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架、温度传感器组件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2084发布日期:2023-03-24 15:5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固定架、温度传感器组件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架、温度传感器组件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2.在电池技术领域,常需要使用温度传感器来采集电池模组中电芯的温度,以确保电池的使用安全。
3.现有技术中,尤其是对于圆柱型电芯而言,通常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芯的负极端或者电池模组的汇流排上等电芯的端部位置,但是电池模组的冷却板也是设置在电芯的端部位置的,即,冷却板靠近于电芯的负极端和汇流排设置,使得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低于电芯的实际温度值,大大降低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若考虑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芯的侧壁上或者侧壁附近的位置,现有的温度传感器整体较为柔软,因而难以在电芯的侧壁上或者侧壁附近的位置固定温度传感器。
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固定架、温度传感器组件及电池模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架,该固定架的架体能够固定在两个或多个电芯侧壁之间的间隙处,使得固定在架体上的温度传感器能够采集电芯侧壁的温度或者电芯侧壁周围环境的温度。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固定架,用于固定采集电池模组中电芯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固定架包括架体,架体具有多个侧壁,且多个侧壁之间呈夹角设置,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
8.可选地,架体上设有安装柱,电池模组还包括ccs组件,安装柱用于与ccs 组件连接。
9.可选地,ccs组件包括连接架,连接架设有卡孔,安装柱能够卡接于卡孔内。
10.可选地,安装柱包括柱体和防扭部,防扭部凸设于柱体的侧壁上,卡孔包括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第一卡孔的轴线与第二卡孔的轴线平行,且第二卡孔开设于第一卡孔的孔壁上,柱体能够卡接于第一卡孔内,防扭部能够卡接于第二卡孔内。
11.可选地,安装槽开设于侧壁的外表面。
12.可选地,安装槽的槽底设有挤压部,温度传感器能够设置于挤压部上,挤压部为柔性件或弹性件,挤压部能够将温度传感器挤压于挤压部与电芯侧壁之间。
13.可选地,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引线能够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
14.可选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将引线固定于第二安装槽内。
15.可选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相连通。
16.可选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安装槽开设于第一侧壁上,第二侧壁上设有穿线孔,穿线孔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连通,穿线孔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壁的外表面,引线能够穿设于穿线孔。
17.可选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安装槽开设于第一侧壁上,第一侧壁上还设有穿线孔,穿线孔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连通,穿线孔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引线能够穿设于穿线孔。
18.可选地,架体为棱柱型,第一侧壁的外表面能够与电芯的侧壁相贴合。
19.可选地,侧壁还包括第三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围设形成架体,第三侧壁的外表面能够与电芯的侧壁相贴合。
20.可选地,架体为三棱柱型,电芯为圆柱型电芯,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为弧面,且第二侧壁的外表面曲率与电芯侧壁的曲率相同。
21.可选地,架体上设有安装柱,电池模组还包括ccs组件,ccs组件包括连接架,连接架设有卡孔,安装柱能够卡接于卡孔内,安装柱上和/或卡孔的孔壁上设有避位槽,引线还能够设置于避位槽内。
22.可选地,第二安装槽与避位槽相连通。
2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传感器组件,该温度传感器组件采集电芯温度的准确性较高。
2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5.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上述的固定架,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安装槽内。
26.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7.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8.电池模组,包括ccs组件、多个电芯以及上述的温度传感器组件,架体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电芯侧壁之间的间隙处。
29.可选地,架体上设有安装柱,安装柱与ccs组件连接。
30.可选地,电芯为圆柱型电芯,多个电芯呈矩形阵列排布,且相邻的两列电芯交错排布,相邻的两列电芯之间夹设有总线,总线的延伸方向与电芯的轴线垂直,架体为三棱柱型,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第一侧壁上设有安装槽,第二侧壁上设有穿线孔,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穿线孔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连通,穿线孔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壁的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引线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且引线的一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引线的另一端穿出于穿线孔并与总线连接,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的外表面均为弧面,且第一侧壁的外表面曲率、第三侧壁的外表面曲率以及电芯侧壁的曲率相同,第二侧壁的外表面曲率与总线的曲率相同。
31.有益效果: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架,架体的多个侧壁之间呈夹角设置,并在至少一个侧壁上开设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由此可以将架体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电芯侧壁之间的间隙处,使得安装槽内的温度传感器能够采集电芯侧壁的温度或者电芯侧壁周围环境的温度,当电池模组的冷却板设置在电芯的端部位置时,温度传感器与冷却板之间的间
距较远,进而提高了温度传感器采集电芯温度的准确性,具有提高电池使用安全性的效果。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传感器组件,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上述固定架的安装槽内,固定架的架体能够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电芯侧壁之间的间隙处,进而温度传感器能够采集电芯侧壁的温度或者电芯侧壁周围环境的温度,当电池模组的冷却板设置在电芯的端部位置时,温度传感器采集电芯温度的准确性较高。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采用上述的温度传感器组件,且温度传感器组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电芯侧壁之间的间隙,当电池模组的冷却板设置在电芯的端部位置时,该温度传感器采集电芯温度的准确性较高,因此有效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35.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36.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37.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39.图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温度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40.图6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温度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41.图7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温度传感器组件与电芯的组装示意图一;
42.图8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温度传感器组件与电芯的组装示意图二;
43.图9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温度传感器组件与电芯的组装示意图三;
44.图10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5.图11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2是实施例二提供的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中:
48.1、电芯;2、连接架;2a、第一卡孔;2b、第二卡孔;3、间隙;
49.10、固定架;20、温度传感器;30、引线;40、总线;
50.100、架体;110、安装槽;111、第一安装槽;112、第二安装槽;130、穿线孔;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第三侧壁;130、连接壁;200、安装柱;210、柱体;220、防扭部;230、避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5.实施例一
5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架,用于固定采集电池模组中电芯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该固定架的架体能够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电芯侧壁之间的间隙处,使得固定在架体上的温度传感器能够采集电芯侧壁的温度或者电芯侧壁周围环境的温度。
57.具体地,如图1至图9所示,该固定架10包括架体100,上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1,架体100具有多个侧壁,且多个侧壁之间呈夹角设置,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安装槽110,安装槽110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20。
58.该固定架10架体100的多个侧壁之间呈夹角设置,并在至少一个侧壁上开设安装槽110,安装槽110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20,由此可以将架体100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电芯1侧壁之间的间隙3处,使得安装槽110内的温度传感器20 能够采集电芯1侧壁的温度或者电芯1侧壁周围环境的温度,当电池模组的冷却板设置在电芯1的端部位置时,温度传感器20与冷却板之间的间距较远,进而提高了温度传感器20采集电芯1温度的准确性,具有提高电池使用安全性的效果。
59.可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架体100上设有安装柱200,电池模组还包括 ccs组件,安装柱200用于与ccs组件连接,实现固定架与ccs组件的组装,进而实现了将架体100固定在两个或多个电芯1侧壁之间的间隙3处的效果。
60.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9所示,ccs组件包括连接架2,连接架2设有卡孔,安装柱200能够卡接于卡孔内,由此实现安装柱200与ccs组件的连接,并且,安装柱200卡接在卡孔内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安装柱200与ccs组件的组装操作,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安装柱200与连接架2也可以通过例如卡扣连接或者粘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连接。
61.优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安装柱200包括柱体210和防扭部220,防扭部220凸设于柱体210的侧壁上,卡孔包括第一卡孔2a和第二卡孔2b,第一卡孔2a的轴线与第二卡孔2b的轴线平行,且第二卡孔2b开设于第一卡孔2a的孔壁上,柱体210能够卡接于第一卡孔2a内,防扭部220能够卡接于第二卡孔2b内,以实现对安装柱200和架体100的限位,防止安装柱200卡接在卡孔内之后安装柱200在卡孔内发生扭动的问题,进而将架体100固定在两个或多个电芯1侧壁之间的间隙3处时,架体100与电芯1的相对位置较为固定,使得安装在架体100上的温度传感器20与电芯1的相对位置较为固定,提高了温度传感器20采集温度的精度。可选地,上述防扭部220的横截面可以是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等,第二卡孔2b的形状与防扭部220相适配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架2可以是ccs组件中用于固定汇流排、连接
线等部件常用的ccs支架,也可以是ccs支架之外单独设置的支架,若采用ccs支架作为连接架2,则图3中只示出了第一卡孔2a和第二卡孔2b,ccs支架上的其余结构(例如汇流排卡槽等)均未示出。
62.可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安装槽110开设于侧壁的外表面,以简化架体100的生产工艺以及温度传感器20与安装槽110的组装工艺,并且,将安装槽110开设在侧壁的外表面上,还有利于缩短温度传感器20与电芯1侧壁之间的间距,甚至可以使温度传感器20与电芯1侧壁直接接触,提高了温度传感器 20的采集精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将安装槽110开设在侧壁的内表面上,此时,安装槽110的槽底与侧壁外表面之间的部分需要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63.进一步地,安装槽110的槽底设有挤压部,温度传感器20能够设置于挤压部上,挤压部为柔性件或弹性件,示例性地,挤压部可以采用压缩棉或优力胶等材料制成,挤压部能够将温度传感器20挤压在挤压部与电芯1侧壁之间,使得温度传感器20能够与电芯1侧壁充分地接触,进而提高温度传感器20的采集精度。
64.可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安装槽110包括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二安装槽112,第一安装槽111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20,与温度传感器20连接的引线 30能够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12内,使得温度传感器20和引线30都能够固定在架体100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挤压部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底。
65.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安装槽111与第二安装槽112相连通,以简化引线30的排线操作。
66.可选地,第二安装槽112内设有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将引线30固定于第二安装槽112内,以提高引线30固定在第二安装槽112内的稳定性,示例性地,固定件可以是胶带、扎带或者线束固定夹等。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省去固定件,直接将引线30卡设在第二安装槽112的两个侧壁之间即可。
67.可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架体100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二安装槽112开设于第一侧壁121上,第二侧壁122上设有穿线孔 130,穿线孔130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112连通,穿线孔13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引线30能够穿设于穿线孔130,使得引线30穿出架体 100的一端位置较为固定,进而确保了引线30穿出架体100一端与总线40连接位置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优选地,当架体100具有多个第一侧壁121时,即,多个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12时,只在一个侧壁上开设穿线孔130(即,只设置一个第二侧壁122)为佳,使得多个引线30能够通过同一个穿线孔130穿出架体100并分别与总线40连接,以简化多根引线30与总线40连接的操作。
68.可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架体100为棱柱型,第一侧壁121的外表面能够与电芯1的侧壁相贴合,棱柱型的架体100能够更加适用于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圆柱型电芯和方型电芯的外形结构,并且将架体100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电芯1侧壁之间的间隙处时,其棱柱型的结构能够较大程度上地利用间隙的空间,进而减小由于设置架体100而在两个或多个电芯1之间拉开的间距,即,减小两个或多个电芯1之间间隙(以下简称间隙3)的体积,进而具有减小电池模组整体体积的效果,最终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第二安装槽 112开设在第一侧壁121上的同时,第一安装槽111也是开设在第一侧壁121上的,此时,使第一侧壁121的外表面与电芯1的侧壁相贴合,有利于缩短温度传感器20与电芯1侧壁之间的
间距,使温度传感器20与电芯1侧壁相贴合或接触,进而达到提高温度传感器20采集温度精度的效果,并且,第一侧壁121 的外表面与电芯1侧壁相贴合设置,具有进一步减小间隙3的体积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架体10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棱锥型或多面体状等结构,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定即可。
69.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9所示,侧壁还包括第三侧壁123,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以及第三侧壁123围设形成架体100,第三侧壁123的外表面能够与电芯1的侧壁相贴合,本实施例中,第三侧壁123为未开设安装槽110也未开设穿线孔130的侧壁,使第三侧壁123与电芯1的侧壁相贴合,有利于进一步减小间隙3的体积,进而进一步减小了电池模组整体体积的效果,最终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 以及第三侧壁12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其各自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以及第三侧壁123之间的连接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做出调整,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70.优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架体100为三棱柱型,即,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以及第三侧壁123的数量均为一个,且其三者依次首尾连接围设成三棱柱型的架体100,电芯1为圆柱型电芯,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为弧面,且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曲率与电芯1侧壁的曲率相同,此时,由于第一侧壁121 的外表面与电芯1的侧壁相贴合,因此当电芯1为圆柱型电芯时,第一侧壁121 的外表面也为弧面,且第一侧壁121的外表面曲率与电芯1侧壁的曲率相同,同样的,由于第三侧壁123的外表面与电芯1的侧壁相贴合,因此当电芯1为圆柱型电芯时,第三侧壁123的外表面也为弧面,且第三侧壁123的外表面曲率与电芯1侧壁的曲率相同,将架体100设置在由三个电芯1围设形成的间隙3 位置时,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以及第三侧壁123能够分别与三个电芯1 的侧壁相贴合,极大地减小了间隙3的体积,甚至可以无需特意留出放置架体 100的空间,直接使三个电芯1的侧壁依次互相贴合,然后将架体100放置在三个电芯1之间的间隙3处即可,极大程度上减小了电池模组整体体积,进而为提高电池能力密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71.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引线30由穿线孔130穿出后与总线40连接,总线40与电池模组的温度控制系统连接,以将温度传感器20 采集的温度数据传输到温度控制系统中,通常来讲总线40较为柔软,因此,将总线40夹设在两个或几个圆柱型电芯1之间时,总线40会发生弯曲,且总线 40的弯曲弧度与电芯1侧壁的弧度相同,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架体100设置在间隙3位置后,即使由于第二侧壁122与电芯1侧壁之间设置有总线40,但由于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为弧面,且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曲率与电芯1侧壁的曲率相同,因此,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能够尽可能地靠近总线40,即,尽可能地减小第二侧壁122外表面与总线40之间的间距,进而达到了减小间隙3体积的效果,使得电池模组整体体积得到减小,最终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72.可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架体100的侧壁还包括连接壁130,连接壁 130的外表面为平面,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以及第三侧壁123之间均通过连接壁130连接,连接壁130的设置解决了两个外表面均为弧面的侧壁接触连接后在接触位置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架体100整体结构强度。
7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温度传感器组件,该温度传感器组件采集电芯1温度的准确性较高。
74.具体地,如图1至图9所示,该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20以及上述的固定架10,温度传感器20安装在架体100的第一安装槽111内,该温度传感器组件采用上述的固定架10,因此,可以将架体100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电芯 1侧壁之间的间隙3处,进而温度传感器20能够采集电芯1侧壁的温度或者电芯1侧壁周围环境的温度,当电池模组的冷却板设置在电芯1的端部位置时,温度传感器20采集电芯1温度的准确性较高。
7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76.具体地,如图1至图10所示,该电池模组包括ccs组件、多个电芯1以及上述的温度传感器组件,架体10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电芯1侧壁之间的间隙3处,当电池模组的冷却板设置在电芯1的端部位置时,该温度传感器20 采集电芯1温度的准确性较高,因此有效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77.可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架体100上设有安装柱200,安装柱200与 ccs组件连接,以实现温度传感器组件与ccs组件的组装。
78.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电芯1为圆柱型电芯,多个电芯1呈矩形阵列排布,且相邻的两列电芯1交错排布,相邻的两列电芯1之间夹设有总线40,总线40的延伸方向与电芯1的轴线垂直,架体100为三棱柱型,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以及第三侧壁123,第一侧壁121上设有安装槽110,第二侧壁122上设有穿线孔130,安装槽110包括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二安装槽 112,穿线孔130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112连通,穿线孔13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温度传感器20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11内,引线30安装于第二安装槽112内,且引线30的一端与温度传感器20连接,引线30的另一端穿出于穿线孔130并与总线40连接,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以及第三侧壁123的外表面均为弧面,且第一侧壁121的外表面曲率、第三侧壁123的外表面曲率以及电芯1侧壁的曲率相同,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曲率与总线40 的曲率相同。
79.将多个电芯1呈矩形阵列排布,且相邻的两列电芯1交错排布的方式充分利用了空间体积,有利于减小电池模组整体的体积,将总线40夹设在相邻的两列电芯1之间,且总线40的延伸方向与电芯1的轴线垂直的方式有利于为电芯 1顶部留出空间以设置ccs组件,而后将架体100设置在相邻的两列电芯1中由三个电芯1围设形成的间隙3中,并使第一侧壁121的外表面和第三侧壁123 的外表面分别与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电芯1的侧壁相贴合,将引线30与总线40 连接,此时,由于总线40夹设在相邻的两列电芯1之间,因此总线40发生弯曲,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曲率与总线40的曲率相同,使得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能够尽可能地靠近于总线40,进而极大程度地减小了相邻的两列电芯1中由三个电芯1围设形成的间隙3的体积,达到架体100充分利用间隙3空间的效果,减小了电池模组的整体体积,为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提供了有力保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总线40较为柔软,因此,将总线40夹设在相邻的两列电芯1之间后,总线40的弯曲弧度与电芯1侧壁的弧度相同,因此,上述的第二侧壁122外表面曲率与总线40的曲率相同,即为第二侧壁122外表面曲率与圆柱型电芯1侧壁的曲率相同。
8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架体100的尺寸大小尤其是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以及第三侧壁123外表面的面积和曲率不做具体限定,根据不同尺寸规格的电芯1,可以对架体100的尺寸做出调整,使得架体100与电芯1达到良好的适配效果。
81.实施例二
8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架10,该固定架1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架10的不同之处在于:
83.如图11和图12所示,架体100上设有安装柱200,电池模组还包括ccs组件,ccs组件包括连接架2,连接架2设有卡孔,安装柱200能够卡接于卡孔内,安装柱200上和/或卡孔的孔壁上设有避位槽230,引线30还能够设置在避位槽 230内,使得引线30能够穿过避位槽230并与ccs组件中的线束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在安装柱200和卡孔孔壁的其中一个上开设避位槽230,也可以是在安装柱200和卡孔孔壁上均开设避位槽230,另外,安装柱200上的避位槽 230可以是开设在防扭部220上的,也可以是开设在柱体210上的,同理,卡孔孔壁上的避位槽230可以开设在第一卡孔2a的孔壁上,也可以开设在第二卡孔 2b的孔壁上,根据实际接线情况而定即可。
84.优选地,第二安装槽112与避位槽230相连通,以简化引线30在架体100 上的穿线操作。
85.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10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不再赘述。
86.实施例三
8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架10,该固定架1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架10的不同之处在于:
88.架体100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21,第二安装槽112开设于第一侧壁121上,第一侧壁121上还设有穿线孔130,穿线孔130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112连通,穿线孔13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侧壁121的外表面,引线30能够穿设于穿线孔 130,即,第二安装槽112和穿线孔130均开设在架体100的同一个侧壁上,使得引线30穿出架体100的一端位置较为固定,进而达到提高引线30穿出架体100的一端与总线40连接位置确定性和稳定性的效果。
89.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10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不再赘述。
90.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