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紧固和拆卸的合金螺栓。
背景技术:2.螺栓是一种常见的紧固件,由头部和固定连接在头部上的螺杆两部分组成。螺栓通常需要与螺母配合使用,一般是先将螺杆穿过两个带有通孔的物体,然后在螺杆远离头部的一端旋拧上螺母,并使螺母抵紧远离头部的物体表面,从而将两个物体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形式称为螺栓连接。如把螺母从螺栓上旋下,又可以使这两个零件分开,故螺栓连接是属于可拆卸连接。
3.而在传统的技术中,在旋转螺栓时需要使用与螺栓头部相匹配的工具,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扳手,当出现螺栓锈蚀后,利用扳手无法拧动螺栓,会导致螺栓的安装或者拆卸费时费力,另外如果并未携带与该螺栓型号相适配的扳手,无法对螺栓进行旋转,使得无论是使用螺栓对零件进行紧固还是对螺栓进行拆卸,均较为不便,为此,提出一种便于紧固和拆卸的合金螺栓。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紧固和拆卸的合金螺栓,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便于紧固和拆卸的合金螺栓,包括螺栓头,所述螺栓头的下端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螺栓头之间通过一体铸造成型,所述螺栓头的上端开设有内六角槽,所述内六角槽的内侧开设有储油孔,所述储油孔延伸至螺杆的内侧,所述螺杆的表面开设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储油孔的内部连通,所述储油孔的内侧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连接有下密封板,所述下密封板的上端、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连接有上密封板,所述上密封板的上端连接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表面开设有凹槽。
7.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储油孔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下密封板的下端,所述下密封板与上密封板的圆周端面与储油孔的内壁贴合,所述下密封板与上密封板沿储油孔的内侧滑动。
8.优选的,所述下密封板与上密封板的圆周表面均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活动嵌入下密封板与上密封板的内侧,所述密封圈的表面与储油孔的内壁贴合。
9.优选的,所述连杆与下密封板以及上密封板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所述下密封板与上密封板的结构相同,所述按压块与连杆之间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密封盖通过螺纹活动卡嵌在储油孔的内侧,所述按压块的上端与密封盖的内侧贴合。
11.优选的,所述螺栓头的上端开设有旋拧槽,所述旋拧槽为矩形结构。
12.优选的,所述螺栓头的侧表面开设有旋拧孔,所述旋拧孔贯穿于螺栓头。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螺栓头与螺杆内侧开设有出油孔,可以在螺栓内部储存一定的润滑油,当出现螺栓难以拧动时,打开密封盖,向下按压按压块,带动上密封板与下密封板沿出油孔内向下滑动,从而让出油孔与上密封板、下密封板之间连通,使得润滑油从出油孔内流出,并流向螺杆表面,对螺杆起到润滑作用,让螺栓在拆卸或者安装过程中更加方便、省力。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螺栓头上端以及表面分别开设旋拧槽以及旋拧孔,可以在未携带扳手时,借助其他圆柱形或者方条形工具转动螺栓,从而让螺栓的安装或者拆卸过程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紧固和拆卸的合金螺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紧固和拆卸的合金螺栓的的剖面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紧固和拆卸的合金螺栓中储油孔的内部结构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紧固和拆卸的合金螺栓中下密封板与上密封板的连接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紧固和拆卸的合金螺栓的俯视图。
22.图中:1、螺栓头;2、螺杆;3、内六角槽;4、储油孔;5、复位弹簧;6、下密封板;7、连杆;8、上密封板;9、密封圈;10、按压块;11、密封盖;12、凹槽;13、出油孔;14、旋拧槽;15、旋拧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5所示,一种便于紧固和拆卸的合金螺栓,包括螺栓头1,螺栓头1的下端连接有螺杆2,螺杆2与螺栓头1之间通过一体铸造成型,可以保证螺栓头1与螺杆2之间的连接强度,螺栓头1的上端开设有旋拧槽15,旋拧槽15为矩形结构,方便在未携带扳手时,借助方形条工具对螺栓进行旋转,螺栓头1的侧表面开设有旋拧孔14,旋拧孔14贯穿于螺栓头1,方便在未携带扳手时,借助圆柱形工具对螺栓进行旋转。
25.螺栓头1的上端开设有内六角槽3,通过内六角槽3可以利用内六角扳手对螺栓进行转动,内六角槽3的内侧开设有储油孔4,储油孔4延伸至螺杆2的内侧,利用出油孔13可以在螺栓内部储存一定量的润滑油,螺杆2的表面开设有出油孔13,出油孔13与储油孔4的内部连通,且出油孔13的数量为四组,并沿螺杆2的表面呈环形等间距排列,通过出油孔13可
将储油孔4内的润滑油放出。
26.储油孔4的内侧连接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的上端连接有下密封板6,利用复位弹簧5可以让下密封板6在自然状态下始终处于出油孔13的上端,从而避免润滑油从出油孔13内漏出,复位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储油孔4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下密封板6的下端,既可以保证复位弹簧5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下密封板6的稳定性,下密封板6的上端连接有连杆7,连杆7的上端连接有上密封板8,通过连杆7可以让上密封板8与下密封板6成为一体,增加润滑油在储油孔4内的密封性,下密封板6与上密封板8的结构相同,下密封板6与上密封板8的圆周端面与储油孔4的内壁贴合,下密封板6与上密封板8沿储油孔4的内侧滑动,
27.下密封板6与上密封板8的圆周表面均连接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活动嵌入下密封板6与上密封板8的内侧,密封圈10的表面与储油孔4的内壁贴合,通过密封圈10可以增加上密封板8与下密封板6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润滑油渗出,连杆7与下密封板6以及上密封板8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可以保证上密封板8与下密封板6的稳定性。
28.上密封板8的上端连接有按压块9,按压块9与连杆7之间固定连接,通过按压块9可以带动上密封板8与下密封板6在储油孔4内的移动,有利于让润滑油从出油孔13内流出,按压块9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11,通过密封盖11可以进一步对储油孔4内部进行密封,密封盖11的下端设置有螺纹,密封盖11通过螺纹活动卡嵌在储油孔4的内侧,方便对密封盖11进行拆下,按压块9的上端与密封盖11的内侧贴合,可以对按压块9起到限制作用,保证上密封板8与下密封板6在储油孔4内部的位置稳定,密封盖1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2。
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紧固和拆卸的合金螺栓,当需要使用时,将密封盖11从储油孔4内部取出,并利用按压块9将上密封板8与下密封板6从储油孔4内提起,使得上密封板8从储油孔4内漏出,再向储油孔4内注入一定量的润滑油,再松开按压板,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上密封板8与下密封板6将储油孔4内部封闭,在螺栓无法拧动时,向下按压按压块9,带动上密封板8与下密封板6沿储油孔4向下移动,使得下密封板6位于出油孔13的下端,从而让润滑油从出油孔13流出,并流向螺栓表面,进而对螺栓起到润滑作用,方便对螺栓进行转动,而在未携带扳手时,可以就近借助方条形工具、圆柱形工具或者内六角扳手对螺栓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快速拧动螺栓,有利于对螺栓进行拆卸或者安装。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