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7894发布日期:2023-01-04 04:09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噪音废水阀。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家用反渗透净水器中普遍设有废水阀,以起到调节废水流量的作用。废水阀包括阀体,阀体设有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进水流道、出水流道,水流从进水流道流入并沿内腔流向出水流道。
3.然而,高速水流在废水阀中流动时,会在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之间形成较大的压差,因此靠近出水流道处,水中溶解的气体溶解度会减小并溢出,导致水产生“空化作用”,产生大量气泡,从而发出较强的湍流噪音,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4.因此,如何针对废水阀进行降噪设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用以解决现有的废水阀噪音较大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噪音废水阀,包括阀体,阀体设有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进水流道、出水流道,阀体与可拆卸的消音组件连接,消音组件内部与进水流道、出水流道连通,以在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之间形成降噪流道,降噪流道至少部分区域轴线与进水流道和/或出水流道的轴线成角度设置。
7.如此,通过设置与阀体可拆卸连接的消音组件,消音组件内部与进水流道、出水流道连通以形成降噪流道,降噪流道部分区域的轴线与进水流道和/或出水流道的轴线成角度设置,使得水流从进水流道流入降噪流道后,在沿与进水流道和/或出水流道的轴线成角度设置的部分区域中流动时能够降低水流流速,减小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之间的水压差,从而减小水流所产生的湍流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消音组件与阀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将消音组件拆下清理内部积存的水垢,以进行日常维护,防止消音组件内部出现堵塞。
8.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消音组件包括壳体和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流速的柔性消音件,壳体与阀体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柔性消音件贴设于壳体内底壁。
9.如此,通过设置消音组件包括壳体和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流速的柔性消音件,壳体与阀体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柔性消音件贴设于壳体内底壁,使得水流在流入壳体内部时与柔性消音件发生冲击,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壳体内壁,以降低水流在壳体内部流动时所产生的冲击噪音。
10.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柔性消音件的下表面内凹,以在柔性消音件与壳体内底壁之间形成共振空腔,柔性消音件设有多个连通共振空腔的消音孔。
11.如此,通过设置柔性消音件的下表面内凹,以在柔性消音件与壳体内底壁之间形成共振空腔,柔性消音件设有多个连通共振空腔的消音孔,使得水流从进水流道流入壳体后,能够沿柔性消音件表面的消音孔流入共振空腔中,再从共振空腔中沿消音孔流向出水
流道,形成反向水流,抵消部分湍流能量,进一步降低湍流噪音。
12.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柔性消音件的上表面设有密封筋,以密封降噪流道边缘的间隙。
13.如此,通过在柔性消音件的上表面设有密封筋,以密封降噪流道边缘的间隙,防止水流从降噪流道边缘的间隙漏出,提高消音组件的可靠性。
14.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壳体与阀体底部通过螺纹配合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壳体外壁设有用于与拆装工具配合的突出限位结构。
15.如此,通过设置壳体与阀体底部通过螺纹配合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壳体外壁设有用于与拆装工具配合的突出限位结构,提高消音组件与阀体进行拆装的便利性。
16.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进水流道与消音组件内部通过多个节流孔连通,至少一个节流孔的轴线垂直于进水流道的轴线,或者,至少一个节流孔的轴线平行于进水流道的轴线。
17.如此,通过设置进水流道与消音组件内部通过多个节流孔连通,相比于单个节流孔的设计,使得水流沿多个节流孔分流进入消音组件内部,以减少水流流经每个节流孔的流量,有利于提高水流的稳定性,以减少湍流噪音,同时,设置至少一个节流孔的轴线垂直于进水流道的轴线,或者,至少一个节流孔的轴线平行于进水流道的轴线,进一步保证了降噪流道的转向程度,以提高水流在降噪流道中的减速效果,进而提高降噪流道的降噪效果。
18.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消音组件还包括将降噪流道分隔成多段且并联的隔板组件,每段降噪流道至少与一个节流孔对应连通。
19.如此,通过设置消音组件还包括将降噪流道分隔成多段且并联的隔板组件,每段降噪流道至少与一个节流孔对应连通,使得水流沿多个节流孔分别进入各条相隔开的降噪流道中,以减小流道中的流量,有利于提高水流的稳定性,减少湍流噪音。
20.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多段降噪流道与出水流道通过至少一个出水孔连通,出水孔的轴线垂直于出水流道的轴线。
21.如此,通过设置多段降噪流道与出水流道通过至少一个出水孔连通,出水孔的轴线垂直于出水流道的轴线,使得水流在沿出水孔流入出水流道的过程中再进行一次转向,进一步提高了水流在降噪流道中的减速效果,进而提高降噪流道的降噪效果。
22.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隔板组件设有导流弧面,以使每段降噪流道形成弧形流道。
23.如此,通过在隔板组件设置导流弧面,以使每段降噪流道形成弧形流道,有利于保证水流在降噪流道中平缓流动,减小水流与降噪流道壁之间产生的冲击噪音。
24.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低噪音废水阀还包括驱动装置,内腔与降噪流道相隔设置,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流体沿内腔或降噪流道流出至出水流道。
25.如此,通过设置低噪音废水阀还包括驱动装置,内腔与降噪流道相隔设置,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流体沿内腔或降噪流道流出至出水流道,便于控制水流流向。
附图说明
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低噪音废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低噪音废水阀的剖视图;
29.图3为图1中柔性消音件的结构示意图与剖视图;
30.图4为图1中壳体的仰视图和俯视图;
31.图5为图1中阀体的剖视图;
32.图6为图1中低噪音废水阀去除壳体后的仰视图;
33.图7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下低噪音废水阀的剖视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00、阀体;110、内腔;120、进水流道;130、出水流道;200、消音组件;210、壳体;220、柔性消音件;230、共振空腔;240、消音孔;221、密封筋;300、降噪流道;400、螺纹配合结构;500、突出限位结构;600、驱动装置;250、节流孔;260、隔板组件;270、出水孔;261、导流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
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1.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噪音废水阀,包括阀体100,阀体100设有内腔110以及与内腔110连通的进水流道120、出水流道130,阀体100与可拆卸的消音组件200连接,消音组件200内部与进水流道120、出水流道130连通,以在进水流道120与出水流道130之间形成降噪流道300,降噪流道300至少部分区域轴线与进水流道120和/或出水流道130的轴线成角度设置。
42.废水阀在使用时,水流沿进水流道120流入,流经内腔110并从出水流道130流出,或者,水流沿进水流道120流入,流经降噪流道300并从出水流道130流出。降噪流道300的部分区域的轴线与进水流道120和/或出水流道130的轴线成角度设置,也就是说,降噪流道300部分区域相对进水流道120或出水流道130弯折设置,以实现水流在降噪流道300中的一次转向减速,或者,降噪流道300部分区域相对进水流道120和出水流道130同时弯折设置,以实现水流在降噪流道300中的多次转向减速。
43.优选的,降噪流道300的部分区域的轴线与进水流道120和/或出水流道130的轴线成90度直角设置,以使水流沿降噪流道300流动时,能够最大程度的对水流进行减速,进而减小水流在降噪流道300入口处和降噪流道300出口处之间的水压差,从而减小水流所产生的湍流噪音。
44.另外,由于流经废水阀处的水流为经过ro膜过滤浓缩的废水,废水中存在大量钙、镁离子,废水在流经消音组件200时流速放缓,长期使用会导致消音组件200内部结垢,严重时甚至造成堵塞,从而导致净水机无法制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将消音组件200与阀体100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者将消音组件200从阀体100上拆卸下来并进行清洗,延长消音组件200的使用寿命,或者单独将消音组件200拆卸以进行维修更换,避免消音组件200发生故障时需要更换废水阀整体所带来的较高成本。
45.如此,通过设置与阀体100可拆卸连接的消音组件200,消音组件200内部与进水流道120、出水流道130连通以形成降噪流道300,降噪流道300部分区域的轴线与进水流道120和/或出水流道130的轴线成角度设置,使得水流从进水流道120流入降噪流道300后,在沿与进水流道120和/或出水流道130的轴线成角度设置的部分区域中流动时能够降低水流流速,减小进水流道120与出水流道130之间的水压差,从而减小水流所产生的湍流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消音组件200与阀体100可拆卸连接,便于将消音组件200拆下清理内部积存的水垢,以进行日常维护,防止消音组件200内部出现堵塞。
46.如图2所示,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消音组件200包括壳体210和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流速的柔性消音件220,壳体210与阀体100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柔性消音件220贴设于壳体210内底壁。
47.可以理解的是,壳体210呈凹形并包覆于阀体100底部,且壳体210内部形成用于水流流动的腔体,降噪流道300即设于该腔体中。柔性消音件220为片状柔性件,贴附于壳体210的内底壁,进水流道120、出水流道130分别与壳体210内腔110体较远的两端连通,且柔性消音件220的表面与连通处相对设置。水流自进水流道120流入壳体210内部腔体后,与柔
性消音件220发生冲击,并沿柔性消音件220表面以及壳体210内壁流向出水流道130。柔性消音件220能够避免水流与壳体210内底壁直接撞击,产生较大的冲击噪音。
48.如此,通过设置消音组件200包括壳体210和用于降低流体冲击流速的柔性消音件220,壳体210与阀体100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柔性消音件220贴设于壳体210内底壁,使得水流在流入壳体210内部时与柔性消音件220发生冲击,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壳体210内壁,以降低水流在壳体210内部流动时所产生的冲击噪音。
49.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柔性消音件220的下表面m内凹,以在柔性消音件220与壳体210内底壁之间形成共振空腔230,柔性消音件220设有多个连通共振空腔230的消音孔240。
50.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消音件220的下表面m即与壳体210内底壁相对的表面内凹,以在柔性消音件220与壳体210内底壁之间形成共振空腔230,同时使得柔性消音件220在共振空腔230对应处的壁厚减小,且有一定的空间余量进行振动。柔性消音件220上方的空间与进水流道120、出水流道130连通,消音孔240用于连通柔性消音件220上方的空间与共振空腔230,使得水流能够在进水流道120、共振空腔230以及出水流道130之间流动。水流自进水流道120流入柔性消音件220上方的空间后,继续流动以冲击柔性消音件220的同时穿过消音孔240进入共振空腔230中,之后从共振空腔230中反向流出至柔性消音件220上方的空间,最后从出水流道130中流出。此时,柔性消音件220上方的空间以及柔性消音件220下方的共振空腔230共同组成了降噪流道300的一部分。
51.如此,通过设置柔性消音件220的下表面m内凹,以在柔性消音件220与壳体210内底壁之间形成共振空腔230,柔性消音件220设有多个连通共振空腔230的消音孔240,使得水流从进水流道120流入壳体210后,能够沿柔性消音件220表面的消音孔240流入共振空腔230中,再从共振空腔230中沿消音孔240流向出水流道130,形成反向水流,抵消部分湍流能量,进一步降低湍流噪音。
52.如图4所示,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壳体210与阀体100底部通过螺纹配合结构400可拆卸地连接,壳体210外壁设有用于与拆装工具配合的突出限位结构500。
53.可以理解的是,阀体100底部外壁、壳体210内壁设有相配合的螺纹配合结构400,便于使用者通过旋转实现阀体100与消音组件200的拆装,使用方便快捷。壳体210外壁的突出限位结构500可以为类似螺母外壁的多边形限位结构,便于使用者使用扳手等工具对拆装消音组件200。
54.如此,通过设置壳体210与阀体100底部通过螺纹配合结构400可拆卸地连接,壳体210外壁设有用于与拆装工具配合的突出限位结构500,提高消音组件200与阀体100进行拆装的便利性。
55.如图2所示,在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低噪音废水阀还包括驱动装置600,内腔110与降噪流道300相隔设置,驱动装置600用于控制流体沿内腔110或降噪流道300流出至出水流道130。通过设置低噪音废水阀还包括驱动装置600,内腔110与降噪流道300相隔设置,驱动装置600用于控制流体沿内腔110或降噪流道300流出至出水流道130,便于控制水流流向。
56.如图5至图6所示,进水流道120与消音组件200内部通过多个节流孔250连通,至少
一个节流孔250的轴线垂直于进水流道120的轴线,或者,至少一个节流孔250的轴线平行于进水流道120的轴线。消音组件200还包括将降噪流道300分隔成多段且并联的隔板组件260,每段降噪流道300至少与一个节流孔250对应连通。多段降噪流道300与出水流道130通过至少一个出水孔270连通,出水孔270的轴线垂直于出水流道130的轴线。
57.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本实施例以设置两个垂直于进水流道120的节流孔250、一个出水孔270为例进行说明。驱动装置600用于在开启状态下控制水流自进水流道120流入内腔110,最后从出水流道130中流出,或者,在封闭状态下控制水流自进水流道120经节流孔250流入消音组件200中的降噪流道300,最后从出水流道130中流出。当水流流向节流孔250时,分流以分别进入两个节流孔250中,由于节流孔250的轴线垂直于进水流道120的轴线,因此水流在流经节流孔250的过程中会进行第一次变向减速(水流流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在消音组件200内部流动时,分别沿相隔开的多条降噪流道300流动,最终在多条降噪流道300的末端汇聚,沿轴线垂直于出水流道130轴线的出水孔270流入出水流道130中(水流流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从而再进行一次变向减速。
58.当消音组件200内部设有柔性消音件220时,水流从节流孔250中流出后冲向柔性消音件220,并从柔性消音件220表面的消音孔240中流入共振空腔230中,之后从共振空腔230的另一侧沿消音孔240流出至出水孔270,最后从出水流道130中流出。以此使得水流在消音组件200内部进行多次变向并减速,实现水流的降噪。
59.优选的,如图2、图3所示,柔性消音件220的上表面设有密封筋221,以密封降噪流道300边缘的间隙。密封筋221环绕柔性消音件220上表面的边缘设置,以防止水流从降噪流道300与柔性消音件220之间的缝隙泄露。如此,通过在柔性消音件220的上表面设有密封筋221,以密封降噪流道300边缘的间隙,防止水流从降噪流道300边缘的间隙漏出,提高消音组件200的可靠性。
60.优选的,如图6所示,隔板组件260设有导流弧面261,以使每段降噪流道300形成弧形流道。可以理解的是,弧形的降噪流道300环绕消音组件200的中心设置,使得弧形的降噪流道300能够具有最长的流动路径,便于水流进行减速。如此,通过在隔板组件260设置导流弧面261,以使每段降噪流道300形成弧形流道,有利于保证水流在降噪流道300中平缓流动,减小水流与降噪流道300壁之间产生的冲击噪音。
61.如图7所示,在另一种低噪音废水阀的实施例中,节流孔250有两个,且其中一个轴线平行于进水流道120的轴线设置,另一个节流孔250的轴线垂直于进水流道120的轴线设置。使得水流自进水流道120流入后,分别沿两节流孔250流动至出水流道130处汇集(水流流向如图7中箭头所示),并从汇集处流入阀体100底部的消音组件200内部进行转向减速,最后从消音组件200内部反向流动至出水流道130并流出阀体100。另外,由于两节流孔250所流出的水流在出水流道130汇聚处方向相对垂直,因此会在汇聚处产生水流对冲现象,进一步减缓水流流速,从而降低水流湍流噪音。
62.如此,通过设置进水流道120与消音组件200内部通过多个节流孔250连通,相比于单个节流孔250的设计,使得水流沿多个节流孔250分流进入消音组件200内部,以减少水流流经每个节流孔250的流量,有利于提高水流的稳定性,以减少湍流噪音,同时,设置至少一个节流孔250的轴线垂直于进水流道120的轴线,或者,至少一个节流孔250的轴线平行于进水流道120的轴线,进一步保证了降噪流道300的转向程度,以提高水流在降噪流道300中的
减速效果,进而提高降噪流道300的降噪效果。通过设置消音组件200还包括将降噪流道300分隔成多段且并联的隔板组件260,每段降噪流道300至少与一个节流孔250对应连通,使得水流沿多个节流孔250分别进入各条相隔开的降噪流道300中,以减小流道中的流量,有利于提高水流的稳定性,减少湍流噪音。通过设置多段降噪流道300与出水流道130通过至少一个出水孔270连通,出水孔270的轴线垂直于出水流道130的轴线,使得水流在沿出水孔270流入出水流道130的过程中再进行一次转向,进一步提高了水流在降噪流道300中的减速效果,进而提高降噪流道300的降噪效果。
6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技术内。
6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