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轴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向轴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2.辊涂机涂辊的传动全部依靠万向轴来实现,且为满足涂漆室内的防爆要求,一般情况下电机及减速机等装置均布置在涂漆室外部,因此辊涂机所使用万向轴相较其他工况的万向轴来说,具有长度相对较长、传递力矩以及转速方面又相对较低等特点。但是在综合考虑辊涂机的工作环境,尤其是辊涂彩板行业的生产中,对产品质量的跟踪以及换辊、换漆等操作均涉及频繁的人机交互。现有的针对万向轴的防护结构不易拆装,不便于换辊,不适配于辊涂机的万向轴。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针对万向轴的防护结构不易拆装,不便于换辊,不适配于辊涂机的万向轴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万向轴防护装置。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万向轴防护装置,设置于辊涂机的万向轴上,防护装置包括:
6.壳体,可转动套设于所述万向轴上;
7.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万向轴之间,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轴承、内支撑套、外楔形环、内楔形环和第一压环,所述内支撑套套接与所述万向轴上,所述内支撑套的第一端的外壁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支撑套的第二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内支撑套的第二端的端面连通;
8.所述外楔形环和所述内楔形环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内,所述内楔形环套设于所述万向轴上,所述外楔形环套设与所述内楔形环外,所述内楔形环具有朝向所述内支撑套第二端的斜面,所述外楔形环与所述内楔形环吻合,所述第一压环通过多个第一螺栓设置于所述内支撑套的第二端的端面,所述外楔形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环的端面相抵。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支撑套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环槽,所述第三环槽与所述内支撑套第一端的端面连通,所述轴承的内圈设置于所述第三环槽内。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三环槽连接,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轴承的内圈的端面相抵。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环和抵紧环,所述第三环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环槽,所述定位环套接在所述第一环槽内,所述抵紧环设置于所述定位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之间,所述抵紧环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定位环的端面和所述轴承的内圈的端面抵紧。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外支撑套,所述外支撑套与的外壁与所
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外支撑套的内壁与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支撑套的内壁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与所述外支撑套的端面连通,所述轴承的外圈设置于所述第二环槽内;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压环,所述第二压环通过多个第二螺栓设置于所述外支撑套的端面,所述第二压环的端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圈的端面相抵。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支撑套的第一端外壁加工有倒角。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外支撑套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内螺纹孔。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限位杆和抱箍,所述抱箍铰接在所述壳体外壁,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抱箍固定连接。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装置设置有两个连接结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分别位于所述万向轴的两端。
18.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公开的防护装置通过壳体和连接结构,为万向轴提供防护,保护车间内的作业人员,防护结构通过内楔形环、外楔形环和第一压板的配合实现连接结构与万向轴的固定连接,减少了壳体安装中的焊接步骤,使得壳体与万向轴之间的拆装便捷,易于检修。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示出了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23.图3示出了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24.图中标记:100-壳体,110-通孔,200-连接结构,210-轴承,220-内支撑套,230-外支撑套,240-外楔形环,250-内楔形环,260-第一压环,261-第一螺栓,270-第二压环,271-第二螺栓,281-定位环,282-抵紧环,300-万向轴,400-限位杆,500-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7.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a-a向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28.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2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万向轴防护装置,设置于辊涂机的万向轴300上,参照图1和图2,防护装置包括壳体100和连接结构200,壳体100通过连接机构可转动套设于万向轴300上,使得壳体100与车间内其他结构连接以保证壳体100并不随万向轴300转动,进而对万向轴300进行防护,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30.参照图2和图3,连接结构200设置于壳体100与万向轴300之间,连接结构200包括轴承210、内支撑套220、外楔形环240、内楔形环250和第一压环260,内支撑套220套接与万向轴300上,内支撑套2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支撑套220的第一端的外壁与轴承210的内圈固定连接,轴承210的外圈与壳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轴承210实现壳体100和万向轴300不同步运动。
31.参照图3,内支撑套220的第二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与内支撑套220的第二端的端面连通,具体来说,第一环槽的槽底直接与内支撑套220的第二端的端面连接,以便于连接结构200的组装。
32.外楔形环240和内楔形环250均设置于第一环槽内,内楔形环250套设于万向轴300上,内楔形环250的内壁位于同一圆柱上,以保证内楔形环250与万向轴300的外壁接触面积大,保证内楔形环250箍紧万向轴300,内楔形环250的内径略微大于万向轴300以便于将内楔形环250套接在万向轴300上。
33.外楔形环240套设与内楔形环250外,内楔形环250具有朝向内支撑套220第二端的斜面,外楔形环240具有朝向内支撑套220第一端的斜面,以使外楔形环240与内楔形环250吻合,第一压环260通过多个第一螺栓261设置于内支撑套220的第二端的端面,外楔形环240的一端与第一压环260的端面相抵,当内楔形环250与第一环槽的槽壁接触且外楔形环240的端面与第一压环260的端面接触时,第一压簧与内支撑套220的第二端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转动第一螺栓261将第一压环260锁紧在内支撑套220的第二端并缩小该间隙时,第一压板将挤压外楔形环240,进而使得内楔形环250箍紧万向轴300,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通过壳体100和连接结构200,为万向轴300提供防护,保护车间内的作业人员,通过内楔形环250、外楔形环240和第一压板的配合,减少了壳体100安装中的焊接步骤,使得壳体100与万向轴300之间的拆装便捷,易于检修,且占地面积小。
34.参照图3,连接结构200还包括外支撑套230,外支撑套230与的外壁与壳体100固定连接,外支撑套230的内壁与轴承210的外圈固定连接,外支撑套230的宽度大于轴承210的外圈的宽度,以增加连接结构200与壳体1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轴承210可焊接在外支撑套230的内壁上,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设置在外支撑套230上,参照图2,本实施中,外支撑套23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外支撑套230的内壁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环槽,第二环槽与外支撑套230的端面连通,第二环槽的槽底与外支撑套230的端面相接,以便于将轴承210的外圈设置于第二环槽内;为了将轴承210与外支撑套230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结构200还包括第二压环270,第二压环270通过多个第二螺栓271设置于外支撑套230的端面,第二环槽的槽底的宽度略小于轴承210的外圈的宽度,以使得第二螺栓271将第二压板和外支撑套230锁紧时,第二压环270的端面与轴承210的外圈的端面相抵,减少焊接步骤,进一步的,内
支撑套220的第二端和外支撑套230的第二端均朝向壳体100的同一端,便于拆装第一螺栓261和第二螺栓271。
35.外支撑套230的第一端外壁加工有倒角,便于将外支撑套230放入壳体100内,外支撑套230可通过与壳体100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但考虑到拆装的便捷性,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10,外支撑套230上设置有多个与通孔110对应的内螺纹孔,通过多个螺栓连接通孔110与内螺纹孔,实现外支撑套230与壳体100的固定连接。
36.内支撑套2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环槽,第三环槽与内支撑套220第一端的端面连通,第三环槽的槽底与内支撑套220的第一端的端面相接,轴承210的内圈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于第三环槽内,也可参照图3,令连接结构200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与第三环槽连接,定位组件与轴承210的内圈的端面相抵,即将轴承210的内圈套接在第三环槽后,通过定位组件将轴承210的内圈抵紧在定位组件和第三环槽的槽壁之间。
37.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环281和抵紧环282,抵紧环282的内径可略大于第三环槽的外径,以便于抵紧环282的安装,定位环281的内径小于第三环槽的外径,第三环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环槽,以使定位环281套接在第一环槽内,抵紧环282设置于定位环281与轴承210的内圈之间,抵紧环282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定位环281的端面和轴承210的内圈的端面抵紧。定位环281和抵紧环282可一体成型。
38.参照图2,防护装置设置有两个连接结构200,两个连接结构200分别位于万向轴300的两端,以增加固定环与壳体100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每个连接结构200的第一压环260和第二压环270均朝向其临近的壳体100端部的开口处,便于壳体100的安装。
39.防护装置还包括限位杆400和抱箍500,抱箍500铰接在壳体100外壁,限位杆400的一端与抱箍固定连接,限位杆400的另一端与可以现场的地面或者其他静止的装置连接,以避免壳体100随万向轴300转动,进而保护作业人员。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
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46.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