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耐热的发动机轴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7274发布日期:2022-11-03 07:3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耐热的发动机轴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耐热的发动机轴瓦。


背景技术:

2.轴瓦是滑动轴承和轴颈接触的部分,形状为瓦状的半圆柱面,非常光滑,一般用青铜、减摩合金等耐磨材料制成,现有的轴瓦油槽结构单一,加油时,润滑油润滑轴颈的时间较慢,并且润滑油也不能够充分浸透轴颈,多次添加润滑油就会导致油垢的积累使轴瓦损坏;
3.轴瓦工作时,轴瓦与转轴之间就存在直接的摩擦,当在炎热的天气中和高速运作的发动机内部中,摩擦产生的高温加上外部的温度就会将其烧坏,发生烧瓦现象,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耐热的发动机轴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轴瓦油槽结构单一,加油时,润滑油润滑轴颈的时间较慢,并且润滑油也不能够充分浸透轴颈,多次添加润滑油会导致油垢的积累使轴瓦损坏,并且轴瓦在炎热的天气中和高速运作的发动机内部中,摩擦产生的高温加上外部的温度就会将其烧坏,发生烧瓦现象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耐热的发动机轴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耐热的发动机轴瓦,包括上瓦片和下瓦片,所述上瓦片的外部设置有注油孔,所述下瓦片的内部设置有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进油槽,所述润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下瓦片内部的多条分油槽,所述上瓦片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直槽,所述直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直槽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上瓦片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下瓦片的外部安装有散热网,所述散热网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蜂窝散热孔。
7.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8.所述下瓦片的外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散热网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
9.所述上瓦片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轴座,所述下瓦片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下轴座。
10.所述上轴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螺丝,所述下轴座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螺纹孔,所述螺丝螺纹连接在螺纹孔的内部。
11.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瓦片内部的两个冷却槽,所述冷却槽的顶部开设有注液孔,所述冷却槽的内部还设置有排液口。
12.所述上瓦片的外部安装有两个木塞,所述木塞安装在排液口的内部,所述直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热硅脂片。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注油孔往轴瓦内部添加润滑油,当润滑油进入上瓦片内部
后,会流入上瓦片和下瓦片内部的进油槽,当润滑油充分浸透进油槽之后会继续浸透上瓦片和下瓦片内部的多条分油槽,这样就会使润滑油均匀的分散在整个轴瓦的内部不会导致油垢的堆积,并且因为上瓦片和下瓦片内部的多条分油槽使润滑油润滑轴颈的时间变快,在轴瓦内部快速形成一层油膜。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直槽内部的导热硅脂片将轴瓦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快速的导出由直槽顶部设置的散热孔将热量散发出来,还可通过注液孔往上瓦片内部设置的冷却槽添加冷却液吸收轴瓦产生的热量,当需要更换冷却液时可快速的通过冷却槽内部设置的排液口排出,在下瓦片的外部还滑动连接有散热网,通过散热网内部设置的蜂窝散热孔可将热量快速的导出,这样的结构使整个轴瓦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即便轴瓦在高温环境中也可正常的工作,不会发生烧瓦现象。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耐热的发动机轴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20.图中:1、上瓦片;2、下瓦片;3、注油孔;4、进油槽;5、分油槽;6、直槽;7、第一卡槽;8、散热孔;9、注液口;10、上轴座;11、木塞;12、螺丝;13、下轴座;14、第二卡槽;15、散热网;16、螺纹孔;17、冷却槽;18、排液口;19、导热硅脂片;2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耐热的发动机轴瓦,包括上瓦片1和下瓦片2,上瓦片1的外部设置有注油孔3,下瓦片2的内部设置有润滑机构,润滑机构包括进油槽4,润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下瓦片2内部的多条分油槽5,上瓦片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轴座10,下瓦片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下轴座13,上轴座10和下轴座13的外部共同设置有螺纹孔16,螺纹孔1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丝12。
24.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耐热的发动机轴瓦工作原理是,通过上瓦片1外部设置的注油孔3往轴瓦内部添加润滑油,当润滑油进入上瓦片1内部后,会流入上瓦片1和下瓦片2内部设置的进油槽4,当润滑油充分浸透进油槽4内部之后会继续浸透上瓦片1和下瓦片2内部的多条设置的分油槽5,再通过上瓦片1两端安装的上轴座10和下瓦片2两端安装的下轴座13进行固定,上轴座10和下轴座13外部共同设置有螺纹孔16,螺纹孔16的内部设置有螺纹,螺丝12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6的内部,需要固定时旋转螺丝12即可将上瓦片1和下瓦片2固定,这样就会使润滑油均匀的分散在整个轴瓦的内部不会导致油垢的堆积,并且因为上瓦片1和下瓦片2内部设置的多条分油槽5使润滑油润滑轴颈的时间变快,在轴瓦内部可以快速形成一层油膜。
25.实施例二
26.如图1-4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瓦片1的外部设置有两个直槽6,直槽6的
两端开设有第一卡槽7,导热硅脂片19滑动连接在第一卡槽7的内部,直槽6的上方设置有多个散热孔8,上瓦片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瓦片1内部的两个冷却槽17,冷却槽17的顶部开设有注液口9,冷却槽17的内部还设置有排液口18,冷却机构还包括安装在上瓦片1外部的两个木塞11,木塞11安装在排液口18的内部,下瓦片2的外部安装有散热网15,下瓦片2的外部设置有滑槽20,滑槽20的两端开设有第二卡槽14,散热网15滑动连接在滑槽20的内部,散热网15外部设置有蜂窝散热孔。
27.本实施例中,通过上瓦片1内部设置的两个直槽6内部滑动连接的导热硅脂片19将轴瓦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快速的导出由直槽6顶部设置的散热孔8将热量散发出来,直槽6的两端开设有第一卡槽7可方便滑动连接在直槽6内部导热硅脂片19快速抽出更换,还可通过注液口9往上瓦片1内部设置的冷却槽17添加冷却液吸收轴瓦产生的热量,当需要更换冷却液时可快速的通过冷却槽17内部设置的排液口18排出,当排完冷却液之后可用安装在排液口18内部的木塞11将排液口18堵住,在下瓦片2的外部还滑动连接有散热网15,通过散热网15内部设置的蜂窝散热孔可将热量快速的导出,散热网15滑动连接在滑槽20的内部,滑槽20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卡槽14,可快速的将散热网15抽出更换,这样的结构使整个轴瓦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即便轴瓦在高温环境中也可正常的工作,不会发生烧瓦现象。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