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受外界压力影响的压缩机进气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2914发布日期:2022-11-23 02:0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受外界压力影响的压缩机进气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不受外界压力影响的压缩机进气减压阀。


背景技术:

2.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
3.产品的结构可参照中国专利文献cn214838721u中所公开的使用减压阀时,介质在阀体10的进水口11进入,先通过过滤组件20的进水面进入过滤组件20过滤,由于进水面正对进水口11,介质不用拐弯,直接直线进入过滤组件20。从过滤组件20流出的介质再通过引流通道13进入减压孔14,此时调节调节螺栓,让弹簧压缩,使减压组件40向下运动,使阀瓣与减压孔14分离,减压孔14打开,介质经过减压孔14流入减压腔15。膜片在介质和弹簧的作用下做垂直方向的运动,带动连接支架及阀瓣,改变减压阀的开度,使出水口16的压力稳定在调压的范围内。
4.上述结构中由于阀盖和保护盖处并未密封,导致会产生使用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大气压强发生变化后使出口的压力值发生变化问题。
5.现在尚没有一种具有当外界环境压力(大气压力)发生变化时,减压阀的出口压力值不受影响的压缩机进气减压阀。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7.为了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受外界压力影响的压缩机进气减压阀,包括:外壳,被构造为具有一个进气孔和一个出气孔的阀体结构;其中,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一个与进气孔和出气孔连通的腔室;腔室包含:相互连通的平衡腔、出气过渡腔 15、进气过渡腔16和密封腔;腔室中活动设有阀芯杆;阀芯杆与出气过渡腔15的内壁具有间隙以使出气过渡腔15和进气过渡腔16正常连通;阀芯杆直接或间接靠近出气过渡腔 15的内壁以使阀芯杆与出气过渡腔15形成的使进气过渡腔16和出气过渡腔15连通的间隙变小以使进气过渡腔16中的空气到达出气过渡腔15进行节流减压;所述密封腔与进气过渡腔16的之间设有与阀芯杆固定连接的柔性密封板;柔性密封板将密封腔和进气过渡腔 16分隔以使密封腔压强恒定不变;所述柔性密封板上表面与上壳体内的顶面之间安装弹簧以使阀芯杆受到向下的力以使阀芯杆受到向下的力保持间隙被打开。
8.在使用时,由于密封腔是密封的,所以密封腔中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即使外部的气压发生变化,难么与柔性密封板接触的空气压强不会发生变化,进而会使阀芯杆保持在一个位置,不受外部压强影响。
9.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含:上壳体、中心壳体1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中心壳体1 和下壳体均被构造为盖状结构;所述密封腔至少部分位于上壳体的内部;所述平衡腔至少部分位于下壳体的内部;所述进气过渡腔16和出气过渡腔15均完全或部分位于中心壳体 1的内部。
10.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在上壳体与中心壳体1的拼接处开设有第一避位槽,以使上壳体与中心壳体1抵接连接并使柔性密封板插进第一避位槽中,将柔性密封板压紧形成对上壳体和中心壳体1分隔密封。
11.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包含:第一抵接部,与外壳的底面抵接;第二抵接部,与外壳的内表面抵接;密封部,与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和外壳抵接后形成第二避位槽;所述第二避位槽中安装第一密封环以使下壳体和外壳密封。
12.进一步地,所述阀芯杆包含:杆体部,活动安装在腔室中;节流部,设于杆体部上并与出气过渡腔15直接或间接靠近以使节流部和出气过渡腔15内壁之间的间隙变小进行节流减压;平衡部,滑动安装于平衡腔的内壁上并与平衡腔的内壁抵接;其中,节流部、杆体部和平衡部一体成型以使杆体部和节流部均在腔室中升降滑动安装。
13.进一步地,所述杆体部中开设有流动腔和通孔;所述流动腔通过通孔与进气过渡腔16 连通;所述流动腔还与平衡腔连通以使平衡腔与出气过渡腔15间接连通。
14.进一步地,所述节流部安装节流环;所述节流环与节流件靠近来实现节流减压。
15.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密封板与所述杆体部抵接;所述柔性密封板上安装锁紧件;所述杆体部中开设螺纹孔;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以使柔性密封板与杆体部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
16.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之间具有90
°
的夹角。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当外界环境压力(大气压力)发生变化时,减压阀的出口压力值不受影响的压缩机进气减压阀。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9.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20.在附图中:
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22.图2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图1内部的结构。
23.附图标记:
24.中心壳体1、进气孔11、出气孔12、腔室13、平衡腔14、出气过渡腔15、进气过渡腔16、密封腔17;
25.上壳体2、第一避位槽21;
26.下壳体3、第一抵接部31、第二抵接部32、密封部33、第二避位槽34、第一密封环35;
27.阀芯杆4、杆体部41、节流部42、平衡部43、流动腔44、通孔45、节流环46、螺纹孔47;
28.节流件5;
29.柔性密封板6;
30.弹簧7;
31.锁紧件8。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33.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35.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3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37.参照图1,一种不受外界压力影响的压缩机进气减压阀,包括:外壳,外壳被构造为具有一个进气孔11和一个出气孔12的阀体结构。进气孔11和出气孔12与外壳中心的连线之间具有90
°
的夹角。
38.参照图2,外壳内部开设有一个与进气孔11和出气孔12连通的腔室13。外壳包含上壳体2、中心壳体110、下壳体3。上壳体2固定密封安装于中心壳体110的上方。下壳体 3固定密封安装于中心壳体110的下方。上壳体2和下壳体3使腔室13密封。上壳体2和下壳体3均被构造为盖状结构。中心壳体1被构造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上壳体2与外壳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避位槽21。第一避位槽21中设有柔性密封板6,柔性密封板6使上壳体2与外壳抵接连接并将柔性密封板6压紧对上壳体2和外壳进行密封。下壳体3包含:第一抵接部31,第一抵接部31与外壳的底面抵接。第一抵接部31上设有第二抵接部32,第二抵接部32与外壳的内表面抵接。第一抵接部31和第二抵接部32上设有密封部33,密封部33与第一抵接部31和第二抵接部32一体成型。第一抵接部31和第二抵接部32和外壳抵接后形成第二避位槽34。第二避位槽34中安装密封环35以使下壳体3和外壳密封。
39.腔室13包含:平衡腔14、出气过渡腔15、进气过渡腔16和密封腔17。平衡腔14、出气过渡腔15、进气过渡腔16和密封腔17是相互连通的。密封腔至少部分位于上壳体的内部;平衡腔至少部分位于下壳体的内部;进气过渡腔16和出气过渡腔15均完全或部分位于中心壳体1的内部。
40.腔室13中活动设有阀芯杆4。阀芯杆4包含:杆体部41,活动安装在腔室13中。杆体部41上设有节流部42,节流部42固定设于杆体部41上。杆体部41的下方设有平衡部 43,平衡部43滑动安装于平衡腔14的内壁上并与平衡腔14的内壁抵接。具体为平衡部 43与下壳体3的内壁抵接并滑动。节流部42、杆体部41和平衡部43一体成型以使杆体部 41和节流部
42均具有在腔室13中升降滑动的状态。
41.进气过渡腔16和出气过渡腔15的连通处设置有节流件5。本实施例中的节流件5是开设在外壳内部的凸起。节流部42上固定安装节流环46。凸起上设有斜角,节流环46上也设有斜角。通过凸起和节流环46上的斜角靠近使得间隙变小,使进气过渡腔16中的空气到达出气过渡腔15进行节流减压。
42.柔性密封板6与杆体部41抵接。柔性密封板6上安装锁紧件8。本实施例的锁紧件8 为螺栓。杆体部41中开设螺纹孔47。锁紧件8与螺纹孔47螺纹连接以使柔性密封板6与杆体部41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
43.柔性密封板6使密封腔17压强恒定不变。在高空环境中使用时不会导致压强变化影响减压节流的程度。柔性密封板6上表面与上壳体2内的顶面之间安装弹簧7以使阀芯杆4 受到向下的力保持进气过渡腔16和储气过渡腔处于常开状态。
44.杆体部41中开设有流动腔44和通孔45;流动腔44通过通孔45与进气过渡腔16连通;流动腔44还与平衡腔14连通以使平衡腔14与出气过渡腔15间接连通。
45.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