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油盘及风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7087发布日期:2022-10-29 05:0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油盘及风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油盘及风电机组。


背景技术:

2.影响风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风电机组的漏油问题。目前风电齿轮箱高速端侧的潜在渗油点较多,包括高速轴输出端、管轴输出端、管路连接处等。对于轻微渗漏和中等程度滴油泄露,若及时发现可以规避对舱内和塔筒的污染,但一般发现之前往往也会有若干天的时差,可能会污染诸多塔筒内附件和外壁,造成清理困难,增加维护成本,甚至还有安全隐患。另外,对于高速轴输出端和管轴输出端的密封处,一些油管连接处如扣压处、弯管处或者对开法兰处,会有一定比例的失效或者开裂风险,持续滴油或者一次泄漏时会造成塔筒清洗成本较高。
3.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齿轮箱箱体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接油盘,由于齿轮箱箱体下方空间有限,导致接油盘不宜设置的过大,从而影响接油盘的接油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齿轮箱接油盘接油容量不足。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油盘,所述接油盘放置在齿轮箱的下方,所述接油盘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围绕所述底板设置的边框,所述底板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包括所述风电齿轮在内的风电传动链的倾斜方向一致,自所述底板倾斜向下的一端至所述底板倾斜向上的一端,所述边框上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减小。
6.本实用新型的接油盘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在于:
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接油盘的底板倾斜设置,并与整个风电传动链的倾斜方向一致,以便于接油盘与风电齿轮箱之间的装配,并将接油盘的边框设置为自底板倾斜下端至上端边框上沿与底板距离减小,使得边框为具有高度差的斜边框,由此可以避免由于底板倾斜造成接油盘的边框出现短板进而造成的油液外溢,从而使接油盘实现获得最大接油量。
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倾斜角度与所述风电传动链的倾斜角度相同。
9.由此,使得接油盘与风电传动链的安装倾角匹配,一方面便于接油盘与风电齿轮箱的装配,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体上显得整齐且美观。
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四个立板,且四个所述立板的上沿处于同一水平面。
11.本实施例在底板倾斜设置的情况下,将边框的四个立板的上沿设置为同一水平面,由此可以获得最大接油量,避免油液外溢。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筋条,所述筋条上设置有用于油液通过的槽口。
13.本实用新型的接油盘,通过在底盘上增设筋条,用以提高底盘强度,避免接油盘变形导致漏油。通过筋条上槽口的设置,便于筋条两侧的油腔内的油液相互流动,避免接油盘
内局部油液量较大导致接油盘中的油液溢出或者造成接油盘因重量不平衡导致变形,通过保证接油盘中油液连通,避免局部积油过高,使得底盘受力均匀,从而保证接油盘具有足够的强度。
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槽口设置于所述筋条的底部。
15.由此,使得接油盘上的油液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局部积油。
16.一种实施例中,接油盘还包括放油口结构,所述放油口结构包括在所述底板上开设的油孔、与所述油孔连接的油管以及用于与所述油管连接的管塞。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油口结构,以便于清理油液。
1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让位孔结构,所述让位孔结构用于与风电齿轮箱上的凸台配合。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油盘的底板上设置与风电齿轮箱底部凸台匹配的让位孔结构,以保证运输工装与凸台之间的连接不受影响。
2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接油盘包括多个含有所述底板和所述边框的底盘,多个所述底盘之间可拆卸连接。
21.本实用新型的接油盘通过模块化设置,不仅便于接油盘的拆装,且可以避免在风机上设置尺寸较大的吊物孔。
22.一种实施例中,接油盘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边框的侧壁。
23.通过把手的设置,以便于底盘的运输。
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包括所述的接油盘。
25.本实用新型的风电机组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势与接油盘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势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油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底盘;11-底板;12-边框;2-筋条;21-槽口;3-油孔;4-让位孔结构;5-把手;6-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1.另外,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是指本实用新型的接油盘如附图2中放置位置时这个接油盘的相对应位置;其中,x正向代表“左”,x反向代表“右”,y正向代表“后”,y反向代表“前”,z正向代表“上”,z反向代表“下”。
32.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接油盘,用于设置在风电齿轮箱的下方,所述接油盘包括底板11和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且围绕所述底板11设置的边框12,所述底板11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包括所述风电齿轮在内的风电传动链的倾斜方向一致,自所述底板11倾斜向下的一端至所述底板11倾斜向上的一端,所述边框12上沿与所述底板11
之间的距离减小,即,所述边框12靠近所述底板11的倾斜下端的高度大于靠近所述底板11的倾斜上端的高度。
33.本实施例的接油盘,主要用于放置在齿轮箱下方,用于将齿轮箱渗漏的油暂存在接油盘内,避免持续滴油污染机舱内部件。一般情况下,为了增加叶片叶尖与塔筒之间的距离,防止叶片与塔筒碰撞,齿轮箱的安装通常会存在安装倾角,或者是包括齿轮箱在内的一整条风电传动链存在安装倾角,即传动链所在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为了与之相配合,本实施例的接油盘倾斜设置在齿轮箱下方,且倾斜方向为与风电传动链的倾斜方向一致。
34.可以理解,由于底板11是倾斜设置的,底板11的一端处于高位、另一端处于低位,油液在底板11上会向低处自然流动。因此,为了保证接油盘具有最大接油容量,本实施例中,自底板11的倾斜下端至上端,边框12上沿与底板11之间的距离减小。该距离的减小可以为逐渐减小,也可以为阶梯式减小,或者中间具有过渡段的减小,相当于是围绕底板11设置了高低边的边框,使得处于低位的边框的高度大于处于高位的边框高度。由此,油液在倾斜的底板11上流动时,处于低位的边框具有足够的高度,以避免油液外溢。
35.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接油盘的边框12设置为具有高度差的斜边框,避免由于底板11倾斜使得接油盘的边框12出现短板而造成油液外溢,从而使接油盘实现获得最大接油量。
36.需要说明的是,底板11一般选择为矩形板,边框12一般具有四个立板,四个立板依次连接围合形成边框。为便于说明,所述边框12包括位于底板11的倾斜下端的第三立板、位于底板11的倾斜上端的第四立板、以及连接第三立板和第四立板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即,第三立板处于低位,第四立板处于高位,这里所谓的边框12靠近所述底板11的倾斜下端包括第三立板以及第一立板的一部分,所谓的边框12靠近所述底板11的倾斜上端包括第四立板和第一立板的另一部分。
37.具体地,如图2所示,以图2中所示方位,边框12包括左挡边、右挡边、前挡边和后挡边,安装时,底板11处于左高右低的安装状态,因此,边框12的左挡边即为处于高位的第四立板,右挡边即为处于低位的第三立板,前挡板和后挡边即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立板,由此,底板11与边框12围合成一个槽体,用于接油液。
38.实际应用中,齿轮箱的风电传动链通常具有5
°
的倾角,为了避免接油盘安装后接油盘的边框12上出现空缺,影响接油盘的最大接油容量,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风电传动链倾角将前挡边和后挡边设置为左右两侧具有高度差的斜边,即对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的高度进行高低设置,使得第一立板两端的高度不同,例如所述第一立板靠近所述第三立板的一端的高度大于靠近所述第四立板的高度,即,前、后挡边的右端高度大于左端高度,更优选地,第一立板的高度由一端到另一端递增或递减。
39.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处于低位的所述第三立板的高度设置为大于处于高位的所述第四立板的高度。
40.优选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立板靠近所述第三立板的一端的高度设置为大于靠近所述第四立板的高度,且将第三立板的高度设置为大于第四立板的高度,由此,接油盘安装至齿轮箱下方时,避免由于底板11倾斜设置导致油液向低端流动时外溢,从而提高接油盘的最大接油容量。
41.更优选地,四个立板的上沿处于同一水平面,由此可以获得最大接油量,避免油液
外溢,且整体上也具有美观性。
42.优选实施方式中,底板11的倾斜角度与风电传动链的倾斜角度相同,以便于接油盘与风电齿轮箱的装配,同时也使得整体上显得整齐且美观。
43.另应当理解,接油盘的倾斜角度优选设置为与风电传动链的倾角相同是指底板11上较高的挡边与齿轮箱风电传动链上较高的位置对应,底板11上较低的挡边与风电传动链上较低的位置对应。示例性地,以前挡边为例,前挡边包括高挡边、低挡边以及连接高挡边与低挡边的过渡边,高挡边与低挡边的高度差根据风电传动链的倾斜度推算设置,且高挡边对应于风电传动链上较高的位置,低挡边对应于风电传动链上较低的位置。
44.本实施例根据风电传动链倾角将接油盘前后挡边设置为左右两侧具有高度差的斜边,避免接油盘的边框12上出现短板,以使得接油盘实现最大接油量。
45.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筋条2,所述筋条2上设置有用于油液通过的槽口21。
46.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接油盘的接油容量,一般采用较大面积的矩形凹槽式接油盘,但这种接油盘强度不足,易变形,因此为了防止油量较大时接油盘发生变形,通常将接油盘设置的较厚,但这会导致接油盘的重量也较大。
47.本实施例的接油盘,在底板11上增设筋条2,用以提高底板11强度,避免接油盘变形导致漏油。另外,筋条2的设置,使得接油盘被分隔为多个油腔,筋条2上槽口21的设置,便于筋条2两侧的油腔内的油液相互流动,避免接油盘内局部油液量较大导致接油盘中的油液溢出或者造成接油盘因重量不平衡导致变形。
4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筋条2保证接油盘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整个接油盘中油液连通,避免局部积油过高,使得底盘1受力均匀,从而保证接油盘具有足够的强度。
49.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油盘包括多个含有底板11和边框12的底盘1,且多个所述底盘1之间可拆卸连接。如图1所示,示出了接油盘由两个底盘1通过螺栓等连接而成。
50.本实施例中,接油盘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底盘1,一方面,可以模块化更换、清洗、维护底盘1,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底盘1穿过吊物孔,便于接油盘的拆装,例如,安装接油盘时,可将每个底盘1从风机上的吊物孔运至安装位置,然后将多个底盘1连接起来,这种方式避免在风机上开设较大的吊物孔,而只需开设满足底盘1穿过的吊物孔即可;拆卸接油盘时,将多个底盘1拆开后分别从吊物孔吊离即可。
51.本实施例的接油盘采用多块分瓣式结构,模块化设置,不仅便于接油盘的拆装,且可以避免在风机上设置尺寸较大的吊物孔。
52.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油盘还包括放油口结构,所述放油口结构包括在所述底板11上开设的油孔3、与所述油孔3连接的油管以及用于与所述油管连接的管塞。
53.本实施例中,设置放油口结构以便于清理油液,放油口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当底盘1上的油液达到释放标准时需要放油时,打开管塞,油液从油孔3、油管排出,当需要收集油液时,采用管塞封闭油管即可。其中,管塞可采用螺堵的形式,以与油管配合。
54.本实施例的接油盘,通过带有油孔3、油管及管塞的放油口结构,能够轻松实现油液清理。
55.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让位孔结构4,所述让位孔结构4用于与风电齿轮箱上的凸台配合。
56.由于风电齿轮箱的底部通常会设置有凸台,以便于风电齿轮箱运输时与工装配合,因此,本实施例在接油盘的底板11上设置有与风电齿轮箱底部凸台匹配的让位孔结构4,以保证运输工装与凸台之间的连接不受影响。这里所谓的凸台与让位孔结构4之间的配合,应当可以理解,是指让位孔结构4可以容纳凸台,或者说凸台可以放置在让位孔结构4内。具体实施例中,让位孔结构4包括在底板11上开设的让位孔、设置在底板11上且绕让位孔设置的挡筋。挡筋的作用在于,对凸台进行辅助支撑,避免凸台与让位孔之间发生晃动,使得凸台穿过让位孔后发生倾斜,不利于凸台与运输工装的连接,以及由于长时间晃动使得让位孔扩大进而对接油盘造成损坏。
57.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油盘还包括把手5,所述把手5设置于所述边框12的侧壁。把手5的设置,便于底盘1的运输。
58.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槽口21设置于所述筋条2的底部,由此,筋条2两侧油腔内的油液无论量的多少,均可以进行流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接油盘上的油液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局部积油。当然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槽口21设置在筋条2的除去底部的其它位置,使得槽口21不与底板11连通,这种情况,筋条2两侧油腔内的油液达到一定深度时可以相互流动。
59.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槽口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槽口21在所述筋条2上间隔设置。如图2所示,筋条2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多个槽口21,由此,当油液量较大时,多个槽口21均可以流通,能够实现快速分流,避免接油盘局部积油。
60.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油盘还包括安装支架6,所述安装支架6设置于所述底盘1上,所述安装支架6用于与风电齿轮箱连接。如图1、图2所示,安装支架6为l形板,l形板的一端设置在底板11上,l形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用于与风电齿轮箱连接的安装孔。为了保证接油盘与风电齿轮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安装支架6可以设置多个,且安装支架6的方向可以不同,例如图2中示出的两个安装支架6,其上的安装孔的设置方向分别为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
6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包括所述的接油盘。应当可以理解,还包括风电齿轮箱,所述接油盘设置于所述风电齿轮箱的下端。
62.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