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锁闭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6661发布日期:2023-01-20 19:4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电磁锁闭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相关领域,具体涉及电磁锁闭阀。


背景技术:

2.电磁锁闭阀广泛应用于水流系统中,通过智能锁控制阀门开关。如专利号为:cn202020005275.5公开了一种密钥式电磁锁闭阀,具备有控制模块直线智能控制电磁通断。
3.现有电磁锁闭阀在仅限于控制水流通断,水流中的杂质由管道流进各个设备中,现有电磁闭锁阀常采用纯铜制成,水中杂质附着在其内壁上影响水流流速。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将针对以上缺点,提供电磁锁闭阀,通过过滤面对水流进行初步过滤,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5.技术方案:电磁锁闭阀,包括上端盖、控制腔体、铁芯、线圈、过滤面以及传送腔体。
6.上端盖,与控制腔体为可拆卸连接;
7.铁芯内置于所述上端盖内部,外周缠绕有线圈;
8.过滤面,设置于所述铁芯下方,由所述上端盖向下延伸至传送腔体内,所述过滤面顶部设置有第一金属盖,与所述铁芯相对应。
9.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面以半圆弧沿所述上端盖轴向延伸形成,所述过滤面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
10.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腔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金属盖相对的第二金属盖,所述第二金属盖向下延伸形成闭锁面。
11.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盖与所述第二金属盖均由所述铁芯吸附位移。
12.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面以及闭锁面下端均设置有与所述传送腔体契合的圆弧曲面。
13.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传送腔体垂直延伸形成垂直拐角,所述过滤面以及闭锁面均于所述垂直拐角处工作。
14.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盖以及第二金属盖外周设置有壳体,过滤面以及闭锁面与所述壳体间隙配合,所述壳体外周与传送腔体活动连接,所述壳体外周设置有手柄,用于转换过滤面与闭锁面位置。
15.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部阵列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金属盖以及第二金属盖外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
1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磁锁闭阀,通过手柄转动改变过滤面与闭锁面的位置,实现管道的闭锁以及过滤,对水流进行初步过滤。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铁芯磁性,铁芯提取过滤面与闭锁面,管道内水无阻碍流通。同时过滤面与闭锁面吸附后,位于上端盖内,螺纹连接的上端盖能够便于对过滤面以及闭锁面的拆卸,对其进行维修更换,以及对过滤
面以及闭锁面上的杂质进行清除。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半剖视图。
19.图中各附图标记为:上端盖1、控制腔体2、铁芯3、线圈4、过滤面5、传送腔体6、第一金属盖501、闭锁面7、第二金属盖701、壳体8、手柄9、滑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21.申请人认为,现有的阀门内部仅仅控制水流通断,水流杂质通过管道流通至各个设备中,阀门打开后的管道以及阀门内部长期使用容易堆积水中杂质,影响水流流速。
22.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磁锁闭阀,如图1至2所示,包括上端盖1、控制腔体2、铁芯3、线圈4、过滤面5以及传送腔体6。上端盖1与控制腔体2为可拆卸连接;铁芯3内置于上端盖1内部,外周缠绕有线圈4;上端盖1内置有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线圈4的通电状态,从而控制铁芯3的磁性有无。
23.过滤面传送腔体6与控制腔体2连通,以便于由控制腔体2内各零部件控制传送腔体6内水流流动状态。
24.铁芯3以及线圈4均设置在上端盖1内,过滤面5设置于铁芯3下方,顶部的第一金属盖501与铁芯3相对应,过滤面5初始位置由铁芯3下方延伸至传送腔体6内,使得水流流通时,通过过滤面5进行过滤。
25.无需过滤时,铁芯3在线圈4通电后具有磁性,进而吸附第一金属盖501,第一金属盖501带动整体过滤面5上升运动,即过滤面5端部远离传送腔体6,同时便于对过滤面5的拆卸更换。
26.过滤面5以半圆弧沿上端盖1轴向向下延伸形成,过滤面5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控制腔体2内设置有与第一金属盖501相对的第二金属盖701,第二金属盖701向下延伸形成闭锁面7。
27.过滤面5以及闭锁面7下端均设置有与传送腔体6契合的圆弧曲面。过滤面5设置于控制腔体2的一侧,并以凹面面向水流流动方向,过滤面5承接水流,并通过过滤孔进行粗过滤。
28.第一金属盖501与第二金属盖701保持平齐时为完成圆形,闭锁面7以与过滤面5同样的弯曲弧度向下延伸,与过滤面5相互契合,同样外周形成完整圆弧,与控制腔体2内部配合。
29.闭锁面7以及过滤面5工作状态下,其圆弧曲面均与传送腔体6进口端贴合,闭锁面7以及过滤面5下端的圆弧曲面与传送腔体6底部贴合,分别对传送腔体6实现闭锁以及对传送腔体6内的水流进行过滤。
30.传送腔体6垂直延伸形成垂直拐角,过滤面5以及闭锁面7均于垂直拐角处工作。传送腔体6整体以直角与控制腔体2连通,控制腔体2连接拐角处,以便于控制传送腔体6的闭锁状态。同时传送腔体6以直角控制水流流通方向,使得过滤面5与传送腔体6的进口端贴合时,防止相对设置的闭锁面7对水流流通造成干涉。
31.第一金属盖501以及第二金属盖701外周设置有同一壳体8,壳体8与控制腔体2活动连接,壳体8外周设置有手柄9,手柄9用于转换过滤面5与闭锁面7之间的位置。壳体8内部阵列设置有滑槽10,第一金属盖501以及第二金属盖701外周设置有凸起,凸起与滑槽10一一对应。滑槽10并不贯穿于壳体8,滑槽10底部靠近壳体8底端,第一金属盖501与第二金属盖701位于滑槽10底端时,过滤面5以及闭锁面7的下端面均与传送腔体6契合。
32.壳体8一端延伸至传送腔体6内,与传送腔体6内壁过渡配合,手柄9固定于壳体8外周,由手柄9带动壳体8,以及壳体8内部的第一金属盖501以及第二金属盖701转动,从而改变过滤面5与闭锁面7的位置。上端盖1与壳体8外周螺纹连接,从而便于对上端盖1进行维修拆卸。同时手柄9转动时,对上端盖1并不造成影响,上端盖1与壳体8同向转动。
33.铁芯3对第一金属盖501以及第二金属盖701进行吸附,使得过滤面5与闭锁面7上升,使得水流无阻流通,上端盖1与壳体8螺纹连接,便于对过滤面5以及闭锁面7上的杂质进行清除。
34.工作原理:手柄9转动,带动壳体8同步转动,壳体8沿传动腔体6内壁圆周滑动,使得闭锁面7与传送腔体6进口端贴合,阀门整体闭锁,水流无法流通。手柄9再次转动更换过滤面5与闭锁面7的位置,过滤面5与传送腔体6进口端贴合,水流经过过滤孔实现过滤,并由传送腔体6下方的出口端流出。过滤面5与闭锁面7由铁芯3控制升降运动,以便于对过滤面5以及闭锁面7进行吸附,对其进行维修更换。在过滤面5或者闭锁面7与传送腔体6进口端贴合时,根据实际需求,在无需过滤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线圈4通电,铁芯3吸附第一金属盖501以及第二金属盖701,即过滤面5以及闭锁面7上升,并脱离壳体8,使得水流无阻碍流通。此时松动并提取上端盖1,便可使过滤面5与闭锁面7脱离控制腔体内2,完成拆卸。
3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控制装置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36.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