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烈度仪的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0742发布日期:2023-03-24 15:3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震烈度仪的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烈度仪的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2.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评判地震的烈度需要用到地震烈度仪,常规的地震烈度仪在使用时,经常放置的待检测区域,而没有相应的辅助固定设备,固定效果不好,因此地震烈度仪的使用状况不可控制,水平度和减震效果不好。
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适用于地震烈度仪的安装支架,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地震烈度仪的安装支架。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地震烈度仪的安装支架,包括主体和地震烈度仪本体,所述地震烈度仪本体位于主体的内腔中心处,所述主体的顶部为开口设置,且所述主体的顶部开口内腔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穿孔,且所述第一穿孔的内腔贯穿有夹持柱,且所述夹持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与主体的内腔顶部靠近中心处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主体的内腔底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底座,且所述地震烈度仪本体的底部处插接在底座的内腔,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主体的外侧边缘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侧板,所述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靠近边缘处与侧板远离主体的一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腔均共同贯穿有调节柱,且相邻的所述调节柱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块,相邻的所述侧板的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且相邻的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腔均插接有螺纹套管,且所述螺纹套管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与相邻的调节柱的外侧边缘均固定套设有齿轮,且相邻的所述齿轮之间均为相互啮合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横板靠近边缘处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穿孔,且相邻的所述第二穿孔的内腔均贯穿有螺纹杆,相邻的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均插接在相邻的螺纹套管内腔,且相邻的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调节平台。
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平台的底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且所述第三轴承的内腔插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盘。
9.进一步的,所述横板靠近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且相邻的所述限位孔的内
腔均贯穿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相邻的所述支撑脚的顶部靠近主体中心处的一侧均与相邻的螺纹杆的底端处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杆,相邻的所述固定杆的横截面均为u 型设置,且相邻的所述固定杆的u型设置开口均朝向主体的一侧并与主体之间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固定杆的u型设置远离主体的一侧与主体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且相邻的所述第四轴承的内腔共同贯穿有调节条杆,所述固定杆的u型设置顶部与底部处均活动套设有活动套管,且相邻的所述活动套管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心处开设有螺纹孔,且所述调节条杆贯穿螺纹孔的内腔,所述连接板远离主体的一侧处与固定杆之间均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所述连接板的靠近主体中心处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活动杆。
1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通孔,且相邻的所述活动杆靠近主体中心处的一端均贯穿通孔的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夹板,且相邻的所述夹板共同与地震烈度仪本体之间相互贴合设置。
12.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侧板以主体的中心为中心轴呈环形阵列状排列。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通过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设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螺纹套管的旋转配合相邻的螺纹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带动设备上升下降,在下降时支撑脚向底部处运动,使得设备重心降低的同时稳定性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设备检测的精确度,且设备在放置时能够有效的对设备进行夹持,使得在发生晃动时能够对地震烈度仪本体进行防护和夹持,防止晃动时脱落,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17.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8.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19.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
20.图中:1、主体;2、地震烈度仪本体;3、横杆;4、底座;5、侧板;6、螺纹套管;7、螺纹杆;8、限位块;9、限位杆;10、支撑脚;11、支撑底盘; 12、调节平台;13、横板;14、调节块;15、夹持柱;16、齿轮;17、夹持块;18、活动杆;19、夹板;20、调节条杆;21、连接板;22、活动套管;23、调节柱;24、固定杆;25、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地震烈度仪的安装支架,包括主体1和地震烈度仪本体2,主体1的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通孔,且相邻的活动杆18靠近主体 1中心处的一端均贯穿通孔的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夹板19,且相邻的夹板 19共同与地震烈度仪本体2之间相互贴合设置,地震烈度仪本体2位于主体 1的内腔中心处,主体1的顶部为开口设置,且主体1的顶部开口内腔固定连接有横杆3,横杆3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穿孔,且第一穿孔的内腔贯穿有夹持柱15,且夹持柱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持块17,夹持块17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与主体1的内腔顶部靠近中心处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主体1 的内腔底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底座4,且地震烈度仪本体2的底部处插接在底座4的内腔,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持机构,主体1的外侧边缘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侧板5,若干个侧板5以主体1的中心为中心轴呈环形阵列状排列,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板13,横板13靠近边缘处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穿孔,且相邻的第二穿孔的内腔均贯穿有螺纹杆7,相邻的螺纹杆7的顶端均插接在相邻的螺纹套管6内腔,且相邻的螺纹杆7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调节平台12,调节平台12的底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且第三轴承的内腔插接有支撑柱25,支撑柱2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盘11,横板13靠近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且相邻的限位孔的内腔均贯穿有限位杆9,限位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限位杆9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0,相邻的支撑脚10的顶部靠近主体1中心处的一侧均与相邻的螺纹杆7的底端处固定连接,横板13的顶部靠近边缘处与侧板5远离主体1的一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轴承的内腔均共同贯穿有调节柱23,且相邻的调节柱23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块14,相邻的侧板5的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且相邻的第二轴承的内腔均插接有螺纹套管6,且螺纹套管6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与相邻的调节柱23的外侧边缘均固定套设有齿轮16,且相邻的齿轮16之间均为相互啮合设置。
25.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杆24,相邻的固定杆24的横截面均为u型设置,且相邻的固定杆24的u型设置开口均朝向主体1的一侧并与主体1之间固定连接,相邻的固定杆24的u型设置远离主体1的一侧与主体1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且相邻的第四轴承的内腔共同贯穿有调节条杆20,固定杆24的u型设置顶部与底部处均活动套设有活动套管22,且相邻的活动套管2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的中心处开设有螺纹孔,且调节条杆20贯穿螺纹孔的内腔,连接板21远离主体1的一侧处与固定杆 24之间均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连接板21的靠近主体1中心处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活动杆18,使得该设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螺纹套管6的旋转配合相邻的螺纹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带动设备上升下降,在下降时支撑脚10向底部处运动,使得设备重心降低的同时稳定性得到提高,
大大提高了设备检测的精确度,且设备在放置时能够有效的对设备进行夹持,使得在发生晃动时能够对地震烈度仪本体2进行防护和夹持,防止晃动时脱落,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
26.工作原理:首先将地震烈度仪本体2放置在主体1的内腔,通过相邻的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推动夹持块17对地震烈度仪本体2的顶部处进行夹持,且通过手动旋转相邻的调节辊,使得带动调节条杆20进行旋转,通过调节条杆20的旋转配合螺纹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带动连接板21进行左右移动,通过连接板21带动相邻的活动杆18进行左右移动,通过活动杆18带动夹板19 进行左右移动,通过相邻的夹板19对地震烈度仪本体2共同夹持,此时,通过手动旋转调节块14,通过调节块14的旋转带动调节柱23进行旋转,通过调节柱23的旋转带动相邻的齿轮16进行旋转,通过相邻的齿轮16啮合旋转,使得带动螺纹套管6进行旋转,通过螺纹套管6的旋转配合相邻的螺纹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带动设备上升下降,在下降时支撑脚10向底部处运动,使得设备重心降低的同时稳定性得到提高,且能够对两侧的支撑脚10高度进行调节,使得设备放置在任何地面均可以保持稳定,且单个支撑脚10的高度均可以单独进行调节,使得设备稳定性较高,大大提高了设备检测的精确度,且设备在放置时能够有效的对设备进行夹持,使得在发生晃动时能够对地震烈度仪本体2进行防护和夹持,防止晃动时脱落,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
27.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