转动并向外移动,进而带动底座向外移动,随着底座的移动,使得底座与底盘之间的距离增大,这样就增大了整体装置的支撑面积,进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更加牢固的支撑在地面上,从而达到防止倾倒的目的。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筛制氧机用的防倾倒结构主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筛制氧机用的防倾倒结构右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筛制氧机用的防倾倒结构隐藏电子筛制氧机主体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筛制氧机用的防倾倒结构隐藏电子筛制氧机主体后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例说明:
16.1、电子筛制氧机主体;2、底盘;3、支撑杆;4、底座;5、导向杆;6、滑动座;7、第一固定座;8、手柄;9、第一轴承座;10、第一转动杆;11、蜗杆齿牙;12、蜗轮;13、第二转动杆;14、滑动槽;15、第二轴承座;16、齿轮;17、齿条;18、固定条;19、滑动条;20、转动座;21、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17.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筛制氧机用的防倾倒结构:包括电子筛制氧机主体1和底盘2,底盘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子筛制氧机主体1,电子筛制氧机主体1的侧端面开设有滑动槽14,滑动槽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5,导向杆5的圆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座6,滑动座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与第一固定座7之间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座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4,底盘2的内部设置有动力装置,底盘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3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16,底盘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条18,固定条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条19,滑动条19远离固定条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17,齿条17与齿轮16之间啮合,齿条17靠近支撑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支撑杆3靠近固定块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20,转动座20与固定块21之间转动连接。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滑动条19和固定条18接触的端面形状为t型,工作时,这样使得滑动条19可以在固定条18内稳定的进行移动,且滑动条19不会轻易的与固定条18脱离,进而使得齿条17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移动。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底盘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5,第二轴承座15与第二转动杆13之间转动连接,工作时,在第二轴承座15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转动杆13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转动。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动力装置包括手柄8、第一轴承座9、第一转动杆10、蜗杆齿牙11和蜗轮12,底盘2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座9,第一轴承座9的内部转
动连接第一转动杆10,第一转动杆10的左端固定连接手柄8,第一转动杆10的圆周面固定连接蜗杆齿牙11,第二转动杆13的圆周面固定连接蜗轮12,蜗轮12与蜗杆齿牙11之间啮合,工作时,转动手柄8带动第一转动杆10转动,第一转动杆10转动带动蜗杆齿牙11转动,蜗杆齿牙11转动带动蜗轮12转动,蜗轮12转动提供给第二转动杆13转动的动力。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案:齿条17、固定条18和滑动条19交错分布在齿轮16的上下两端,工作时,这样使得在齿轮16发生转动时,上下两端的齿条17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移动。
22.工作原理:
23.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把整体装置放在地面上时,可以转动手柄8带动第一转动杆10转动,第一转动杆10转动带动蜗杆齿牙11转动,蜗杆齿牙11转动带动蜗轮12转动,蜗轮12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13转动,第二转动杆13转动带动齿轮16转动,在齿轮16的作用下,使得两齿条17同时向外移动,齿条17移动带动支撑杆3围绕着滑动座6转动并向外移动,同时滑动座6会带动着支撑杆3沿着导向杆5向下移动,这样支撑杆3边下移边向外移动,随着支撑杆3的移动带动底座4移动,随着底座4的移动,使得底座4与底盘2之间的距离增大,这样就增大了整体装置的支撑面积,进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更加牢固的支撑在地面上,从而达到防止倾倒的目的。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