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8908发布日期:2023-02-21 18:0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座舱气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


背景技术:

2.可调节的气囊是汽车座舱舒适系统中的一环,旨在通过充放气调节大小,来承托乘客的腿、腰、背等部位。
3.对气囊充放气需要通过气阀控制,但传统的电磁阀体积过大,不适合用在空间紧张的汽车座椅中,因此,需要一种体积较小的阀件,来实现对气囊的充放气。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以解决用于汽车座椅气囊充放气的阀件体积过大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包括:壳体,其上开有进气口、常开充气口和排气口;交叉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和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其中,所述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适于在升温后收缩并打开所述进气口,以将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常开充气口导通;所述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适于在升温后收缩并打开所述排气口,以将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常开充气口导通。
6.进一步,所述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包括:进气通电端子,其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一侧;进气口堵件,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一侧,并通过进气记忆合金丝与所述进气通电端子斜拉连接;所述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包括:排气通电端子,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一侧;排气口堵件,其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一侧,并通过排气记忆合金丝与所述排气通电端子斜拉连接。
7.进一步,所述进气口堵件包括:进气弹簧片,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一侧的壳内壁上;进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进气弹簧片上,并通过所述进气记忆合金丝与所述进气通电端子斜拉连接;进气堵头,其设置在所述进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上,以在所述进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被通电升温收缩的进气记忆合金丝拉向所述进气通电端子时,打开所述进气口。
8.进一步,所述排气口堵件包括:排气弹簧片,其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一侧的壳内壁上;排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排气弹簧片上,并通过所述排气记忆合金丝与所述排气通电端子斜拉连接;排气堵头,其设置在所述排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上,以在所述排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被通电升温收缩的排气记忆合金丝拉向所述排气通电端子时,打开所述排气口。
9.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壳身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适于盖合所述壳身,以形成中转气腔;所述进气通电端子、进气口堵件、排气通电端子和排气口堵件设置在所述中转气腔内。
10.进一步,所述中转气腔内设有贴合中转气腔一侧壁的阀组件仓座,所述上盖的盖
合面设有阀组件仓盖,以在所述上盖盖合后形成阀组件仓,并在阀组件仓的仓外形成凵形气道;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常开充气口开设在所述凵形气道同一窄端侧的壳身上;所述排气口开设在所述凵形气道另一窄端侧的壳身上。
11.进一步,所述阀组件仓座朝向所述进气口的侧壁上开有进气阀下缺口,所述阀组件仓盖相应处开有进气阀上缺口,以在盖合后形成进气阀穿装通道;所述进气堵头小于所述进气阀穿装通道,以在所述进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被拉向所述进气通电端子时通过所述进气阀穿装通道。
12.进一步,所述阀组件仓座朝向所述排气口的侧壁上开有排气阀下缺口,所述阀组件仓盖相应处开有排气阀上缺口,以在盖合后形成排气阀穿装通道;所述排气堵头小于所述排气阀穿装通道,以在所述排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被拉向所述排气通电端子时通过所述排气阀穿装通道。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用于汽车座椅气囊充放气的阀件体积过大的技术问题,本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可以利用记忆合金升温后收缩的特性,分别控制进气口、排气口的开关,通过将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交叉设置,提高了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减小了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体积。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爆炸图一;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爆炸图二;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隐藏上盖和壳身时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隐藏上盖时的俯视图一;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上盖的仰视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隐藏上盖时的俯视图二;
22.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剖视图一;
23.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剖视图二;
24.图中:
25.壳体100,上盖110,壳身120,下盖130,进气口141,常开充气口142,排气口143;
26.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200,进气通电端子210,进气口堵件220,进气记忆合金丝230,进气弹簧片221,进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222,进气堵头223;
27.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300,排气通电端子310,排气口堵件320,排气记忆合金丝330,排气弹簧片321,排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322,排气堵头323;
28.中转气腔400;
29.阀组件仓500,阀组件仓座510,阀组件仓盖520,进气阀下缺口511,进气阀上缺口
521,进气阀穿装通道530,排气阀下缺口512,排气阀上缺口522,排气阀穿装通道540;
30.凵形气道600。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32.实施例
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包括:壳体100,其上开有进气口141、常开充气口142和排气口143;交叉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的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200和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300;其中,所述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200适于在升温后收缩并打开所述进气口141,以将所述进气口141与所述常开充气口142导通;所述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300适于在升温后收缩并打开所述排气口143,以将所述排气口143与所述常开充气口142导通。本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在使用时,进气口141可以与供气管连接,常开充气口142用于连接气囊。
34.本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200、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300可以利用记忆合金升温后收缩的特性,分别控制进气口141、排气口143的开关,通过将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200、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300交叉设置,提高了壳体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减小了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体积。
35.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200可以包括:进气通电端子210,其设置在所述排气口143一侧;进气口堵件220,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41一侧,并通过进气记忆合金丝230与所述进气通电端子210斜拉连接;所述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300可以包括:排气通电端子310,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41一侧;排气口堵件320,其设置在所述排气口143一侧,并通过排气记忆合金丝330与所述排气通电端子310斜拉连接。当进气通电端子210通电后,与其相连的进气记忆合金丝230也通电升温,并发生收缩,从而将进气口堵件220拉向进气通电端子210;当排气通电端子310通电后,与其相连的排气记忆合金丝330也通电升温,并发生收缩,从而将排气口堵件320拉向排气通电端子310。
36.如图4所示,所述进气口堵件220可以包括:进气弹簧片221,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41一侧的壳内壁上;进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222,其设置在所述进气弹簧片221上,并通过所述进气记忆合金丝230与所述进气通电端子210斜拉连接;进气堵头223,其设置在所述进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222上,结合图3,以在所述进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222被通电升温收缩的进气记忆合金丝230拉向所述进气通电端子210时,打开所述进气口141。当进气记忆合金丝230收缩后,进气弹簧片221发生弯曲,进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222被拉向进气通电端子210,进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222上的进气堵头223与进气口141分开,从而将进气口141打开;当进气通电端子210断电后,进气记忆合金丝230断电降温,恢复原长,进气堵头223复位,将进气口141关闭。
37.如图4所示,所述排气口堵件320可以包括:排气弹簧片321,其设置在所述排气口143一侧的壳内壁上;排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322,其设置在所述排气弹簧片321上,并通过
所述排气记忆合金丝330与所述排气通电端子310斜拉连接;排气堵头323,其设置在所述排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322上,结合图2,以在所述排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322被通电升温收缩的排气记忆合金丝330拉向所述排气通电端子310时,打开所述排气口143。当排气记忆合金丝330收缩后,排气弹簧片321发生弯曲,排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322被拉向排气通电端子310,排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322上的排气堵头323与排气口143分开,从而将排气口143打开;当排气通电端子310断电后,排气记忆合金丝330断电降温,恢复原长,排气堵头323复位,将排气口143关闭。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记忆合金丝230、排气记忆合金丝330可采用直径在0.05mm至0.20mm的记忆合金丝,散热更快、温升较低。
39.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00可以包括:上盖110、壳身120和下盖130;所述上盖110和下盖130适于盖合所述壳身120,以形成中转气腔400;结合图4,所述进气通电端子210、进气口堵件220、排气通电端子310和排气口堵件320设置在所述中转气腔400内。通过设置上盖110、壳身120、下盖130,可以在将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200和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300先安装在下盖130上,然后装上壳身120、上盖110,完成组装。
40.如图5所示,所述中转气腔400内设有贴合中转气腔400一侧壁的阀组件仓座510,如图6所示,所述上盖110的盖合面设有阀组件仓盖520,以在所述上盖110盖合后形成阀组件仓500,并在阀组件仓500的仓外形成凵形气道600;参考图5,所述进气口141和所述常开充气口142开设在所述凵形气道600同一窄端侧的壳身120上;参考图7,所述排气口143开设在所述凵形气道600另一窄端侧的壳身120上。即所述阀组件仓座510也为凵形板,其通过与中转气腔400一侧壁贴合来围成阀组件仓500,以削减掉阀组件仓座510一侧壁,减少相应的体积和重量占用;阀组件仓座510与阀组件仓盖520所形成的阀组件仓350,可在中转气腔400内隔离出空间更小的凵形气道600,如图5所示,所述进气口141和所述常开充气口142开设在所述凵形气道600同一窄端侧的壳身120上,具体的,所述常开充气口142位于所述进气口141的下方,常开充气口142与进气口141之间无转角,进气口141被打开后,进入凵形气道600的气体可直接进入常开充气口142中,无额外阻力,而排气时,排气口143打开后,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时需要经过凵形气道600的两个转角,排气阻力较大,从而得到进气较为迅速而排气较为缓慢的舒适供排效果。
41.如图8所示,所述阀组件仓座510朝向所述进气口141的侧壁上开有进气阀下缺口511,所述阀组件仓盖520相应处开有进气阀上缺口521,以在盖合后形成进气阀穿装通道530;所述进气堵头223小于所述进气阀穿装通道530,以在所述进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222被拉向所述进气通电端子210时通过所述进气阀穿装通道530。参考图8,进气堵头223略小于进气阀穿装通道530,在被斜拉后不会碰壁即可。进气堵头223与进气阀穿装通道530之间存在一定大小的间隙,既可防止新鲜空气剧烈涌入阀组件仓500内,导致进气记忆合金丝230温度波动,从而保证进气记忆合金丝230稳定地升温变形,又可在进气通电端子210断电后,使阀组件仓500与凵形气道600可正常进行热交换,防止阀组件仓500积热。
42.如图9所示,所述阀组件仓座510朝向所述排气口143的侧壁上开有排气阀下缺口512,所述阀组件仓盖520相应处开有排气阀上缺口522,以在盖合后形成排气阀穿装通道540;所述排气堵头323小于所述排气阀穿装通道540,以在所述排气记忆合金丝连接部322被拉向所述排气通电端子310时通过所述排气阀穿装通道540。参考图9,排气堵头323略小
于排气阀穿装通道540,在被斜拉后不会碰壁即可。排气堵头323与排气阀穿装通道540之间存在一定大小的间隙,既可防止新鲜空气剧烈涌入阀组件仓500内,导致排气记忆合金丝330温度波动,从而保证排气记忆合金丝330稳定地升温变形,又可在排气通电端子310断电后,使阀组件仓500与凵形气道600可正常进行热交换,防止阀组件仓500积热。
43.综上所述,本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可以利用记忆合金升温后收缩的特性,分别控制进气口、排气口的开关,通过将进气记忆合金阀组件、排气记忆合金阀组件交叉设置,提高了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减小了汽车座椅气阀用气流中转单元的体积。
44.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机构的划分,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