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显示器支架快拆结构。
背景技术:2.计算机产业在现今已是蓬勃发展,算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装置,而现在所追求的除了主机的效能、体积、外形酷炫以外,其周边配备上也是需要跟得上科技的进步,其中的显示器为重点之一,现今的显示器以轻、薄、不占空间为主要特征,而搭配显示器的支架也成为使用者重视的地方,一般的支架具有用来支撑的底座、用来连接显示器的支撑杆,支撑杆以一端插组于底座,而支撑杆的另一端则用来与显示器相组装。
3.请见专利号cn203718312、cn205991292、twm563512三件专利,其主要的共同点在于,底座与支撑杆间的快速组合与拆卸都是以一颗特制的螺丝将其锁接结合与解锁分开,此方式的组接和拆卸对于使用者来说,每一次的拆装都必须先放倒后才可进行螺丝的拆装,且拆装螺丝都必须耗费一定的工作时间,且上述螺丝作为拆装的主要组件,具有特殊规格需要另行制造,不易拿其他螺丝代替使用,需要小心保存,况且在支撑杆和底座的内部对应处,也需要搭配金属制的刚性组件,以达到使用寿命的规格并兼具较高的稳定度,才能供螺丝的反复使用,但成本的支出也会随之提高、工序也会增加、使用保存上较不便。
4.另外,相关业者还研发出底座与支撑杆多数均为塑料制成的显示支架,请见专利号cn201218393一案的内容,底座与支撑杆之间是通过卡勾与定位部的弹性卡扣予以结合,然而上述前案中,由于显示器装设于支撑杆顶端或是顶部前端时,重力矩集中在此处,虽然现今技术成熟,大多数的显示器越做越薄但尺寸也会越大,仍使显示器整体具有一定的重量,单以塑料制的底座与支撑杆等主体,在其内部缺乏足够金属制钢性组件的支撑下,整体的结构强度及材料特性,根本无法长期的支撑抵抗重力矩,慢慢地就造成支撑杆的变形,导致在操作时容易造成整组倾倒、摔坏等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前述问题并通过使用寿命测试,即为欲改进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底座与支撑杆之间的结合强度,且可节省较多的成本支出,其改善已知技术中所列举的诸多案例中所具有的缺失,例如特殊规格螺丝的锁设,产生出拆装上时间的耗费、成本的提高及保存上的不便利性,以及弹性勾扣的组合方式,全塑料的支架整体无法长期承受显示器的负重,导致支撑杆变形等问题。然而,为了达到上述所说的功效并改善已知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支架快拆结构,主要用以衔接一底座件与一支撑件,其包括:两个主套部及一副套部,该两个主套部分别连接于该副套部的两侧,且该两个主套部及该副套部的底面进一步向内凹设形成一套接槽,该套接槽套设于该底座件的一凸座部,而该支撑件的一套接部则套组于该两个主套部及副套部的外表面;及两个弹扣片,分别设置于该副套部的两侧,该两个弹扣片的对外侧分别设有一
卡接部,该支撑件套组于底座件并以套接部与该两个弹扣片的卡接部相互扣卡接合。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8.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9.图4a为图1中沿ⅳa-ⅳa线段剖面示意图。
10.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11.图4c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12.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支撑件与底座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3.图6为图5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14.图6a为图6进一步分解衔接块与支撑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15.图7为图5中沿ⅶ-ⅶ线段剖面示意图。
16.图8为图5中沿
ⅷ
-
ⅷ
线段剖面示意图。
17.图9为图7中各弹扣片压缩,各卡接部脱离该套接部的动作示意图。
18.图10为支撑件套组于底座件时,该套接部抵顶各卡接部的动作示意图。
19.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20.10 底座件;101 凸座部;102 盘体;103 牙叉;104 操作孔;105 嵌槽;106 锁孔;20 支撑件;200 容室;201 套接部;202 衔接块;2021 卡榫;2022 第二锁孔;2023 板片;203 嵌合孔;204 框体;2041 卯口;2042 第二穿孔;100 快拆结构;1 主套部;11 锁片;12 穿孔;2 副套部;21 剖道;3 套接槽;4 弹扣片;41 卡接部;411 卡扣块;42 导斜面;43 贴抵面;5 凹槽;6 锁固件;7 螺件;s 槽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现搭配图示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其特征与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支架快拆结构(以下简称快拆结构100),主要应用在一底座件10与一支撑件20之间的组装接合处,该快拆结构100包括:两个主套部1及一副套部2,该两个主套部1分别连接于该副套部2的两侧,且该两个主套部1及该副套部2的底面进一步共同向内凹设形成一套接槽3,该套接槽3是套设于该底座件10的一凸座部101,该凸座部101是由一盘体102及在该盘体102上凸出的两个牙叉103构成,该两个牙叉103之间于该盘体102形成一操作孔104,该操作孔104连通该底座件10底面所凹设的一凹部,该快拆结构100套设于该底座件10的凸座部101,并且该两个主套部1对准该凸座部101的该两个牙叉103予以套组,使该快拆结构100包覆于该凸座部101,而该支撑件20的一套接部201则套组于该两个主套部1及副套部2的外表面;及两个弹扣片4,分别设置于该副套部2的两侧,该两个弹扣片4是与该副套部2为同轴向设置,而该两个弹扣片4则与该两个主套部1为交错(非同轴,以图1所绘制的方位图,该两个主套部1是沿y轴方向排列,而该两个弹扣片4则是沿x轴方向排列)方向设置,该两个弹扣片4的对外侧(外表面)分别凸设有一卡接部41,该支撑件20套组于底座件10并以套接部201与该两个弹扣片4的卡接部41相互扣卡接合,且该两个弹扣片4末端会穿过该操作孔104而凸
露显示于该底座件10底面凹部内的操作孔104的一端,使用者即可推压该两个弹扣片4凸露的一端,朝彼此方向压抵,如此即可解除该支撑件20与该底座件10间的组装。
22.根据上述说明,已知技术的底座与支撑杆之间的组装大多以单一特殊规格的螺丝将两者锁设结合,除了需费时拆、装及对应的内部组件需特规制造之外,还需要妥善保存以防止遗失,实为不便;而另外一种已知技术则是通过弹性卡扣的方式进行结合,但单以弹性卡扣的方式,尤其是全塑料制的支架整体并无法长时间的承受显示器安装后的总重量,以至于全塑料制的支撑杆容易变形等问题产生。所以说本实用新型利用该两个主套部1包覆该两个牙叉103、支撑件20的套接部201再包覆该两个主套部1,层层堆叠的设置取代原有特殊螺丝及其对应规格组件的结构设计,除了可作为衬垫以减少间隙影响,也可减少该两个牙叉103的表面处理加工工序,请见图6至图8所示,且因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结构100设置能够缓和快速组装时的冲撞力道,又能形成间隔,使支撑件20的套接部201与底座件10的凸座部101之间不会直接相互接触而碰撞损伤,另外再以本实用新型中的该两个弹扣片4与支撑件20的套接部201相互卡接组合下,让用户、组装者在进行拆装操作时,能够以较快的时间完成,且简单的操作方式更让使用者更容易上手,且支撑件20与底座件10之间的组合也更为稳固,同时也能够减少成本上的支出(无须采用特殊规格螺丝及搭配对应规格的组件),比起已知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更具有极大的进步性。
23.接续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他的细部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在该副套部2的设置主要是增加该快拆结构100的该两个主套部1之间的牢固性及结构强度,增加所能适用的凸座部101的尺寸、形状,避免各主套部1套设于凸座部101时发生脱离、偏移等问题发生,所以在该两个主套部1及该副套部2的外表面之间进一步形成凹陷的至少一凹槽5,使该两个主套部1与副套部2之间形成高低落差,而该支撑件20的套接部201则对应该两个主套部1、该副套部2及该至少一凹槽5的外表的形状,故利用本实用新型凸凹凸的高度落差设置搭配支撑件20的套接部201及底座件10的凸座部101,使整个快拆结构100分别与凸座部101及套接部201接合定位更为容易,如此即可稳固的包覆接合,也能减少间隙所造成的晃动问题,请见图4a、6、8所示,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有不同的造型,请见图4b为外表高度为等高及图4c为中间位置凸起的实施例。
24.本实用新型在该支撑件20的套接部201设置上,其主要是在支撑件20的底端内部进一步设有一衔接块202,该衔接块202可与支撑件20为一体成型(图6所示)或者是各别独立组件设置方式组合成(图6a所示),该套接部201进一步由该衔接块202底端向内凹设形成一槽空间s,且该衔接块202的内部槽空间s壁面设有相互对应的两个嵌合孔203,该两个嵌合孔203对应该两个弹扣片4的卡接部41并相互卡扣结合,所以说在该支撑件20由上往下套组该快拆结构100时,该衔接块202顺着该快拆结构100的副套部2的外表面下滑移,直到该衔接块202的内壁面抵到各弹扣片4的卡接部41后,各弹扣片4则会受到推挤并朝套接槽3内变形并弹性蓄力(如图10的箭头方向所示,实线箭头为各弹扣片4变形方向,虚线箭头则为支撑件20移动方向),而该衔接块202持续的向下移动直到各嵌合孔203对应到各卡接部41后,各弹扣片4则会解除弹性蓄力,使各卡接部41扣入各嵌合孔203内,如此即可完成该支撑件20与该快拆结构100之间的卡扣结合,请见图6、10所示。
25.另外上述该衔接块202与支撑件20以各别独立组件的设置方式,是在支撑件20内形成的一容室200中固定设置一框体204,该框体204可以板片冲压制成,并在该框体204的
相对两侧底端分别进一步设有一卯口2041及至少一第二穿孔2042,而在该衔接块202的相对两侧壁面分别进一步设有一卡榫2021及至少一第二锁孔2022,该衔接块202的两个卡榫2021分别对应嵌入该框体204的两个卯口2041后,另设有数个第二锁固件61分别穿过该框体204的各至少一第二穿孔2042并锁接于该衔接块202的各至少一第二锁孔2022,使该衔接块202固定在该支撑件20底端的套接部201中,借此降低支撑件20内的铸造组件及金属材料的使用量,形成薄型化的结构设计并减少整体的重量,更利于将该衔接块202、该快拆结构100、该凸座部101三者形成模块化,有助于降低成本及增加适用范围,请见图6a所示。另一方面,该衔接块202的另外相对两侧壁底端分别向下延伸出一板片2023,以利于导入该操作孔104中并抵接各弹扣片4,两个该板片2023分别设有两个该嵌合孔203,该两个嵌合孔203分别与各卡接部41相互卡扣结合。
26.上述说明支撑件20组合于底座件10设有该快拆结构100的过程,于下再说明拆卸操作,首先请见图1至3、6、9所示,进一步于该副套部2设有数个剖道21,各剖道21分别连接于该两个弹扣片4的两侧,各剖道21的功效在于该两个弹扣片4与该支撑件20的套接部201相互卡接时,各剖道21的设置使该两个弹扣片4具有弹性变形的裕度,所以说除了前述该衔接块202组装时推移各弹扣片4外,使用者、组装者在拆卸上也可通过各弹扣片4凸露于操作孔104的一端进行压抵(如图9中箭头所示,实线箭头为各弹扣片4扳动的方向),进而解除各卡接部41与该套接部201之间的卡接,如此即可将底座件10与支撑件20相互抽离而完成拆卸;另外在各弹扣片4的外表面进一步由下至上包含一导斜面42及一贴抵面43,各弹扣片4的导斜面42是由末端朝上且向外倾斜延伸并连接各贴抵面43,各弹扣片4的各卡接部41分别设置于各贴抵面43,各弹扣片4的贴抵面43是贴合该衔接块202的槽空间s内壁面,而各弹扣片4的导斜面42设置其主要是提供拆卸时,各弹扣片4的压挤扳动上更容易施力操作,请见图6至图8所示。
27.接续上述说明,在各弹扣片4的卡接部41设计上,各卡接部41包含至少一卡扣块411(图中以数个卡扣块411为绘制),每一卡扣块411于侧边呈梯形,故该支撑件20组合于该快拆结构100时,该衔接块202的各板片2023在套组的过程中会先抵到各卡扣块411的斜面位置,并逐渐推移各弹扣片4朝套接槽3内移动变形,直到各卡扣块411对应到各嵌合孔203后才受到各弹扣片4的回弹力量卡入各嵌合孔203而完成卡接,本实用新型在该快拆结构100的设置上,该两个主套部1、该副套部2、该两个弹扣片4及各卡扣块411为塑料射出且一体成形,而该凸座部101的两个牙叉103、支撑件20内的衔接块202也可为金属制、塑料制或上述两者混用(例如:两个牙叉103为金属制,衔接块202为塑料制、亦或两个牙叉103为塑料制、衔接块202为金属制),其中为了减少相异材料在刚性与硬度上的差异影响,该两个牙叉103和衔接块202以相同材料制成,在耐久性方面又以金属制为较佳,故以本实用新型快拆结构100作为中间衬垫的衔接套件,能够缓和作用力并降低碰撞声响,让两个牙叉103与衔接块202间相互隔开并不会直接碰触而产生损伤,请见图1至图3所示。
28.最后,请见图1至3、6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了稳固该快拆结构100与该两个牙叉103之间的组装,因此在该两个主套部1相反于副套部2的一端进一步于外表面分别水平延伸一锁片11,而该凸座部101对应各锁片11则凹设有相同数量的嵌槽105,该两个主套部1套组于该凸座部101时,各锁片11是套入各嵌槽105内形成定位,另设有数个锁固件6穿过各锁片11并锁接于该凸座部101的嵌槽105形成定位;另外,在该两个主套部1顶端进一步分别设
有一穿孔12,而该凸座部101的两个牙叉103对应各穿孔12则设有相同数量的锁孔106,另设有数个螺件7穿过该两个主套部1的穿孔12并锁接于该凸座部101的两个牙叉103的数个锁孔106,各螺件7的顶端是与该两个主套部1的顶面切齐,通过各锁片11与各嵌槽105的结合,以及该两个主套部1顶端与各牙叉103之间的结合,使该快拆结构100能够牢固的与凸座部101相互组装,并提供该支撑件20确实的组合。
29.总结上述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该快拆结构100的设置,让支撑件20的衔接块202与该底座件10的凸座部101之间有所阻隔而不会直接接触,缓和碰撞磨损的影响,况且本实用新型快拆结构100也方便拆装替换,如此一来也能够保持使用寿命,且该衔接块202、该快拆结构100、该凸座部101三者之间的相互层叠设置,有助于减少间隙以防晃动,也大幅强化了整体的强度并可确实的支撑显示器安装后所产生的重量,再搭配各弹扣片4与衔接块202之间的弹性卡扣组合,方便用户、组装者在进行拆装上更为方便、快速;不但如此,利用该快拆结构100的设置,其可取代已知特殊螺丝与其对应规格组件的锁设,进而减少成本的支出也减轻整体的重量,与已知技术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实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实用性,以及更加符合大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