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安全排气泄压功能的气动快速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1074发布日期:2022-12-02 23:0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安全排气泄压功能的气动快速接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动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安全排气泄压功能的气动快速接头。


背景技术:

2.气动快速接头是一种主要用于空气配管、气动工具的快速接头,不需要工具就能实现管路连通或断开的接头,其中,气动快速接头主要分为接头母体与接头子体两部分,接头母体用于与外部的气源连接,接头子体用于与待输送气体的装置或物件连接,当接头母体与接头子体连接后,气动快速接头内部通道导通,气源输出的气体即可通过气动快速接头向外输出。
3.然而,目前的气动快速接头只是简单地将接头母体与接头子体通过卡扣连接在一起,在需要将接头母体与接头子体进行拆卸时,需操作人员手持接头母体与接头子体并将两者分别向两端拉拽进行分离,而此时由于接头母体的内腔内仍留有部分空气,在分离的瞬间喷射而出的气体可能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存在一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安全排气泄压、确保接头母体与接头子体安全分离的气动快速接头。
5.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具有安全排气泄压功能的气动快速接头,包括:
7.接头母体,其内具有主阀腔以及进气腔,所述主阀腔与所述进气腔之间设有连接通道,所述主阀腔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
8.密封垫,其设置在所述进气腔内,所述密封垫具有过渡腔体,所述进气腔、所述过渡腔体以及所述连接通道连通;
9.阀座组件,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进气腔内,通过所述阀座组件的移动打开或关闭所述过渡腔体;
10.阀芯,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主阀腔内,通过所述阀芯的移动打开或关闭所述连接通道,所述阀芯具有通气位置、排气泄压位置以及子体分离位置;
11.接头子体,其插入所述主阀腔内并与所述阀芯联动连接;
12.泄压按钮组件,其设置在所述主阀腔内并与所述阀芯配合连接;
13.当所述接头子体插入所述主阀腔内并推动所述阀芯至所述通气位置时,所述过渡腔体打开且所述连接通道关闭,气体依次通过所述阀芯以及所述接头子体的内腔后向外输送而出;
14.当第一次按压所述泄压按钮组件后,所述阀芯从所述通气位置移动至所述排气泄压位置,所述过渡腔体关闭且所述连接通道打开,残留在所述过渡腔体内的气体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以及所述排气通道后向外排出并泄压;
15.当第二次按压所述泄压按钮组件后,所述阀芯从所述排气泄压位置移动至所述子体分离位置,所述接头子体与所述接头母体相分离。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部以及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设有至少两个环形限位凸部,所述连接部的周向一圈上设有多个滚珠安装槽,各个所述滚珠安装槽内均安装有滚珠。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进气腔的一端设有排气泄压部,所述排气泄压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弧形台阶面,所述排气泄压部与所述密封垫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密封垫之间密封连接。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泄压部上还开设有排气缺口,所述过渡腔体内的气体可通过所述连接通道直接进入所述排气通道,或通过排气缺口进入到所述连接通道内,再进入至所述排气通道。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阀腔内还安装有子体卡环,所述子体卡环设置在所述主阀腔远离所述进气腔的一端,所述子体卡环设置有环形容纳槽。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子体设有环形凹槽,当所述阀芯位于子体分离位置时,所述滚珠位于所述环形容纳槽以及所述滚珠安装槽内并远离所述环形凹槽,当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排气泄压位置或所述通气位置时,所述滚珠位于所述滚珠安装槽以及所述环形凹槽内并脱离所述环形容纳槽。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子体卡环之间,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泄压按钮组件抵接。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腔内设有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设有有第二弹簧。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泄压按钮组件包括:
24.泄压按钮主体,其可移动地嵌设在所述接头母体的侧壁内;
25.限位部,其与所述泄压按钮主体连接并套设在所述阀芯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弹簧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将所述限位部推动至与所述阀芯相抵接。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进气后套,其伸入所述进气腔内并与所述接头母体连接,且所述阀座组件位于所述进气后套与所述接头母体之间,所述阀座组件包括:
27.阀座本体,其通过移动打开或关闭所述过渡腔体;
28.环形配合部,其与所述阀座本体连接且两者之间留有距离,所述阀芯通过所述环形配合部推动所述阀座本体移动,随着所述阀座本体的移动,所述环形配合部可移入或移出所述过渡腔体;
29.第三弹簧,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阀座本体以及所述进气后套抵接。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1、阀芯具有通气位置、排气泄压位置以及子体分离位置,当阀芯处于通气位置时,整个气动快速接头处于使用状态,通过按压一次泄压按钮组件,阀芯移动至排气泄压位置,此时接头母体内的空气可顺利排出泄压,并且接头子体与接头母体仍无法分离,当第二次按压泄压按钮组件后,阀芯移动至子体分离位置,接头子体可安全地与接头母体分离,整个
操作过程简单便捷,不仅无需操作人员用力拉拽接头子体,还解决了分离时气体喷射的问题,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2.2、通过在排气泄压部上设置排气缺口,即使密封垫受压变形至与排气泄压部抵接时,过渡腔体内的空气仍可通过排气缺口进入到连接通道内,并顺利地从排气通道向外排出泄压,由此确保排气泄压操作可顺利完成,进而保证整个气动快速接头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3.3、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技术手段对阀芯连接口处的形状、尺寸做出适应性调整,即可使得本技术所提供的气动快速接头可适配于不同国家标准的接头子体,使得整个气动快速接头更具有通用性。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适配于欧式标准的气动快速接头处于通气状态时的剖视图;
3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快速接头处于排气泄压状态时的剖视图;
3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快速接头处于子体分离状态时的剖视图;
3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泄压按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日式标准的气动快速接头的剖视图;
41.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美式标准的气动快速接头的剖视图。
42.图中,100、接头母体;101、主阀腔;102、进气腔;103、连接通道;104、排气通道;110、阀芯;111、主体部;1111、第一环形限位凸部;1112、第二环形限位凸部;112、连接部;113、排气泄压部;1131、排气缺口;120、滚珠安装槽;121、滚珠; 130、子体卡环;131、环形容纳槽;140、第一弹簧;200、密封垫;210、过渡腔体;300、阀座组件;310、进气后套;320、阀座本体;330、环形配合部;340、第三弹簧;400、接头子体;410、环形凹槽;420、环形凸起部;500、泄压按钮组件;510、弹簧腔; 520、第二弹簧;530、泄压按钮主体;540、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44.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安全排气泄压功能的气动快速接头,包括:
45.接头母体100,其内具有主阀腔101以及进气腔102,主阀腔 101与进气腔102之间设有连接通道103,主阀腔101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104,连接通道103与排气通道104连通。
46.密封垫200,其设置在进气腔102内,其中,密封垫200具有过渡腔体210,且进气腔102、过渡腔体210、连接通道103、主阀腔101以及排气通道104依次连通。
47.阀座组件300,其可移动地设置在进气腔102内,通过阀座组件300的移动打开或关闭过渡腔体210,具体的,当阀座组件 300移动至与密封垫200抵接时,过渡腔体210关闭,此时进入进气腔102内的气体无法进入到过渡腔体210内,当阀座组件300 移动至与密封垫
200分离时,过渡腔体210打开。
48.阀芯110,其可移动地设置在主阀腔101内,其中,通过阀芯110的移动可打开或关闭连接通道103,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连接通道103打开时,过渡腔体210关闭,当连接通道103关闭时,过渡腔体210打开,另外,阀芯110还具有通气位置、排气泄压位置以及子体分离位置。
49.接头子体400,其插入主阀腔101内并与阀芯110联动连接,具体的,通过将接头子体400插入主阀腔101内并推动阀芯110 朝着阀座组件300所在位置移动,直至阀芯110移动至通气位置时,过渡腔体210打开且连接通道103关闭,此时整个气动快速接头处于通气状态,外部的气源即可将空气顺利地从阀芯110和接头子体400的内腔中向外输送而出。
50.泄压按钮组件500,其设置在主阀腔101内并与阀芯110配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按压泄压按钮组件500,可使得阀芯110从通气位置移动至排气泄压位置以及子体分离位置;
51.具体的,当接头子体400插入主阀腔101内并推动阀芯110 至通气位置时,此时阀芯110向前推动阀座组件300至与密封垫 200分离,由此使得过渡腔体210处于打开状态,且同时阀芯110 穿过连接通道103伸入到过渡腔体210,此时由于阀芯110与密封垫200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关系,由此使得连接通道103关闭,气体无法通过连接通道103进入到主阀腔101内,而是只能通过阀芯110和接头子体400内部的通道向外输送而出,整个气动快速接头即可处于导通状态,可正常进行使用;
52.当第一次按压泄压按钮组件500后,阀芯110从通气位置移动至排气泄压位置,此时阀座组件300移动至与密封垫200抵接并使得过渡腔体210关闭,同时阀芯110移动至与密封垫200相分离,并且此时阀芯110与连接通道103的内壁之间留有距离,因此使得连接通道103处于打开状态,残留在过渡腔体210内的空气即可通过连接通道103进入到主阀腔101内,最终从排气通道104向外排出并完成过渡腔体210的泄压工作,另外,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接头子体400与接头母体100之间仍保持连接关系;
53.当第二次按压泄压按钮组件500后,阀芯110从排气泄压位置移动至子体分离位置,此时接头子体400与接头母体100的连接关系解除,操作人员可轻松地将接头子体400向外拔出。
54.此处需要解释的是,在现有技术中,正是由于在将接头子体 400与接头母体100分离时,过渡腔体210内仍残留有气体,导致过渡腔体210内的气压较高,此时若手动将接头子体400向外拔出,瞬间喷射出的气体会存在伤害操作人员的风险;
55.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接头子体400原有的一段式分离改进为两段式分离结构,通过一次按压泄压按钮组件500完成接头母体100内腔气体的排放泄压操作,再通过第二次按压泄压按钮组件500完成分离接头子体400与接头母体100 的操作,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便捷,不仅无需操作人员用力拉拽接头子体400,还解决了分离时气体喷射的问题,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56.优选的,阀芯110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部111以及连接部 112,其中,主体部111靠近进气腔102的一端设有排气泄压部 113,排气泄压部113与主体部111之间形成弧形台阶面,并且排气泄压部113与密封垫200的通道口之间留有间隙,主体部111 与密封垫200的通道口之间密封连接;
57.也就是说,当阀芯110位于通气位置时,主体部111与密封垫200连接并关闭连接通道103,当阀芯110移动至排气泄压位置时,主体部111位于连接通道103内并与连接通道103之间留有间隙,同时排气泄压部113位于密封垫200的通道口内,由此即可实现过渡腔体210内的空气依次通过排气泄压部113与密封垫200之间的间隙、主体部111与连接通道103之间的间隙后进入到主阀腔101内,并最终从排气通道104向外排出的目的。
58.进一步优选的,排气泄压部113上还开设有排气缺口1131,过渡腔体210内的气体可直接连接通道103进入排气通道104排出,或是通过排气缺口1131进入到连接通道103内,再进入至排气通道104进行排气泄压。
59.此处值得一提的是,从理论上而言,在不设置排气缺口1131 的情况下,当阀芯110处于排气泄压位置时,过渡腔体210内的空气已经可从排气通道104向外排出并完成泄压工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密封垫200会在过渡腔体210内的气压下压缩变形,使得密封垫200的通道口变窄,此时排气泄压部113与密封垫200之间的间隙会缩小甚至消除,导致过渡腔体210内的空气难以或无法从排气泄压部113与密封垫200之间的间隙中通过;
60.而通过排气缺口1131的设置,则顺利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即使密封垫200受压变形至与排气泄压部113抵接,由于阀芯110 在排气泄压位置时,排气泄压部113一部分位于密封垫200的通道口内,而同时有一部分位于连接通道103内,使得过渡腔体210 内的空气仍可通过排气缺口1131进入到连接通道103内,并顺利地从排气通道104向外排出,也就是说,排气缺口1131的设置确保排气泄压操作可顺利完成,进而保证整个气动快速接头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61.优选的,连接部112的周向一圈上设有多个滚珠安装槽120,各个滚珠安装槽120内均安装有滚珠121,连接部112以及滚珠 121的设置则是用于与接头子体400配合连接。
62.优选的,主阀腔101内还安装有子体卡环130,子体卡环130 设置在主阀腔101远离进气腔102的一端,子体卡环130设置有环形容纳槽131。
63.优选的,接头子体400设有环形凹槽410,当阀芯110位于子体分离位置时,滚珠121位于环形容纳槽131以及滚珠安装槽 120内并远离环形凹槽410,而随着阀芯110在接头子体400的推动下朝着进气腔102所在方向移动时,滚珠121则会从环形容纳槽131中脱离而出并进入到滚珠安装槽120与环形凹槽410内;
64.其中,当滚珠121位于滚珠安装槽120与环形凹槽410内时,设置在接头子体400上的环形凸起部420就会被滚珠121卡住,使得接头子体400无法与接头母体100分离,而阀芯110在排气泄压位置与通气位置时,滚珠121均位于滚珠安装槽120与环形凹槽410内,只有到阀芯110位于子体分离位置,滚珠121才能脱离环形凹槽410并移动至子体卡环130的环形容纳槽131内,接头子体400才能顺利地与接头母体100分离。
65.优选的,连接部112套设有第一弹簧140,第一弹簧140位于连接部112与子体卡环130之间,且第一弹簧140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112以及泄压按钮组件500抵接,其中,在阀芯110朝着进气腔102移动的过程中,阀芯110的连接部112逐渐将第一弹簧140压缩,反之,随着阀芯110从通气位置依次移动至排气泄压位置和子体分离位置的过程中,均是通过第一弹簧140的弹簧力进行复位。
66.优选的,阀腔内设有弹簧腔510,弹簧腔510内设有有第二弹簧520。
67.优选的,泄压按钮组件500包括:
68.泄压按钮主体530,其可移动地嵌设在接头母体100的侧壁内;
69.限位部540,其与泄压按钮主体530连接并套设在主体部111 上,限位部540与第二弹簧520抵接,第二弹簧520将限位部540 推动至与主体部111相抵接,通过按压泄按钮主体即可使得限位部540朝着第二弹簧520所在位置移动,松开泄压按钮主体530 后,整个泄压按钮组件500又会在第二弹簧520的弹簧力下复位。
70.进一步优选的,主体部111设有至少两个环形限位凸部并用于与限位部540配合连接,其中,环形限位凸部的两侧分别为倾斜推进面以及限位面,具体的,随着接头子体400的安装并使得阀芯110移动朝着进气腔102所在方向移动至通气位置的过程中,环形限位凸部的倾斜推进面会将限位部540下压,直到一个环形限位凸部通过限位部540所在位置后,限位部540又会在第二弹簧520的作用下上弹复位,此时限位面即可对限位部540起到限位作用,而当两个环形限位凸部均通过了限位部540所在位置后,阀芯110即可位于通气位置。
71.进一步的,在阀芯110从通气位置移动至排气泄压位置的过程中,通过按压泄压按钮主体530,使得限位部540下移并与限位面相分离,此时阀芯110即可在第一弹簧140的作用下向外弹出,为了更好地区分以及理解,在此将靠近进气腔102的环形限位凸部命名为第一环形限位凸部1111,另一个则为第二环形限位凸部1112;
72.具体的,当阀芯110从通气位置移动至排气泄压位置时,通过按压一次泄压按钮主体530,使得限位部540从第二环形限位凸部1112移动至两个环形限位凸部之间,同理,再按压一次泄压按钮主体530,使得第一环形限位凸部1111也通过了限位部540,进而阀芯110即可在第一弹簧140的作用下复位并位于子体分离位置,此时滚珠121从接头子体400的环形凹槽410内移动至子体卡环130的环形容纳槽131内,接头子体400即可顺利地与接头母体100相分离。
73.优选的,还包括进气后套310,其伸入进气腔102内并与接头母体100连接,且阀座组件300位于进气后套310与接头母体 100之间,阀座组件300包括:
74.阀座本体320,其通过移动打开或关闭过渡腔体210;
75.环形配合部330,其与阀座连接且两者之间留有距离,阀芯 110通过环形配合部330推动阀座本体320移动,其中,阀座本体320与环形配合部330之间留有距离,随着阀座本体320的移动,环形配合部330可移入或移出过渡腔体210;
76.第三弹簧340,其两端分别与阀座本体320以及进气后套310 抵接,第三弹簧340可推动阀座本体320移动至与密封垫200抵接并关闭过渡腔体210。
77.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阀芯110与接头子体400之间为配合连接的关系,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接头子体400具有不同标准,导致接头子体400的形状、尺寸均有不同,此时则需对阀芯110 与接头子体400的连接口处做出对应的调整,此处值得一提的是,阀芯110连接口处的调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用技术手段即可实现的,因此,即使是接头子体400与阀芯110的连接口处的结构、尺寸略有不同,也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也就是说,本技术所提供的气动快速接头可通过适应性改变适配于不同国家标准的接头子体400;
78.具体的,例如图1所示的气动快速接头适配于欧洲标准,图 7所示的气动快速接头适配于日本标准,图8所示的气动快速接头适配于美国标准,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气动快速接头应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三种结构。
79.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
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80.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8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3.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