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敏性金属超温自动阻断防烫水阀

文档序号:32396065发布日期:2022-11-30 12:1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敏性金属超温自动阻断防烫水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烫水阀,具体涉及一种热敏性金属超温自动阻断防烫水阀。


背景技术:

2.目前,最常见的水阀是一种恒温混水阀,它同时连接热水管和冷水管,通过调节冷热水比例达到恒温效果;但在开始使用热水时,使用者通常会先将水阀开至最热端,此时在单个热水管出水时,会存在出水过烫的情况,从而会存在烫伤使用者的风险。因此,针对水阀的防烫就显得很有必要。
3.而现有的防烫类水阀,大多只能单独使用;且结构较为复杂,生产及维修成本较高,适用性不强。在自动化、模块化和高度兼容性的发展方向下,亟需一种能够自动感温进行水流阻断的防烫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敏性金属超温自动阻断防烫水阀,以解决上述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热敏性金属超温自动阻断防烫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阀片、下阀片、热敏双金属片、连接轴、阀套;所述上阀片呈圆形,且圆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上阀片上安装有固定装置,上阀片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孔;所述下阀片呈圆形,且圆心处向前延伸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开设有第二通孔,下阀片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孔;所述热敏双金属片呈旋涡状,且两端均延伸有固定连接块;所述连接轴包括固定安装块及连接杆,所述固定安装块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固定安装块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阀套呈圆柱体,且内腔中空,所述阀套的内腔中开设有供上阀片及下阀片嵌入的凹槽;所述上阀片及下阀片均通过所述凹槽嵌入阀套的内腔,且所述上阀片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轴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套通过第二通孔套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热敏双金属片的两端连接块分别与连接孔及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阀套的一端可与水管相连接。
7.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8.进一步地,还包括端盖,所述阀套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水管的水管接口,所述水管接口设置在所述下阀片的后方;所述端盖密封安装在阀套的后端端口处。
9.进一步地,所述阀套的内腔安装有用于支撑固定下阀片及连接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二轴套及支撑杆,第二轴套向四周对称延伸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不遮挡第二出水孔;支撑架通过第二轴套固定套设在连接轴的连接杆上,所述支撑杆与下阀片及阀套的内壁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还包括螺杆,所述固定安装块通过连接杆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抵触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的后端。
11.进一步地,所述上阀片上绕圆心等距开设有三个扇形的第一出水孔,两个所述第一出水孔之间所形成的扇形挡水板的形状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下阀片上绕圆心等距开设有三个与第一出水孔相同的第二出水孔,两个所述第二出水孔之间所形成的扇形挡水板的形状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二出水孔。
12.进一步地,热敏双金属片包括主动层及被动层,所述主动层设置在被动层的外侧;所述主动层采用ni-ti形状记忆合金,所述被动层采用线膨胀系数小的铁镍合金。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敏双金属片及上、下阀片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超温时,自动闭合水流通道,从而避免使用者被烫伤的风险;利用热敏双金属片,有效精简了装置的结构,降低了生产及维修成本,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阀片及下阀片的组装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后视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上阀片,11.固定装置,12.第一出水孔,2.下阀片,21.第一轴套,22.第二出水孔,3.热敏双金属片,4.连接轴,41.连接孔,42.螺杆,5.阀套,51.水管接口,52.支撑架,6.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5.需要注意的是,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6.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热敏性金属超温自动阻断防烫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阀片1、下阀片2、热敏双金属片3、连接轴4、阀套5;所述上阀片1呈圆形,且圆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上阀片1上安装有固定装置11,上阀片1上开设有可被下阀片2阻挡的第一出水孔12;所述下阀片2呈圆形,且圆心处向前延伸有第一轴套21,所述第一轴套21开设有第二通孔,下阀片2上开设有可被上阀片1阻挡且可与第一出水孔12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孔22;所述热敏双金属片3呈旋涡状,且两端均延伸有固定连接块;所述连接轴4包括固定安装块及连接杆,所述固定安装块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固定安装块上开设有连接孔41;所述阀套5呈圆柱体,且内腔中空,所述阀套5的内腔中开设有供上阀片1及下阀片2嵌入的凹槽;所述上阀片1及下阀片2均通过所述凹槽嵌入阀套5的内腔,且所述上阀片1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轴套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套21通过第二通孔套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
热敏双金属片3的两端连接块分别与连接孔41及固定装置11固定连接,所述阀套5的一端可与水管相连接。以此当阀套5中流入过热水流时,热敏双金属片3受热形变,从而驱动上阀片1绕第一轴套21进行转动;此时第一出水孔12被下阀片2阻挡,第二出水孔22被上阀片1阻挡;以此实现对热水的防烫阻隔。
27.其中,基于朱文斌的“双金属片形变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根据所选热敏双金属片3在指定温度下的形变程度,按需计算确定所选热敏双金属片3的长度;从而使得该热敏双金属片3可在指定温度时实现最大形变,以此通过控制热敏双金属片3在指定温度进行最大形变,来稳定控制上阀片1的转动距离,从而保证通过上阀片1及下阀片2的配合,实现对水流的阻隔。
28.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端盖6,所述阀套5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水管的水管接口51,所述水管接口51设置在所述下阀片2的后方;所述端盖6密封安装在阀套5的后端端口处。以此通过水管接口51与现有的水管进行连接,并在阀套5后端被端盖6闭合的情况下,使得水流经过上阀片1及下阀片2并从阀套5的前端流出。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套5的内腔安装有用于支撑固定下阀片2及连接轴4的支撑架52,所述支撑架52包括第二轴套及支撑杆,第二轴套向四周对称延伸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不遮挡第二出水孔22;支撑架52通过第二轴套固定套设在连接轴4的连接杆上,所述支撑杆与下阀片2及阀套5的内壁固定连接。以此通过支撑架52加固下阀片2及连接轴4与阀套5之间的连接。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4还包括螺杆42,所述固定安装块通过连接杆连接有螺杆42,所述螺杆42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抵触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的后端,以此确保支撑架52的稳固。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阀片1上绕圆心等距开设有三个扇形的第一出水孔12,两个所述第一出水孔12之间所形成的扇形挡水板的形状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出水孔12;所述下阀片2上绕圆心等距开设有三个与第一出水孔12相同的第二出水孔22,两个所述第二出水孔22之间所形成的扇形挡水板的形状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二出水孔22。以此保证装置实施的情况下,更加精简结构,便于加工生产。
32.在本实施例中,热敏双金属片3包括主动层及被动层,所述主动层设置在被动层的外侧;所述主动层采用ni-ti形状记忆合金,所述被动层采用线膨胀系数小的铁镍合金;ni-ti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效应,同时具有弹性模量低、耐磨性高、抗腐蚀能力优异、加工成形性良好、抗疲劳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良性能。
33.因人体体感温度范围为20~47
°
,当水温超过50
°
时会有烫的感觉,因此可设定热敏双金属片3在50
°
时达到最大形变程度。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水管接口51将整个装置与现有的水管相连接;初始状态时,热敏双金属片3处于初始状态,第一出水孔12与第二出水孔22相连通,水流自第一出水孔12及第二出水孔22流出;当水温达到或超过50
°
时,热敏双金属片3进行形变,并驱动上阀片1转动,从而使得上阀片1的挡水板转至第二出水孔22处并阻隔,第一出水孔12转至下阀片2的挡水板处并被阻隔;以此完成通过上阀片1及下阀片2对水流的整体阻断的效果。
3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
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