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2404发布日期:2022-12-14 00:3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变速箱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和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汽车变速箱在进行换挡时,采用同步器接合齿或者齿轮端面的方式进行限位,但是这样的方式导致挂挡到位后的换挡空行程大,导致换挡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变速箱。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车辆。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壳体和换挡轴;壳体具有安装腔;换挡轴位于安装腔内,能够在安装腔内往复运动;在变速箱处于空挡时,换挡轴的一端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在变速箱换挡后,换挡轴的一端抵靠于壳体。
7.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速箱包括壳体和换挡轴。壳体具有安装腔,换挡轴位于安装腔内,进而为换挡轴的安装提供空间,换挡轴能够在安装腔内往复运动,以使换挡轴在运动的过程中实现挡位的变换,从而改变速度。在变速箱处于空挡时,换挡轴的一端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即未进行换挡的操作时,换挡轴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变速箱换挡后,换挡轴的一端抵靠于壳体,即换挡时换挡轴可以在安装腔内移动,在切换到目标挡位后,换挡轴的一端与壳体抵接,也就是说,在换挡后换挡轴移动的距离与第一间隙的长度相等,以使在换挡后壳体可以对换挡轴的移动进行限制,以使换挡轴在移动第一间隙的长度后就可以实现换挡,从而可以解决换挡到位后换挡空行程大,导致换挡杆抖动的技术问题,以使换挡轴在移动第一间隙的长度后就可以实现换挡减小换挡后的空行程,从而提升换挡的稳定性。
8.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变速箱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变速箱还包括同步器组件和换挡拨叉;换挡拨叉的一端与换挡轴相连接,另一端与同步器组件相连接,能够驱动同步器组件运动。
10.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速箱还包括同步器组件和换挡拨叉。换挡拨叉的一端与换挡轴相连接,另一端与同步器组件相连接,以实现对换挡拨叉的安装,以使在换挡轴运动时,换挡拨叉可以驱动同步器组件运动,从而实现变速箱挡位的变化。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变速箱还包括中间轴、输入轴、常啮合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组件、输出轴和输出齿轮组件;输入轴的一端设置有常啮合齿;常啮合传动齿轮套设于中间轴,与常啮合齿相啮合;传动齿轮组件套设于中间轴;输出轴与输入轴同轴设置;输出齿轮组件套设于输出轴,与传动齿轮组件相啮合;同步器组件套设于输出轴,位于输出齿轮组件的一侧。
12.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速箱还包括中间轴、输入轴、常啮合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组件、
输出轴和输出齿轮组件。输入轴的一端设置有常啮合齿;常啮合传动齿轮套设于中间轴,与常啮合齿相啮合,以实现动力的传递以实现在工作时,输入轴将动力通过常啮合齿传递到常啮合齿轮,以使中间轴可以与输入轴一起转动。传动齿轮组件套设在中间轴上;输出轴与输入轴同轴设置,输出齿轮组件套设于输出轴,与传动齿轮组件相啮合,进而可以通过传动齿轮组件可以将动力传递到输出齿轮组件上,以使输出轴进行转动。同步器组件套设于输出轴,位于输出齿轮组件的一侧,进而可以在换挡时,换挡轴带动换挡拨叉移动,使得同步器组件进行移动,使得输出齿轮组件可以和传动齿轮组件一起转动,从而可以使得输出轴输出与输出齿轮组件对应的动力进行输出,缩短换挡的时间,防止输出齿轮和传动齿轮未同步转速就啮合,避免对结构的损坏。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同步器组件包括第一花键毂、第一轴承和第一接合齿圈;第一花键毂套设于输出轴;第一轴承套设于花键毂;第一接合齿圈套设于第一轴承,与输出齿轮组件相连接。
14.在该技术方案中,同步器组件包括第一花键毂、第一轴承和第一接合齿圈。第一花键毂套设于输出轴,以实现对第一花键毂的安装。第一轴承套设于花键毂,以实现对第一轴承的安装。第一接合齿圈套设于第一轴承,与输出齿轮组件相连接,以使第一接合齿圈可以和输出齿轮组件一起进行转动。由于第一接合齿圈套设在花键毂上,提升第一接合齿圈和第一接合套的同轴度,使得第一接合齿圈的相对与第一接合套的尺寸更加准确,进而在换挡的过程中,第一接合套可顺利地运动至第一接合齿圈外侧,并与第一接合齿圈的接合齿相配合,减少换挡过程中出现卡顿的概率,提升了变速箱换挡的平顺性。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同步器组件还包括第一同步环和第一接合套;第一同步环位于第一接合齿圈的一侧;第一接合套套设于第一花键毂的外侧,能够相对第一同步环和第一接合齿圈滑动。
16.在该技术方案中,同步器组件还包括第一同步环和第一接合套。第一同步环位于第一接合齿圈的一侧,第一接合套套设于第一花键毂的外侧,能够相对第一同步环和第一接合齿圈滑动,提升了第一接合齿圈和第一接合套之间的同轴度,第一接合齿圈的相对与第一接合套的偏差更小,进而在换挡的过程中,第一接合套可顺利地运动至第一接合齿圈外侧,并与第一接合齿圈的接合齿相配合,减少换挡过程中出现卡顿的概率,提升了变速箱换挡的平顺性。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输出齿轮组件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接合齿,第一接合齿圈包括齿圈本体、连接部、第二接合齿和安装部;连接部与齿圈本体的一侧相连接,嵌于输出齿轮组件内;第二接合齿设置于连接部的外壁上,与第一接合齿相啮合;安装部与齿圈本体的另一侧相连接,套设于第一轴承上。
18.在该技术方案中,输出齿轮组件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接合齿,第一接合齿圈包括齿圈本体、连接部、第二接合齿和安装部;连接部与齿圈本体的一侧相连接,嵌于输出齿轮组件内,以实现对连接部的安装,通过设置连接部,并在连接部上设置第二接合齿,使得第二接合齿可与输出齿轮组件的内壁上的第一接合齿相啮合,进而实现齿圈本体与输出齿轮组件之间的连接,使得输出齿轮组件与第二接合齿圈同步转动。第一接合齿圈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与齿圈本体的另一侧相连接,套设于第一轴承上。通过设置安装部,使得齿圈本体可被支撑于花键毂上,进而实现对第一接合齿圈的定位。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壳体上设置有轴承室,变速箱还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位于轴承室内,输入轴穿设于第二轴承。
20.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上设置有轴承室,变速箱还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位于轴承室内,以使轴承室可以为第二轴承提供安装空间,以实现对第二轴承进行安装。输入轴穿设于第二轴承,以使输入轴可以相对于第二轴承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保证输入轴转动的稳定性,以保证动力可以稳定地进行输入,并且第二轴承可以对输入轴进行支撑,提升输入轴转动的稳定性。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安装腔的直径大于换挡轴的直径。
22.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腔的直径大于换挡轴的直径,从而使得换挡轴在安装腔的移动更加地便利,进而在变速箱换挡时更加方便地切换到预定的挡位,避免在换挡时换挡轴在安装腔内发生卡顿对换挡产生影响。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变速箱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能够驱动换挡轴运动。
24.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速箱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能够驱动换挡轴运动,在驱动部的作用下,使得换挡轴可以在安装腔内转动,进而变速箱的换挡。
2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变速箱,因此,该车辆具备变速箱的全部有益效果。
26.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包括变速箱,变速箱包括壳体和换挡轴。壳体具有安装腔,换挡轴位于安装腔内,进而为换挡轴的安装提供空间,换挡轴能够在安装腔内往复运动,以使换挡轴在运动的过程中实现挡位的变换,从而改变速度。在变速箱处于空挡时,换挡轴的一端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即未进行换挡的操作时,换挡轴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变速箱换挡后,换挡轴的一端抵靠于壳体,即换挡时换挡轴可以在安装腔内移动,在切换到目标挡位后,换挡轴的一端与壳体抵接,也就是说,在换挡后换挡轴移动的距离与第一间隙的长度相等,以使在换挡后壳体可以对换挡轴的移动进行限制,以使换挡轴在移动第一间隙的长度后就可以实现换挡,从而可以解决换挡到位后换挡空行程大,导致换挡杆抖动的技术问题。
2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接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变速箱的示意图之一;
30.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变速箱的示意图之二。
31.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2.100变速箱,110壳体,112安装腔,120换挡轴,130第一间隙,140同步器组件,142第一接合套,144第二接合齿,150输出齿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接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变速箱100和车辆。
3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100,包括壳体110和换挡轴120;壳体110具有安装腔112;换挡轴120位于安装腔112内,能够在安装腔112内往复运动;在变速箱100处于空挡时,换挡轴120的一端与壳体1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30,在变速箱100换挡后,换挡轴120的一端抵靠于壳体110。
37.在该实施例中,变速箱100包括壳体110和换挡轴120。壳体110具有安装腔112,换挡轴120位于安装腔112内,进而为换挡轴120的安装提供空间,换挡轴120能够在安装腔112内往复运动,以使换挡轴120在运动的过程中实现挡位的变换,从而改变速度。在变速箱100处于空挡时,换挡轴120的一端与壳体1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30,即未进行换挡的操作时,换挡轴120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变速箱100换挡后,换挡轴120的一端抵靠于壳体110,即换挡时换挡轴120可以在安装腔112内移动,在切换到目标挡位后,换挡轴120的一端与壳体110抵接,也就是说,在换挡后换挡轴120移动的距离与第一间隙130的长度相等,以使在换挡后壳体110可以对换挡轴120的移动进行限制,以使换挡轴120在移动第一间隙130的长度后就可以实现换挡,从而可以解决换挡到位后换挡空行程大,导致换挡杆抖动的技术问题,以使换挡轴120在移动第一间隙130的长度后就可以实现换挡减小换挡后的空行程,从而提升换挡的稳定性。
38.具体地,第一间隙130的长度为变速箱100换挡时的一个换挡行程,从而可以通过可以对换挡轴120的移动进行限位,减少换挡到位后的空行程。
3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40.如图2所示,变速箱100还包括同步器组件140和换挡拨叉;换挡拨叉的一端与换挡轴120相连接,另一端与同步器组件140相连接,能够驱动同步器组件140运动。
41.在该实施例中,变速箱100还包括同步器组件140和换挡拨叉。换挡拨叉的一端与换挡轴120相连接,另一端与同步器组件140相连接,以实现对换挡拨叉的安装,以使在换挡轴120运动时,换挡拨叉可以驱动同步器组件140运动,从而实现变速箱100挡位的变化。
4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43.变速箱100还包括中间轴、输入轴、常啮合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组件、输出轴和输出齿轮组件150;输入轴的一端设置有常啮合齿;常啮合传动齿轮套设于中间轴,与常啮合齿相啮合;传动齿轮组件套设于中间轴;输出轴与输入轴同轴设置;输出齿轮组件150套设于输出轴,与传动齿轮组件相啮合;同步器组件140套设于输出轴,位于输出齿轮组件150的一侧。
44.在该实施例中,变速箱100还包括中间轴、输入轴、常啮合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组件、输出轴和输出齿轮组件150。输入轴的一端设置有常啮合齿;常啮合传动齿轮套设于中间轴,与常啮合齿相啮合,以实现动力的传递以实现在工作时,输入轴将动力通过常啮合齿传递到常啮合齿轮,以使中间轴可以与输入轴一起转动。传动齿轮组件套设在中间轴上;输出轴与输入轴同轴设置,输出齿轮组件150套设于输出轴,与传动齿轮组件相啮合,进而可以通过传动齿轮组件可以将动力传递到输出齿轮组件150上,以使输出轴进行转动。同步器组件140套设于输出轴,位于输出齿轮组件150的一侧,进而可以在换挡时,换挡轴120带动换挡拨叉移动,使得同步器组件140进行移动,使得输出齿轮组件150可以和传动齿轮组件一起转动,从而可以使得输出轴输出与输出齿轮组件150对应的动力进行输出,缩短换挡的时间,防止输出齿轮和传动齿轮未同步转速就啮合,避免对结构的损坏。
45.具体地,换挡轴120包括第一轴,安装腔112包括第一腔,第一轴位于第一腔内;同步器组件140包括第一同步器;换挡拨叉包括第一拨叉;传动齿轮组件包括六挡传动齿轮,六挡传动齿轮套设于中间轴上,抵靠于常啮合传动齿轮;输出齿轮组件150包括六挡输出齿轮,套设于输出轴上,与六挡传动齿轮相啮合;第一同步器套设于输出轴上,位于六挡输出齿轮与常啮合齿之间。实现当要换到五挡时,使同步器移动,进而实现五挡动力的输出,当要换到六挡时,第一轴带动第一拨叉运动,第一拨叉带动第一同步器移动,实现六挡输出齿轮和六挡传动齿轮快速的啮合,缩短换挡的时间,防止输出齿轮和传动齿轮未同步转速就啮合,避免对结构的损坏。
46.具体地,换挡轴120包括第二轴,安装腔112包括第二腔,第二轴位于第二腔内;同步器组件140包括第二同步器;换挡拨叉包括第二拨叉;传动齿轮组件包括四挡传动齿轮,四挡传动齿轮套设于中间轴上,抵靠于六挡传动齿轮;输出齿轮组件150包括四挡输出齿轮,四挡输出齿轮套设于输入轴上,与四挡传动齿轮相啮合;传动齿轮组件三挡传动齿轮,三挡传动齿轮套设于中间轴上,与四挡传动齿轮为一体式结构;输出齿轮组件150包括三挡输出齿轮,三挡输出齿轮套设于输入轴上,与三挡传动齿轮相啮合;第二同步器套设于输出轴上,位于三挡输出齿轮与四挡输出齿轮之间。使得第二同步器可以对三挡输出齿轮和四挡输出齿轮都可以进行调节,实现在要换到三挡或四挡时,第二轴在第二腔内移动,带动第二拨叉运动,第二拨叉带动第二同步器移动,第二同步器可以使三挡输出齿轮或四挡输出齿轮的转速可以快速的达到与三挡传动齿轮或四挡传动齿轮同样的转速,实现输出齿轮和传动齿轮快速的啮合,通过输出轴输出动力,已达到想要的挡位,缩短换挡的时间,防止输出齿轮和传动齿轮未同步转速就啮合,避免对结构的损坏。
47.具体地,换挡轴120包括第三轴,安装腔112包括第三腔,第三轴位于第三腔内;同步器组件140包括第三同步器;换挡拨叉包括第三拨叉;输出齿轮组件150包括二挡输出齿轮和一挡输出齿轮,二挡输出齿轮套设于输出轴上;传动齿轮组件包括第二传动齿轮和一挡传动齿轮,中间轴上设置有二挡传动齿,位于三挡传动齿轮的一侧,与二挡输出齿轮相啮合;一挡输出齿轮套设于输出轴上;中间轴上设置有一挡传动齿,位于二挡传动齿的一侧,与一挡输出齿轮相啮合;第三同步器套设于输出轴上,位于一挡输出齿轮与二挡输出齿轮之间,实现在要换到一挡或二挡时,第三会走带动第三拨叉运动,第三拨叉带动第三同步器移动,第三同步器可以使输出齿轮的转速可以快速的达到与传动齿轮同样的转速,实现输出齿轮和传动齿轮快速的啮合,输出轴输出动力,以达到想要的挡位,缩短换挡的时间,防
止输出齿轮和传动齿轮未同步转速就啮合,避免对结构的损坏。
48.具体地,变速箱100还包括倒挡惰轮、倒挡输出齿轮、第二齿座和齿套;倒挡惰轮与一挡传动齿相啮合;倒挡输出齿轮套设于中间轴上,与倒挡惰轮相啮合,倒挡输出齿轮设置有第一齿座;第二齿座套设于输出轴上,位于第一齿座的一侧;齿套套设于第一齿座上,可滑动至第二齿座上,以实现在换挡时,动力由输入轴传递至中间轴,通过中间轴上的一挡传动齿和倒挡惰轮传递到倒挡输出齿轮,由于倒挡惰轮分别与一挡传动齿和倒挡输出齿轮分别啮合,进而可以使得一挡传动齿转动时,倒挡输出齿轮以相反的方向转动。
4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50.同步器组件140包括第一花键毂、第一轴承和第一接合齿圈;第一花键毂套设于输出轴;第一轴承套设于花键毂;第一接合齿圈套设于第一轴承,与输出齿轮组件150相连接。
51.在该实施例中,同步器组件140包括第一花键毂、第一轴承和第一接合齿圈。第一花键毂套设于输出轴,以实现对第一花键毂的安装。第一轴承套设于花键毂,以实现对第一轴承的安装。第一接合齿圈套设于第一轴承,与输出齿轮组件150相连接,以使第一接合齿圈可以和输出齿轮组件150一起进行转动。由于第一接合齿圈套设在花键毂上,提升第一接合齿圈和第一接合套142的同轴度,使得第一接合齿圈的相对与第一接合套142的尺寸更加准确,进而在换挡的过程中,第一接合套142可顺利地运动至第一接合齿圈外侧,并与第一接合齿圈的接合齿相配合,减少换挡过程中出现卡顿的概率,提升了变速箱100换挡的平顺性。
5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53.同步器组件140还包括第一同步环和第一接合套142;第一同步环位于第一接合齿圈的一侧;第一接合套142套设于第一花键毂的外侧,能够相对第一同步环和第一接合齿圈滑动。
54.在该实施例中,同步器组件140还包括第一同步环和第一接合套142。第一同步环位于第一接合齿圈的一侧,第一接合套142套设于第一花键毂的外侧,能够相对第一同步环和第一接合齿圈滑动,提升了第一接合齿圈和第一接合套142之间的同轴度,第一接合齿圈的相对与第一接合套142的偏差更小,进而在换挡的过程中,第一接合套142可顺利地运动至第一接合齿圈外侧,并与第一接合齿圈的接合齿相配合,减少换挡过程中出现卡顿的概率,提升了变速箱100换挡的平顺性。
5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56.输出齿轮组件15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接合齿,第一接合齿圈包括齿圈本体、连接部、第二接合齿144和安装部;连接部与齿圈本体的一侧相连接,嵌于输出齿轮组件150内;第二接合齿144设置于连接部的外壁上,与第一接合齿相啮合;安装部与齿圈本体的另一侧相连接,套设于第一轴承上。
57.在该实施例中,输出齿轮组件15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接合齿,第一接合齿圈包括齿圈本体、连接部、第二接合齿144和安装部;连接部与齿圈本体的一侧相连接,嵌于输出齿轮组件150内,以实现对连接部的安装,通过设置连接部,并在连接部上设置第二接合齿
144,使得第二接合齿144可与输出齿轮组件150的内壁上的第一接合齿相啮合,进而实现齿圈本体与输出齿轮组件150之间的连接,使得输出齿轮组件150与第二接合齿144圈同步转动。第一接合齿圈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与齿圈本体的另一侧相连接,套设于第一轴承上。通过设置安装部,使得齿圈本体可被支撑于花键毂上,进而实现对第一接合齿圈的定位。
5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59.壳体110上设置有轴承室,变速箱100还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位于轴承室内,输入轴穿设于第二轴承。
60.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10上设置有轴承室,变速箱100还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位于轴承室内,以使轴承室可以为第二轴承提供安装空间,以实现对第二轴承进行安装。输入轴穿设于第二轴承,以使输入轴可以相对于第二轴承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保证输入轴转动的稳定性,以保证动力可以稳定地进行输入,并且第二轴承可以对输入轴进行支撑,提升输入轴转动的稳定性。
6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62.安装腔112的直径大于换挡轴120的直径。
63.在该实施例中,安装腔112的直径大于换挡轴120的直径,从而使得换挡轴120在安装腔112的移动更加地便利,进而在变速箱100换挡时更加方便地切换到预定的挡位,避免在换挡时换挡轴120在安装腔112内发生卡顿对换挡产生影响。
6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65.变速箱100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能够驱动换挡轴120运动。
66.在该实施例中,变速箱100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能够驱动换挡轴120运动,在驱动部的作用下,使得换挡轴120可以在安装腔112内转动,进而变速箱100的换挡。
67.实施例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变速箱100,因此,该车辆具备变速箱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68.在该实施例中,车辆包括变速箱100,变速箱100包括壳体110和换挡轴120。壳体110具有安装腔112,换挡轴120位于安装腔112内,进而为换挡轴120的安装提供空间,换挡轴120能够在安装腔112内往复运动,以使换挡轴120在运动的过程中实现挡位的变换,从而改变速度。在变速箱100处于空挡时,换挡轴120的一端与壳体1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30,即未进行换挡的操作时,换挡轴120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变速箱100换挡后,换挡轴120的一端抵靠于壳体110,即换挡时换挡轴120可以在安装腔112内移动,在切换到目标挡位后,换挡轴120的一端与壳体110抵接,也就是说,在换挡后换挡轴120移动的距离与第一间隙130的长度相等,以使在换挡后壳体110可以对换挡轴120的移动进行限制,以使换挡轴120在移动第一间隙130的长度后就可以实现换挡,从而可以解决换挡到位后换挡空行程大,导致换挡杆抖动的技术问题。
69.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
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0.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接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接合。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