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证路噪台架动态水平的气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0960发布日期:2023-03-24 15:3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证路噪台架动态水平的气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盘的测试台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证路噪台架动态水平的气路结构。


背景技术:

2.台架工作时,由于底盘的振动,台架主体会在预设高度上下振动,因此需要保证台架的动态,水平,即台架不发生前后左右的侧倾;
3.路噪载荷测试台架,用于测试车辆底盘连接点载荷,来为车辆的路噪计算及优化提供输入。路噪载荷测试台架在使用时,需要模拟车身,为底盘的安装提供正确的姿态,即:
4.1、台架需要保持水平,不能发生前后左右的侧倾,因为车辆正常行驶时车身是稳定的,不会发生侧倾;
5.2、台架对地高度需要精确可调,因为不同车型,其底盘高度是不同的,因此台架的高度需要精确可调,来满足不同车型底盘的测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保证路噪台架动态水平的气路结构。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证路噪台架动态水平的气路结构,包括台架本体,所述台架本体的两侧均通过横梁安装有三个水平高度调节盒,其中位于一侧横梁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水平高度调节盒a和水平高度调节盒b,所述台架本体另一侧的横梁中央处设置有水平高度调节盒c;
9.所述台架本体的底端部四个支撑脚上均安装有空气弹簧,其中所述水平高度调节盒a和水平高度调节盒b分别控制对应台架本体支撑脚顶端部的空气弹簧,位于台架本体另一侧的横梁中央处的水平高度调节盒c控制横梁两端处的空气弹簧,且水平高度调节盒c控制的两个空气弹簧连接气路相并联;
10.所述水平高度调节盒a、水平高度调节盒b和水平高度调节盒c通过一分二气管接头连接气路并联连接有气压控制开关盒,所述气压控制开关盒上设置有干路总开关、支路a开关、支路b开关、支路c开关、支路a接口、支路b接口、支路c接口;所述气压控制开关盒通过气管外接压缩气泵;
11.所述支路a接口的一端通过气管与水平高度调节盒c对应的两个空气弹簧相连接,所述支路a接口的另一端通过一分二气管接头和水平高度调节盒c 相连接;
12.所述支路b接口的一端通过气管和水平高度调节盒a相对应的空气弹簧相连接,所述支路b接口的另一端通过一分二气管接头和水平高度调节盒a 相连接;
13.所述支路c接口的一端通过气管和水平高度调节盒b相对应的空气弹簧相连接,所述支路c接口的另一端通过一分二气管接头和水平高度调节盒b 相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气弹簧的顶端面通过螺栓和台架本体的底面相固定,所述空气弹簧的底端面通过螺栓和台架本体的支撑脚相固定。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平高度调节盒a、水平高度调节盒b和水平高度调节盒c的内部均自带有水平传感器和水平高度调节阀。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台架本体横梁处外接连杆装置,所述连杆装置包括竖杆和横杆,其中竖杆的一端部通过螺母和地面相固定,横杆的端部延伸至水平高度调节盒内部后和水平高度调节阀相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了一种保证台架动态水平的气路结构,实现台架整体姿态水平、台架对地高度可调的作用,可满足不同车型底盘的测试需求。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路控制原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高度调节阀高度调节原理示意图;
24.图中:1、台架本体;2、水平高度调节盒a;3、水平高度调节盒b;4、水平高度调节盒c;5、空气弹簧;6、气压控制开关盒;60、干路总开关;61、支路a开关;62、支路b开关;63、支路c开关;64、支路a接口;65、支路b接口;66、支路c接口;7、压缩气泵;8、一分二气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26.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7.实施例1
28.如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证路噪台架动态水平的气路结构,包括台架本体1,台架本体1的两侧均通过横梁安装有三个水平高度调节盒,其中位于一侧横梁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水平高度调节盒a2和水平高度调节盒b3,台架本体1另一侧的横梁中央处设置有水平高度调节盒c4;
29.台架本体1的底端部四个支撑脚上均安装有空气弹簧5,其中水平高度调节盒a2和水平高度调节盒b3分别控制对应台架本体1支撑脚顶端部的空气弹簧5,位于台架本体1另一侧的横梁中央处的水平高度调节盒c4控制横梁两端处的空气弹簧5,且水平高度调节盒c4控制的两个空气弹簧5连接气路相并联;
30.水平高度调节盒a2、水平高度调节盒b3和水平高度调节盒c4通过一分二气管接头
8连接气路并联连接有气压控制开关盒6,气压控制开关盒6上设置有干路总开关60、支路a开关61、支路b开关62、支路c开关63、支路a 接口64、支路b接口65、支路c接口66;气压控制开关盒6通过气管外接压缩气泵7;
31.支路a接口64的一端通过气管与水平高度调节盒c4对应的两个空气弹簧5相连接,支路a接口64的另一端通过一分二气管接头8和水平高度调节盒c4相连接;
32.支路b接口65的一端通过气管和水平高度调节盒a2相对应的空气弹簧5 相连接,支路b接口65的另一端通过一分二气管接头8和水平高度调节盒a2 相连接;
33.支路c接口66的一端通过气管和水平高度调节盒b3相对应的空气弹簧5 相连接,支路c接口66的另一端通过一分二气管接头8和水平高度调节盒b3 相连接。
34.空气弹簧5的顶端面通过螺栓和台架本体1的底面相固定,空气弹簧5 的底端面通过螺栓和台架本体1的支撑脚相固定。
35.水平高度调节盒a2、水平高度调节盒b3和水平高度调节盒c4的内部均自带有水平传感器和水平高度调节阀。
36.台架本体1横梁处外接连杆装置,连杆装置包括竖杆和横杆,其中竖杆的一端部通过螺母和地面相固定,横杆的端部延伸至水平高度调节盒内部后和水平高度调节阀相连接。
37.进一步的,本装置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38.本装置中台架本体1通过水平高度调节盒a2、水平高度调节盒b3和水平高度调节盒c4这三个水平高度调节盒来确定一个平面,在水平高度调节盒a2、水平高度调节盒b3和水平高度调节盒c4这三个水平高度调节盒内均自带有水平传感器,在台架本体1工作前,首先将水平高度调节盒a2、水平高度调节盒b3和水平高度调节盒c4通过气路和一分二气管接头8连接气压控制开关盒6,并且相关水平高度调节盒连接气路方式具体如图2所示:
39.支路a接口64的一端通过气管与水平高度调节盒c4对应的两个空气弹簧5相连接,支路a接口64的另一端通过一分二气管接头8和水平高度调节盒c4相连接;
40.支路b接口65的一端通过气管和水平高度调节盒a2相对应的空气弹簧5 相连接,支路b接口65的另一端通过一分二气管接头8和水平高度调节盒a2 相连接;
41.支路c接口66的一端通过气管和水平高度调节盒b3相对应的空气弹簧5 相连接,支路c接口66的另一端通过一分二气管接头8和水平高度调节盒b3 相连接;
42.然后气压控制开关盒6连接压缩气泵7,待整个气路结构连接完毕后,调节连杆位置,使台架高度达到预设位置。
43.调节原理如图4所示,具体为:竖杆的一端通过螺母与地面紧固,横杆与水平高度调节阀连接。空气弹簧充放气时,台架的上升或者下降,水平高度调节盒内的水平高度调节阀也会跟着上升或者下降,此时横杆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当横杆水平时,空气弹簧5为保压状态;当台架本体1高度过高时,水平高度调节阀位置高于横杆水平位置,空气弹簧5放气,使台架本体1高度降低;当台架本体1高度过低时,水平高度调节盒内的水平高度调节阀位置低于于横杆水平位置,空气弹簧5充气,使台架本体1高度升高;
44.图4中,左侧为空气弹簧5低于预设高度,水平高度调节阀处于进气状态,空气弹簧充气,直至预设高度;
45.图4中,中间为空气弹簧5达到预设高度;
46.图4中,右侧为空气弹簧5高于预设高度,水平高度调节阀处于放气状态,空气弹簧放气,直至预设高度;
47.本装置简述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48.压缩气泵7通电,打开气压控制开关盒6上的干路总开关60,气路内建立压力,台架本体1上升至预设高度;三个水平高度调节控制盒内都有水平传感器,当台架本体1底面处于非水平姿态时,各控制盒根据各自状态进行充放气。通过气压控制开关盒6上的支路a开关61、支路b开关62和支路c 开关63,来保证台架本体1底盘的水平。当某个空气弹簧5高于预设高度时,对应的水平高度调节控制盒进行放气;空气弹簧5低于预设高度时,对应的水平高度调节盒进行补气。各空气弹簧5通过动态调节的方式,保证台架本体1底面处于水平姿态。
49.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了一种保证台架动态水平的气路结构,实现台架整体姿态水平、台架对地高度可调的作用,可满足不同车型底盘的测试需求。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