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支撑机构及投影屏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11024发布日期:2023-02-10 20:3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可拆卸支撑机构及投影屏幕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投影屏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拆卸支撑机构及投影屏幕。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投影屏幕由于投影时要求较高的平整度,需要屏幕预先张紧在一个边框上,当显示尺寸超过100寸后,边框较长,必须拆卸后现场组装。
3.在现有的可拆卸支撑机构中,拆卸步骤过于复杂,且拆卸后的框架组件体积及长度的都很大很长,工人在打包装车和搬运时,往往会受到楼梯等狭小空间的影响,不易于打包装车及搬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影响了现场安装的效率以及增大商品的损坏几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卸支撑机构,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拆卸支撑机构,该可拆卸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可折叠组件和第二可折叠组件,所述第一可折叠组件和所述第二可折叠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可折叠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进行折叠,所述第二可折叠组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进行折叠。
6.其中,第一可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铰链组件,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链组件连接,以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呈直线设置;第一支架的第二端及第二支架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可折叠组件可拆卸连接。
7.其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铰接轴及铰接于铰接轴上的两个铰接板,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及第二支架的第一端分别与一铰接板固定连接,铰接轴的轴向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延伸方向垂直,其中,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围绕铰接轴的轴向相向转动,以使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平行贴合。
8.其中,第一可折叠组件包括第一平衡板,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及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中任一者与第一平衡板固定连接,另一者与第一平衡板滑动连接。
9.其中,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第二铰链组件,第二可折叠组件包括: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及第五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及第五支架均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三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一可折叠组件可拆卸连接,第三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五支架的第二端通过一第二铰链组件连接,第四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一可折叠组件可拆卸连接,第四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五支架的第二端通过另一第二铰链组件连接;其中,第三支架与第四支架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且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分别与第五支架垂直。
10.其中,第三支架和第五支架通过第二铰链组件折叠,以使第三支架与第五支架贴合;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通过第二铰链组件折叠,以使第四支架与第五支架平行贴合。
11.其中,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铰链组件,第五支架为可折叠支架,第五支架包括第
一支架段及第二支架段,第一支架段及第二支架段通过第三铰链组件连接,以使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呈直线设置;其中,第一支架段背离第三铰链组件的一端为第五支架的第一端,第二支架段背离第三铰链组件的一端为第五支架的第二端。
12.其中,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通过第三铰链组件折叠,以使第一支架段与第二支架段平行贴合。
13.其中,第二可折叠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平衡板,其中,所述第三支架的第二端及第五支架的第一端中的一者与一所述第二平衡板固定连接,另一者与所述第二平衡板可拆卸连接;其中,第四支架的第二端及第五支架的第二端中的一者与另一第二平衡板固定连接,另一者与第二平衡板可拆卸连接。
14.本技术提出一种投影屏幕,该投影屏幕包括上述的可拆卸支撑机构、光学屏及调节组件,光学屏的侧边通过多个调节组件与第一可折叠组件及第二可折叠组件连接,且每一调节组件相对可拆卸支撑机构,沿与光学屏的侧边垂直且与光学屏平行的方向移动。
15.其中,调节组件包括:侧边条,侧边条沿其延伸方向与光学屏的一侧边连接;调整件,侧边条与调整件可拆卸连接,调整件设置于第一可折叠组件或第二可折叠组件上,且调整件可相对可拆卸支撑机构,沿与光学屏的侧边垂直且与光学屏平行的方向移动。
16.其中,侧边条设置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滑轨部及连接部,连接部与光学屏的侧边连接,调整件设置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滑轨部设置于滑动槽内,其中,滑轨部可沿其延伸方向相对滑动槽滑动,滑轨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相对滑动槽固定。
17.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拆卸支撑机构,该可拆卸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光学屏,其中,该可拆卸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可折叠组件和第二可折叠组件,通过第一可折叠组件和第二可折叠组件进行可拆卸拼装,组成能够支撑光学屏的支撑机构。采用上述的可拆卸支撑机构,可以先将可拆卸支撑机构拆卸成结构体积更小的第一可折叠组件和第二可折叠组件进行打包装车及搬运到目的地后在进行拼接组装,能有效的装车搬运效率及安装效率,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可拆卸支撑机构搬运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概率。进一步的,第一可折叠组件和第二可折叠组件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及第二连接组件实现可折叠,从而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和第二可折叠组件的体积及长度进一步的减小,进而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和第二可折叠组件的打包搬运更加的方便高效,同时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和第二可折叠组件的打包搬运过程中损坏概率更进一步的降低。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可拆卸支撑机构的一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19.图2图1的可拆卸支撑机构的拆卸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第一折叠组件一实施例中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第二折叠组件一实施例中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2中第一可折叠组件的局部a的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第一可折叠组件折叠过程中的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4中第三可折叠组件的局部b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技术投影屏幕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技术投影屏幕一实施例中光学屏与调节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27.图10是图9的d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支撑机构,该可拆卸支撑机构10用于支撑光学屏,如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本技术可拆卸支撑机构的一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可拆卸支撑机构的拆卸示意图;其中,该可拆卸支撑机构10包括: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
31.第一可折叠组件100与第二可折叠组件200为具有折叠功能的框架组件。其中,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在组装时,其展开形态为一长条组合支架,用于固定光学屏的其中一个侧边。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在组装时,其展开状态缺少一条侧边的不完整矩形结构的组合支架,其与第一可折叠组件100连接,第一可折叠组件100作为上述组合支架的一个侧边,以组成一个完整矩形的支撑框架。
32.其中,第一可折叠组件100与第二可折叠组件200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图2所示,第一可折叠组件100与第二可折叠组件200通过连接板150进行搭接,并通过螺丝或螺钉等标准件进行固定即可完成连接,其中,在可拆卸支撑机构10需要打包搬运时,使用者将螺丝或者螺钉等标准件拆除即可将第一可折叠组件100与第二可折叠组件200拆开并分开打包搬运。
33.与此同时,如图3及图4所示,图3是本技术第一折叠组件一实施例中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折叠组件一实施例中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110及第二连接组件210。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在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110处,沿x4方向对半折叠,从而得到占用空间体积更小的折叠状态的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同理,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在两个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210处,分别沿方向x1、方向x2及方向x3折叠,从而得到占用空间体积更小的折叠状态的第二可折叠组件200。
34.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拆卸支撑机构10,该可拆卸支撑机构10用于支撑光学屏,其中,该可拆卸支撑机构10包括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通过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进行可拆卸拼装,组成能够支撑光学屏的支撑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的可拆卸支撑机构10,可以先将可拆卸支撑机构10拆卸成结构体积更小的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进行打包装车及搬运到目的地后在
进行拼接组装,能有效的提升装车搬运效率及安装效率,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可拆卸支撑机构10搬运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概率。进一步的,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10及第二连接组件210实现可折叠,从而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的体积及长度进一步的减小,进而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的打包搬运更加的方便高效,同时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的打包搬运过程中损坏概率更进一步的降低。
35.进一步,结合图2-4所示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架120、第二支架130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支架120、第二支架130的第一连接组件110。
36.第一支架120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架13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10连接,以使得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呈直线设置,即使得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沿同一直线上相对设置的形态。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的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具有线性上最长的结构形态,从而达到支撑尺寸较大的光学屏的目的。
37.并且,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10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可以保持连接的同时还能相向转动,使得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平行贴合,即由原来的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位于同一直线上相对设置的形态,转变为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直线上并排对齐设置的形态。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的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可以由线性上最长的结构形态,折叠为线性上最短的结构形态,从而有利于第一可折叠组件100的打包以及搬运。与此同时,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10在保证连接的同时,还能实现上述结构形态的转换的,从而大大的简化了可拆卸支撑机构10的拆装或拼接的步骤,进而大大的提升了可拆卸支撑机构10的拆装或拼接的速度。
38.可选的,如图5所示,图5是图2中第一可折叠组件的局部a的示意图。第一连接组件110具体为第一铰链组件,其中,第一连接组件110包括铰接轴111及铰接于铰接轴111上的两个铰接板112。
39.其中,第一连接组件110中的两个铰接板112分别与第一支架120及第二支架130连接。例如,在第一支架120的第一端以及第二支架130的第一端分别设置一安装槽,两个铰接板112对应设置于安装槽内,并通过螺钉螺丝等标准件进行紧固即可。
40.铰接轴111的轴向与第一支架120及第二支架130的延伸方向垂直,用于保证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能围绕铰接轴111相向转动,使得第一支架120与第二支架130可以达到平行贴合的位置关系,即上述中所阐述的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直线上并排对齐设置的形态。进一步的,结合图5分析,铰接轴111位于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即铰接轴111位于第一支架120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架130的第二端的对角之间,从而保证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沿一个旋转方向相向旋转到不能旋转后,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必然呈直线设置或平行贴合设置的形态,例如图3所示,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沿方向x4相向旋转直至不能旋转后,其处于平行贴合设置的形态,即第一可折叠组件100的可折叠形态,相反,当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沿方向x4的反方向相向旋转至不可旋转的后,其处于直线设置的形态,即用于支撑光学屏的形态。
41.可选的,如图3及图6所示,图6是本技术第一可折叠组件折叠过程中的局部a的结
构示意图。第一可折叠组件包括第一平衡板140,第一支架120的第一端及第二支架130的第一端中任一者与第一平衡板140固定连接,另一者与第一平衡板140滑动连接。例如,结合图3及图6分析,第一支架1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第二支架13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而安装部,第一平衡板14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安装部内,在第一支架120与第二支架130相向旋转到达直线设置的形态时,第一平衡板140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安装部内,从而防止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在垂直于方向x4所在的旋转平面的旋转平面内发生相对旋转,从而影响第一可折叠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42.接着结合图2分析,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包括:第三支架220、第四支架230、第五支架240以及第二连接组件210。其中,第五支架240为可折叠支架,其包括第一支架段241及第二支架段242。
43.第三支架220、第四支架230和第五支架240通过第二连接组件210连接组成上述中所阐述的一个缺少一条侧边的矩形边框结构的第二可折叠组件200,此时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处于支撑状态。
44.具体的,第三支架220、第四支架230、第五支架240以及第二连接组件210均分别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三支架220的第二端和第五支架240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210进行连接。其中,第三支架220的第二端与第五支架240的第一端均为斜边结构,在第三支架220的第二端上的斜边结构与第五支架240的第一端上的斜边结构相互配合时,第三支架220和第五支架240能保持相互垂直的状态。同理,第四支架230的第二端及第五支架240的第一端也设置有类似的斜边结构,第四支架230的第二端和第五支架24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210连接的同时,第四支架230的第二端上的斜边结构和第五支架240的第二端上的斜边结构相互配合,以使得第四支架230与第五支架240相互垂直,且第三支架220和第四支架230相互平行。其中,第三支架220和第四支架230用以作为第二可折叠组件200的两条平行侧边,第五支架240作为第二可折叠组件200与上述两条平行侧边相互垂直的侧边。
45.其中,第三支架220的第一端、第四支架230的第一端、第一支架120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架130的第二端均设置有类似上述的斜边结构。第一支架120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架220的第一端通过连接板150搭接,并通过螺丝螺钉等标准件进行固定,实现可拆卸连接。第四支架230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架130的第二端通过连接板150搭接,并通过螺丝螺钉等标准件进行固定,实现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方式,第一可折叠组件100与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可以实现可拆卸连接,即第一可折叠组件100与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在需要拆卸时,直接将用于固定的螺丝螺钉等标准件拧开便可将第一可折叠组件100与第二可折叠组件200拆开。同时,第一可折叠组件100与第二可折叠组件200进行连接时,第一可折叠组件100上的斜边结构与第二可折叠组件200斜边结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100与第二可折叠组件200的连接更加稳定。
46.如图4所示,第三支架220、第四支架230以及第五支架240,通过第二连接组件210在保持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同时,第三支架220能沿方向x1折叠并与第五支架240平行贴合,第四支架230能沿x2方向折叠并与第五支架240平行贴合。进一步的,第五支架240为折叠支架,其包括第一支架段241以及第二支架段242,其中,第一支架段241与第二支架段242通过第二连接组件210进行连接,使得第一支架段241与第二支架段242能沿方向x3相向转
动,并最终处于平行贴合的状态。第二可折叠组件200通过上述三次折叠后,变形成第三支架220、第四支架230、第一支架段241及第二支架段242相互平行并排的形态,此时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处于折叠状态。在折叠状态下的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具有占用的空间体积小的优势,有利于打包装车和搬运。
47.可选的,如图2、图7所示,图7是图4中第三可折叠组件的局部b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连接组件210包括两个第二铰链组件211及一个第三铰链组件212。
48.具体的,第一铰链组件和第二铰链组件211的种类一样,其包括铰接轴111及铰接于铰接轴111上的两个铰接板112。其中,其中一个第二铰链组件211用于连接第三支架220和第一支架段241,另一第二铰链组件211用于连接第四支架230和第二支架段242。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上述第二铰链组件211连将第一支架120和第二支架130的方法。其中,第三铰链组件212用于连接第一支架段241以及第二支架段242,其中,通过第三铰链组件212连接第一支架段241和第二支架段242组成的第五支架240,其弯折方向x3所在的平面与方向x1、方向x2及方向x4的所在的平面垂直,并且第一支架段241和第二支架段242组成的第五支架240只能在方向x3所在的平面内弯折,使得第五支架240具有承受垂直于方向x3所在的平面的力时不变形的能力,从而保证在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用于承受光学屏的重力。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支架段241背离第三铰链组件212的一端为第五支架240的第一端,第二支架段242背离第三铰链组件212的一端为第五支架240的第二端。
49.其中,第二可折叠组件200还包括两个第二平衡板250,第二平衡板250的作用类似上述第一平衡板140的作用,即用来稳定第三支架220与第一支架段241的连接以及稳定第四支架230与第二支架段242的连接。具体的,第三支架220的第二端及第五支架240的第一端中的一者与一第二平衡板250固定连接,另一者与第二平衡板250可拆卸连接,其中,第四支架230的第二端及第五支架240的第二端中的一者与另一第二平衡板250固定连接,另一者与第二平衡板250可拆卸连接。例如图7所示,第二平衡板250一端固定于第三支架220的第二端,另一端延伸出第三支架220,在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二平衡板250的另一端沿第五支架240的延伸方向穿设在第五支架240内,从而达到加强第三支架220与第五支架240连接稳定性的效果。同理,另一第二平衡板250也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在第四支架230的第二端及第五支架240第二端之间,从而达到加强第四支架230与第五支架240连接稳定性的效果。
50.可选的,如图1所示,可拆卸支撑机构10还包括两条加强梁300,其中,加强梁300为条状的具有一定刚度的横梁。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通过上述方式连接组成完整的矩形支撑框架后,通过螺钉或者螺丝等标准件将两条加强梁300间隔固定于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之间,用于提升矩形支撑框架的结构稳定性。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分别变形后进行可拆卸连接,组成一矩形结构的可拆卸支撑机构10。具体的,一条加强梁300设置在第一支架120和第一支架段241之间,另一条加强梁300设置在第二支架130和第二支架段242之间。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的可拆卸支撑机构10,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
51.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投影屏幕,如图8所示,图8是本技术投影屏幕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投影屏幕20包括上述中的可拆卸支撑机构10、光学屏400以及调节组件500。其中,光学屏400的侧边通过调节组件500与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及第二可折叠组件200
连接,且每一调节组件500相对可拆卸支撑机构10,沿与光学屏400的侧边垂直且与光学屏400平行的方向移动。
52.具体的,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分别变行后进行可拆卸连接,组成可拆卸支撑机构10矩形结构的支撑框架。其中,第一可折叠组件100、第三支架220、第四支架230及第五支架240分别作为支撑框架的四个侧边。其中,投影屏幕20的光学屏400为比支撑框架略小的矩形屏幕,且投影屏幕20包括四组调节组件500,每一调节组件500设置在光学屏400的对应侧边上,并与支撑框架上的对应侧边可调整连接。换而言之,每一调节组件500可沿垂直于与其连接的光学屏400的侧边并平行于光学屏400的平面的调整方向,相对支撑框架移动,其中,在光学屏400需要张紧时,四组调节组件500同时沿对应的调整方向相对支撑框架移动,即可张紧光学屏400,防止光学屏400出现褶皱。
53.如图9及图10所示,图9是本技术投影屏幕一实施例中光学屏与调节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10是图9的d向示意图。调节组件500包括:侧边条510及调整件520。其中,侧边条510与调整件520可拆卸连接。其中,侧边条510为条状结构件,例如pvc条等。具体的,侧边条510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滑轨部511及连接部512,其中,连接部512为一沿侧边条510延伸方向延伸的平板结构,光学屏400的侧边与连接部512连接。调整件520设置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滑动槽(图未标),滑轨部511设置于滑动槽内。其中,滑动槽设置有开口,使得侧边条510的滑轨部511可沿调整件520延伸方向的一侧穿插进入调整件520的滑动槽内的同时,侧边条510的连接部512沿滑动槽上的开口,延伸出滑动槽。侧边条510和调整件520的上述结构,使得侧边条510可沿其延伸方向相对滑动槽滑动的同时,侧边条510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相对滑动槽固定,从而实现侧边条510和调整件520的可拆卸连接。
54.进一步的,调整件520沿其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孔521,支撑框架的侧边沿其延伸方向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521对应数量的第二连接孔522,其中,每一第一连接孔521和对应的第二连接孔522相对间隔设置,通过特殊的连接件将第一连接孔521和第二连接孔522串联起来,从而将调整件520固定于支撑框架的侧边上。其中,上述特殊的连接件可以调整第一连接孔521和第二连接孔522之间的距离,换而言之,通过该特殊的连接件可以使得调整件520沿调整方向相对支撑框架相对移动,从而实现可调整连接。具体的,上述的特殊连接件可以具体为螺钉或螺栓等标准连接件。
55.其中,上述中的可拆卸支撑机构10以及调整件520的材料具体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使得投影屏幕20的整体重量更轻巧,从而便于安装拆卸和搬运。
56.综上,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拆卸支撑机构10,该可拆卸支撑机构10用于支撑光学屏,其中,该可拆卸支撑机构10包括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通过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进行可拆卸拼装,组成能够支撑光学屏的支撑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的可拆卸支撑机构10,可以先将可拆卸支撑机构10拆卸成结构体积更小的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进行打包装车及搬运到目的地后在进行拼接组装,能有效的提升装车搬运效率及安装效率,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可拆卸支撑机构10搬运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概率。进一步的,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10及第二连接组件210实现可折叠,从而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的体积及长度进一步的减小,进而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的打包搬运更加的方便高效,同时使得第一可折叠组件100和第二可折叠组件200的打
包搬运过程中损坏概率更进一步的降低。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投影屏幕20,投影屏幕20包括上述可拆卸支撑机构10,使得投影屏幕20的装车搬运更加的方便。同时投影屏幕20还包括光学屏400及调节组件500,光学屏400通过调节组件500采用上述方式与可拆卸支撑机构10连接,从而有效的保证光学屏400的屏面平整度,防止光学屏400出现褶皱的情况。
57.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文附图仅是为了展示本技术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并不因此限定本技术实用新型产品的具体结构尺寸。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